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张轩, 阮卫, 余可根, 陈华良, 姚立农
- ZHANG Xuan, RUAN Wei, YU Ke-gen, CHEN Hua-liang, YAO Li-nong
- 2010-2013年浙江省疟疾流行情况分析
-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n malaria incidence in Zhejiang,2010-2013
- 疾病监测, 2014, 29(12): 973-976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4, 29(12): 973-976
- 10.3784/j.issn.1003-9961.2014.12.013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4-05-30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经蚊虫叮咬传播的一类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病之一[1]。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2013年全球有2.07亿人感染疟疾,至少有62.7万人死于疟疾[2]。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相对湿度高,有利于媒介蚊虫孳生繁殖,疟疾曾是浙江省主要传染病之一,建国后曾有3次疟疾大流行,浙江省1993年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标准[3]。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交往日益频繁,劳务输出和流动人口增多,输入性疟疾病例成为浙江省疟疾病例的主要来源。中国于2010年启动了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4]。为了解和掌握浙江省疟疾的流行病学情况,推进消除疟疾进程,现对全省2010-2013年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网络直报收集浙江省2010-2013年疟疾病例基本信息,结合个案调查数据。 1.2 诊断标准
疟疾病例诊断参照《疟疾诊断标准》[5],确诊依据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1.3 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判定
参照《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输入性疟疾病例是指非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包括外来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在外地感染,返回本地后发病的病例[6]。在近1个月内有外省市或国外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既往病史,则为输入性疟疾病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分析报告病例三间分布、感染来源等,组间率的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检结果
浙江省2010-2013年90个县均开展了“三热”患者(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发热者)血检,共血检1 000 674人,血检率为0.52%。检出疟原虫阳性患者608例,平均疟原虫阳性率0.06%。 2.2 疫情概况
2010-2013年浙江省共报告疟疾病例60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31/10万。本地感染病例10例,均为间日疟,占病例总数的1.66%,2012、2013年已无本地病例;输入性病例593例,占病例总数的98.34%。外出感染病例数逐年增长,2011 2013年外出感染病例均占全部病例2/3以上。2010-2013年外出感染的疟疾病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3.568,P<0.001)。全省共报告疟疾死亡病例2例,均为国外输入性恶性疟,见表 1。
年份 | 病例总数 | 发病率(/10万) | 本地感染病例数 | 外出感染病例数 | 外来病例数 |
2010 | 128 | 0.28 | 5 | 49 | 74 |
2011 | 127 | 0.27 | 5 | 95 | 27 |
2012 | 140 | 0.30 | 0 | 112 | 28 |
2013 | 208 | 0.40 | 0 | 148 | 60 |
合计 | 603 | 0.31 | 10 | 404 | 189 |
2010-2013年全省疟疾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其中恶性疟395例,间日疟200例,间日疟病例数减少,而恶性疟病例逐年增多。4年内报告卵形疟6例,三日疟1例,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1例,均为在国外感染,见表 2。
年份 | 恶性疟 | 间日疟 | 卵形疟 | 三日疟 | 混合感染 | 总计 |
2010 | 59 | 69 | 0 | 0 | 0 | 128 |
2011 | 85 | 42 | 0 | 0 | 0 | 127 |
2012 | 91 | 47 | 2 | 0 | 0 | 140 |
2013 | 160 | 42 | 4 | 1 | 1 | 208 |
合计 | 395 | 200 | 6 | 1 | 1 | 603 |
2010-2013年各月均有疟疾病例报告。2010、2011年本地感染病例在疟疾流行季节(5 10月)出现,已降至较低水平,见图 1。疟疾流行季节(5 10月)共报告病例377例,占全部病例的62.52%,流行季节和非流行季节的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254,P=0.354)。
![]() |
图1 2010-2013年浙江省疟疾报告病例数按月分布情况 Figure 1 Monthly distribution of malaria cases in Zhejiang, 2010-2013 |
603例疟疾病例分布在浙江省11个地市,报告病例数较多的地区依次为金华、杭州、温州、丽水和宁波5市,占病例总数的76.45%(461/603)。其中县(市、区)以义乌报告数最多,占病例总数的14.93%(90/603)。10例本地感染病例中除5例分布于诸暨市外,其余5例分布于金华、温州、衢州、台州和嘉兴的5个县(市、区),见图 2。
![]() |
图 2 2010-2013年浙江省各地区疟疾病例报告数 Figure 2 Malaria case number reported in different areas of Zhejiang,2010-2013 |
603例病例中,男性527例,女性76例,男女性别比为6.9 : 1。发病年龄范围为9月龄至70岁,平均年龄37岁,其中20~49岁占80.10%(483/603),见表 3。职业分布以商业服务业、农民、民工、工人等居多,占67.16%(405/603)。
年龄组(岁) | 男性 | 女性 | 总计 |
0~ | 9 | 4 | 13 |
11~ | 12 | 9 | 21 |
20~ | 56 | 9 | 65 |
25~ | 74 | 11 | 85 |
30~ | 61 | 11 | 72 |
35~ | 73 | 13 | 86 |
40~ | 85 | 8 | 93 |
45~ | 76 | 6 | 82 |
50~ | 51 | 2 | 53 |
55~ | 21 | 1 | 22 |
60~70 | 9 | 2 | 11 |
合计 | 527 | 76 | 603 |
2010-2013年,浙江省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593例,感染来源地主要为非洲(428例),其次为亚洲(102例),其余输入性病例来自安徽、云南等国内其他省份(59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70.98%、16.92%和9.78%。其中非洲感染病例主要来自尼日利亚、加纳、赤道几内亚和安哥拉,分别占病例总数的12.44%、10.28%、9.78%和9.29%;亚洲感染病例主要来自缅甸、柬埔寨、印度,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31%、4.15%和3.48%。
从疟疾类型与来源地国家的关系看,恶性疟以尼日利亚(66例)、加纳(54例)、安哥拉(53例)、赤道几内亚(51例)等非洲国家为主,共375例,占恶性疟病例总数的94.94%。来自亚洲的病例则以间日疟较多,为82例,占间日疟病例总数的41%。不同输入地来源的疟疾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273,P<0.001),见表 4。
来源地区 | 不同类型病例 | 总计 | ||||
恶性疟 | 间日疟 | 卵形疟 | 三日疟 | 混合感染 | ||
非洲 | ||||||
尼日利亚 | 66 | 8 | 1 | 0 | 0 | 75 |
加纳 | 54 | 5 | 3 | 0 | 0 | 62 |
赤道几内亚 | 51 | 7 | 1 | 0 | 0 | 59 |
安哥拉 | 53 | 3 | 0 | 0 | 0 | 56 |
刚果 | 24 | 4 | 0 | 1 | 0 | 29 |
喀麦隆 | 20 | 0 | 0 | 0 | 0 | 20 |
几内亚 | 11 | 0 | 0 | 0 | 0 | 11 |
乌干达 | 9 | 2 | 0 | 0 | 0 | 11 |
其他国家 | 87 | 17 | 1 | 0 | 0 | 105 |
亚洲 | ||||||
缅甸 | 8 | 17 | 0 | 0 | 1 | 26 |
柬埔寨 | 3 | 22 | 0 | 0 | 0 | 25 |
印度 | 3 | 18 | 0 | 0 | 0 | 21 |
巴基斯坦 | 0 | 12 | 0 | 0 | 0 | 12 |
其他国家 | 5 | 13 | 0 | 0 | 0 | 18 |
国内 | ||||||
安徽 | 0 | 42 | 0 | 0 | 0 | 42 |
云南 | 0 | 7 | 0 | 0 | 0 | 7 |
其他地区 | 0 | 10 | 0 | 0 | 0 | 10 |
输入地区缺失 | 1 | 3 | 0 | 0 | 0 | 4 |
本地感染 | 0 | 10 | 0 | 0 | 0 | 10 |
合计 | 395 | 200 | 6 | 1 | 1 | 603 |
浙江省2010-2013年90个县均开展了“三热”患者血检,共报告疟疾病例603例,年发病率均<1/10万,病例在浙江省呈散在性分布。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 2020年)》、《2010 2016年浙江省消除疟疾行动方案》,浙江省通过对“三热”患者开展疟原虫血检,及时发现患者并对患者规范治疗,对疫点周围采用灭蚊剂喷洒灭蚊,用杀虫剂浸泡蚊帐,对本地病例周围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对输入病例同行人员发热者筛查,并且在疟疾传播休止期对2年内有间日疟病史者进行休止期根治,有效地遏制了疟疾疫情的蔓延,2010年和2011年本地感染病例已降至较低水平,2012年以后全省已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由于劳务输出和国际贸易交流频繁,受大量流动人员的影响,输入性疟疾疫情突显。2010-2013年浙江省共报告输入性病例593例,病例输入方式已由外来流动人口为主,转变为本省居民外出感染为主。疟疾病例主要在金华、杭州、温州、丽水和宁波等地区,发病年龄集中20~49岁,与外出劳务、商务者以青壮年为主有关。2010-2013年间日疟病例数减少,而恶性疟病例逐年增多,恶性疟主要来自非洲国家,间日疟主要来自亚洲国家,不同输入地来源的疟疾类型有明显差异。非洲恶性疟流行仍然非常严重[7],为全省输入性疟疾病例的主要来源。目前国外输入性病例感染疟原虫虫种呈多样性,三日疟和卵形疟的比例开始上升[8]。经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血片和PCR鉴定,2012年和2013年确诊了6例卵形疟和1例三日疟。由于卵形疟的形态及临床症状与间日疟相似,2011 2012年基层镜检人员卵形疟初步诊断均为间日疟[9]。因此,需维持基层医疗及疾控单位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及时发现病例并规范治疗,减少误诊误治。
浙江省疟疾病例每月均有报告,流行季节和非流行季节的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疟疾病例无明显季节特征,发病时间主要与境外回国人员时间有关。外来患者曾由于就医不及时,居住环境差等因素,出现输入继发病例,甚至引发局部暴发流行[10]。而浙江省的传疟媒介中华按蚊依然存在[11],随着大量输入病例的积累,仍有可能引起疟疾传播。因此流行季节应继续加强媒介监测工作,掌握蚊媒的消长趋势,适时进行防蚊灭蚊,消除蚊媒孳生环境,切断疟疾传播途径。同时应对境外疟疾流行区的流动人群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健康宣教工作,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开展“三热”患者血检和媒介监测,有效地管理和科学地利用网络直报和专报系统开展疫情分析与预警响应,举办相关医务人员疟疾诊治技术培训。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商务、旅游和出入境管理等多部门疟疾防治的联动体系,加强境外回国人员的疟疾监测和筛查,对来自疟疾流行区的人群以及输入病例的同行人员进行主动监测,及时发现疟疾病例并规范治疗,全面推进消除疟疾后的监测工作。
[1] | Gao Q.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malaria elimination in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2011,23 (4): 347-349. (in Chinese) 高琪.我国消除疟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23(4):347-349. |
[2] | WHO. World Malaria Report 2013[R].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3. |
[3] | Ruan W, Yao LN, Xia SR,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n malaria in focally supervised coun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2006[J].Disease Surveillance,2007,22(10):662-664. (in Chinese) 阮卫,姚立农,夏生荣,等. 2006 年浙江省疟疾重点监测县疫情分析[J].疾病监测,2007,22(10):662-664. |
[4] | Lei ZL, Wang LY. Control situation and primary task of key parasitic diseases i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and Parasitic Diseases,2012,30(1):1-5. (in Chinese) 雷正龙,王立英.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与主要任务[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2,30(1):1-5. |
[5] |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S 259-2006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alaria [S]. 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6. (in Chinese)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S 259-2006 疟疾诊断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
[6] |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 26345-2010 Criteria for control and elimination of malaria [S]. Beijing:Standards Press of China,2010. (in Chinese)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 26345-2010 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
[7] | Tang LH.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imported malaria cases[M]. Shanghai: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10.(in Chinese) 汤林华. 输入性疟疾的诊治与管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
[8] | Zhou HY, Cao J, Wang WM,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malaria prevalence in Jiangsu province in 2011[J].Chinese Journal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2013,25(1):31-35. (in Chinese) 周华云,曹俊,王伟明,等. 2011年江苏省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25(1):31-35. |
[9] | Yao LN, Zhang LL, Ruan W, et al. Species identification in 5 imported cases previously diagnosed as vivax malaria by parasitological and nested PCR techniques[J].Chines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and Parasitic Diseases,2013,31(3):221-224.(in Chinese) 姚立农,张玲玲,阮卫,等.浙江省5例输入性疟疾误诊病例的病原学诊断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3,31(3):221-224. |
[10] | Yao LN, Yu KG, Xia SR,et al.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n malaria in focally supervised coun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2004[J].Chinese Journal of Parasitic Disease Control,2005,18(6):477. (in Chinese) 姚立农,余可根,夏生荣,等. 2004年浙江省15个疟疾重点县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5,18(6):477. |
[11] | Yao LN, Xia SR, Ruan W, et al. Identification on the malaria vector with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ribosomal DNA ITS2 region in Zhejiang province[J]. Journal of Pathogen Biology,2006,1(3):217-218,228. (in Chinese) 姚立农,夏生荣, 阮卫, 等. 应用rDNA ITS2 区段基因序列分析对浙江省传疟媒介的鉴定[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1(3):217-218,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