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监测  2016, Vol. 31 Issue (11): 975-976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龚震宇, 龚训良
寨卡病毒病的流行情况(2016年6月2日最新报告)
疾病监测, 2016, 31(11): 975-976
10.3784/j.issn.1003-9961.2016.11.020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6-05-03
寨卡病毒病的流行情况(2016年6月2日最新报告)
龚震宇, 龚训良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浙江 杭州 310051
关键词寨卡病毒病     发病率     预防     蚊虫     控制    
    
Corresponding author: .
1 核心信息

1.寨卡病毒病是一种主要由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

2.寨卡病毒病患者可出现轻微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疼痛、身体不适或头痛,症状通常持续2~7 d。

3.已经证明寨卡病毒病与小头畸形和格林-巴利综合征有关,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还需要调查。

2 前言

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黄病毒,1947年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首次在乌干达的猴子中发现。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人群中分离到病毒。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都有寨卡病毒病暴发疫情报告。人类感染交叉有亚洲型和非洲型病毒,症状轻微。2007年第一次寨卡病毒病暴发疫情发生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雅浦岛。2015年7月,巴西报告了寨卡病毒病感染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相关情况,2015年10月,巴西报告了寨卡病毒病感染与小头畸形相关情况。

3 症状和体征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症状与登革热等其他虫媒病毒感染类似,包括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疼痛、头痛,这些症状通常是轻微的,可持续2~7 d。

4 寨卡病毒病的并发症

通过综合回顾分析,发现寨卡病毒病能够引起小头畸形和格林-巴利综合征。通过严格设计框架,正在努力调查寨卡病毒病与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之间的联系。

5 传播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伊蚊叮咬通常在白天,高峰期是早上和下午/傍晚。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虫是同一种类的。寨卡病毒病也可以通过性传播,正在调查是否可以通过血液传播。

6 诊断

寨卡病毒感染可根据一些症状和近期的旅行史(例如居住或前往寨卡病毒病传播活跃地区旅行)来重点怀疑。寨卡病毒病的确诊只能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例如尿液、唾液或精液)开展实验室检测。

7 治疗

寨卡病毒病临床表现通常是轻微的,不需要特殊治疗,病例应充分休息,多喝水补充体液,对疼痛和发热进行对症治疗。如果症状变重,需要住院治疗。目前尚无疫苗。

8 预防 8.1 防蚊

防蚊是预防寨卡病毒病的关键措施。需要穿深色衣服覆盖全身;物理屏障例如纱窗纱门和蚊帐;采用含驱蚊胺(DEET)等物质的昆虫驱避剂,按照说明书使用。特别需要关注易感人群的防护,例如幼儿、病例或老年人。旅行者和在高危地区生活的人群应采取必要的防蚊措施。

对于无人居住的空房或蚊虫潜在繁殖场所以及房屋周围,例如水桶、瓶瓶罐罐、雨水沟、轮胎等,应进行处理。当地政府应开展社会动员来清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媒密度。必要时可以使用杀虫剂喷雾杀灭蚊虫。

8.2 性传播防护

一些国家已经出现了通过性传播的寨卡病毒病病例。为了减少性传播寨卡病毒病的风险和孕妇产生并发症,需要采取包括使用安全套在内的性安全措施,或者怀孕期禁止性生活。

寨卡病毒病传播地区人群也应考虑实际的安全性生活,从高危地区旅行回来的人群,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需要至少8周安全性生活或禁止性生活。如果有症状,需要至少6个月采取安全性生活或禁止性生活。计划妊娠者,如果没有任何症状,也需要至少等待8周,如果有症状,需要等待至少6个月。

9 世界卫生组织的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寨卡病毒病战略反应框架”来支持各国预防和控制寨卡病毒病:

1.通过召集专家和合作伙伴来研究寨卡病毒病重点领域。

2.加强寨卡病毒病和潜在并发症的监测。

3.提高社区了解寨卡病毒危险性的能力。

4.加强实验室检测病毒的能力。

5.支持卫生当局实施传播媒介控制战略,减少媒介伊蚊种群。

6.组织专家和其他卫生机构一起协作深入开展研究,对寨卡病毒病的临床保健和相关并发症进行随访和处理工作。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龚震宇 摘译自 WER 91(24):314-317,龚训良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