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林燕, 王荣华, 戚艳波, 邬志薇, 何继波, 郝林会, 李琼芬
- LIN Yan, WANG Rong-hua, QI Yan-bo, WU Zhi-wei, HE Ji-bo, HAO Lin-hui, LI Qiong-fen
- 2008-2013年云南省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Epidemiology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outbreaks in Yunnan, 2008-2013
- 疾病监测, 2014, 29(10): 791-793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4, 29(10): 791-793
- 10.3784/j.issn.1003-9961.2014.10.009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4-05-06
近年来,手足口病在云南省呈现出流行强度不断增强的趋势。本文拟通过分析,了解和掌握云南省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期为云南省手足口病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收集2008 -2013年云南省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相关信息。
纳入标准(同时符合以下3点):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中直报的、符合卫生部下发的《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中规定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②有完整的初次、进程及结案报告;③当地疾控机构现场核实诊断并进行过调查处置。
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病例:①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②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
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①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②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 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③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 A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1.2相关定义
暴发疫情: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1]。罹患率:指某一固定时间或空间范围内的发病人数占疫情波及总人数的比例。 2结果 2.1疫情概况
2008 -2013年,云南省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72起,发病1513例,死亡1例。其中67起为一般(Ⅳ级)事件,5起未分级。 2.2流行强度
72起事件共发病1513例,波及33 565人,罹患率4.51%,各年流行强度见表 1。各起事件罹患率从1.18%~48.28%不等,中位数为4.61%。疫情持续时间最短6 d,最长67 d,中位数16 d;发病人数最少4人,最多59人,中位数17人。
年份 | 暴发疫情数 (起) | 发病数 | 波及或暴露 人口数 | 罹患率 (%) |
2008 | 0 | - | - | - |
2009 | 6 | 117 | 2 453 | 4.77 |
2010 | 22 | 563 | 12 068 | 4.67 |
2011 | 12 | 227 | 5 490 | 4.13 |
2012 | 18 | 275 | 7 420 | 3.71 |
2013 | 14 | 331 | 6 134 | 5.40 |
合计 | 72 | 1513 | 33 565 | 4.51 |
2010年起数最多(22起,占30.55%),其余见表 1。每年4 7月是疫情发生的高峰时期,随后逐渐下降,11月略有回升,在12月形成次高峰,见图 1。
![]() |
注:2008年云南省未发生手足口病暴发疫情。 图 1 2008 -2013年云南省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月分布情况 Figuer 1 Time distribution of HFMD outbreaks in Yunnan,2008-2013 |
全省16州(市)中有7个发生过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其中昆明市发生起数最多(38起),其次是玉溪市(23起)。
72起事件中62起发生在学校及幼托机构(占86.10%,其中55起发生在幼儿园,7起发生在小学);10起发生在村委会/居委会(占13.90%)。 2.3.3人群分布特征
1513例发病者中仅759人记录了个案资料。其中,“3~岁组”组发病数最多,共373人(占49.14%),其次为2~岁组166例(21.87%),5~岁组76例(10.01%),2~岁组69例(9.09%)。759例病例中,男性438例,女性321例,男女性别比为1.36 ∶ 1。 2.4实验室检测情况
72起事件中40起采过样,已采样事件中28起提供了实验室检测结果,其中22起检出阳性(其中8起为EV71感染,8起为Cox A16感染,6起为EV71和Cox A16混合感染)。72起事件中实验室确诊22起,占30.55%,临床诊断50起,占69.45%。
40起事件累计采集标本181份(咽拭子169份,粪便8份,血标本4份),其中110份标本进行了检测,检出Cox A16阳性41份,EV71阳性39份,总检出率72.73%,见表 2。
标本类型 | 阳性(份) | 阴性(份) | 总计(份) | 检出率(%) |
咽拭子 | 74 | 28 | 102 | 72.55 |
粪便 | 6 | 2 | 8 | 75.50 |
合计 | 80 | 30 | 110 | 72.73 |
2008 -2013年,云南省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罹 患率较其他地区略低[2, 3],但发病人数较多,疫情持续时间也较长[4, 5]。时间分布上存在4 7月的主高峰和11 12月的次高峰,与其他地区类似[6, 7];地区分布上,昆明、玉溪市暴发疫情较多。一方面可能是其辖区内幼托机构数量多,且人口流动频繁,为手足口病聚集暴发创造了有利环境,另一方面,其医疗水平处于省内前列,医务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诊疗水平更高,报告意识更强。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幼托机构,其中3岁组的幼托儿童发病数最多,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病原学方面,EV71和Cox A16是造成云南省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两种主要病毒型别,两种病毒既能各自单独引起暴发流行,也能同时存在从而引起暴发。
本研究中仅27.8%的暴发疫情在早期达到“聚集性疫情”标准时曾进行报告,其余均是达到“暴发疫情”标准时才报告,延误了对疫情的及时处理,导致暴发疫情发生;另一方面,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与首例病例发病时间间隔超过手足口病最长潜伏期的事件占54.2%,说明在教育机构向卫生部门报告前,传染源已经存在,且已在机构内引起二次感染。
疾控机构对出现暴发疫情的托幼机构,应当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关班或关园的建议。本研究55起幼托机构暴发疫情中,有21.8%未采取停课措施;其次,约30%的事件未达到结案标准就提前结案,可能遗漏较晚发病的病例,导致疫情再次蔓延。
本研究中,44.4%的事件未采样,30.0%的已采样事件直到结案后也未提供实验室结果,且采集的样本单一。一方面说明信息报告不够规范,报告的完整性较差,一方面说明疫情人员对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的重视程度不够。
[1] |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Disposal Standard for Clustered Cases and Outbreak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2012 Edition)[EB/OL].2012.卫生部.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EB/OL]. 2012. http://www.chinacdc.cn/mtdx/crbxx/201206/t20120625_63711.htm. |
[2] | Zhu Y, Ma ZC, Li Y, 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n outbreak of HFMD in Bao'an district,2006-2010[J]. China Health Care Nutrition,2014(4):2008-2010.(in Chinese) 朱奕,马智超,李苑,等.宝安区2006—2010年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4):2008-2010. |
[3] | Li Z, Xu HR, Cheng HQ.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clustering among Jinan kindergartens in 2012[J].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2013,34(7):851-852.(in Chinese) 李战,许华茹,成洪旗.济南市2012年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7):851-852. |
[4] | Liu FR, Liu Q, Zhang QW, et al.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n hand-foot-mouth disease outbreaks of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from 2005 to 2009[J]. Chinese Journal of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2010,14(7):631-634.(in Chinese) 刘凤仁,刘渠,张起文,等.深圳市龙岗区2005-2009 年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7):631-634. |
[5] | He ZY, Jia L, Li XT, et al. Outbreak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Beijing,2010[J].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2011,12(10):851-853.(in Chinese) 何战英,贾蕾,李锡太,等.2010年北京市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特征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10):851-853. |
[6] | Yu QL, Xie Y, Liu YY, 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Hebei province,2008-2011[J].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Information,2013,29(2):89-93.(in Chinese) 于秋丽,谢赟,刘莹莹,等.2008-2011年河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3,29(2):89-93. |
[7] | Shi P, Qian YH, Miao XL, et al. Study on eti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Wuxi,2009[J].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0,26(12):1539-1541.(in Chinese) 石平,钱燕华,缪小兰,等.无锡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2):1539-15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