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本栏目内容尚未正式出版,未经编辑部许可,不得转载。

显示方式:      

2017-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和空间聚集性分析
徐蕃妮, 秦金勇, 熊昊, 李保秀, 龙虎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303090097
[摘要](61) [HTML全文](39) [PDF 8065KB](22)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和掌握2017—2021年桂林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为制订布病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7—2021年桂林市人间布病疫情资料,应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统计学分析。 运用 ArcGIS 10.8 软件进行冷热点分析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结果  2017—2021年桂林市共报告人间布病病例278例,年度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历年各月均有人间布病发生,发病高峰集中在3—7月,发病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为2.02∶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30~69岁,占总病例数的89.93%(250/278)。 221份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人群职业分类前3位为宰杀售卖羊及羊制品(28.05%,62/221)、农民(14.48%,32/221)、家务及待业(14.03%,31/221),另外间接接触羊及羊制品占13.12%(29/221)、养殖羊占4.52%(10/221)。 辖区内17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全局空间分布分析显示,2017—2021年桂林市布病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冷热点分析提示,高发区域集中在主城区及临桂区、灌阳县;年度空间分布呈逐渐由聚集到低聚集的扩散趋势。  结论  2017—2021年桂林市人间布病发病呈下降趋势,经羊感染的布病仍占较高比例,部分城区发病率仍较高,应当继续通过开展联防联控,采取分区域、有重点的防控,加强重点职业人群监测,规范牲畜交易市场管理,对群众及职业从事者开展布病健康宣教等措施以降低布病人间发病。
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一起霍乱疫情分离菌株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张萍, 邹林, 高翔, 杨郝亮, 甄博珺, 李伟红, 郭晓晨, 林长缨, 李仁清, 严寒秋, 逄波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1.000
[摘要](2233) [HTML全文](717) [PDF 2987KB](568)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一起霍乱弧菌引起的疫情的病原学特征,并与引起通州区过往疫情的菌株进行比对分析。  方法  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标本中O1/O139群霍乱弧菌的特异性基因,同时按常规法对标本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鉴定;用普通PCR方法检测霍乱弧菌的11种毒力基因;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12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采用Not I 限制性内切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聚类分析,基于全基因组序列进行菌株遗传学分析。  结果  本次疫情共检出5株O1群小川型非产毒霍乱弧菌,所有菌株均携带ompUtoxRtcpItcpAEL、hlyAELhlyACLrtxC基因,不携带ctxAB基因,5株菌耐药情况一致,均为美罗培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链霉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6种药物耐药,为多重耐药菌株。PFGE分6种带型Ⅰ~Ⅵ,本次疫情菌株带型为Ⅱ型。与通州区既往检出的菌株相比,与2011年2株产毒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带型较为接近,耐药情况一致,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有所差异,但都携带tcpAEL基因。遗传学分析显示本次疫情菌株为不同于第七次世界大流行菌株的新出现的克隆群。  结论  通州区流行的O1群霍乱菌株以多重耐药小川型非产毒株为主,PFGE带型分散,本次疫情菌株是新出现的克隆群,以后的霍乱防控工作中应重视此类菌株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2017-2018年深圳市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肠道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陈龙, 杨洪, 姚相杰, 孟君, 张海龙, 张仁利, 何雅青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204070136
[摘要](14) [HTML全文](6) [PDF 4009KB](6)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深圳市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 HA)病原组成与病原体的分子特征,为HA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7—2018年收集了157例HA病人的314份临床样本,其中粪便样本和咽拭子各157份。 使用荧光定量RT-PCR和基于半巢式RT-PCR扩增的测序方法对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进行检测与分型。 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病毒VP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  在126例(80.30%, 126/157)EV阳性的患者中,共检出10种EV,检出率最高的是柯萨奇病毒A组10 型(Coxsackievirus A10, CVA10)(19.70%, 31/157),其次是CVA4(17.80%, 28/157)、CVA6(15.30%, 24/157)和CVA2 (10.80%, 17/157),其他病原体包括CVA5(4.50%, 7/157)、CVA16(3.20%, 5/157)、EV-A71(1.30%, 2/157)、CVA8(0.60%, 1/157)、CVB5(0.60%, 1/157)和埃可病毒11(Echovirus 11, E11)(0.60%, 1/157),一例为CVA4与CVA10的混合感染(0.60%, 1/157)。 2017年检出率最高的两种病原体是CVA2和CVA6,而2018年却是CVA10和CVA4。 粪便样本与咽拭子的病原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0186, P=0.8916)。 基于VP1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本研究CVA10毒株均为C2基因型。 CVA4除了一株为C5基因型外,其余均为C2基因型。 一株CVA6毒株位于先前未描述的进化分支,其他CVA6毒株均为D3a基因亚型。 CVA2毒株均为D2基因型。  结论  粪便样本与咽拭子都适用于HA的病原体核酸检测。 CVA10、CVA4、CVA6和CVA2是2017—2018年深圳地区HA的优势病原体,大部分毒株是我国主流基因型,个别毒株处于不常见的基因型或进化分支。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状况及耐药分析
吴炎农, 周昶宇, 莫宗鑫, 凌誌穗, 温渝健, 夏樱花, 张耀平, 谢丽莉, 罗铭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305240239
[摘要](63) [HTML全文](24) [PDF 3537KB](15)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食品及公共场所行业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情况、菌型分布及耐药性,为制订玉林市肠道传染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方法  对玉林市食品及公共场所行业从业人员肛拭子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及血清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沙门菌进行28种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共检测标本54588份,沙门菌总检出率为1.85%(1012株),夏秋季高于冬春季。 1012株沙门菌随机用了2种药敏板(905株沙门菌用NMIC-413药敏板,107株沙门菌用了RUONMIC-801药敏板)。 因抗生素种类有差异,无法进行统计分析,现分析905株NMIC-413药敏板的结果。 1012株沙门菌分为56个血清型,前3位血清型分别是鼠伤寒沙门菌(22.83%)、里森沙门菌(11.07%)和阿贡纳沙门菌(6.03%)。 905株菌药敏检测结果显示,总耐药率为68.84%,菌株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达59.34%,次之为氯霉素(49.28%)和复方新诺明(37.13 %)。 多重耐药率为40.55%。  结论  玉林市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率较高且血清型分布较广;沙门菌检出率具有季节性,菌株的耐药水平较高且多重耐药较严重。 为此,应加强健康监测,及早发现沙门菌携带者并进行规范服药。
2012-2019年江苏省疟疾病例时空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胡学锋, 陈琳, 张荣, 田玲玲, 周鹏程, 石丹, 吴海磊, 韩辉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302190049
[摘要](13) [HTML全文](12) [PDF 3367KB](1)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2012 — 2019年江苏各省辖市疟疾病例地区和时间分布特征,研究病例的时空聚集性,为输入性疟疾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江苏省2012 — 2019年疟疾病例流行病学数据,使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自相关分析,通过SatScan 9.5软件进行时空扫描研究病例时空聚集性。  结果  2012 — 2019年江苏省报告疟疾病例2333例,输入性病例2329例(99.83%),中国籍人员2317例(99.31%),职业为务工人员1939例(83.11%),来源地为非洲地区2279例(97.85%),东南亚地区43例(1.85%)。 病例数排名前5位的省辖市为南通市350例(15.00%)、泰州市277例(11.87%)、连云港市276例(11.83%)、扬州市268例(11.49%)、淮安市258例(11.06%)。 病例地区分布有趋势性,每年度有1 — 2月和4 — 7月两个病例数峰值期。 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2 — 2019年疟疾病例无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但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存在有“热点区”、“冷点区”。 时空扫描显示,2013 — 2016年有3个聚集区域,涉及淮安、连云港、泰州、扬州、南通5个省辖市。  结论  2012 — 2019年江苏疟疾病例存在一定的时空聚集性,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防控工作。
2015-2022年云南省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陈莉华, 张荣兵, 李蓉, 赵江, 李则颖, 何继波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305050200
[摘要](34) [HTML全文](20) [PDF 2969KB](10)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掌握云南省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规律,为防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取2015—2022年云南省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其流行特征;应用指数模型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预测。  结果  2015—2022年云南省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164起,其中较大1起(0.09%)、一般861起(73.97%)、未分级302起(25.95%)。 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其次为肠道传染病事件;发病高峰主要在10—12月,5—6月有一个小高峰。 发生场所主要为学校和幼托机构,发病的病种主要为水痘和手足口病;预测后两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为229起、256起。  结论  云南省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和幼托机构为防控的重点场所,应加强学校和幼托机构对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同时在各种传染病事件的发生季节有针对性的开展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及时控制。
活性雾离子空气消毒技术用于分枝杆菌消毒的专家共识
王瑞白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306030256
[摘要](43) [HTML全文](20) [PDF 3685KB](7)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包括结核病、麻风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其中危害最严重、传染性最强的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全球重大感染性疾病之一,也是中国重点防治的主要疾病之一。 传染性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等,将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核”排出体外,周围人群吸入后被感染。 为此,防止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甚至肺结核患者家庭中结核菌的空气传播,是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关键措施之一。 活性雾离子是包含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超氧化氢自由基等多种具有强氧化作用的带电基团,通过水分子包裹和保护,可使其空气中具有更好稳定性。 消毒评价试验表明活性雾离子对包括分枝杆菌在内的多种细菌和病毒具有良好的消毒杀菌作用。 中国防痨协会、中国防痨协会人兽共患结核病专业分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组织专家,通过资料查询、专家研讨和试验研究等方式,就活性雾离子技术原理和消毒因子组成,消毒效果和分枝杆菌消毒应用等形成专家共识,旨在为活性雾离子空气消毒技术的规范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2019-2021年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患者的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分布特征及流行情况
李静, 郭乐, 白广红, 仵倩红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302170048
[摘要](51) [HTML全文](27) [PDF 2075KB](5)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患者的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菌种分布特征及流行情况,为临床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分枝杆菌核酸检测阳性的呼吸道样本,对检出的NTM使用基因芯片法进行菌种鉴定统计不同菌种构成比,χ2检验分析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以肺部病灶严重程度为结局,评估不同NTM对肺部的病理损伤程度。  结果  NTM分离率为3.5%(128/3646);共检出7个菌种,前3位的分别是胞内分枝杆菌47份(36.7%,47/128)、龟/脓肿分枝杆菌34份(26.6%,34/128)、堪萨斯分枝杆菌32份(25.0%,32/128);年龄分布提示不同的NTM感染患者年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27,P<0.001),居住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27,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龟/脓肿分枝杆菌感染对肺部病理损伤程度较其他两种细菌轻(OR=0.188,P=0.039)。  结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种类主要以胞内分枝杆菌、龟/脓肿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这三类为主,且不同的NTM菌种对肺部的病理损伤程度不同。
2023年8月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风险评估
赵青, 武洁雯, 张亦弛, 纪瀚然, 庞明樊, 杨昕娉, 房元圣, 薛秀丽, 孙静, 戚晓鹏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309200493
[摘要](14) [HTML全文](5) [PDF 4925KB](2)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评估2023年8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全球COVID-19入境政策分析,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各大洲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  结果  与2023年7月相比,8月全球月新增确诊病例环比上升了3.97%,月新增死亡病例环比下降了45.8%。 全球月新增确诊病例前10位国家中,意大利、英国、墨西哥、希腊、葡萄牙和罗马尼亚为全球重点关注国家;各大洲月新增确诊病例前3位国家中,以色列为亚洲一般关注国家,圣卢西亚为北美洲一般关注国家,摩洛哥为非洲一般关注国家。 俄罗斯、印度、阿富汗、尼泊尔、吉尔吉斯斯坦是周边十四国特别关注国家。  结论  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和8月整体呈小幅上升趋势,新增死亡病例呈现下降趋势。 对于重点国家和地区要持续加强疫情监测,同相关机构建立沟通机制,互通有无,及时预警。
2023年8月全球传染病疫情研判分析
韩辉, 伍波, 贾娇娇, 宋悦谦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309190492
[摘要](12) [HTML全文](4) [PDF 1077KB](4)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2023年8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72种,涉及236个国家和地区。 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36个)、猴痘(114个)、登革热(31个)、麻疹(31个)和霍乱(16个)。 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出血热(11.8%)、脑膜炎(6.7%)和西尼罗热(6.1%)。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登革热、霍乱、麻疹和白喉。 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猴痘、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猴痘、拉沙热、脑膜炎和脊髓灰质炎;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猴痘;欧洲主要流行西尼罗热。
传染病流行的生态架构与传播流行机制
王玮玮, 陈宇晟, 朱建平, 朱淼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212280554
[摘要](16) [HTML全文](9) [PDF 4474KB](6)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把握传染病起源与流行过程中的结构要素,探寻传染病发生、发展、传播路径中的复杂性关系,为传染病的有效治理与防控提供系统性视角。基于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是复杂的生态过程产物,从系统论观点认识传染病流行的动力学特征,结合生物性及非生物性组成要素辨析生物体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环境、社会等外在因素的交互作用。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平衡视角出发构建,基于病原体遗传代谢的生物性、病原体赖以生存和进化的自然性以及病原体传播流行的社会性相融合的生物–自然–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架构,通过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模型的构建模拟传染病传播过程,进行传染病传播流行机制的研究,可对不同条件下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或控制进行评估。通过该生态架构的构建有助于辨析生态系统内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复杂关联,提升疾病监测及疫情应对能力,为疾病控制提供科学可行的方案,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水平。
传染病组合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R软件
刘天, 阮德欣, 侯清波, 陈红缨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211090482
[摘要](311) [HTML全文](148) [PDF 4181KB](68)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利用R软件构建传染病组合预测模型,为疾病监测工作者提供参考。  方法  以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2004—201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逐月发病率作为训练数据拟合模型,2018年1—12月数据用于评价预测效果。 组合模型选择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指数平滑模型(ETS)、自回归神经网络模型(NNETAR)、指数平滑空间状态模型(TBATS)进行组合,采用R软件“forecastHybrid”包构建。 单一模型权重相同的组合模型记为组合模型A;单一模型权重根据训练数据拟合效果确定,记为组合模型B。 采用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PE)、离均差平方和(RMSE)评价6个模型拟合及预测效果。 选取2004—2011年、2004—2012年、2004—2013年、2004—2014年、2004—2015年、2004—2016年、2004—2017年数据作为训练集分别建立模型,预测未来1—12月发病率进行敏感性分析。 计算组合模型拟合及预测的MAPE、RMSE顺位累计和评价模型拟合及预测效果稳定性。  结果  SARIMA、ETS、NNETAR、TBATS、组合模型A、组合模型B在全国、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拟合的MAPE依次为11.81%、 9.75%、11.50%、9.71%、8.09%、8.06%;29.63%、15.39%、23.04%、14.60%、16.33%, 16.29%;19.76%、15.48%、3.93%、15.24%、12.66%、7.08%;21.92%、17.96%、6.73%、15.80%、13.55%、 10.29%。上述6个模型在上述4个地区预测的MAPE依次为23.38%、20.35%、11.01%、34.28%、17.03%、16.02%;11.72%、14.26%、24.32%、14.16%、11.93%、11.92%; 28.09%、27.57%、29.19%、27.32%、26.91%、26.49%;23.72%、33.28%、28.96%、33.75%、25.86%、27.31%。上述6个模型在上述4个地区拟合的RMSE依次为0.01、0.01、0.01、0.01、0.01、0.01;0.08、0.08、0.05、0.08、0.05、0.05;0.08、0.07、0.01、0.07、0.04、0.02;0.16、0.16、 0.04、0.15、0.08、0.06。上述6个模型在上述4个地区预测的RMSE依次为0.02、0.01、0.02、 0.02、0.01、0.01;0.03、0.04、0.07、0.04、0.05、0.05;0.07、0.05、0.05、0.05、0.05、0.05;0.13、0.14、0.11、0.14、0.12、0.12。 敏感性分析显示,从拟合效果来看,组合模型B总体上在4个地区均居首位;组合模型A居2~4位。 从预测效果来看,组合模型在4个地区的2个评价指标中最优位次为首位或第2位。  结论  组合模型拟合及预测优于单一模型,根据训练数据拟合效果确定模型权重的组合模型为最优模型。 利用R软件通过简单编程即能构建组合模型,值得推广应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山地鼠疫疫源地的发现与证实
王信惠, 刘戈, 古丽阿依·包开西, 王宇萌, 贵有军, 王希江, 王效俊, 罗勇军, 王蒴, 雒涛, 尹小平, 王诚, 李伟, 李博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301280011
[摘要](51) [HTML全文](25) [PDF 2158KB](9)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调查、证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阿勒泰山地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方法  2021—2022年在阿勒泰山地(青河县、福海县、阿勒泰市)开展鼠疫疫源性调查,采用鼠疫细菌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对捕获和捡拾的啮齿类动物脏器、血清、心脏浸液、媒介寄生蚤进行实验室检验检测,鉴定分离鼠疫耶尔森菌株的生化表型。  结果  鼠疫细菌学检验阿勒泰山地青河县、福海县和阿勒泰市捕获和捡拾的自毙啮齿动物合计115只,其中长尾黄鼠和灰旱獭为优势种,分别占总数的60.87%和20.87%,宿主寄生蚤9组136只,其中长尾黄鼠和灰旱獭寄生蚤的优势种分别为方形黄鼠蚤阿勒泰亚种和谢氏山蚤,分别占宿主寄生蚤的67.74%和100.00%。 血清学检测血清样本86份、小型鼠心脏浸液21份、自毙啮齿动物脏器研磨液8份,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自毙啮齿动物脏器组织提取核酸DNA 8份。 1份长尾黄鼠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间接血凝试验(IHA)滴度为1∶12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滴度为1∶256]。 1份自毙灰旱獭脏器研磨液鼠疫F1抗原阳性[反相间接血凝试验(RIHA)滴度为 1∶64,ELISA 滴度为1∶128]。 2份自毙长尾黄鼠脏器研磨液鼠疫F1抗原阳性(RIHA滴度分别为 1∶512和1∶1 024;ELISA 滴度分别为1∶2 048和1∶4 096)。 2份脏器组织鼠疫特异核酸阳性。 分离到鼠疫耶尔森菌2株,生化鉴定为古典型,不具有酵解鼠李糖的特性。  结论  新疆阿勒泰山地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菌株生化鉴定为古典型。
基于贝叶斯结构时间序列模型评估我国梅毒流行趋势
张珍, 刘星言, 李言言, 邢莹莹, 王永斌, 胡斌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211030474
[摘要](66) [HTML全文](23) [PDF 6843KB](14)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贝叶斯结构时间序列(BSTS)模型在预测我国梅毒流行趋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22年8月我国梅毒发病数据,采用Eviews10软件解析梅毒月发病数据中的趋势和季节组分;采用RStudio软件构建模型,其中2005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数据作为训练集拟合BSTS模型,2022年1—8月数据作为测试集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并将其预测准确性与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ARIMA)模型进行比较。 所有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指定为\begin{document}$ \alpha $\end{document}=0.05。  结果  我国梅毒发病总体呈上升态势,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每年1—2月为低谷,7—8月为高峰。 在训练和测试集上,BSTS模型产生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4.95%和5.73%)均小于ARIMA模型(分别为5.44%和6.52%);同样也发现,BSTS模型产生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均方根百分比误差均小于ARIMA模型。 稳健性结果表明了同样的结果。 基于BSTS模型预测的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我国梅毒发病总数为719 600[95%置信区间(CI):605 295~826 086]例,月均发病数为44 975(95%CI:37 831~51 631)例。  结论  我国梅毒是一种季节性疾病,发病仍处于高水平;BSTS模型能准确评估我国梅毒动态流行趋势,可为梅毒精准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浙江省宁波市16795名入学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陈同, 贺天锋, 于梅, 车洋, 林相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301180005
[摘要](58) [HTML全文](23) [PDF 2107KB](12)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浙江省宁波市高中及住宿制初中入学新生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为完善学校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宁波市部分高中及住宿制初中的16795名入学新生开展症状筛查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试,PPD皮试强阳性的学生进行胸部X射线、痰涂片及痰培养检查,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各组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强阳性风险及结核感染风险的影响因素。   结果  宁波市初、高中入学新生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为17.23%,强阳性率为2.69%,感染率为7.83%。 本次筛查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例,肺结核发病率为17.86/10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学校类型及年龄段是入学新生强阳性风险及结核感染风险的影响因素,女生强阳性[比值比(OR)=1.445,95%置信区间(CI):1.197~1.745]及结核感染(OR=1.413,95%CI:1.262~1.582)的风险高于男生,职业中学新生强阳性(OR=1.535,95%CI:1.230~1.914)及结核感染(OR=1.525,95%CI:1.330~1.748)的风险高于非职业中学新生。 相较≤13岁的入学新生,14~岁(OR=1.315,95%CI:1.037~1.666)、16~17岁(OR=1.436,95%CI:1.115~1.851)新生的强阳性风险更高,16~岁(OR=1.195,95%CI:1.029~1.386)、≥18岁(OR=2.009,95%CI:1.108~3.642)新生的结核感染风险更高。  结论  对入学新生进行结核感染筛查有助于发现新生群体中的传染源,及时阻断传播,并了解学校结核病防控的重点人群,针对性实施预防性措施,对于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应推广至全市范围,女生、职业中学及帮扶班学生应作为日后结核病筛查的重点人群。
2016-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李晓印, 赵艳秋, 程晓庆, 温佳鑫, 冯敏, 周伟华, 单翔翔, 尚庆香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304270188
[摘要](81) [HTML全文](45) [PDF 3214KB](24)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2016—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丙型肝炎(丙肝)的流行特征,为丙肝防控提供线索依据。  方法  搜集并整理2016—2022年苏州市丙肝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分析苏州市丙肝病例三间(时间、空间、人群)分布。 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组别发病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  2016—2022年苏州市累计发病2777例,年均发病率3.14/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苏州市丙肝发病无季节性,季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值=0.100)。 苏州市主城区丙肝发病率高于非主城区,其中姑苏区丙肝发病数(540例)与发病率(8.11/10万)最高。 男性年均发病率(3.27/10万)高于女性年均发病率(3.0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2,P=0.028);65~岁组年均发病率(5.08/10万)高于15~64岁组年均发病率(3.3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603,P<0.001)。 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家务及待业人员(33.71%)、农民(19.81%)、工人(14.76%)、商业服务(13.90%)、离退人员(12.71%)。  结论  2016—2022年苏州市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无季节性差异,存在明显地区和人群差异,姑苏区丙肝高发。 应继续规范医院丙肝病例报告,加强对高发地区、重点人群的病例筛查和宣传教育。
2012-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超, 王晶, 唐桂林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303300140
[摘要](48) [HTML全文](20) [PDF 2425KB](11)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减少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北京市通州区2012—2021年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病案信息,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患者来源、病原学结果、治疗分类、并发症、现住址、症状出现日期、首次就诊日期、登记日期等,描述就诊延迟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 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2—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共登记3202例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75∶1,年龄以15~44岁中青年为主[79.17%(2535/3202)],就诊天数中位数(四分位数)为7(0,32)d,平均就诊延迟率38.63%(1237/3202)。 就诊天数中位数由2012年的10 d下降至2021年的2 d,总体呈下降趋势。 就诊延迟率由2012年的43.33%(91/210)下降至2021年的33.07%(126/381),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8.933,P=0.003)。 就诊延迟患者中以男性为主62.33%(771/1237),25~44岁组构成比最高54.49%(674/1237),10年间不同年龄组间就诊延迟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21.644,P<0.0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不详[比值比(OR)=2.351,95%置信区间(CI):1.282~4.312]和复治(OR=1.457,95%CI:1.024~2.075)均为就诊延迟的危险因素。 少数民族(OR=0.662,95%CI:0.515~0.85)、公共场所/商业服务(OR=0.529,95%CI:0.385~0.726)、病原学阴性/未查OR=0.637,95%CI:0.547~0.742)和登记日期为2020—2021年(OR=0.650,95%CI:0.539~0.784)均为就诊延迟的保护因素。   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总体呈下降趋势,就诊延迟与患者民族、职业、病原学结果、治疗分类和登记日期有关,应针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2017-2022年某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李建涛, 林鑫, 杨伟宪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303140102
[摘要](50) [HTML全文](23) [PDF 2076KB](7)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某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传染病报告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传染病及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17 —2022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进行网络直报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人群分类、传播途径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7—2022年共上报655例法定传染病,其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593例、丙类传染病61例、其他类型1例,总报告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排名前3位的传染病依次为隐性梅毒、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   结论  梅毒、肺结核是目前该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加大管理力度,做好防控及上报工作。 同时加强对猴痘等急性新发传染病的关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35~75岁居民中心型肥胖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和共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徐肖倩, 夏远, 李海玲, 张楠, 曹宁, 张星光
当前状态:  DOI: 10.3787/jbjc20230020
[摘要](247) [HTML全文](144) [PDF 2648KB](18)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35~75岁居民中心型肥胖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和共病的关联。  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中内蒙古招募的35~75岁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5.0和GraphPad Prism 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统计描述、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型肥胖对心血管代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共病的影响。  结果  内蒙古35~75岁居民中心型肥胖率为66.5%[95%置信区间(CI):66.2%~66.7%],年龄、性别标化率为64.6%。同一个体患有0、1、2和3种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构成比分别为28.8%、40.5%、23.8%和6.9%。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轻度中心型肥胖和重度中心型肥胖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共病的患病风险分别是非中心型肥胖者的1.873和3.093倍、1.876和2.764倍、2.227和3.412倍、2.526和4.419倍(均P<0.001)。  结论  中心型肥胖是内蒙古严重的健康问题,是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和共病的危险因素,可进一步加剧心血管疾病负担。 因此,应加强中心型肥胖的早期筛查和干预。
《疾病监测》杂志稿约
当前状态:
[摘要](249) [HTML全文](106) [PDF 405KB](33)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v.abstractInfo
《疾病监测》杂志稿约
当前状态:
[摘要](366) [HTML全文](152) [PDF 408KB](48)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v.abstractInfo
2010-2021年云南省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窦娜, 戴石元, 陈春涛, 贺峰, 罗娟, 杨雅淇, 何国忠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208150364
[摘要](510) [HTML全文](237) [PDF 7772KB](100)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2010—2021年云南省结核病流行病学基本特征,掌握结核病发病特点,为云南省结核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建议。  方法  通过结核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下载2010—2021年云南省报告的结核病例数,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制图软件ArcGIS 10.7绘制云南省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图示,对云南省结核病疫情概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结果  云南省2010—2021年结核病疫情反复波动(χ2=858.570,P<0.001),累计报告病例数共333846例,年均发病率为57.58/10万,其中男性病例224397例(67.22%),女性病例109449例(32.78%),男女性别比例为2.05∶1。 发病时间上,以春季为主,主要集中在4—7月;发病地区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州市;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70岁;发病人群主要以农民(258509例,77.43%)为主,其次为学生(19454例,5.83%)。  结论  男性和农民已成为云南省结核病疫情的主要群体,且发病年龄多为中青年,应严格遵循“三位一体”的结核病防治服务模式加强对两类人群的管理和检测力度,组织基层医疗机构持续开展主动筛查和随访检查。
《疾病监测》杂志稿约
当前状态:
[摘要](738) [HTML全文](247) [PDF 404KB](770)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v.abstractInfo
纹带棒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
邱小彤, 陈东科, 王雪冰, 周海健, 李振军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109220515
[摘要](1028) [HTML全文](472) [PDF 11143KB](59)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评价一种快速检测纹带棒杆菌的PCR方法在纹带棒杆菌临床分离株和临床痰标本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针对纹带棒杆菌种特异性基因ftr1设计的PCR引物Cst_1-F/Cst_1-R建立检测纹带棒杆菌的单重PCR方法。 使用纹带棒杆菌标准菌株ATCC6940、ATCC43751、152株纹带棒杆菌临床分离株和30株非纹带棒杆菌菌株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并比较该方法与16S rRNA测序和MALDI-TOF MS鉴定结果的一致性。 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评估,最终将该方法用于检测88份临床痰标本。  结果  该PCR方法与16S rRNA测序和MALDI-TOF MS 在鉴定152株纹带棒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具有100%的一致性;该方法对30株非纹带棒杆菌菌株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检测下限为1 ng模板DNA/反应;在应用于临床痰标本时,该方法与痰涂片镜检相比,具有86.4%(76/88)的一致性。  结论  本研究中的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替代16S rRNA测序和MALDI-TOF MS成为临床鉴定纹带棒杆菌的便捷、经济、有效的方法,且在检测临床痰标本中的纹带棒杆菌时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2020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传染病危害战略和技术咨询小组会议的结论和建议
龚震宇(摘译), 龚训良(审校)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1
[摘要](1293) [HTML全文](632) [PDF 818KB](79)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v.abstractInfo
2021年5月全球传染病疫情概要
韩辉, 伍波, 吴海磊, 张瑾, 贾娇娇
当前状态:
[摘要](1288) [HTML全文](517) [PDF 2049KB](59)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2021年5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7种,涉及225个国家和地区。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25个)、登革热(30个)、麻疹(29个)、脊髓灰质炎(15个)和疟疾(9个)。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埃博拉病毒病(52.2%)、中东呼吸综合征(34.4%)、拉沙热(20.3%)、鼠疫(6.0%)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5.3%)。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疟疾、麻疹、登革热和霍乱。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埃博拉病毒病、鼠疫、霍乱、黄热病、拉沙热和裂谷热;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登革热;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国国民健康状况指标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011300402
[摘要](2057) [HTML全文](1153) [PDF 929KB](272)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v.abstractInfo
2020年12月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分配的最新临时建议
龚震宇(摘译), 龚训良(审校)
当前状态:  DOI: 10.3784/jbjc.202012270443
[摘要](1367) [HTML全文](602) [PDF 1997KB](58)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关于这个主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12月1日,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CIP)建议首先向卫生保健人员和长期护理机构(养老院)人员提供COVID-19疫苗接种(1a阶段)。  这个报告增加了什么?  12月20日,ACIP更新了疫苗分配临时建议。 第二阶段(1b阶段),应该向年龄≥75岁的老年人和一线必需工作者(非卫生保健人员)提供COVID-19疫苗接种;第三阶段(1c阶段),应该向年龄65~74岁老年人、年龄16~64岁有高危医学情况(慢性病)人群和第二阶段未接种疫苗的必需工作者提供COVID-19疫苗接种。  对公共卫生实践的影响是什么?  联邦、州和地方应该按照本指南制订和实施COVID-19疫苗接种方案。
《疾病监测》杂志稿约
当前状态:
[摘要](1696) [HTML全文](922) [PDF 408KB](169)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v.abstractInfo
封面
2023 年 8 期封面
2023,38(8)   
[摘要](82) [PDF 2209KB](19)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录
2023 年 8 期目录
2023,38(8) : 1-3   
[摘要](88) [HTML全文](35) [PDF 1421KB](24)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疫情快报
2023年7月中国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简介National Data of Class A, B and C 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July 2023
2023,38(8) : 891-891    DOI: 10.3784/jbjc.202308180425
[摘要](77) [HTML全文](46) [PDF 435KB](21)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v.abstractInfo
2023年7月中国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概要
2023,38(8) : 892-893    DOI: 10.3784/jbjc.202308180424
[摘要](52) [HTML全文](35) [PDF 404KB](12)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v.abstractInfo
2023年7月全球传染病疫情研判分析
韩辉, 伍波, 郎少伟, 贾娇娇, 宋悦谦
2023,38(8) : 894-896    DOI: 10.3784/jbjc.202308190429
[摘要](57) [HTML全文](40) [PDF 2080KB](17)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2023年7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74种,涉及236个国家和地区。 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36个)、猴痘(113个)、登革热(29个)、麻疹(27个)和霍乱(19个)。 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中东呼吸综合征(35.9%)、拉沙热(16.9%)、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9.8%)、西尼罗热(7.3%)和脑膜炎(6.3%)。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登革热、霍乱、麻疹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猴痘、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黄热病、拉沙热、猴痘和脑膜炎;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登革热和猴痘;欧洲主要流行西尼罗热。
风险评估
2023年8月中国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李蔓兮, 严明明, 冯晔囡, 王晓琪, 任瑞琦, 刘凤凤, 任婧寰, 涂文校, 孟玲, 施国庆, 向妮娟
2023,38(8) : 897-900    DOI: 10.3784/jbjc.202308250434
[摘要](182) [HTML全文](69) [PDF 4369KB](68)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评估2023年8月在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预计2023年8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将与7月相近,以猴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登革热等传染病类事件为主。 我国境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处于较低水平,对医疗秩序和社会运行影响较小。 猴痘疫情仍处进展阶段,男男性行为人群中持续传播风险较高,一般人群感染风险较低。 霍乱处于高发季节,预计仍会出现散发病例,存在聚餐或水体污染引起的聚集性或暴发疫情的可能。 8月仍是洪涝、地质灾害的高发期,灾区需要关注灾后水源性、食源性和生物媒介传染病风险。  结论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予以特别关注,对猴痘予以重点关注,对霍乱、自然灾害予以一般关注。
2023年7月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风险评估
房元圣, 武洁雯, 赵青, 张亦弛, 纪瀚然, 庞明樊, 薛秀丽, 孙静, 杨昕娉, 戚晓鹏
2023,38(8) : 901-904    DOI: 10.3784/jbjc.202308190430
[摘要](81) [HTML全文](40) [PDF 5456KB](13)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评估2023年7月新型冠状感染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全球COVID-19入境政策分析,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各大洲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  结果  与2023年6月相比,7月全球月新增确诊病例环比下降了2.89%,月新增死亡病例环比下降了52.27%。 全球月新增确诊病例前10位国家中,韩国和危地马拉为全球重点关注国家;各大洲月新增确诊病例前3位国家中,秘鲁为南美洲一般关注国家,帕劳为大洋洲一般关注国家。 老挝是周边十四国特别关注国家。  结论  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7月整体呈下降趋势,对于重点国家和地区要持续加强疫情监测,同相关机构建立沟通机制,互通有无,及时预警。
我国猴痘疫情输入和本地传播风险评估
王亚丽, 黎丹, 任瑞琦, 李超, 周蕾, 李群, 施国庆
2023,38(8) : 905-908    DOI: 10.3784/jbjc.202209220418
[摘要](227) [HTML全文](115) [PDF 2411KB](80)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评估2022年全球猴痘疫情对我国的输入和本地传播风险。  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等官网通报和相关文献,依据猴痘疾病特征和全球疫情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结果  猴痘输入我国的风险仍然很大,存在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本地传播可能,但在我国普通人群中大规模传播的可能性极低。  结论  针对我国面临的猴痘输入风险,在加强入境人员检疫的同时,要加强对入境人员和男男同性性行为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以及各级医疗机构的培训,确保疫情早发现,早处置,降低本地传播风险。
传染病监测
2017-2021年浙江省20~49岁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特征分析
吴李梅, 杜娜, 费丽娟, 王燕敏
2023,38(8) : 909-913    DOI: 10.3784/jbjc.202206240294
[摘要](104) [HTML全文](454) [PDF 2536KB](12)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浙江省育龄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现状,为制定精准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浙江省2017—2021年20~49岁年龄组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发病资料进行描述分析。  结果  2017—2021年,浙江省累计报告20~49岁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85 74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2.50/10万,2019年报告发病率最高(134.71/10万)。 20~34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最多,占74.34%。 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农民、商业服务和工人为主,占83.10%。 全省11个市均有病例报告,其中杭州市报告病例数最多,占39.33%。  结论  浙江省育龄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疫情形势严峻,应尽快出台有效措施,建立疾控与妇女保健机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健康促进、主动筛查和病例管理,控制疫情流行,保护育龄妇女生殖健康,促进优生优育。
2011-2020年中国布鲁氏菌病时空分布特征及对部队驻训防控的启示
袁阳, 陶维光, 吕颖, 徐孟川, 刘聪敏, 高秋菊
2023,38(8) : 914-918    DOI: 10.3784/jbjc.202210170450
[摘要](144) [HTML全文](81) [PDF 9390KB](37)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我国2011—2020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时空分布特征,为部队驻训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整理2011—2020年布病疫情按月发病数。 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布病发病的高峰日和高峰期,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法评价布病年发病率的长期趋势、变化百分比(APC)。 按东、南、西、北、中5个地区及所辖省份分层分析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   我国2011—2020年布病平均发病率为3.52/10万,10年间发病趋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2.12%,P=0.589);月发病率趋势为1—5月逐月递增(APC=34.38%)、5—12月逐月递减(APC=−11.6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和0.001);10年均存在明显季节性,其季节分布特征是全年均可发病,存在明显的高峰日和高峰期(P<0.001),各年发病高峰日不相同或不全相同(F=332.03,P<0.001),总高峰日为6月26日,总高峰期为3月21日—10月2日。 5个方向中病例数最多的是北部,其次是中部、西部,较少的是南部、东部。 北部地区所辖省份内蒙古自治区发病数最多(78646例)、黑龙江省次之(45132例),其次较多的是中部地区的山西省(44155例)和西部地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2357例)。  结论   我国布病发病存在北部、中部地区高发特点,总发病高峰日为6月26日,高峰期为3月21日—10月2日,部队驻训时应重视高发地区、围绕高峰期做好布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2016-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老年人肺结核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王翠萍, 郭梦玥, 郎胜利, 刘艳梅
2023,38(8) : 919-923    DOI: 10.3784/jbjc.202211130496
[摘要](156) [HTML全文](110) [PDF 6856KB](25)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老年人肺结核空间分布特征,探索老年人肺结核高发区域,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20年内蒙古105个旗(县、区)老年人肺结核患者登记数据,结合中国矢量化省界电子地图,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  结果  2016—2020年内蒙古老年人肺结核年均登记率为126.2/10万,其中2018年登记率最高为163.6/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1,低于<65岁人群男女性别比(2.2∶1);三维趋势分析图显示,2016—2020年内蒙古老年人肺结核年均报告登记率总体情况为由西向东呈先大幅下降又缓慢上升的趋势,由北向南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2016、2017、2019和2020年内蒙古老年人肺结核登记率整体存在空间正相关性, Moran I分别为0.180、0.188、0.260和0.239(均P<0.05),高–高聚集区位于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和阿拉善盟右旗、巴彦淖尔市的临河区和五原县、包头市的固阳县(均P<0.05);时空扫描结果显示,共发现5个可能聚集区域覆盖9个旗(县、区),其中一类最大可能聚集区以乌拉特中旗为中心,覆盖西部5个旗(县、区),聚集时间为2018—2019年,该区域内老年人肺结核登记率是周边旗(县、区)的3.235倍[相对危险度(RR)=3.235]。  结论  2016、2017、2019以及2020年内蒙古老年人肺结核登记率呈空间聚集性分布,且聚集区域主要位于西部地区,应加强对西部地区老年人的肺结核防控工作。
2016-2020年山西省耐药结核病流行情况分析
宋宏, 王春蒲, 康宏云
2023,38(8) : 924-928    DOI: 10.3784/jbjc.202209150400
[摘要](103) [HTML全文](87) [PDF 2117KB](18)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山西省耐药结核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山西省耐药结核病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收集2016—2020年登记的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筛查情况、耐药检出情况及综合确诊结果等相关数据,对山西省耐药结核病流行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6—2020年山西省共登记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16214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8075株,总耐药率为11.49%(928/8075),耐多药率为8.54%(690/8075),单耐药率为1.93%(156/8075),多耐药率为0.80%(65/8075),广泛耐药率为0.21%(17/8075)。 总耐药率(趋势χ2=276.329,P<0.001)、耐多药率(趋势χ2=297.186,P<0.001)、广泛耐药率(趋势χ2=6.300,P<0.05)均呈下降趋势。 复治患者的总耐药率[23.89%(308/1289)]和耐多药率[18.23%(235/1289)]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总耐药率为9.14%(620/6786) ,耐多药率为6.70%(455/6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1.95,P<0.001;χ2=184.155,P<0.001)。 近5年耐药患者发现数逐年上升,且以初治患者、中青年和农民等为主要发病群体,耐药菌株耐药谱逐渐复杂化,单耐药(MR)菌株以利福平(R)耐药菌为主,耐多药(MDR)菌株以异烟肼+利福平(H+R)、异烟肼十利福平十链霉素(H+R+S)为主,初治患者中共出现异烟肼十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氧氟沙星(H+R+S+E+OF)联合耐药株16株。  结论   山西省耐药结核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强化中青年、农民等重点人群结核病的防控意识,规范临床用药,加强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避免或减少耐药结核病的发生。
2007-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戊型肝炎发病特征及预测分析
崔伟红, 吕燕灵, 刘海韵, 马赫, 张淑霞, 李娜, 刘娟
2023,38(8) : 929-933    DOI: 10.3784/jbjc.202301050562
[摘要](129) [HTML全文](57) [PDF 6358KB](31)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山东省烟台市戊型肝炎(戊肝)的发病特征,探讨用乘积季节模型预测戊肝的发病率的效果。  方法  利用SAS 9.2软件对烟台市2007—2021年戊肝发病率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构建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SARIMA)模型,筛选出最优模型预测2022—2023年戊肝发病率。  结果  烟台市戊肝发病率整体呈明显震荡下降趋势,有明显季节性波动,发病高峰在2—3月,低峰在9—10月。 经过数据平稳化处理、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后,建立了发病预测最优模型SARIMA(1,0,1)(0,1,1)12。 对数据进行24期预测显示,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值为10.034%,拟合效果良好;全市戊肝月发病率未来2年仍呈震荡下降趋势,至2023年底,月发病率约为0.206/10万。 芝罘、福山、莱山和蓬莱沿海城区戊肝发病率将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结论  SARIMA模型对戊肝发病率具有较好的短期预测能力,可根据预测结果重点关注烟台市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
2015-2019年青海省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及影响因素
马斌忠, 赵晓银, 王朝才, 杨世泽, 魏於家, 李尔琛
2023,38(8) : 934-938    DOI: 10.3784/jbjc.20208020340
[摘要](97) [HTML全文](53) [PDF 2096KB](9)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青海省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青海省老年肺结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全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导出2015—2019年青海省老年肺结核患者信息,回顾性分析其治疗转归现状,用单因素χ2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肺结核治疗转归的因素。   结果  2015—2019年青海省共报告老年肺结核8 156例,治疗成功7 319例,治疗成功率为89.74%,呈上升趋势(趋势χ2 =9.141,P<0.05)。 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藏族[比值比(OR)=1.456, 95%置信区间(CI): 1.163~1.823)]、其他少数民族(OR=1.600, 95%CI: 1.299~1.971)、其他健康检查(OR=6.082, 95%CI: 1.449~25.523)、非重症患者(OR=1.830, 95%CI: 1.282~2.613)、全程管理(OR=2.523, 95%CI:1.568~4.060)、初治患者(OR=2.111, 95%CI: 1.504~2.964)治疗成功率较高;男性(OR=0.711, 95%CI: 0.609~0.83)、70~80岁年龄组(OR=0.620, 95%CI: 0.53~0.725)、>80岁年龄组(OR=0.450, 95%CI: 0.325~0.622)、因症推荐(OR=0.481, 95%CI: 0.315~0.734)、转诊(OR=0.736, 95%CI: 0.610~0.888)、非系统管理(OR=0.065, 95%CI: 0.047~0.090)、病原学阳性(OR=0.567, 95%CI: 0.478~0.671)、首诊断单位为县级(OR=0.546, 95%CI: 0.342~0.873)患者治疗成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2015—2019年青海省老年肺结核治疗成功率低于全省总人群治疗成功率,但是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老年男性、高年龄组、汉族、患者来源为因症推荐、转诊到位的患者、重症患者、自服药、非系统管理、复治、病原学阳性、首诊断单位级别为县级的患者。
2021年3-5月北京市通州区涉禽场所禽流感病毒阳性事件调查分析
郗璐, 杨丽丽, 杨玉清, 崔燕, 郑燃燃, 李华, 佟玲, 杨艳娜
2023,38(8) : 939-943    DOI: 10.3784/jbjc.202209050391
[摘要](69) [HTML全文](42) [PDF 2136KB](11)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禽流感病毒在涉禽场所外环境中的分布特征,为今后的疫情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于2021年3—5月对通州区涉禽场所禽流感病毒监测阳性事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在全区批发、零售市场开展扩大采样。  结果  2021年通州区共发生3起涉禽场所禽流感病毒阳性事件,涉及2个农贸市场和1个批发市场。 2021年3—5月每月采集2个农贸市场各40件食品涂抹样本,共检出禽流感病毒阳性74件,阳性率30.83%(其中H7N9阳性18件,阳性率7.50%;H9N2阳性56件,阳性率23.33%)。 3和5月在全区批发、零售市场开展了扩大采样,3月共采集23家市场的食品和环境样本327件,其中禽流感病毒阳性58件(阳性率17.74%)。 5月共采集29家市场的食品和环境样本468件,其中禽流感病毒阳性147件(阳性率31.41%)。 在扩大采样中,3月75.00%的乡镇或地区检出了阳性结果,5月所有乡镇或地区均检出了阳性结果。  结论  本次事件检出农贸市场涉禽场所禽流感病毒以H7N9、H9N2亚型为主,在后续的全区扩大采样中,检出了H5亚型。 应继续加强禽流感监测工作,并促进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疫情处置的联防联控机制。
Xpert MTB/RIF检测利福平耐药的准确性与结核病患者痰细菌载量的相关性:一项天津市的回顾性研究
江丽娜, 王志锐, 高丽, 孙蕊, 王秀月, 王春花
2023,38(8) : 944-950    DOI: 10.3784/jbjc.202302060021
[摘要](301) [HTML全文](188) [PDF 2447KB](24)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Xpert MTB/RIF不同细菌载量(1+、2+、3+、4+)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RIF)耐药的准确性,为有效临床药敏结果判断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参比室接收的1 936份结核病疑似患者痰标本的液体BACTEC MGIT960 培养阳性检测结果,排除16份非结核分枝杆菌后,1158份XpertMTB/RIF阳性标本的结果纳入分析,对Xpert MTB/RIF检测阳性且液体BACTEC MGIT960 培养阳性的1142例结核分枝杆菌(MTB)菌株进行常规培养法体外药物表型药敏试验(DST)。 应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配对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检验方法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  结果  1 936份液体BACTEC MGIT960 培养阳性标本中XpertMTB/RIF检测结核的阳性筛查率为59.81%,XpertMTB/RIF检测结核的细菌载量1+~4+中,RIF耐药的检出率分别为8.88%、14.91%、11.37%、15.15%。 以表型DST作为检测利福平耐药的参照标准,当细菌载量从1+到4+,表型DST与Xpert MTB/RIF检测利福平的符合率分别为95.39%(290/304)、95.96%(380/396)、96.79%(332/343)、96.97%(96/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χ2=1.069,P=0.785),一致性较高;Xpert MTB/RIF检测利福平的灵敏度呈上升趋势,分别为80.95%(17/21)、97.96%(40/41)、93.75%(30/32)、100.00%(1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χ2=7.280,P=0.063);特异度分别为96.47%(273/283)、95.77%(340/355)、97.11%(302/311)、96.55%(84/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0,P=0.83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2.96%(17/27),72.73%(40/55),76.92%(30/39),80.00%(1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7,P=0.56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56%(273/304)、99.71%(340/341),99.34%(302/304)、100.00%(84/8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61,P<0.001)。 Xpert MTB/RIF细菌载量从1+到4+的kappa值分别为0.68、0.81、0.83、0.87。表型DST与Xpert MTB/RIF检测RIF结果不一致的菌株中,细菌载量为1+,RIF的检测结果与熔解曲线相比,一致率为7.14%(1/14),细菌载量为2+~4+,RIF的检测结果与熔解曲线相比,一致率全部为100.00%。  结论  Xpert MTB/RIF技术在不同细菌载量下检测利福平耐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整体阳性预测值偏低,在痰标本中细菌载量为1+及以下时,与DST检测利福平结果的一致性一般,而在2+到4+时,与DST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
2011-2020年浙江省嘉兴市老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王远航, 富小飞, 亓云鹏, 胡洁
2023,38(8) : 951-954    DOI: 10.3784/jbjc.202211100498
[摘要](76) [HTML全文](38) [PDF 2096KB](20)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系统分析浙江省嘉兴市60岁及以上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优化老年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1—2020年嘉兴市肺结核病案资料,汇总整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嘉兴市老年肺结核的疾病分布、发现方式和就诊延迟情况。  结果  2011—2020年嘉兴市≥ 60岁老年人群肺结核年均登记率为58.20/10万,为<60岁人群(33.30/10万)的1.75倍(χ2=1 108.686,P<0.05);老年病原学阳性肺结核年均登记率为36.98/10万,是<60岁人群(14.33/10万)的2.58倍(χ2=1 885.435,P<0.05)。 老年男性肺结核登记率为91.52/10万,女性为27.37/10万,男性登记率约为女性的3.34倍(χ2=1 448.531,P<0.05)。 老年肺结核在60~64岁年龄段人群登记数占比最高,为20.84%;80~84岁年龄段人群年均登记率最高,为87.18 /10 万(χ2=542.467,P<0.05)。 老年患者复治比例(9.28%)是其他人群(5.54%)的1.68倍(χ2=79.176,P<0.05);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为43.74%,<60岁患者就诊延迟率为3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24,P<0.05)。  结论  嘉兴市老年肺结核登记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病原学阳性病例占比较高,防控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应重点加强对老年人群的肺结核防控力度,减少就诊延误,做好老年肺结核的早期发现工作。
北京市朝阳区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李倩, 陈梦圆, 刘瑶瑶, 梁妍, 齐啸, 吴钶, 张政, 庞星火, 马建新
2023,38(8) : 955-961    DOI: 10.3784/jbjc.202302200053
[摘要](128) [HTML全文](47) [PDF 5939KB](15)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北京市朝阳区常住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流行情况随年龄、时期、出生队列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  方法  分别于2010年、2015年、2020年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朝阳区1~75岁常住人口中进行抽样,收集其人口学信息的同时采集静脉血3~5 mL,使用化学免疫发光法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等检测,运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和内生因子法分别估计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和乙肝感染率的年龄、时期、队列等效应。  结果  三次调查显示朝阳区常住居民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化率2.61%、2.50%、2.52%,P=0.830,χ2=0.374)。 乙肝感染率的年龄–时期–队列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40~岁年龄组最高,队列暴露风险随出生年代增加而减小。  结论  北京市朝阳区HBsAg阳性率处于乙肝中流行区水平;乙肝暴露风险随年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出生队列的增加而减小。
技术与方法
2016-2021年安徽省马鞍山市水痘3种预警方法效果评价
赵志荣, 查兵, 陈健
2023,38(8) : 962-965    DOI: 10.3784/jbjc.202208300385
[摘要](146) [HTML全文](89) [PDF 3276KB](21)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探索适合安徽省马鞍山市水痘流行的预警方法,为早期防控水痘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分别运用移动百分位数法、累积和控制图法、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法对2016—2021年马鞍山市水痘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评价3种方法的预警效果。  结果  累积和控制图法预警效果最优,h=0.5,k=1.5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达100.00%;其次为移动百分位数法,P95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00%、94.59%;再次为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法,在k=1,λ=0.15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9.33%、89.19%。  结论  3种预警方法均有良好的预警效果,其中累积和控制图法和移动百分位数法更适合基层实际运用。
2019年浙江省成年人健康期望寿命测算方法研究
戴品远, 李娜, 刘韫宁, 潘劲, 周晓燕, 胡如英, 王浩, 龚巍巍, 关云琦, 俞敏
2023,38(8) : 966-971    DOI: 10.3784/jbjc.202211100492
[摘要](102) [HTML全文](82) [PDF 5918KB](17)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健康界定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量表、欧洲五维健康调查量表和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健康期望寿命测算结果,分析不同方法下差异。   方法  收集2019年浙江省成年居民自报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死因监测数据,基于复合层次有序概率(Compound Hierarchical Ordered Probit, CHOPIT)模型调整后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量表、欧洲五维健康调查(EuroQol Five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 EQ-5D)量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 2019)研究浙江省数据,测算健康期望寿命,并对测算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WHO量表调查对象每个维度自报健康状况“没有困难”比例基本都在70.00%以上,自理能力方面比例达到了90.00%以上;EQ-5D量表调查对象每个维度回答“健康”比例都在85.00%以上。 经过校正后,WHO量表自报健康水平往更健康方向偏移现象(顶效应)得到较大改善,浙江省成年人期望寿命为64.44岁,WHO量表测算得到健康期望寿命为46.59岁,EQ-5D量表测算得到为53.27岁,GBD数据测算得到55.55岁。   结论  不同方法测算结果不一致,量表测算方法存在明显顶效应。 通过情景模拟法校正后能够较大地降低WHO健康量表顶效应,是测算更准确的健康期望寿命一个较好方法。
地方病监测
2019-2021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克山病病情监测资料分析
郝丽萍, 李丽, 谷海军, 张海霞, 韩国义
2023,38(8) : 972-976    DOI: 10.3784/jbjc.202211250515
[摘要](101) [HTML全文](44) [PDF 3131KB](12)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掌握河北省张家口市克山病病情和相关危险因素,为精准防控克山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河北省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方案》(冀卫疾控函[2019]2号)和《河北省克山病监测实施方案(2019版)》要求,于2019—2021年在张家口市8个病区(县)的病区乡以病区村为单位开展克山病病情监测工作,对调查人群进行临床查体、心电图描记、心脏超声和X线胸片检查。 依据《国家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2019版)》进行克山病病区达标情况判定。 同时,2019年在7个病区(县)和2个非病区(县)开展人群头发硒、粮食硒含量调查,采集儿童、成年人头发样品和主食粮样品进行硒含量检测。  结果  2019—2021年,张家口市的31个病区乡(镇)有现症克山病患者51例,其中慢型克山病患者8例(15.69%),潜在型克山病患者43例(84.31%),以潜在型克山病病例为主,无新发克山病患者。 共对1 487例疑似克山病病例进行了心电图描记,异常率为39.35%(585/1 487);心脏超声检查724例,异常率为20.72%(150/724);拍摄X线胸片91例,心脏增大率为53.85%(49/91)。 共采集头发样品270份,发硒含量均值为(0.351±0.101) mg/kg,处于硒营养中等水平。 非病区(县)人群发硒含量均值为(0.367±0.081) mg/kg,高于病区(县)的(0.346±0.106) mg/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70份粮食样品中,非病区(县)硒含量均值[(0.050±0.070) mg/kg]高于病区(县)[(0.039±0.037) mg/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张家口市低硒等健康危险因素得到了弱化,克山病病情达到消除标准,今后应继续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慢型克山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建议将其治疗和随访管理纳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和医疗保险,提高慢型克山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慢型克山病患者的寿命。
实验研究
四川省泸州市一起流行性脑膜炎疫情病原分离株分子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刘小红, 李丹, 毛亚, 姜敏, 许文平, 邹家凤, 蔡金桦, 曾林子, 余光才
2023,38(8) : 977-982    DOI: 10.3784/jbjc.202211180508
[摘要](124) [HTML全文](83) [PDF 7650KB](13)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一起流行性脑脊髓炎疫情的病原种类及分子特征。  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病例中脑膜炎奈瑟菌基因片段,巢式PCR扩增管家基因并测序。 对密切接触者分离出的脑膜炎奈瑟菌进行血清分群、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药敏试验和基因测序,分析菌株遗传进化关系。  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结果显示病例为W 群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巢式PCR扩增出3条管家基因。 密切接触者分离出2株W 群脑膜炎奈瑟菌,其PFGE分子分型同源性为100.00%,抗原分子式为W:P1.5-3,10-2:F1-68:ST-17462(CC4821);耐药基因分析显示该菌株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T91I和β-内酰胺耐药基因PBP2发生突变,对青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 1.00 μg/mL]、左氧氟沙星(MIC 0.12 μg/mL)、复方新诺明 (MIC 1/19 μg/mL)3种抗生素耐药。  结论   病例与密切接触者分离株扩增出的管家基因一致,该流脑病例由W群ST-17462(CC4821)脑膜炎奈瑟菌引起。 新序列型对人类有致病性。
四株临床分离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子特征分析
王立程, 朱雄, 陈海, 陈少金, 钟山, 王晓霞
2023,38(8) : 983-988    DOI: 10.3784/jbjc.202211160503
[摘要](85) [HTML全文](76) [PDF 6815KB](3)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来源的4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子特征,为临床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感染的诊治和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PCR方法扩增,对4株多杀性巴氏杆菌(P46、P78、P79和P96)进行亚种、荚膜、脂多糖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以及毒力等分子特征分析,并分析其与全球多杀性巴氏杆菌序列型(ST)的遗传进化关系,以及基于K-B法进行菌株抗生素药物敏感性的测定。  结果  4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均为Pasteurella multocida subsp. multocida亚种、荚膜血清A型和脂多糖L1型。 菌株P46为ST20型,P78和P79同为ST7型,P96为1种新的ST型(ST429)。 4株菌均含有fimAhsf-2pfhAhgbAhgbBexbBD-tonBsodCsodAoma87ompHnanBnanH 12种毒力基因,不含有ptfAtoxA毒力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提示本研究菌株与大洋洲的ST型聚集在一起。 菌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氯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均敏感,对红霉素均耐药。  结论  临床中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不断增多,其所致感染作为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趋于严重,应加强其分子特征分析,有助于了解该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为防控提供依据。
慢性非传染病监测
海南省成年居民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调查
江娟, 陈言, 王兴任, 吴红英, 王小焕, 欧婷婷
2023,38(8) : 989-994    DOI: 10.3784/jbjc.202211110499
[摘要](134) [HTML全文](103) [PDF 2140KB](12)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海南省成年人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0—12月共抽取海南省2个城市和4个县(市)的36个行政村/居委会作为调查点,各调查点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随机均等抽取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等调查方式,结果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 604名调查对象,血尿酸水平为(325.19±87.22) μmol/L,男性高于女性(F=897.240,P<0.05),城市居民高于农村(F=24.385,P<0.05)。 HUA粗患病率为14.21%,经加权调整后的患病率为15.8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比值比(OR)=0.135,95% 置信区间(CI):0.101~0.181]与HUA风险降低存在关联,≥60岁(OR=1.388,95%CI:1.017~1.895),饮酒频率< 3 d/月(OR=1.384,95%CI:1.044~1.834)、1~4 d/周(OR=1.452,95%CI:1.026~2.055)、5~7 d/周(OR=1.726,95%CI:1.278~2.330),超重(OR=1.962,95%CI:1.189~3.238)或肥胖(OR=3.088,95%CI:1.700~5.609)与HUA风险增加存在关联。 HUA合并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超重或肥胖的患者数分别占HUA患者数的63.48%、50.20%、46.09%、43.16%。  结论  海南省成年人血尿酸水平和HUA患病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多数HUA患者合并多种代谢综合征组分。
伤害监测
2018-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伤害住院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黄婷苑, 林伟权, 段丹萍, 刘广真, 闫静, 黄思燃, 郭萍, 梁伯衡, 秦鹏哲
2023,38(8) : 995-999    DOI: 10.3784/jbjc.202210080434
[摘要](363) [HTML全文](180) [PDF 5416KB](55)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广东省广州市伤害监测医院伤害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伤害防治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  收集2018—2020年广州市5家伤害监测医院伤害住院病例资料,采用Excel 2016及SPSS 22.0软件对其不同年份、伤害发生事件、住院费用及时长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8—2020年伤害住院病例共18 978例,其中男性11 794例(62.15%),男女性比为1.64∶1。 住院病例60~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达5 745例(30.27%)。 排在前3位的伤害发生原因为跌倒6 957例(36.66%)、运输事故3 310例(17.44%)、火灾与烫伤3 235例(17.05%);各年度1—4月报告伤害住院病例数较少,而7月报告伤害住院病例数最高。 火灾与烫伤住院时间最长[12(8,20) d],住院费用最高[18 209.06(9 332.41,36 711.7)元],其次为跌倒住院时间[10(6,16) d],住院费用[15 399.55(6 355.96,37 986.53)元]。  结论  2018—2020 年广东省广州市住院伤害医疗负担沉重,应针对重点人群加强伤害防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减少住院伤害的发生。
死因监测
中国喉癌发病与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
崔静, 张倩
2023,38(8) : 1000-1006    DOI: 10.3784/jbjc.202209150406
[摘要](116) [HTML全文](40) [PDF 7114KB](17)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全球健康数据交换中心( GHDX)中1990-2019年中国喉癌发病与死亡数据,描述发病与死亡当前趋势,采用Kalman[ELM-SVR-GM(1,1)]融合模型预测未来喉癌5年发病率与死亡率数据。  方法   分性别、年龄利用Joinpoint Regression 计算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年平均变化百分比(AAPC),分类别描述喉癌发病与死亡趋势。 利用1990-2015年数据训练极端学习机模型、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单变量一阶灰度模型,并将结果使用Kalman融合,以2016-2019年数据检验单模型及融合模型的预测效果。 以1990-2019年数据建立预测精度最高的融合模型,对2020-2024年喉癌各类别发病率及死亡率进行预测。  结果   1990-2019年喉癌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升高,发病率由1.19/10万上升至3.19/10万,死亡率由0.97/10万上升至1.42/10万。 其中,男性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分别平均每年上升3.93%与1.72%,15~49岁男性发病率平均每年升高最快,为2.53%。 6种序列预测中,Kalman[ELM-SVR-GM(1,1)]融合模型的平均MRE最低,其预测数据均落在95%CI内。  结论   喉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15~49岁男性发病率上升较快,与单模型相比,Kalman[ELM-SVR-GM(1,1)]融合模型对喉癌发病率与死亡率预测具较高预测精度,为喉癌防控提供可靠的预测方法。
案例分析
基于动力学模型对北京市一起水源性诺如病毒暴发疫情防控措施的效果分析
张越, 毕若萌, 马建新, 李倩, 张政, 焦洋, 齐啸, 陈田木
2023,38(8) : 1007-1013    DOI: 10.3784/jbjc.202305150220
[摘要](140) [HTML全文](57) [PDF 6364KB](39)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针对北京市一起社区内介水传播的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传播动力学特征分析,对不同防控措施分别进行效果评价,探讨最佳防控措施。   方法  对2019年北京市某小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资料,建立易感者–潜伏期–显性/隐性感染者–移出者–传播介质(SEIARW)模型,对阻断水传播的措施、健康宣教、要求病例居家休息并禁止在社区内举办聚集性活动等隔离相关措施进行效果分析。  结果  无干预状态下,此次疫情诺如病毒有效再生数为9.32,罹患率可达70.00%,疫情持续时间为45.26 d。 当阻断水传播的时间越早,罹患率越低,疫情持续时间越长。 健康宣教措施也可使疫情罹患率下降和流行曲线更低矮。 隔离相关措施可以缩短疫情持续时间,且隔离率越高,罹患率越低,当日采取措施比次日采取措施防控效果更好。 拟合得到疫情接报当日就采取阻断水传播的措施,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和在疫情接报当日采取隔离,隔离率为75.00%时,可达到最佳防控效果。  结论  越早阻断水传播的措施、持续健康宣教和早隔离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效控制暴发疫情。
云南省景洪市某学校一起诺如病毒GⅠ、GⅡ混合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的调查
高雄, 李园园, 郝林会, 邓淑珍
2023,38(8) : 1014-1017    DOI: 10.3784/jbjc.202303090096
[摘要](193) [HTML全文](84) [PDF 2424KB](53)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调查云南省景洪市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学校急性胃肠炎疫情,为诺如病毒的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个案调查,收集云南省景洪市某小学基本情况和患病学生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采集肛拭子标本、食物和饮用水进行引起腹泻病毒核酸检测。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23年2月19—22日,累计搜索到24例病例(男生16例,女生8例),罹患率为4.05%,男女生罹患率分别为5.13%(16/312)和 2.85%(8/2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981,P=0.159);流行曲线提示为点源暴露,主要集中在四年级共14例,占58.33%,与其余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5.563,P=0.008);发病较多的3个班级均分布在教学楼二楼左侧,与其余班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49,P=0.002);症状以腹泻(100.00%)、腹痛((95.83%)为主。 病例对照研究发现,接触按压式桶装水后不洗手是造成本次疫情传播的主要因素,与发病存在统计学关联,比值比(OR)为12.14。 32份肛拭子样本中7份为诺如病毒阳性(其中4份GⅡ型,3份GⅠ型)。  结论   此次暴发疫情可能为一起学生返校时引起的输入性诺如病毒GⅠ、GⅡ混合感染疫情,因云南枯水期学生不洗手或洗手不到位导致疫情传播扩散。
稿约
《疾病监测》杂志稿约
2023,38(8) : 1018-1018   
[摘要](45) [HTML全文](27) [PDF 296KB](346)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1986年创刊 月刊

CN 11-2928/R

ISSN 1003-9961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球疫情快报
more >
引用排行
more >

期刊检索

分类检索

在线交流

x 关闭 永久关闭

防诈骗公告

大家好:近期有不法分子以本刊编辑身份添加作者微信,请务必提高警惕!本刊关于稿件的一切事项通知均采用编辑部唯一邮箱(jbjc@icdc.cn)和座机(010-58900732)联系作者,且在录用稿件后仅收取版面费,无其他任何名目费用(如审稿费和加急费等),非编辑部邮箱发送的本刊收费用通知等均为诈骗,不要随意汇入款项!如有可疑及时致电编辑部核实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