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王小红, 陈左霞, 徐则林
- WANG Xiao-hong, CHEN Zuo-xia, XU Ze-lin
- 2006-2012年浙江省金华市1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
- Death causes in children aged < 15 years in Jinhua, Zhejiang, 2006-2012
- 疾病监测, 2014, 29(8): 665-668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4, 29(8): 665-668
- 10.3784/j.issn.1003-9961.2014.08.018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4-3-4
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医疗卫生、文化水平及各项社会发展状况的综合性、可比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解金华市1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现对金华市1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分析,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死亡资料来源于2006 2012年金华市辖属3个浙江省死因监测区的死亡监测系统,由各医院、乡镇卫生院调查核实后上报,经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审核。人口资料来源于 监测区公安部门,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当地人口构成获得年龄别人口。
1.2 死因分类标准由监测区CDC专业人员根据国际疾病分类规则(ICD-10)对死因进行编码,确定根本死因,并录入数据库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卫生部指定的死因登记报告专用软件(Death 2005)进行分年度汇总后导入Excel 2003软件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分析指标有死亡率、构成比和死因顺位等。
(1)死亡率(/10万)=某地某年全年某原因死亡数/同年平均人口数×105/10万。
(2)构成比(%)=某类死因的死亡数/总死亡数×100%。
(3)死因顺位:各种死因按构成的百分比大小排列顺序,也可按各种死因专率的大小排列称为死因顺位。
2 结果 2.1 儿童死亡情况及趋势2006-2012年金华市监测区15岁以下儿童死亡1127人,死亡率51.41/10万,其中男性57.94/10万,女性44.00/10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20.65,P<0.01);城市40.24/10万,农村56.94/10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χ2=26.37,P<0.01)。新生儿死亡345人,死亡率361.79/10万,其中男性362.71/10万,女性360.75/10万,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01)。0~14岁儿童死亡率从2006年的63.38/10万至2012年的42.46/10万,呈逐年波动下降趋势。见表 1。
年份 | 15岁以下儿童 人口数 | 城市 | 农村 | 男性 | 女性 | 总计 | |||||
死亡数 | 死亡率 (/10万) | 死亡数 | 死亡率 (/10万) | 死亡数 | 死亡率 (/10万) | 死亡数 | 死亡率 (/10万) | 死亡数 | 死亡率 (/10万) | ||
2006 | 312 404 | 60 | 64.33 | 138 | 62.97 | 118 | 70.83 | 80 | 54.87 | 198 | 63.38 |
2007 | 312 340 | 43 | 46.86 | 121 | 54.86 | 85 | 50.95 | 79 | 54.29 | 164 | 52.51 |
2008 | 313 513 | 39 | 42.06 | 121 | 54.80 | 99 | 59.36 | 61 | 41.57 | 160 | 51.03 |
2009 | 329 357 | 42 | 38.59 | 131 | 59.40 | 98 | 56.18 | 75 | 48.41 | 173 | 52.53 |
2010 | 330 538 | 35 | 32.07 | 126 | 56.91 | 98 | 55.99 | 63 | 40.51 | 161 | 48.71 |
2011(1) | 313 665 | 39 | 32.90 | 113 | 57.91 | 98 | 58.93 | 54 | 36.64 | 152 | 48.46 |
2012(1) | 280 293 | 34 | 30.50 | 85 | 50.35 | 79 | 53.04 | 40 | 30.46 | 119 | 42.46 |
合计 | 2 192 110 | 292 | 40.24 | 835 | 56.94 | 675 | 57.94 | 452 | 44.00 | 1127 | 51.41 |
注:(1)人口数增多原因为自2011年起婺城区监测范围扩大(增加1镇4街道)。 |
2006-2012年金华市15岁以下儿童中,0岁组儿童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χ2=5870.98,P<0.01),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趋势明显,见表 2。
年份 | 0~岁 | 1~岁 | 5~岁 | 10~14岁 | 总计 | 其中新生儿 | ||||||
死亡数 | 死亡率 (/10万) |
死亡数 | 死亡率 (/10万) |
死亡数 | 死亡率 (/10万) |
死亡数 | 死亡率 (/10万) |
死亡数 | 死亡率 (/10万) |
死亡数 | 死亡率 (/10万) | |
2006 | 110 | 689.57 | 33 | 47.75 | 25 | 23.56 | 30 | 24.75 | 198 | 63.38 | 70 | 526.71 |
2007 | 103 | 665.80 | 39 | 55.95 | 11 | 10.41 | 11 | 9.06 | 164 | 52.51 | 63 | 440.68 |
2008 | 79 | 569.70 | 33 | 44.49 | 29 | 28.43 | 19 | 15.39 | 160 | 51.03 | 47 | 351.85 |
2009 | 84 | 636.41 | 52 | 61.30 | 17 | 16.52 | 20 | 15.58 | 173 | 52.53 | 48 | 372.53 |
2010 | 84 | 661.94 | 41 | 47.88 | 21 | 20.32 | 15 | 11.64 | 161 | 48.71 | 44 | 361.07 |
2011 | 79 | 614.36 | 37 | 45.58 | 19 | 18.68 | 17 | 14.41 | 152 | 48.46 | 45 | 352.80 |
2012 | 45 | 306.83 | 23 | 33.22 | 24 | 25.51 | 27 | 26.38 | 119 | 42.46 | 28 | 168.78 |
合计 | 584 | 591.67 | 258 | 48.33 | 146 | 20.40 | 139 | 16.47 | 1127 | 51.41 | 345 | 361.79 |
15岁以下儿童前6位死亡原因分别为伤害、围生期疾病、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死亡率为 18.11/10万,占死亡总数的35.23%。除0岁组儿童外,其他年龄组儿童死因排首位的均为伤害,构成比均超过50%;第2位的是恶性肿瘤,其次是 神经系统疾病和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等,见表 3。
顺位 | 0~岁 | 1~岁 | 5~岁 | ||||||
死因 | 死亡率 (/10万) | 构成比 (%) | 死因 | 死亡率 (/10万) | 构成比 (%) | 死因 | 死亡率 (/10万) | 构成比 (%) | |
1 | 围生期疾病 | 237.07 | 40.07 | 伤害 | 28.66 | 59.30 | 伤害 | 13.55 | 66.44 |
2 | 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 | 173.25 | 29.28 | 恶性肿瘤 | 3.93 | 8.14 | 恶性肿瘤 | 2.51 | 12.33 |
3 | 伤害 | 59.78 | 10.10 | 神经系统疾病 | 3.93 | 8.14 | 神经系统疾病 | 1.54 | 7.53 |
4 | 呼吸系统疾病 | 38.50 | 6.51 | 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 | 3.00 | 6.20 | 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 | 0.84 | 4.11 |
5 | 诊断不明 | 16.21 | 2.74 |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 2.25 | 4.65 | 呼吸系统疾病 | 0.56 | 2.74 |
6 | 神经系统疾病 | 14.18 | 2.40 | 呼吸系统疾病 | 1.50 | 3.10 |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 0.42 | 2.05 |
顺位 | 10~14岁 | 总计 | ||||
死因 | 死亡率 (/10万) | 构成比 (%) | 死因 | 死亡率 (/10万) | 构成比 (%) | |
1 | 伤害 | 10.43 | 63.31 | 伤害 | 18.11 | 35.23 |
2 | 恶性肿瘤 | 2.01 | 12.23 | 围生期疾病 | 10.67 | 20.76 |
3 | 神经系统疾病 | 1.19 | 7.19 | 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 | 9.12 | 17.75 |
4 | 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 | 0.83 | 5.04 | 恶性肿瘤 | 2.97 | 5.77 |
5 | 循环系统疾病 | 0.83 | 5.04 | 神经系统疾病 | 2.55 | 4.97 |
6 | 血液和免疫疾病 | 0.24 | 1.44 | 呼吸系统疾病 | 2.28 | 4.44 |
0岁组意外机械性窒息死亡率相对较高,达21.28/10万,占35.59%。1~14岁儿童中,溺水是伤害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占伤害死亡总数均超过50%。同时,机动车交通事故所导致的儿童死亡人数在伤害导致的总死亡人数中占18.14%,见表 4。
伤害死亡原因 | 0~岁 | 1~岁 | 5~岁 | 10~14岁 | 总计 | |||||
死亡率 (/10万) | 构成比 (%) | 死亡率 (/10万) | 构成比 (%) | 死亡率 (/10万) | 构成比 (%) | 死亡率 (/10万) | 构成比 (%) | 死亡率 (/10万) | 构成比 (%) | |
溺水 | 1.01 | 1.69 | 18.17 | 63.40 | 7.54 | 55.67 | 5.81 | 55.68 | 9.17 | 50.63 |
机动车交通事故 | 4.05 | 6.78 | 4.87 | 16.99 | 3.07 | 22.68 | 2.37 | 22.73 | 3.28 | 18.14 |
意外跌落 | 4.05 | 6.78 | 3.00 | 10.46 | 0.84 | 6.19 | 0.59 | 5.68 | 1.41 | 7.81 |
意外机械性窒息 | 21.28 | 35.59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96 | 5.29 |
被杀 | 1.01 | 1.69 | 0.19 | 0.65 | 0.56 | 4.12 | 0.59 | 5.68 | 0.50 | 2.77 |
意外中毒 | 2.03 | 3.39 | 0.19 | 0.65 | 0.28 | 2.06 | 0.47 | 4.55 | 0.41 | 2.27 |
其他 | 26.34 | 44.07 | 2.25 | 7.84 | 1.26 | 9.28 | 0.59 | 5.68 | 2.37 | 13.10 |
2006-2012年,伤害作为1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1位死因,死亡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围生期疾病和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死亡率波动下降。恶性肿瘤死亡率波动较大,2009年呈现一个死亡小高峰。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历年呈较低水平,见图 1。
![]() |
图1 2006-2012年金华市15岁以下儿童6类死因趋势 Figuer 1 Trend of 6 death causes in children aged <15 years in Jinhua,2006-2012 |
自2002年浙江省卫生厅确定金华市3个死因监测区部分监测点,2006年死因监测工作覆盖至监测区所有人口,监测系统运行稳定,监测数据经县、市和省级CDC逐级审核、整理、修正,监测质量较高,监测结果可靠。
2006-2012年金华市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1.41/10万,略低于2004 2009年福建省儿童平均水平[1],略高于1993 2008年浦东新区监测结果[2]。7年期间儿童死亡率呈逐年波动下降趋势,与国内其他报道一致[3,4], 其中新生儿死亡率下降趋势明显,与金华市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覆盖,全市儿童医疗救治体系和产前筛查诊断技术网络的建立,妇幼保健水平不断提 升等有关。2012年0岁组儿童死亡率较前几年下降明显,可能与2012年妇幼机构考核要求提高后,取消了一些条件不足的产科单位接生资质,产妇统筹至条 件较好的医疗机构接生有关;同时也不排除部分医疗机构儿童死亡(特别是有生命体征流产/引产儿死亡)漏报的可能。应加大对医疗机构死因漏报调查力度,认真 核对医疗机构儿童死亡信息,同时加强对偏远山区儿童土葬个案的主动搜索,进一步减少死亡漏报。
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现农村高于城市、男童高于女童的特点,与福建省的结果差异较大[1]。 农村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可能与农村父母以及教师对儿童的管制较少,加上农村的医疗卫生设施不及城市,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有关。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 与男童好动性普遍高于女童,致使暴露于危险因素的程度也高于女童有直接关系。提示降低农村地区男童的死亡率是控制金华市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政府 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
0岁组儿童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主要死因是围生期疾病和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提示一方面要加强围产期保健和高危妊娠管理,提高儿科医 护人员诊疗水平,减少早产低体重及出生窒息死亡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开展婚前保健、孕期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措施,降低先天异常患 儿的出生率。恶性肿瘤作为金华市1~14岁儿童第2位死亡原因,也需要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要降低1岁以上儿童的死亡率,尤其应降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5]。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儿童肿瘤预防措施和对策,在幼儿园和中小学生中开展肿瘤防治的一级预防工作,控制和消除肿瘤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加强健康宣教,纠正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预防和减少肿瘤的发生。
溺水是金华市1~14岁儿童的主要伤害死因,与福建、宁波等地区相关报道一致[1,6,7]。除自然因素外,家长疏于照顾,儿童假期活动范围大,喜欢冒险又缺乏保护意识和措施,加之游泳技能缺乏等,因此更容易发生溺水等事故[8]。儿童溺水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通过对家长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对儿童的监管,在游泳池和池塘周围设立屏障,保障水域的安全,以及在学校开展游泳安全教育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地减少溺水的发生[9]。 机动车交通事故是儿童伤害死亡的第2位原因,与日益发展的交通工具和城市交通道路的发展不相适应有关,同时也与儿童缺乏交通安全意识造成车祸有关。应不断 加强对家长有关保育知识的宣教,提高监护意识,强化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避免和减少各种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儿童的生命健康和安全[2]。
[1] | Huang SF, Li XQ, Lin X, et al. Analysis of death cause and its epidemiological trend in children aged 0-14 years in Fujian from 2004 to 2009[J]. 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 2011, 18(11):2127-2129. (in Chinese) 黄少芬, 李晓庆, 林熙, 等. 2004-2009年福建省0-14岁儿童死亡特征及其流行趋势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11):2127-2129. |
[2] | Qi H, Yang C, Yang LM, et al. Death cause analysis among children aged 0-14 in Pudong new area of Shanghai from 1993 to 2008[J].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11, 32(7):822-823. (in Chinese) 齐慧, 杨琛, 杨黎明, 等. 上海市浦东新区1993-2008年0-14岁儿童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7):822-823. |
[3] | Wang YP, Zhu J, Miao L, et al. Analysis on under-5 mortality rate and the leading kinds of diseases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06[J].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09, 30(5):466-470. (in Chinese) 王艳萍, 朱军, 缪蕾, 等. 中国2000-2006 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30(5):466-470. |
[4] | Wu FY, Jiang YJ, Cao J, et al. Infant mortality and its leading causes in Sichuan province, from 2001 to 2009[J].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1, 32(3):271-273. (in Chinese) 吴方银, 蒋迎佳, 曹静, 等. 四川省2001-2009 年婴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及死因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1, 32(3):271-273. |
[5] | Chen ZD, Feng FZ, Qing SK, et al. Overview of oncology[M].Beijing: People's Military Medical Press, 2006. (in Chinese) 陈振东, 奉凤展, 秦叔逵, 等. 肿瘤学概论[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 |
[6] | Shentu PP, Chen GS, Chen S, et al. Causes of death among 0-14 children in Jinhua city from 2006 to 2010[J]. Chinese Rural Health Service Administration, 2013, 33(9):1041-1043.(in Chinese) 申屠平平, 陈高尚, 陈爽, 等. 2006-2010年金华市0-14岁儿童死因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 33(9):1041-1043. |
[7] | Mei QH, Xu GZ. Analysis on injury death among 0-14-year-old children in Ningbo, 2002-2009[J].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12, 33(1):66-67. (in Chinese) 梅秋红, 许国章. 宁波市2002-2009年0-14岁儿童伤害死亡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1):66-67. |
[8] | Dai L, Fang Y, Chen YL, et al. Xiamen city children drowning deaths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J]. Strait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2, 18(3):31-33. (in Chinese) 戴龙, 方亚, 陈友兰, 等. 厦门市儿童溺水死亡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2, 18(3):31-33. |
[9] | Nong QX, Yang L. Children drowning epidemiology research progress[J].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06, 22(3):363-365. (in Chinese) 农全兴, 杨莉. 儿童溺水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3):363-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