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监测  2014, Vol. 29 Issue (8): 643-647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陈丽云
CHEN Li-yun
2005-2013年辽宁省调兵山市梅毒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Epidemiology of syphilis in Diaobingshan, Liaoning, 2005-2013
疾病监测, 2014, 29(8): 643-647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4, 29(8): 643-647
10.3784/j.issn.1003-9961.2014.08.013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4-6-16
2005-2013年辽宁省调兵山市梅毒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陈丽云    
调兵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 调兵山 112700
摘要目的 了解2005-2013年辽宁省调兵山市梅毒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导出2005-2013年调兵山市梅毒报告卡到Excel数据库,逐项核对个案信息,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订正后的实验室确诊病例报告卡。 结果 2005-2013年调兵山市共报告梅毒病例602例,年均发病率为27.83/10万,发病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χ2=414.21,P<0.01),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1.48%,居乙、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位次由2005年的第9位上升为2013年第1位。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1.69%。城乡结合地区发病率最高;男女性别比为1.05:1;病例主要集中在20~59岁年龄组之间,占75.91%,男性病例主要集中在20~69岁年龄组,占82.20%,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占71.67%;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农民、离退休人员为主,呈以工人和家务与待业为主向以农民为主转变趋势。 结论 调兵山市梅毒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城乡结合地区、家务与待业和农民是今后梅毒防治的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应提高梅毒诊断的规范性、填报质量、审核质量及梅毒报告附卡的填报率。
关键词梅毒     发病率     流行特征    
Epidemiology of syphilis in Diaobingshan, Liaoning, 2005-2013
CHEN Li-yun     
Diaobingshan Ci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Diaobingshan 112700, Liaoning,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yphilis in Diaobingshan, Liaoning province from 2005 to 2013 and provide evid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Methods The incidence data of syphilis in Diaobingshan from 2005-2013 were collected from national disease reporting information system to establish an Excel database. All the data were verified item by item.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incidence data of laboratory conformed syphilis cases. Results A total of 602 syphilis cases were reported with an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of 27.83/lakh. The incidenc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χ2=414.21, P<0.01), the average annual increase rate was 61.48%, The case number of syphilis ranked first in 2013 from ninth in 2005 in the reported class B and C notifiable communicable disease cases. Most cases were latent syphilis infections, accounting for 41.69%. Most cases occurred in rural-urban fringe zone. The male to female ratio of the cases was 1.05:1. The cases in age group 20-59 years accounted for 75.91%, the cases in males aged 20-69 years accounted for 82.20%, and the cases in females aged 20-49 years accounted for 71.67%. Most cases were the unemployed/household servants, workers, farmers and the retired, however, more cases would occurr in farmers.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syphilis in Diaobingshan increased year by year.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n rural-urban fringe zone; and among the unemployed/household servants and farmers, conduct the standard diagnosis and improve the reporting quality.
Key words: Syphilis     Incidenc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部分患者无临床表现,可累及多脏器的损 害,重者危及生命,是性病防治的重点。为了解本地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2005 2013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系统),人口学资料来源于调兵山市公安局。

1.2 方法 1.2.1 病例来源、诊断标准与检测方法

梅毒为手术、住院、分娩前和就业前后体检等常规检查指标,所有病例由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诊断并进行网络直报。诊断标准2005 2007年参照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74-1995,2008 2013年参照梅毒诊断标准WS 273-2007。首诊患者为做各项常规检测首次采集多份血标本,将其中用于梅毒检测的血标本保存,单独进行二次采血做梅毒检测,以避免因贴标签、编号等 人为因素导致错误。检测方法采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联合检测法,TPPA阴性者为排除病例,TPPA阳性且 PRP抗体滴度≥1 ∶ 4者,为实验室确诊病例,TPPA阳性且RPR抗体滴 度<1 ∶ 4者,结合临床,排除老年人因心脑、结缔组织病等疾病和临床治愈后血清固定造成的假阳性,对梅毒疑似病例复检。

1.2.2 网络报告质量控制

各直报单位每月开展一次院内自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各直报单位每月开展一次疫情督导检查,发现漏报、错报、重报及时补报、订 正、删除,保证报告卡与网络报告数据一致性。CDC于每月最后一日晚间进行查重,选项为姓名、年龄、疾病名称,查询时间为当年1月1日到当日,分析每组相 同姓名报告卡的个案信息,优先删除病例分类级别低、诊断日期晚、外地医院、下级医院的重卡。

1.2.3 统计学分析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从报告系统中按发病日期和现住址导出2005-2013年梅毒报告卡及附卡,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订正后的实验室确诊病例报告卡。

1.3 数据整理分析 1.3.1 病例分类

根据《梅毒诊断标准》,梅毒病例分类只有疑似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经实验室确诊检测阳性的疑似病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需在报告之日起1个月内订正,疑似病例不纳入统计分析[1]

1.3.2 导出病例

导出2005-2013年梅毒已终审报告病例662例,分别为实验室确诊病例616例,疑似病例1例,临床诊断病例37例,阳性检测8例,(后二类与诊断标准不符,应按疑似病例报告)。

1.3.3 重卡判断标准

同时符合下列两项条件的病例为重卡:①相同姓名(或同姓且名为同音字),且身份证号、出生日期、现住址(门牌号)、电话号码4项中至少有一项相同(同一患者);②审核日期在后的报告病例的发病日期早于审核日期在前的报告病例的诊断日期。

1.3.4 订正病例

对所有报告卡的个案信息进行核对分析,对职业、现住址等逻辑错误进行订正,对同一患者的多个报告卡个案信息进行对比,相互补充个人基本信 息。阳性检测订正为疑似病例;导出的临床诊断病例中有8例梅毒报告附卡中“实验室检测结论”填报为“确诊结果阳性”,订正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余临床诊断 病例订正为疑似病例;导出的实验室确诊病例中有9例为采供血机构报告或 CDC 代采供血机构报告病例,订正为疑似病例;订正后的实验室确诊病例为615例,其中重卡13例,予以删除,共有602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纳入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调兵山市2005-2013年共报告梅毒602例,年均发病率为27.83/10万,2005 2013年报告年发病率分别为1.67/10万、5.00/10万、10.80/10万、14.51/10万、17.80/10万、35.21/10万、 42.71/10万、45.88/10万、77.28/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1.48%,不同年份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4.21,P<0.01)。梅毒居乙、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位次逐年上升,由2005年的第9位上升为2013年第1位。

2.2 梅毒分期

梅毒分期以隐性梅毒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1.69%,其次为Ⅱ期梅毒和Ⅰ期梅毒,分别占30.57%和26.41%,Ⅲ期梅毒最少,仅 发生1例,2009年开始每年均有胎传梅毒病例报告。Ⅰ期梅毒由2009年开始呈下降趋势至2011年后转为上升趋势,Ⅱ期梅毒由2007年开始呈下降趋 势至2010年后转为上升趋势,隐性梅毒呈上升与下降交替波动趋势,波动周期为2~3年,见表 1

表 1 2005-2013年辽宁省调兵山市梅毒分期情况 Table 1 Phases of syphilis cases in Diaobingshan,2005-2013
年份 Ⅰ期 Ⅱ期 Ⅲ期 隐性 胎传 总计
病例数构成比
(%)
病例数构成比
(%)
病例数构成比
(%)
病例数构成比
(%)
病例数构成比
(%)
病例数构成比
(%)
2005 250.00 250.0000.0000.0000.00 4100.00
2006 1 8.33 433.3300.00 758.3400.0012100.00
2007 726.921246.1513.85 623.0800.0026100.00
2008 3 8.571440.0000.001851.4300.0035100.00
20091841.861125.5800.001227.9124.6543100.00
20102529.41910.5900.005058.8211.1885100.00
20112019.422019.4200.006260.1910.97103100.00
20123128.183834.5500.003935.4521.82110100.00
20135228.267440.2200.005730.9810.54184100.00
合计15926.4118430.5710.1725141.6971.16602100.00
2.3 流行特征 2.3.1 地区分布

调兵山市所辖2个街道3个乡镇共报告梅毒病例602例,不详乡镇14例。兀术街街道主要为城市中心地区,调兵山街道主要为城乡结合地区,3 个乡镇为周边农村地区。年均发病率最高为调兵山街道(47.65/10万),其次为兀术街街道(28.60/10万),3个乡镇年均发病率较低,见表 2

表 2 2005-2013年辽宁省调兵山市梅毒地区分布 Table 2 Place distribution of syphilis cases in Diaobingshan,2005-2013
地区累计
人口数
发病数发病率
(/10万)
兀术街街道860 019246 28.60
调兵山街道432 346206 47.65
大明镇284 171 49 17.24
小明镇286 990 43 14.98
小南镇299 460 44 14.69
不详乡镇  -(1)14  -(2)
 合计2 162 986602 27.83
注:(1)无不详乡镇的累计人口数;(2)无法计算不详乡镇的发病率。
2.3.2 年龄性别分布

602例梅毒病例中,男性309例,女性293例,男女性别比为1.05 ∶ 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28.26/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27.39/10万,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05)。病例主要集中在20~59岁年龄组,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5.91%;男性病例主要集中在20~69岁年龄组,占82.20%;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占71.67%,见表 3。发病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1日龄和98岁,均为女性。

表 3 2005-2013年辽宁省调兵山市梅毒发病年龄性别分布 Table 3 Age distribution of syphilis cases in Diaobingshan,2005-2013
年龄组
(岁)
男性 女性 总计
发病数构成比
(%)
发病数构成比
(%)
发病数构成比
(%)
0~6 1.94 1 0.347 1.16
1~2 0.65 0 0.002 0.33
10~9 2.9210 3.4119 3.16
20~3812.306622.5210417.28
30~5016.186823.2111819.60
40~6220.067625.9413822.92
50~6220.063511.959716.11
60~4213.5921 7.176310.47
70~30 9.7114 4.7844 7.31
≥808 2.59 2 0.6810 1.66
合计309100.00293100.00602100.00
2.3.3 职业分布

报告病例主要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农民、离退人员为主,报告病例数分别为163、132、105和82例,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 27.08%、21.93%、17.44%和13.62%。2007 2013年职业分布呈以工人和家务与待业为主向以农民为主转变趋势,2007 2010年以工人和家务与待业为主,2011 2012年以家务与待业和工人为主,2013年以农民和家务与待业为主,构成比工人由2010年30.59%(26/85)逐年下降为2013年的 11.41%(21/184),农民由2009年的4.65%(2/43)逐年上升为2013年的35.33%(65/184)。

3 讨论

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3年调兵山市梅毒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2, 3, 4, 5],年发病率由2005年的1.67/10万上升为2013年的77.28/1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1.48%,高于相关文献报道[3, 4]。 梅毒报告发病率上升的原因,可能与近几年调兵山市人们的经济条件提高,性行为开放,提供钟点服务且设施齐全的小型宾馆逐年增多等社会因素,导致卖淫嫖娼、 婚外情、一夜情、男男同性性行为增多有关,还可能与传染病报告系统的敏感性提高、医疗机构筛查力度加大和检验技能提高等因素有关。梅毒居乙、丙类法定报告 传染病发病位次由2005年的第9位上升为2013年第1位,提示调兵山市 梅毒疫情形势已经十分严峻,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了解梅毒的流行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表 4 2005-2013年辽宁省调兵山市梅毒职业分布 Table 4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syphilis cases in Diaobingshan,2005-2013
职业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总计
病例数构成比(%)
散居儿童00002213191.49
学生00010000010.16
教师01010020030.50
餐饮食品00100220161.00
商业服务000011444142.32
医务人员00010000010.17
工人13119122628212113221.93
民工00010020250.83
农民0033279166510517.44
干部000042221111.83
离退人员15233131114308213.62
家务与待业2479111730424116327.08
其他001333500152.49
不详00145127818559.14
  合计41226354385103110184602100.00

梅毒分期中以隐性梅毒为主,占41.69%,隐性梅毒因其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已消失,易引起延迟就医和治疗不彻底,作为潜在传染源的意义重大,应加强梅 毒监测筛查工作。隐性梅毒呈上升与下降交替波动趋势,是否与调兵山市医疗机构对梅毒的确诊及分期的诊断能力有关有待研究。Ⅰ期梅毒和Ⅱ期梅毒构成比分别于 2011年和2010年开始呈上升趋势,Ⅰ期梅毒和Ⅱ期梅毒均为早期梅毒,早期梅毒传染性强,传染期长,提示该市梅毒的发病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加强早期梅 毒的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对控制梅毒传播有重要作用。梅毒病例集中在20~59岁年龄组,年龄范围宽于相关文献报道[3, 4, 5, 6, 7, 8],男性病例集中在20~69岁年龄组,女性病例集中在20~59岁年龄组,提示除了既往感染或老年人由于生理原因存在一定假阳性外,中老年人特别是男性中老年人性生活需求较以前有所延长[9],应扩大梅毒防治的重点人群,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男女性别比为1.05 ∶ 1,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与相关文献报道不同[4, 5, 6, 7, 8], 提示非婚性接触可能为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地区分布以城乡结合地区为主,职业由以工人、家务与待业为主转为以农民为主,主要原因为农村人口逐渐进入城市, 性意识逐步开放,且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多为性活跃人群,无稳定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性安全意识和防治知识,易被传播,患 病后未治疗或非正规治疗,易将梅毒传播给配偶或性伴侣。同时调兵山市是以煤炭产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农村人口只占30%左右,农民构成比由2009年的 4.65%逐年上升为2013年的35.33%,提示城乡结合地区、家务与待业和农民是梅毒防治的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应加强对该地区、该人群的梅毒相关 知识宣传,改变不良行为方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控制梅毒的流行。胎传梅毒和8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说明非性传播途径不容忽视。

本次分析只纳入订正后的实验室确诊病例患者的新发病例,2005年和2006年年均发病率(1.67/10万和5.00/10万)均明显低于徐志宏[10]的 报道。导出的37例临床诊断病例中有28例梅毒报告附卡中未填报“实验室检测结论”,订正为疑似病例,未纳入统计分析,有可能降低了系统的灵敏度。因采供 血机构只能网络直报阳性检测病例,故将其诊断的实验室确诊病例由疾控机构代报,此种做法不符合《梅毒诊断标准》和《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 (2005试行版)》的规定,疾控机构代医疗机构录入报告卡时,报告单位应录入医疗机构,而非疾控机构,录入用户所属单位则应录入疾控机构。应提高梅毒诊 断的规范性、填报质量、审核质量及梅毒报告附卡的填报率。

参考文献
[1]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he network reporting information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 and technical guide (2005 Trial version) [M].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5.(in Chinese)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试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 Li W, Zhang H.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yphilis in Shenyang from 2001-2010[J].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3, 29(10):1527-1528. (in Chinese) 李蔚, 张弘.沈阳市2001-2010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10):1527-1528.
[3] Wang LB, Han F, Gao QH,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syphilis in Cangzhou from 2008-2012[J]. Occupation and Health, 2013, 29(18):2378-2379.(in Chinses) 王立彬, 韩芳, 高庆辉, 等.2008-2012年沧州市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13, 29(18):2378-2379.
[4] Huang Y.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syphilis in Shuyang county from 2008-2012[J].Occupation and Health, 2014, 30(3):378-380. (in Chinese) 黄艳.2008-2012年江苏沭阳县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14, 30(3):378-380.
[5] Ma GM, Zhao SF, Chen ZM, et al. Epidemiology of syphilis in Changge, Henan, 2006-2011[J].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3, 28(3):206-208. (in Chinese) 马改梅, 赵书锋, 陈志敏, 等.2006-2011年河南省长葛市梅毒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 2013, 28(3):206-208.
[6] Fu ZH, Wu XL, Deng GH. Retrospectiv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syphilis in Guangxi from 1997 to 2007[J]. Disease Surveillance, 2008, 23(10):616-618. (in Chinese) 付志智, 吴秀玲, 邓革红.1997-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梅毒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J].疾病监测, 2008, 23(10):616-618.
[7] Lin J, Ran GY.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yphilis in Shihe district of Xinyang city from 2005-2012[J]. Occupation and Health, 2014, 30(7):913-917. (in Chinese) 林晶, 冉国友.2005-2012年信阳市浉河区梅毒流行特征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14, 30(7):913-917.
[8] Tong WS. Epidemiology of syphilis in Lin'an city, Zhejiang province, 2001-2009[J].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0, 25(11):888-890. (in Chinese) 童卫胜.2001-2009年浙江省临安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 2010, 25(11):888-890.
[9] Kang YP, Zhong CY, Chen S, et al. Epidemiology of syphilis in Hangzhou, 2009-2011[J].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3, 28(2):105-108. (in Chinese) 康云平, 钟春燕, 陈松, 等. 2009-2011年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212例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 2013, 28(2):105-108.
[10] Xu ZH. Epidemiology of syphilis in Tieling, 1998-2007[J].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09, 25(5):639.(in Chinese) 徐志宏.铁岭市1998-2007年梅毒疫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9, 25(5):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