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监测, 2013, 28(2): 144-147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3.2.017
An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n major death causes and potential life lost in local residents in Xuhui, Shanghai, 2011
XU Jing-shu, GU Hai-yan, LI Shen-sheng, WANG Fei, WANG Guan-zhong
Xuhui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Shanghai 20023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major death cause in local population in Xuhui district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Methods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death surveillance data in Xuhui in 2011. Results The crude death rate was 7.55‰ in local population in Xuhui in 2011, the standardized death rate was 7.76‰. The crude death rate in males was 8.18‰ (standardized rate: 8.42‰), the crude death rate in females was 6.94‰ (standardized rate: 7.11‰). The main death causes included circulatory system disease, tumor,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 metabolic disease and injury/poisoning. The deaths caused by these diseases accounted for 82.39% of the total. The life expectancy was 84.26 years in local population in Xuhui in 2011 (82.13 years for males, 86.41 years for females). Conclusion Chronic/non communicable disease was the major death cause in local population in Xuhui.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 by develop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multi sectoral cooperation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Keywords:    death cause   death proportion   death rank   life expectancy  

2011年上海市徐汇区户籍人口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流行病学分析
徐荆庶, 顾海雁, 李申生, 王飞, 王冠中
上海市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徐汇 200237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死亡案例统计结果的描述性分析,确定主要死因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探讨危害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为相关部门指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1年死亡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来自上海市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亡登记资料进行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结果 2011年上海市徐汇区户籍人口死亡率为 7.55‰, 标化死亡率为7.76‰;男性人口死亡率为 8.18‰, 标化死亡率为8.42‰;女性人口死亡率为 6.94‰, 标化死亡率为7.11‰。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病、肿瘤、呼吸系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和损伤中毒,占总死亡的 82.39%。2011年上海市徐汇区户籍人口期望寿命为84.26岁,男性82.13岁,女性86.41岁。 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徐汇区户籍人口的主要死因。制定相关策略,建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预防和控制是当前慢性病防控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    死亡率   死因构成   死因顺位   期望寿命  

内容大纲
1 材料与方法
1.1 死亡数据
1.2 方法
1.2.1 疾病分类
1.2.2 标化死亡率
1.2.3 期望寿命
1.2.4 去死因期望寿命
1.2.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主要疾病死因分析
2.2 全人口死因顺位
2.2.1 循环系病死因分析
2.2.2 肿瘤死亡分析
2.2.3 呼吸系病死亡分析
2.2.4 内营代死因分析
2.2.5 损伤中毒死因分析
2.3 不同年龄组的主要死因分布特征
2.3.1 婴儿死亡
2.3.2 1~14岁组
2.3.3 15~44岁组
2.3.4 45~64岁组
2.3.5 65岁及以上组
2.4 期望寿命
2.5 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保健工作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相关危险因素目前在中国均呈快速上升趋势,慢性病占总死亡的比例越来越大,人口的年龄结构和疾病谱也随之发生变化[1]。为掌握疾病发生规律,了解死亡变化动态,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现将2011年徐汇区户籍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死亡数据
  来源于2011年通过上海市死因登记信息系统报告的徐汇区户籍的所有死亡病例,不包括非户籍人口资料。
人口资料来源于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
1.2 方法
1.2.1 疾病分类
  采用ICD10编码。第一类疾病称为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包括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流行性感冒和其他急性呼吸道感染,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和围生期疾病;第二类疾病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肿瘤,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眼和附器疾病、耳和乳突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和先天异常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第三类疾病为损伤中毒。
1.2.2 标化死亡率
  按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的死亡率,亦称按年龄调整的死亡率。
1.2.3 期望寿命
  指0岁时生存者今后尚能生存的预期年数(即岁数)。
1.2.4 去死因期望寿命
  去除某种疾病后,0岁时生存者今后尚能生存的预期年数(即岁数)。
1.2.5 统计学分析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应用DeathReg 2002死因统计分析软件、SPSS、Excel软件计算相应的统计指标,统计图表由Excel 2007软件绘制。
2 结果
2011年上海市徐汇区户籍人口死亡监测系统报告死亡6892例,粗死亡率为7.55‰,标化死亡率为7.76‰;男性死亡率为8.18‰,标化死亡率为8.42‰;女性死亡率为6.91‰,标化死亡率为7.11‰。
2.1  主要疾病死因分析
  基于死因分类法,2011年徐汇区居民死于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92.40%,损伤中毒疾病死亡占4.45%,感染性疾病与母婴疾病占总死亡的1.18%,见表1。2011年上海市徐汇区因慢性病导致死亡的达6365例,致死的主要疾病为肿瘤2233例,脑血管病1518例,心脏病1112例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659例。

表1 2011年上海市徐汇区户籍居民前三类疾病死亡病例分布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deaths caused by the first 3 leading diseases in local population in Xuhui,2011
疾病分类 男性 女性 合计
死亡数(例) 构成比(%) 死亡数(例) 构成比(%) 死亡数(例) 构成比(%)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342192.71295692.30636592.40
损伤中毒1514.091564.873074.45
诊断不明701.90571.781392.02
感染性疾病与母婴疾病481.30331.03811.18



2.2 全人口死因顺位
   2011年徐汇区居民前3位死因顺位和2010年一致,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病)死亡居死因第1位,其次是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病),三者占总死亡的81.46%;2011年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内营代)的死因顺位比2010年提前一位,为2011年第4位死因;而损伤中毒的死因顺位比2010年降低一位,为2011年第5位死因。男性和女性的死因前5位顺位与总人群一致,见表2。

表2 2011年徐汇区户籍居民各年龄组死因顺位
Table 2 Age specific death rank in local population in Xuhui,2011
年龄组(岁) 顺位 男性 女性 合计
死因 死亡率
(/10万)
构成比(%) 死因 死亡率
(/10万)
构成比(%) 死因 死亡率
(/10万)
构成比(%)
1~1肿瘤7.9060.00肿瘤5.5850.00肿瘤6.7755.56
2损伤中毒5.2740.00精神障碍2.7925.00损伤中毒2.7122.22
3---消化系病2.7925.00精神障碍1.3511.11
4------消化系病1.3511.11
15~1损伤中毒12.6325.88肿瘤13.6254.55肿瘤12.2733.33
2肿瘤10.9122.35损伤中毒5.1120.45损伤中毒8.8524.03
3循环系病9.7620.00精神障碍1.706.82循环系病5.7115.50
4精神障碍2.304.71循环系病1.706.82精神障碍2.005.43
5传及寄病(1)1.723.53神经系病1.144.55神经系病1.433.88
45~1肿瘤215.3050.73肿瘤126.7761.26肿瘤171.0054.19
2循环系病113.8726.83循环系病30.4514.71循环系病72.1322.86
3损伤中毒23.025.43损伤中毒14.917.21损伤中毒18.976.01
4内营代18.054.25内营代9.944.80内营代13.994.43
5呼吸系病12.452.93呼吸系病6.213.00呼吸系病9.332.96
≥651循环系病1516.2239.17循环系病1500.2345.86循环系病1507.6942.46
2肿瘤1213.2431.34肿瘤838.3725.63肿瘤1013.1828.53
3呼吸系病546.1614.11呼吸系病292.618.95呼吸系病410.8511.57
4内营代194.015.01内营代197.406.03内营代195.825.51
5损伤中毒118.273.06损伤中毒142.824.37损伤中毒131.373.70
全人口1循环系病297.3636.35循环系病291.0541.96循环系病294.1738.96
2肿瘤284.0634.72肿瘤206.1629.72肿瘤244.6532.40
3呼吸系病96.0211.74呼吸系病56.958.21呼吸系病76.2510.10
4内营代39.034.77内营代40.285.81内营代39.665.25
5损伤中毒33.484.09损伤中毒33.784.87损伤中毒33.644.45
  注:(1)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2.2.1  循环系病死因分析
  2011年上海市徐汇区户籍居民循环系病是全人口、男性和女性人口的首位死亡原因,死亡率为294.17/10万,比2010年同期上升1.04%,其中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166.31/10万,占循环系统死亡的56.54%,男性脑血管病死亡率高于女性。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为121.83/10万,占循环系病的41.42%,男性心血管病死亡率低于女性。
2.2.2 肿瘤死亡分析
  2011年上海市徐汇区户籍居民肿瘤(包括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是全人口、男性及女性人口的第2位死因,死亡率为244.65/10万,比2010年同期上升1.00%,其中恶性肿瘤死亡占肿瘤死亡的97.27%。肿瘤肺癌、肠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是威胁徐汇区居民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死亡的58.35%。男性及女性恶性肿瘤死亡前3位均为肺癌、肠癌及胃癌。
2.2.3 呼吸系病死亡分析
  2011年上海市徐汇区户籍居民呼吸系病是全人口、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的第3位死因。呼吸系病的死亡率为76.25/10万,比去年同期下降1.59%,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是呼吸系病的主要死因,占呼吸系病死亡的94.68%。男性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率是女性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率的1.66倍。
2.2.4 内营代死因分析
  2011年上海市徐汇区户籍居民内营代疾病是全人口、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的第4位死因。内营代的死亡率为39.66/10万,比2010年增加24.68%。糖尿病是内营代疾病的主要死因,占内营代疾病死亡的99.72%,糖尿病死亡率为39.55/10万,占全人口死亡的5.24%;糖尿病死亡率女性高于男性。
2.2.5 损伤中毒死因分析
  2011年上海市徐汇区户籍居民损伤中毒是全人口、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的第5位死因,死亡率为33.64/10万,占总死亡的4.45%(表2)。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中,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事故和机动车交通事故为前3位主要死因,分别占损伤中毒死因的33.64/10万,33.48/10万和33.78/10万。其中自杀的死亡率为3.18/10万,占全人口损伤中毒死因的9.45%。
2.3 不同年龄组的主要死因分布特征
2.3.1 婴儿死亡
  2011年上海市徐汇区户籍婴儿死亡9例,其中新生儿6例。婴儿的主要死因为新生儿病,占婴儿总死亡的66.67%。
2.3.2 1~14岁组
  死亡率为0.12‰,占总死亡0.13%。主要死因为肿瘤、损伤中毒、精神障碍和消化系病。
2.3.3  15~44岁组
  死亡率为0.37‰,占总死亡1.87%。前3位死因依次为肿瘤、损伤中毒、循环系病。前3位死因占15~44岁组总死亡的72.86%;男性前3位死因为损伤中毒、肿瘤和循环系病,占男性该年龄组死亡的68.24%;女性前3位死因顺位为肿瘤、损伤中毒和精神障碍,占女性该年龄组死亡的81.82%。
2.3.4 45~64岁组
  死亡率为3.16‰,占总死亡14.73%;男性死亡率为4.24‰,而女性为2.07‰。前3位死因依次为肿瘤、循环系病、损伤中毒,占该年龄组总死亡的83.06%,肿瘤死亡率占该年龄组死亡的54.19%,是该年龄组的主要死因。
2.3.5 65岁及以上组
  死亡率为6.28‰,占总死亡83.14%。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是该年龄组前3位主要死因,占该年龄组死亡的82.57%。该年龄组男性及女性的前5位死因类别和顺位均与全人群中死因顺位一致。
2.4 期望寿命
   2011年上海市徐汇区居民的期望寿命为84.26岁,男性82.13岁,女性86.41岁。 较2010年,全区、男性和女性期望寿命分别上升0.24、0.24和0.26岁,见图1。

图1 上海市徐汇区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变化趋势
Figure 1 Change trend of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in local population in Xuhui,2011
上海市徐汇区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变化趋势

2.5 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
  2011年,影响上海市徐汇区户籍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病、肿瘤、呼吸系病、内营代及损伤中毒。去除循环系病死因,全人群期望寿命可以增加7.64岁,男性可以增加6.21岁,女性可以增加9.10岁;其次,去除肿瘤死因,全人群期望寿命可以增加4.36岁,男性可以增加4.72岁,女性可以增加3.91岁;去除呼吸系病死因,全人群期望寿命可以增加1.34岁,男性可以增加1.58岁,女性可以增加1.06岁。因传染病而丧失的寿命仅为0.12岁,见表3。

表3 2011年上海市徐汇区户籍居民主要死因影响的期望寿命(岁)
Table 3 Life expectancy influenced by main death causes in local population in Xuhui,2011
疾病男性女性合计
循环系病6.219.107.64
肿瘤4.723.914.36
呼吸系病1.581.061.34
内营代0.540.640.59
损伤中毒0.660.620.65

3 讨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徐汇区户籍居民的主要死因。2011年上海市徐汇区户籍居民死于感染性疾病与母婴疾病占1.18%,这些疾病大部分是可以预防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92.40%,这类疾病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损伤中毒死亡占4.45%。数据表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肿瘤是青壮年的主要死因。各年龄组死因顺位结果显示,1~14岁组、15~44岁组和45~64岁组的人群中,肿瘤已成为第1位死因,尤其是45~64岁组人群中,肿瘤占该人群死亡的54.19%;1~14岁组男性高于女性;15~44岁组和45~64岁组女性高于男性。如何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当今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
随着年龄组的升高,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内营代疾病的死因顺位明显上升。65岁以上组前4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病、肿瘤、呼吸系病、内营代疾病。人口老龄化使癌症和心脏病病例上升。老年人占全球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病增加,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在世界各地,看护人员、卫生系统乃至整个社会均需做好准备,应对老年人持续增长的需求[2]。建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预防是长期发展的目标。
提高居民的健康寿命及生存质量成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WHO 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建议,世界卫生大会在WHA53.17 号决议中重申,预防和控制非传染病全球战略的目标是减少过早死亡和改善生活质量,并特别请求总干事继续将预防和控制非传染病作为重点[3]。期望寿命是我们最常用的寿命指标,是度量人口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寿命的长短受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社会经济条件、卫生医疗水平限制着人们的寿命。另一方面,由于体质、遗传因素、生活条件等个人差异,也使每个人的寿命长短相差悬殊[4]。所以不同时期,寿命的长短有着很大的差别。近几年徐汇区的期望寿命均呈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84.02岁上升到84.26岁,上升了0.24岁;男性及女性期望寿命较2010年分别上升了0.24岁和0.26岁。去死因寿命分析结果显示,传染病对寿命的影响较小,而循环系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性增加。循环系疾病和损伤中毒对寿命的影响程度,女性大于男性。尤其是循环系疾病,去除该死因,男性期望寿命可以增加6.21岁,而女性则可以增加9.10岁。肿瘤、呼吸系病丧失的平均期望男性则大于女性。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陈竺部长在十二五规划与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人均期望寿命提高1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的提升,疾病的防控、主要的健康危害因素的控制以及实行量化指标是实现期望寿命提高的关键。如何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以及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当年研究的热点。
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慢性病信息管理体系并进行综合利用。开展慢性病综合监测、干预与评估,有效地利用信息化工程,完善慢性病信息管理体系,推进高危人群筛查和患者管理工作,以掌握社区人群健康状况和危险因素水平,为制定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通过多种途径对社区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增加社区人群慢性病相关知识,提高社区人群健康意识,促使人群行为改变。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以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依托慢性病相关项目工作,探索适合本地区慢性病预防控制和控制网络的策略及措施。

参考文献
[1] Yang GH.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n the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during health reform in China [J]. Medicine & Philosophy: Humanistic & Social Medicine Edition,2010,13(1):13-16.(in Chinese)杨功焕.中国医改进程中的慢性病预防控制[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0,31(1):13-16.
[2] Yang GH. Deaths and their risk factors among Chinese population [M]. Beijing: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Press,2008.(in Chinese)杨功焕.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分布[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
[3] WHO. Global strategic action plan for non communicabl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 Switzerland: WHO,2008.(in Chinese)WHO.预防和控制非传染病全球战略行动计划[R].Switzerland: WHO,2008.
[4] Yang G, Kong L, Zhao W,et al. Emergence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China [J].Lancet,2008,372(9650):1697-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