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将会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但由于疫苗接种种类和剂次的增多,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人们对AEFI的关注也日益增加[1]。AEFI是指预防接种过程中或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或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2]。做好AEFI的监测和评估,对AEFI的发现、处置及分析疫苗安全性,确保预防接种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现将石景山区2012年AEFI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AEFI个案数据来源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接种基础资料来源于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1.2 AEFI分类按发生原因分为:不良反应(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2]。
1.3 报告发病率某种疫苗的AEFI报告发病率以2012年该疫苗的接种剂次为分母,以其所引起的AEFI例数为分子进行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AEFI病例概况
2.1.1 AEFI的报告发生率
2012年全区开展预防接种的疫苗共24种,累计接种264 409人次,共收到AEFI病例报告45例,AEFI总报告发生率为17.02/10万。涉及疫苗14个品种,其中7价肺炎疫苗AEFI报告发生率最高,为116.91/10万;依次是23家肺炎疫苗、Hib疫苗、百白破疫苗、流脑疫苗、麻风疫苗。AEFI发生率为37.36/10万~96.43/10万;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甲肝疫苗最低,AEFI报告发生率在10.00/10万以下。45例AEFI中,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所占比例最高为28.89%,其次为Hib疫苗,占13.33%,见表1。
表1 2012年北京市石景山区AEFI报告发生数和报告发生率Table 1 Number and incidence of AEFI reported in Shijingshan, Beijing,2012
疫苗种类 | 接种人次数 | AEFI发生数 | AEFI报告发生率 (/10万) | 构成比 (%) |
7价肺炎 | 2 566 | 3 | 116.91 | 6.67 |
23价肺炎 | 1 037 | 1 | 96.43 | 2.22 |
Hib | 8 202 | 6 | 73.15 | 13.33 |
百白破(无细胞) | 28 357 | 13 | 45.84 | 28.89 |
流脑A+C群(免费) | 9 411 | 4 | 42.50 | 8.89 |
麻风 | 8 030 | 3 | 37.36 | 6.67 |
白破(成人) | 6 821 | 2 | 29.32 | 4.44 |
麻腮风 | 12 570 | 3 | 23.87 | 6.67 |
流感(亚单位)免费 | 8 657 | 2 | 23.10 | 4.44 |
水痘 | 7 084 | 1 | 14.12 | 2.22 |
流脑A群 | 15 204 | 2 | 13.15 | 4.44 |
流感(裂解)免费 | 29 930 | 3 | 10.02 | 6.67 |
乙脑(减毒) | 13 552 | 1 | 7.38 | 2.22 |
甲肝(灭活) | 14 730 | 1 | 6.79 | 2.22 |
流脑A+C群(自费) | 1 305 | 0 | 0.00 | 0.00 |
流感(裂解)自费 | 6 561 | 0 | 0.00 | 0.00 |
流感(亚单位)自费 | 646 | 0 | 0.00 | 0.00 |
乙脑(灭活)自费 | 938 | 0 | 0.00 | 0.00 |
合计 | 175 601 | 45 | 25.63 | 100.00 |
一般反应24例,占AEFI总数的53.33%,涉及11种疫苗,其中无细胞百白破疫苗9例(占一般反应的37.5%)。异常反应13例(28.89%),涉及8种疫苗,其中无细胞百白破疫苗、麻风、流脑A+C、Hib和7价肺炎疫苗均为2例(各占异常反应的15.38%),麻腮风疫苗、流脑A以及流感疫苗(亚单位),均为1例(各占7.69%)。偶合症8例占17.78%。无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和心因性反应等其他类型AEFI发生,见表2。
表2 2012年北京市石景山区AEFI分类情况Table 2 Classification of AEFI reported in Shijingshan, Beijing, 2012
疫苗名称 | 一般反应 | 异常反应 | 偶合症 | 总计 |
百白破(无细胞) | 9 | 2 | 2 | 13 |
Hib | 4 | 2 | - | 6 |
流脑A+C群 | 1 | 2 | 1 | 4 |
麻腮风 | 1 | 1 | 1 | 3 |
麻风 | 1 | 2 | - | 3 |
流感(裂解) | 2 | - | 1 | 3 |
7价肺炎 | 1 | 2 | - | 3 |
白破(成人) | 2 | - | - | 2 |
流脑A群 | - | 1 | 1 | 2 |
流感(亚单位) | - | 1 | 1 | 2 |
乙脑(减毒) | 1 | - | - | 1 |
甲肝(灭活) | - | - | 1 | 1 |
水痘 | 1 | - | - | 1 |
23价肺炎 | 1 | - | - | 1 |
合计 | 24 | 13 | 8 | 45 |
45例AEFI病例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红肿/硬结(占53.33%)和过敏性皮疹(占24.44%),24例一般反应全部是发热/红肿/硬结,13例异常反应中84.62%为过敏性皮疹(11例/13例),接种流脑A+C疫苗引起了2例严重过敏反应(1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过敏性紫癜),目前均已治愈。无群体性AEFI和死亡病例发生,见表3。
表3 2012年北京市石景山区AEFI的临床分类Table 3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of AEFI reported in Shijingshan, Beijing,2012
临床诊断 | 一般反应 | 异常反应 | 偶合症 | 合计 | 构成比(%) |
过敏性皮疹 | - | 11 | - | 11 | 24.44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 | 1 | - | 1 | 2.22 |
过敏性紫癜 | - | 1 | - | 1 | 2.22 |
发热/红肿/硬结 | 24 | - | - | 24 | 53.33 |
其他 | - | - | 8 | 8 | 17.78 |
合计 | 24 | 13 | 8 | 45 | 100.00 |
45例AEFI病例全部自愈/治愈或好转,无死亡病例发生。
2.2 报告与调查的及时性4v5例AEFI中48 h内报告率为100%,48 h内调查及时率为100%,录入及时率为100%,及时审核率为100%,个案调查完整率为100%,上述指标全部达到了AEFI监测方案的要求 [2]。
2.3 AEFI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2.3.1 病例的性别和年龄分布45例AEFI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男女性别比为1.37 ∶ 1。45例反应,发生在7岁以下的40例,占88.89%。而≤2岁的儿童发生AEFI比例最高,占全部的75.56%,其他年龄组病例数较少,见表4。
表4 2012年北京市石景山区AEFI的年龄分布Table 4 Age distribution of AEFI cases in Shijingshan, Beijing,2012
年龄组(岁) | AEFI例数 | 构成比(%)s |
0~ | 14 | 31.11 |
1~ | 16 | 35.56 |
2~ | 4 | 8.89 |
3~ | 4 | 8.89 |
4~ | 0 | 0.00 |
5~ | 1 | 2.22 |
6~ | 1 | 2.22 |
7~ | 0 | 0.00 |
≥8 | 5 | 11.11 |
合计 | 45 | 100.00 |
除12月外,其他各月均有AEFI病例报告,64.44%的病例数集中在5 10月,其中以5、7和10月为主,10月最多,病例数达到9例,见图1。
图1 2012年北京市石景山区AEFI的时间分布Figure 1 Time distribution of AEFI cases in Shijingshan, Beijing,2012
2012年没有组织大规模的强化接种,AEFI报告发生数少于2010年和2011年,两大人群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4.4万人次,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反应4例(2010年5例、2011年2例)。提示,集中大面积的群体接种可造成不良反应例数以及反应率上升,所以,应加强监测和报告,积极及时妥善的处置,做好宣传、培训和督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也是必不可少的。
2.3.3 病例的发生间隔45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均在15天以内,接种当天小于1天的占95.56%、2~3天占2.22%,见表5。表明97%的人出现不良反应是在接种疫苗后24 h内发生的。提示预防接种单位,应做好接种前的告知和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减少严重反应的发生,一旦出现反应(高热、惊厥、皮疹等),及时就诊。
表5 AEFI从接种到发生的时间间隔Table 5 Interval between vaccination and onset of AEFI
发生时间(d) | AEFI例数 | 构成比(%) |
0~ | 43 | 95.56 |
2~ | 1 | 2.22 |
4~ | 0 | 0.00 |
8~ | 1 | 2.22 |
≥15 | 0 | 0.00 |
合计 | 45 | 100.00 |
为了及时发现疫苗在预防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分析发生的原因,减少受种者受到的伤害,AEFI的监测和正确处置显得尤为重要。开展AEFI监测的意义在于提高异常反应监测的敏感度,尽量发现可能的异常反应并最终将真正的异常反应与偶合症等其他类型AEFI区别开来。
2012年石景山区AEFI报告发生率为17.02/10万,低于该区2010年水平(20.96/10万)[3],高于深圳市水平(1.59/10 万)[4]和全国水平(15.56/10万)[5]。2012年报告的45例AEFI病例报告率、调查率、录入完整率、及时审核率、及时处理率均为100%,表明石景山区高度重视AEFI,经过系统培训相关人员和加强督导,提高了预防接种人员对AEFI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AEFI的处置能力,从而使得各项指标达到了国家监测方案要求。此外,对于发生的每1例AFEI,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前往协助保健科调查处理,对于难以定性的AEFI,及时组织市区级专家召开调查诊断会,尽快给患者或家长以答复。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中AEFI发生数最高的是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可能与DTaP的接种次数较多且与疫苗本身质量有关[6]。从AEFI分类来看,一般反应发生率占50%以上,说明预防保健医生加强了接种前的询问、检查和告知,减少了一些严重反应和偶合症的发生;儿童家长通过妈妈班的培训、学习,提高了对预防接种的认识,从而能正确理解并对接种后出现的反应能及时反馈到接种单位,提高了监测的敏感性。
从AEFI临床诊断的分布来看,主要还是疫苗本身固有的性质所引起的反应,如发热/红肿/硬结、过敏性皮疹等。绝大多数病例转归良好,自愈或通过对症治疗后痊愈。疫苗接种后,产生AEFI的时间间隔多在24 h内,提示儿童家长在儿童接种疫苗1 d 内应密切关注,以便及时发现AEFI,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儿童健康。
从年龄分布来看,AEFI病例以小年龄组为主,尤其是≤2岁所占比例较大,这一时期正是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主要阶段,2岁以内须完成 19剂次(北京市)。从时间分布来看, 10月发生数较多(9例)。10月对两大人群(老人和学生)进行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提示在集中大面积群体接种活动中应投入更大的精力做好接种前的宣传与培训、接种中的督导检查、加强AEFI监测和报告,及时、积极妥善处置AEFI;同时为避免接种不良反应被夸大,误导公众,新闻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也必不可少。
预防接种是有效控制乃至消灭某些传染病的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预防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接种机体,使机体产生对针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防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7]。
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中国儿童免疫规划以来,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1988、1990和1995年分别以省、县、乡为单位相继实现了儿童预防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以来,疫苗可预防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2000年完成了无脊髓灰质炎的证实,2002年进一步将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2007年国务院又将甲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增加到14种,预防15种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实施免费接种。
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将会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但由于疫苗接种种类和剂次的增加,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会引起公众对疫苗安全性更多的关注,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如得不到有效处理,会影响公众对免疫规划项目的信任,甚至进一步影响预防接种工作和扩大免疫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虽然大多数用于儿童免疫规划的疫苗是安全的、有效的,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疫苗的质量也得到显著的改善和提高,但是由于疫苗的安全性并不是绝对的,部分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了解疫苗在预防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常见的处理对策,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预防或减少受众者受到的伤害。
预防接种是有效控制乃至消灭某些传染病的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7]。通过接种疫苗使天花、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乙肝等多种危害人类的传染病得到消灭或有效控制。但是疫苗作为一种生物制品,并非绝对安全,少数个体接种后发生的异常反应一直受到人们高度关注。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才能及时预防、发现和处置AEFI。为确保预防接种安全实施, 减少AEFI的发生, 增强群众对计划免疫工作的信心和支持, 从而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 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应进一步做好AEFI监测、培训和督导,此外还须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增加人员配备和强化规范预防接种操作。
[2] Ministry of Health.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Guideline for the Surveillance of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S]. Beijing:Ministry of Health, 2010.(in Chinese)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S]. 北京:卫生部, 2010.
[3] Guo FR, Wu J, Li M, et al. Surveillance of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in Shijingshan district of Beijing in 2010[J]. Capit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1, 5(3):109-112.(in Chinese) 郭舫茹, 吴劲, 李敏, 等. 2010年北京市石景山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 首都公共卫生, 2011, 5(3):109-112.
[4] Huang F, Shan FX, Xie X, et al. Data analysis of suspected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in Shenzhen in 2007[J]. Preventive Medicine Tribune, 2009, 15(2):110-112.(in Chinese) 黄芳, 单芙香, 谢旭, 等. 2007年深圳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资料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 2009, 15(2):110-112.
[5] Wu WD, Li KL, Zheng JS, et al. Analysis on surveillance data of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in China 2011[J].Chinese Journal of 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 2013, 19(2):97-109.(in Chinese) 武文娣, 李克莉, 郑景山, 等. 中国2011年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3, 19(2):97-109.
[6] Wang D, Mao DB, Xia XZ, et al. Evaluation of immunization-indused adverse reaction monitoring system in Dongguan city[J].China Tropical Medicine, 2008, 8(11):1999-2001.(in Chinese) 王东, 毛东波, 夏宪照, 等. 东莞市2005 2007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行效果评价[J]. 中国热带医学, 2008, 8(11):1999-2001.
[7] Ze WY. Planed immunology[M].The 2nd edition. Shanghai: Shanghai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01.(in Chinese) 迮文远. 计划免疫学[M]. 第2 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
扩展功能
|
|
本文信息 | |
![]() |
PDF全文 |
![]() |
HTML全文 |
![]() |
参考文献 |
服务与反馈 | |
![]() |
加入引用管理器 |
![]() |
引用本文 |
![]() |
Email Alert |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 |
![]() |
郭舫茹 |
![]() |
吴劲 |
![]() |
杨咸枝 |
![]() |
杨娜 |
![]() |
李敏 |
PubMed | |
![]() |
Article by GUO Fang-ru |
![]() |
Article by WU Jin |
![]() |
Article by YANG xian-zhi |
![]() |
Article by YANG Na |
![]() |
Article by LI 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