疾病监测, 2014, 29(2): 154-155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4.02.018
Survey of a Vibrio parahaemolytisus poisoning event after wedding feast in rural area in Huzhou of Zhejiang, China
YANG Li-ping
Nanxun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uzhou, Huzhou 313009,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Epidemiological survey was conducted for a Vibrio parahaemolytisus poisoning event after wedding feast in rural area in Huzhou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which 17 cases occurred. Food samples, water samples and patient's stool samples and anal swabs were collected. Vibrio parahaemolytisus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16 anal swabs, 1 stool sample and food samples (lobster, tiger grouper, ginkgo fish and lettuce), Serotyping indicated that all the strains belonged to type O3:K6 and had simila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wedding feast in rural area to prevent and reduce food poisoning in rural area.
Keywords:    Vibrio parahaemolytisus   food poisoning   epidemiological survey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一起农村婚宴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杨丽萍
湖州市南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 南浔 313009
收稿日期:2013-12-13
作者简介:杨丽萍,女,浙江省湖州市人,主管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工作
通讯作者:杨丽萍,Tel:0572-3037310,Email:ylp-1771@163.com
摘要
对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一起农村婚宴中发生食物中毒的17例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留样食物样品、水样、患者排泄物、肛拭子检测分析,在16例病例肛拭子、1例病例粪便和大龙虾、老虎斑鱼、银杏鱼、莴笋中分离培养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经血清分型,均为O3:K6型,生物学特性一致。应探讨在新形势下农村家宴监管的有效方式,从而防止和减少农村家宴食物中毒发生。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调查  

内容大纲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发病经过
1.2 潜伏期
1.3 中毒餐次与可疑食物
1.4 三间分布
1.5 现场卫生学调查
2 临床诊断
3 实验室检测
4 讨论
  2013年5月12日05:00,多名急性胃肠道病例在湖州市南浔区双林人民医院就诊,出现了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怀疑与双林镇俞家埭村一农户沈某举办的婚宴有关。南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接到报告后,初步电话核实并立即报告区卫生计生局,同时迅速组织应急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调查发现2013年5月11日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沈某为女儿举办婚宴,和新郎家共同租用某会所场地举办婚宴,聘请了吴兴区织里戴山的农村厨师周某(未经培训)烹制婚宴,其自带14名工作人员,约有580人参加了婚宴晚餐(部分居民重复参加了早餐、中餐或晚餐)。最终确定为一起由农村家宴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发病经过
  首发患者沈某,男,45岁,5月12日01:00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至5月13日24:00,共有17名进食婚宴食物的人员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的类似症状(后无新发患者),罹患率为2.93%。这些患者均在双林人民医院、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无重症、死亡患者。
1.2 潜伏期
  以11日晚餐为暴露餐次,潜伏期最短为7 h,最长为16 h,平均为11.5 h,中位数潜伏期为11 h。
1.3 中毒餐次与可疑食物
  户主共提供了10日晚餐、11日中餐和11日晚餐。但根据病例的发病时间,可疑中毒餐次为5月11日晚餐。根据病例及厨师对食谱的回忆,可疑食物为海鲜类。
1.4 三间分布
  时间分布:17例患者中,首发病例时间为12日01:00,末例为12日10:00。人群分布:17例患者年龄最小8岁,最大85岁,男8例,女9例。地区分布:大部分集中在双林镇俞家埭村9例、双林镇向阳村5例、双林镇区3例,主要为居住在附近的亲戚朋友。
1.5 现场卫生学调查
  婚宴所在地双林镇某会所总共面积为450 m2,其中大堂420 m2,装修尚可,厨房30 m2,现场卫生条件差,没有纱门、纱窗等防蝇、防鼠等设施,只有2个洗菜水龙头,粗加工和碗筷清洗设在户外,使用水源来自双林自来水厂,调查人员赶赴现场时由于婚宴已结束,加工场所已经不存在,据厨师回忆,冰箱未使用,所使用的餐具、碗筷未消毒,厨师仅自带2个砧板,加工食品时生熟不分,砧板菜刀容器共用。5月11日晚餐食用的海产品由于是户主当天凌晨从上海购进,到下午增氧泵工作不正常导致不新鲜。经询问,7名厨师和8名帮工均无健康证,目前身体均无不适。
2 临床诊断
  17例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为主(均为100%),发病者经医院抗菌、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所有患者恢复良好。临床诊断为疑似食物中毒。
3 实验室检测
  根据患者可能的潜伏期,临床症状与体征,采集的31份(17份肛拭子、2份粪便、11份食物、1份水样)标本送湖州市CDC进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沙门菌培养,检测结果显示16例患者肛拭子和1例患者粪便标本副溶血性弧菌阳性;采集的11份样品中,11日中餐2份全部阴性,11日晚餐9份中的4份(大龙虾、老虎斑鱼、银杏鱼、莴笋)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经血清分型,所有阳性标本均为O3:K6型,生物学特性一致,其余样品均为阴性。
4 讨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发病者有共同进食史,潜伏期较短,病情相似,发病集中,与患者密切接触者无发病,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 14938 - 1994)及《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81-1996)标准,判定此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而引起。
  每年5月开始是举办婚宴的旺季,2013年受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影响,农村婚宴大多数不用鸡鸭等家禽类菜肴,增加了海鲜类食品。5月最适合副溶血性弧菌生长繁殖,一般认为该菌食物来源主要为贝、虾、蟹、鱼等海产品。加之购买时运输储藏不当,粗加工、盛放容器、砧板等未做到海鲜类食品专用,也未做到及时消毒,故在加工过程中存在交叉污染,导致从5月开始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经调查发现,南浔区与近年来杭州地区的食物中毒主要血清型一致[1],今后应重点预防O3:K6优势菌株引起的食物中毒。
  在江浙一带,农村家宴很多见,随着农村家宴举办新形式的产生,餐饮安全监管单位的交接,新疫情的发生等一系列情况,对农村家宴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因家宴举办的临时性、农村厨师的流动性及其食品加工经营的特殊性等,使监管处于盲区,建议:(1)进一步落实各部门职责,做好卫生部门和食药部门间的无缝衔接,要落实食药部门的农村三级监管网络;(2)进一步落实农村厨师和农村家宴的管理;(3)对农村家宴出租的场所进行审查;(4)以多种形式加强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知识的大众宣传,从而避免农村家宴中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Zhang W, Pan JC, Meng DM, et al. Molecular typing of Vibrio parahaemolytisus O3:K6 in Hangzhou[D]. Changchun: The 2nd National Molecular Epidemiology Conference (Proceedings),2004:175-180.(in Chinese)张薇,潘劲草,孟冬梅,等.杭州地区O3:K6型副溶血弧菌的分子分型[D].长春:第二届全国分子流行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17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