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涂文校, 向妮娟, 李昱, 王锐, 王哲, 王霄晔, 袁媛, 曹洋, 洪志恒, 金连梅
- TU Wen-xiao, XIANG Ni-juan, LI Yu, WANG Rui, WANG Zhe, WANG Xiao-ye, YUAN Yuan, CAO Yang, HONG Zhi-heng, JIN Lian-mei
- 2014年8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
- Risk assessment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and concerned 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China, August 2014
- 疾病监测, 2014, 29(8): 596-599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4, 29(8): 596-599
- 10.3784/j.issn.1003-9961.2014.08.003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4-8-20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 北京 102206;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北京 100050
2. Divi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2206, China;
3. National 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Poison Control,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0050, China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及应对过程的不确定性,现代应急管理普遍采用风险管理的原则,并将风险评估纳入风险管理和应急决 策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隐患和预警信息,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专业 技术人员、专家学者进行会商,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2011年4月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开展月度风险评估工作,对全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 需关注的重点传染病风险进行评估。为了及时全面回顾近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发生情况,研判下一个月的可能发展趋势,明确需要重点关注的事件和 病种,以做好监测和应对准备。
1 评估方法和依据8月风险评估所采取的评估方法和评估依据与既往评估相同,详见既往发表文章[ 1, 2 ]。
2 评估结果 2.1 风险地图(示意图) 2.1.1 近期全球需关注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见图 1。
![]() |
图 1 近期全球需关注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示意图(截至2014年8月6日) Figure 1 Recent global concerned infectious disease and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as of 6 August 2014) |
见图 2。
![]() |
图 2 近期国内需关注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示意图 (截至2014年8月6日) Figure 2 Recent concerned infectious disease and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in China (as of 6 August 2014) |
无。
2.3 重点关注 2.3.1 埃博拉病毒病根据WHO通报,截至8月1日,西非报告埃博拉病毒病1603例,死亡887例。其中:几内亚报告病例485例,死亡358例;利比里亚报告病例468例,死亡255例;塞拉利昂报告病例646例,死亡273例;尼日利亚报告4例,死亡1例[ 3 ]。
鉴于我国与西非有一定规模的人员往来,因此病例输入的风险是存在的。基于我国目前具有的发现、诊断和控制能力,病例输入后发生疫情扩散 的可能性低。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病病死率极高,一旦出现输入性病例,可能会对社会产生较大冲击。
建议:(1)继续密切关注几内亚及周边国家疫情发展。(2)加强各部委间的信息沟通。(3)积极响应WHO的要求,适时派遣相关专业人员参与现 场疫情防控工作。(4)做好我国输入病例后的各项应对准备工作。(5)建议相关部门在入境口岸,尤其是和非洲通航的口岸,加强对入境旅客的筛查工作。
2.3.2 登革热截至2014年8月3日,全国22个省共报告287例登革热发病,无死亡,发病数比2013年同期上升11%;7月后报告的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69%,报 告发病数排名前5位的省(直辖市)为广东(191例)、云南和浙江(各15例)、福建和重庆(各11例)。其中,输入病例占40%,主要由东南亚的印度尼 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非洲的安哥拉等国输入;本地病例174例,分布在广东(168例)和云南(6例)。广东、海南、福建、广西、贵州、江西和 四川7个省(自治区)最近报告的伊蚊密度数据显示,多数监测点的布雷图指数或者诱蚊诱卵器指数在5以上,相当数量的监测点甚至在20以上。
目前我国已进入登革热高发季节,广东、云南已发生本地暴发疫情。广西、福建、海南、浙江等其他南方省(自治区)由输入病例疫情导致本地暴发的风险大。
建议:(1)已经发生本地暴发疫情的地区要切实落实以病例管理和灭蚊为基础的综合防控措施,短期内力争将疫点的布雷图指数控制到5以下,并 做好医务人员登革热诊断和临床救治的培训。(2)建议广西、福建、海南和浙江加强病例监测,在流行期提高医生的诊断意识,加强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沟 通,发现病例、做好病例管理和蚊媒消杀。(3)建议有伊蚊分布的省份充分利用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在预警系统的“单病例预警参数设置”中自行添加 登革热单病例预警功能,并及时开展调查处置工作。
2.3.3 食物中毒2014年7月,我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3起,报告中毒529例,死亡27例。其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报告8起,报告中毒241例,死亡1 例;毒蕈中毒14起,报告中毒55例,死亡20例,病死率为36.4%,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42.4%、10.4%和74.1%;其中云南 报告8起,贵州3起,安徽、河北、四川各1起。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4起,报告中毒5例,死亡5例,为野生蜂蜜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3起,报告中毒64例, 死亡1例,为亚硝酸盐中毒;不明原因或尚未查明原因的食物中毒4起,报告中毒164例。
根据既往的趋势预测,8月食物中毒的事件数、病例数和死亡数均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其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和毒蕈中毒事件仍将是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类别。6 9月是毒蕈中毒事件的高发期,毒蕈中毒导致的死亡仍将是食物中毒事件死亡的主要原因。
建议:(1)各级卫生部门加强食物中毒事件的监测报告和风险评估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夏季食物中毒事件风险排查和防控工作。同时,结合当地 气候特点、饮食结构和卫生习惯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2)各地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医务人 员毒蕈中毒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对毒蕈中毒的诊断、救治、检测和现场处置能力。云南、贵州等省份应及时开展毒蕈预警,加强健康教育,掌握常见毒蕈的识别方 法,宣传毒蕈中毒自救措施,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3)暑假期间,各地要做好预防儿童有毒动植物中毒的宣传教育工作,防止儿童因自行采食野果、野菜等 导致的中毒事件。
2.3.4 自然灾害和卫生防病(1)台风:7月,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遭受台风灾害侵袭,9号台风“威马逊”、10号台风“麦德姆”先后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 登陆,给当地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根据民政部上半年统计,2014年台风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人口、倒损房屋数量较近十年均值增加1倍以上,直接经济 损失、农作物绝收面积分别增加3倍和4倍。
对于受“威马逊”台风影响最严重的海南省,中国CDC派遣专业人员赴现场开展风险评估,建议当地特别关注霍乱疫情;重点关注登革热、疟疾疫情和食物中毒事 件的发生;一般关注除霍乱以外的其他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伤寒等,除登革热以外的其他蚊媒传染病,如出血热等;以及手足口病、高温中暑等。
(2)云南鲁甸6.5级地震:8月3日16:30,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截至8月5日14:30,地震已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410人死亡、12人失踪、2373人受伤,紧急转移安置22.97万人。
中国CDC根据灾区既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结合受灾地区灾情信息和现状,开展震后灾区公共卫生风险评估。认为甲型病毒 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肠道传染病以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食物中毒事件风险高,需要予以关注;流感、猩红热、流 腮、麻疹、水痘、肺结核、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狂犬病、炭疽、破伤风和饮用水污染事件等疾病和事件的发生风险与灾前有一定增高,需要根据灾区情况变化 持续评估;霍乱和鼠疫的发生风险与灾前相比无明显变化。
2.4 一般关注
高温中暑:截至2014年7月31日,全国报告高温中暑病例1006例,死亡26例,较2013年同期分别下降61%和35%。其中重症中暑219例,占 病例总数的21.8%。报告排名前5位的省(直辖市)依次为浙江、安徽、湖北、重庆和山东,前4位分别比2013年同期下降了71.1%、10.8%、 22.5%和17.6%,山东省则比2013年同期增长了91.3%。40~49岁年龄组人群中暑病例最多,中暑死亡病例多发生在高年龄组。
依据往年数据显示,高温中暑主要发生在每年7、8月。2013年8月单月病例占全年总病例数的48.1%,且为7月单月报告病例数的 1.21倍;8月单月死亡数占全年总死亡数的52.4%,且为7月单月死亡数的1.21倍。7、8两月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数的87.8%,死亡数占全年总死 亡数的95.7%。预计8月仍为高温中暑病例高发月份。
建议:(1)医疗卫生机构按照预案要求,加强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提高病例报告质量。(2)各级卫生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高温中暑防控 药品等物资储备。同时加强公众中暑防护自救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3)建议劳动监察部门加强对高温作业职业人群防护工作的督导。避开高温时 段作业,增加营养及水分的摄入。
3 讨论8月风险评估会议重点讨论了我国登革热、食物中毒、高温中暑、自然灾害灾后防病和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的疫情等发生态势。
根据既往数据分析,结合近期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势,预计2014年8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较7月下降,报告的事件数不会超过 2011年以来同期的平均水平;报告事件将以食物中毒、高温中暑、传染病事件(如登革热、乙脑、霍乱、菌痢等)为主。我国存在埃博拉病毒病输入的风险,基 于我国目前具有的发现、诊断和控制能力,病例输入后发生疫情扩散的可能性低;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病病死率极高,一旦出现输入性病例,社会影响大。目前 我国已进入登革热高发季节,广东、云南已发生本地暴发疫情,广西、福建、海南、浙江等其他南方省(自治区)由输入病例疫情导致本地暴发的风险高。8月食物 中毒的事件数、病例数和死亡数均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其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和毒蕈中毒事件仍将是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类别。海南台风灾后需重视霍乱、登革 热、疟疾和食物中毒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云南鲁甸地震灾区需重视甲肝、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 病、食物中毒事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8月仍将是高温中暑高发季节,各地需按照高温中暑应急预案要求,做好高温中暑预防宣传、病例救治,加强高 温中暑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
( 志谢: 对为2014年8月风险评估会议准备疫情分析材料及提供宝贵建议的李超、雷苏文、卢珊、李丽、李东民、张洪龙、任翔、于萌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1] | Tu WX, Zhou L, Wang R, et al. Risk assessment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and concerned 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China, June 2013[J]. Disease Surveillance,2013,28(6):424-428.(in Chinese) 涂文校, 周蕾, 王锐, 等. 2013年6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J]. 疾病监测, 2013,28(6):424-428. |
[2] | Li LL, Wang DY, Wang Q, et al. Risk assessment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and concerned 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China, December 2013[J]. Disease Surveillance,2013,28(12):964-968.(in Chinese) 李雷雷, 王大燕, 王芹, 等. 2013年12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J]. 疾病监测, 2013,28(12):964-968. |
[3]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bola virus disease, West Africa-update on 4 August 2014 [EB/OL].(2014-08-04). http://www.who.int/csr/don/2014_08_04_ebola/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