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常玥, 翁坚, 张宗祥, 胡雅飞, 李未, 靳妍
- CHANG Yue, WENG Jian, ZHANG Zong-xiang, HU Ya-fei, LI Wei, JIN Yan
- 2010-2013年浙江省台州市监测哨点医院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
- Surveillance for influenza in Taizhou, Zhejiang, 2010-2013
- 疾病监测, 2014, 29(11): 888-892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4, 29(11): 888-892
- 10.3784/j.issn.1003-9961.2014.11.012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4-07-24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流感病毒基因的自身易变性,决定了其每年均会在不同地区引起不同规模的暴发和流行,对人类社会危害巨大。长期、连续地开展流感监测,及时掌握流感流行趋势及规律,发现病毒变异株、优势株,是有效的指导流感防制工作的重要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分析台州市2010-2013年的流感监测资料,了解和探讨台州市流感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变异情况,为台州市流感防控对策的制定及流感监测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来自台州市流感监测网络“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1]2010—2013年流行病学监测和病毒学监测资料。该网络包括台州市2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浙江省台州医院和台州市立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infuenza-like illness,ILI)监测资料及国家级流感网络实验室检测的流感病原学监测资料。在监测医院内科、儿科、急诊内科、儿科门诊和发热门诊,每日收集ILI就诊人数、门诊就诊病例总数,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并对发病3天之内的ILI采集咽拭子或含漱液等标本,送流感实验室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测,将采样和检测结果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对达到《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版)》暴发疫情报告标准,应当在2 h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采集ILI的咽拭子或含漱液标本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 1.2监测及统计方法 1.2.1监测病例定义
ILI定义为发热体温在38.0 ℃或以上,伴有咳嗽或者咽痛之一者。 1.2.2 病例监测
在监测医院内科、儿科、急诊内科、儿科门诊和发热门诊,每日登记ILI数和就诊病例总数,将登记结果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计算ILI就诊百分比(ILl%),即指一定时间内ILI就诊人数占门(急)诊就诊病例总数的百分比。 1.2.3病原学监测
2家哨点医院在各监测门诊每周共选择5~15例ILI采集含漱液或咽拭子,并登记采样登记表。台州市立医院将采集的标本保存在4 ℃冰箱,24 h内(浙江省台州医院将标本保存在-70 ℃冰箱,3天内)送到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流感网络实验室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流感病毒分离,将检测结果统一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核酸检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方法,采用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和美国ABI公司的RT-PCR一步法试剂盒;病毒分离使用MDCK细胞进行分离,采用美国Invitrogen公司的Gibco DMEM培养基。 1.2.4暴发疫情监测
ILI暴发疫情定义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ILI。台州市9个县(市、区)级CDC接到暴发疫情报告都要按要求报告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每起ILI暴发疫情采集现症病例标本上送至台州市级CDC流感网络实验室进行检测。 1.2.5统计学方法
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分析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ILI监测情况 2.1.1时间分布
2010-2013年台州市2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监测到ILI 106 978例,同期门急诊就诊总数为3 123 649例,ILI%为3.42%。2010-2013年ILI%流行曲线表现为三峰形式,2010年以冬春峰为主,夏峰相对不明显;而2011年以冬春峰和夏峰为主;2012年ILI%呈明显三峰分布,分别为2 4月、5 8月和10 11月;2013年ILI%相对比较平稳,但仍表现为冬春峰和夏峰。每年的流感活动高峰出现时间相对稍有偏差,但从历年ILI%平均情况分析,台州市流感高峰主要集中在11月到次年3月的冬春季节和6 8月的夏季,见图 1。台州市历年网络报告的流感情况表明,发病高峰期与ILI%高峰期相一致。
![]() |
图 1 2010-2013年台州市ILI%趋势情况 Figuer 1 ILI proportion in Taizhou,2010-2013 |
台州市2家流感哨点监测医院登记报告ILI年龄组分为0~、5~、15~、25~和60~岁年龄组。分析显示,2010-2013年4年间,台州市流感构成居前3位的为0~、5~和25~岁年龄组,构成排列顺序相同。0岁组和5岁组ILI构成呈逐年增加趋势,见表 1。对2010-2013年的ILl年龄构成比变化进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8.72,P<0.001)。
年份 | 0~岁 | 5~岁 | 15~岁 | 25~岁 | 60~岁 | 总计 | ||||||
ILI | 构成比 (%) | ILI | 构成比 (%) | ILI | 构成比 (%) | ILI | 构成比 (%) | ILI | 构成比 (%) | ILI | 构成比 (%) | |
2010 | 2 965 | 35.36 | 2 843 | 33.91 | 1229 | 14.66 | 1 113 | 13.28 | 234 | 2.79 | 8 384 | 100.00 |
2011 | 11 785 | 44.77 | 7 267 | 27.61 | 1065 | 4.05 | 4 418 | 16.78 | 1787 | 6.79 | 26 322 | 100.00 |
2012 | 27 300 | 54.87 | 12 455 | 25.03 | 1241 | 2.49 | 6 707 | 13.48 | 2055 | 4.13 | 49 758 | 100.00 |
2013 | 11 958 | 53.11 | 4 911 | 21.81 | 979 | 4.35 | 3 574 | 15.87 | 1092 | 4.85 | 22 514 | 100.00 |
合计 | 54 008 | 50.49 | 27 476 | 25.68 | 4514 | 4.22 | 15 812 | 14.78 | 5168 | 4.83 | 106 978 | 100.00 |
2010-2013年台州市设立监测哨点的椒江区和临海市2010 2012年ILI就诊比例呈增长趋势,2013年呈下降趋势。椒江区ILI就诊比例较高,而临海市相对较低,见表 2。比较4年间两地区的ILI数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 558.18,P<0.001)。
监测点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
ILI | ILI% | ILI | ILI% | ILI | ILI% | ILI | ILI% | |
椒江区 | 2293 | 3.44 | 18 876 | 4.25 | 25 216 | 5.74 | 17 871 | 3.28 |
临海市 | 6091 | 1.65 | 7 446 | 1.81 | 24 542 | 5.78 | 4 643 | 1.10 |
台州市 | 8384 | 1.92 | 26 322 | 3.08 | 49 758 | 5.76 | 22 514 | 2.33 |
2.2.1核酸检测情况
2010-2013年,台州市流感网络实验室共收集检测咽拭子标本4728份,共检出核酸阳性757份,检出阳性率16.01%。2010年优势病毒为B型流感病毒,共检出阳性标本175份,占阳性全年阳性标本总数的74.78%;2011年优势病毒分别为新H1(即甲型H1N1 流感病毒)和B型流感病毒,分别检出阳性标本84份和67份,二者分别占全年阳性标本总数的54.54%和43.51%;2012年优势病毒分别为H3型流感病毒和B型流感病毒,两者分别检出阳性标本122份和75份,分别占全年阳性标本总数的61.93%和38.07%;2013年优势病毒以新H1病毒为主,共检出阳性标本86份,占全年阳性标本总数的50%,见表 3。对2010-2013年的阳性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构成比变化进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9.31,P<0.001)。
年份 | 网络实验室 收样数 | 核酸检测数 | 阳性数 | 阳性分型 | ||||
H1 | 新型H1 | H3 | H其他 | B型 | ||||
2010 | 1084 | 1084 | 234 | 0 | 13 | 46 | 0 | 175 |
2011 | 1012 | 1012 | 154 | 0 | 84 | 3 | 0 | 67 |
2012 | 762 | 762 | 197 | 0 | 0 | 122 | 0 | 75 |
2013 | 1870 | 1870 | 172 | 0 | 86 | 56 | 0 | 30 |
合计 | 4728 | 4728 | 757 | 0 | 183 | 227 | 0 | 347 |
2010-2013年,台州市流感网络实验室共收集检测咽拭子标本4728份,共分离鉴定标本3545份,分离鉴定率为74.98%。共分离上送病毒153株,分离阳性率为4.32%。经国家流感中心(NIC)复核鉴定152株,复核阳性135株,复核阳性率为88.82%。2010-2013年病毒分离复核阳性总数分别为1、31、68和35株。2010年优势毒株为H3型流感病毒,分离出1株;2011年的春季优势毒株为新H1流感病毒,共分离10株,占32.25%,秋冬季为B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共分离出15株,占48.38%;2012年的优势毒株春季为B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共分离36株,占52.94%,夏季节为H3型流感病毒,共分离32株,占47.05%;2013年的优势毒株以新H1流感病毒为主,共分离27株,占77.14%,见表 4。对2010-2013年的阳性流感病毒分离的构成比变化进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精确检验,P<0.001)。
年份 | 网络实验室 收样数 | 分离鉴定 标本数 | NIC 收检数 | NIC 复核数 | NIC复核 阳性数 | A型 | B型 | |||
H1 | 新型H1 | H3 | Victoria | Yamagata | ||||||
2010 | 1084 | 174 | 1 | 1 | 1 | 0 | 0 | 1 | 0 | 0 |
2011 | 1012 | 740 | 42 | 42 | 31 | 0 | 10 | 1 | 15 | 5 |
2012 | 762 | 761 | 71 | 71 | 68 | 0 | 0 | 32 | 36 | 0 |
2013 | 1870 | 1870 | 39 | 38 | 35 | 0 | 27 | 4 | 0 | 4 |
合计 | 4728 | 3545 | 153 | 152 | 135 | 0 | 37 | 38 | 51 | 9 |
从台州市流感病毒季节变化情况看,4年各有不同。2010年春季以B型流感为主,夏秋季节以H3型流感为主;2010年冬季和2011年春季以新型H1流感为主,夏秋季节
B型流感散在发生;2011年冬季和2012年春季以B型流感为主,夏秋季转为H3型流感为主;2012年冬季和2013年春季以新H1型流感为主,夏秋季节新H1型流感和H3型流感散在发生,2013年冬季H3型流感、新型H1型流感和B型流感混合发生,见图 2。2.3暴发疫情监测 2010—2013年全市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4起,全市仅有2个区有报告,其中4起疫情均发生在学校。从监测年度看,2010年台州市无暴发疫情报告,2011年报告1起,2012年无报告,2013年报告3起。4起疫情中B型流感2起,占50.00%;新H1型1起,占25.00%;H3型1起,占25.00%。暴发疫情的病毒型别变化趋势与流感流行类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见图 3。
![]() |
图 2 2010-2013年台州市流感病毒型别构成情况 Figuer 2 Constituent of influenza viruses in Taizhou,2010-2013 |
![]() |
图 3 2010-2013年台州市流感暴发疫情起数与型别 Figuer 3 Type specific influenza outbreaks in Taizhou,2010-2013 |
监测结果显示。台州市每年的ILI季节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流感季节分布特征明显。台州市流感活跃季节主要由3个高峰组成,当年的1-3月为第一峰,夏季6-8月为第二峰,11-12月为第三峰,与我国南方省份流感监测结果类似[2];2012年台州市夏秋季ILI%明显高于其他年份,主要与2012年夏秋季台州市H3型流感活跃程度增强有关;台州市ILI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少年和儿童,ILI年龄组构成排序前3位的顺序与北方监测数据一致[2];台州市承担流感哨点监测的两地区ILI%不同,可能与不同医院的医生对ILI判断标准把握及报告意识的差异有关,与江苏省情况一致[3]。也可能与两家哨点医院的级别不同而导致的门诊就诊量不同有关。
病原学的监测数据显示,台州市近4年流行的优势流感病毒型别交替出现,说明近几年台州市流感病毒不同型别和亚型的抗原漂移非常活跃,与广东省流感流行情况相似[4]。 台州市流感病毒的流行变化呈现2年一轮的趋势,即2010年台州市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与2012年相似。近4年台州市流感病毒主要以B型、新型H1型和H3型为主,且不同季节流感病毒的主要型别不同,经过近4年的病原学监测数据显示流行优势流感病毒的交替变化通常在6、7月左右发生,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暴发疫情监测结果显示,近4年台州市流感暴发疫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与流感流行的高峰较为一致,引起暴发的流感病毒与当时的优势病毒一致,与湖南省和浙江省情况较为一致[5, 6]。另外,台州市夏季流感暴发疫情较少,可能与夏季学校放假有关。
总体分析,台州市流感病毒的活动情况与ILI呈正相关的趋势,即ILI活动增强时,ILI标本中的病毒检出阳性率也升高,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3, 6]。 另外台州市ILI的主要人群是15岁以下人群[7],因此应进一步探索学校流感的有效监测及防控模式,对防控台州市流感流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 Huang WJ,Dong J,Shu YL.Development of influenza surveillance network in China[J].Disease Surveillance,2008,23(8):463-469.(in Chinese) 黄维娟,董捷,舒跃龙.中国流感监测网络发展概况[J].疾病监测,2008,23(8):463-469. |
[2] | Zhang J,Yang WZ,Guo YJ,et al.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influenza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03[J].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04,25(6):461-465. (in Chinese) 张静,杨维中,郭元吉,等.中国2001-2003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6):461-465. |
[3] | Zhu DF,Zu RQ,Pan H,et al.Analysis on influenza surveillance data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04 to 2007[J].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08,24(2):232-234.(in Chinese) 朱大方,祖荣强,潘浩,等.江苏省2004—2007年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2):232-234. |
[4] | Deng AP,He JF,Kang M,et al.Epideml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influenza in Guangdong province,2005-2007[J].South China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08,34(5):14-17.(in Chinese) 邓爱萍,何剑峰,康敏,等. 广东省2005—2007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8,34(5):14-17. |
[5] | Li FC,Liu YZ,Chen C,et al. Analysis on influenza pathogenic monitoring in Hunan province in 2006[J].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2007,14(6):1746-1748.(in Chinese) 李芳彩,刘运芝,陈长,等.2006年湖南省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与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746-1748. |
[6] | Yu Z,Fang QS,Zhou M,et al.Surveillance of influenza in Zhejiang,2008-2012[J].Disease Surveillance,2012,27(9):689-693.(in Chinese) 余昭,方琼珊,周敏,等.2008—2012年浙江省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J].疾病监测,2012,27(9):689-693. |
[7] | San AL, Gao L, Li L, et al. Incidence intensity and risk of influenza like illness in Tianjin [J].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07,23(9):1145-1146.(in Chinese) 单爱兰,高璐,李琳,等.天津市流感样病例流行强度及危害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9):1145-1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