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熊陶, 胡爱荣, 蒋素文, 丁世雄, 梁晓岳, 胡耀仁
- XIONG Tao, HU Ai-rong, JIANG Su-wen, DING Shi-xiong, LIANG Xiao-yue, HU Yao-ren
- 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基因型与病毒载量及疾病进展的相关性分析
- Relationship between 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e, virus load and disease progress
- 疾病监测, 2015, 30(1): 19-22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5, 30(1): 19-22
- 10.3784/j.issn.1003-9961.2015.01.006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4-09-03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慢性化率高,其中20.00%~30.00%的患者将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1]。近年来我国丙肝发病率快速上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目前HCV基因可分为6种基因型,每种基因型又可分为多种基因亚型。HCV基因分型不仅有助于了解相关HCV演变及流行的分布,也有助于了解丙肝的危险因素以及肝脏疾病的进展情况[3]。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HCV基因型与病毒载量及其感染状态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4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北郊院区就诊的慢性HCV感染者107例,其中男65例,女42例,年龄15~71岁,中位年龄38岁。诊断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4]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制定的《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1]的诊断标准,终末期肝病包括肝炎肝硬化和HCC。
1.2 标本的收集与处理抽取空腹静脉血3管(3 ml/管),分离出血清,一管置于-70 ℃冰箱待做HCV基因型检测;其余分别检测血清HCV RNA、抗-HCV等。
1.3 仪器、试剂与方法血清HCV RNA 检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美国ABI-7500 荧光定量PCR扩增仪),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40063),定量测定范围为103~107拷贝/ml。HCV 基因分型采用宁波瑞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HCV 基因分型检测芯片试剂盒,检测要求患者血清HCV RNA定量>1×103拷贝/ml,测出的基因亚型包括1a、1b、2a、3a、3b 和6 型。标本检测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肝脏影像学检查由B超室或CT室同一位医生操作及诊断。
1.4 芯片杂交、显色及结果判断芯片杂交、显色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芯片显色结果判读见图 1、2。
![]() |
图 1 HCV基因分型芯片膜显色示意图及点阵信息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and lattice information of chip coloration of HCV genotyping |
![]() |
图 2 HCV基因分型芯片膜显色阳性结果判读示意结果 Figure 2 Interpretation schematic diagram of positive chip coloration of HCV genotyping |
所有资料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HCV RNA水平进行对数转换,数据以
±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先进行总体方差分析,再进行两两比较;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07份标本中,共检出7种亚型:1a、1b、2a、3a、3b、6和1b+2a混合型。其中1a型4份(构成比3.74%),1b型52份(构成比48.60%),2a型15份(构成比14.02%),3a型10份(构成比9.35%),3b型9份(构成比8.41%),6型16份(构成比14.95%),1b+2a混合型1份(构成比0.93%);以1b型的构成比最高,6型次之。
2.2 HCV基因型与患者性别的关系男性和女性患者HCV基因型的整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8.085,P=0.065);男、女性慢性HCV感染均以1型(主要为1b型)为主要基因型,在其他基因型中,男性3型、6型多于2型,女性2型、3型多于6型,且男性6型的构成比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P=0.049),见表 1。
性别 | 例数 | HCV基因型 | |||||||||
1型 | 2型 | 3型 | 6型 | 混合型 | |||||||
例数 | 构成比(%) | 例数 | 构成比(%) | 例数 | 构成比(%) | 例数 | 构成比(%) | 例数 | 构成比(%) | ||
男 | 65 | 32 | 49.23 | 7 | 10.77 | 12 | 18.46 | 14 | 21.54 | 0 | 0.00 |
女 | 42 | 24 | 57.14 | 8 | 19.05 | 7 | 16.67 | 2 | 4.76 | 1 | 2.38 |
合计 | 107 | 56 | - | 15 | - | 19 | - | 16 | - | 1 | - |
各年龄组间HCV基因型构成及各基因型的年龄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7.085,P=0.087;F=1.674,P=0.177),但2型感染者的平均年龄较高,为(45.20±12.79)岁,与6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见图 3。
![]() |
图 3 不同HCV基因型感染者年龄比较 Figure 3 Comparison of age of patients carrying different genotypes |
1型(1a和1b)、2a、3a、3b和6型的HCV RNA平均水平分别为(6.69±0.96)log10拷贝/ml、(5.39±1.42)log10拷贝/ml、(5.98±1.24)log10拷贝/ml、(5.91±1.17)log10拷贝/ml和(6.97±0.48)log10拷贝/ml。6型的HCV RNA平均水平最高,其次为1型,不同基因型间HCV RNA平均水平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91,P=0.000)。两两比较2a、3a及3b型的HCV RNA平均水平明显低于6型和1型,见表 2。
(![]() | ||
组别 | 例数(n) | HCV RNA平均水平(log10拷贝/ml) |
1型 | 56 | 6.69±0.96(1-3) |
2a型 | 15 | 5.39±1.42 |
3a型 | 10 | 5.98±1.24 |
3b型 | 9 | 5.91±1.17 |
6型 | 16 | 6.97±0.48(4-6) |
注:(1) 1型与2a型比较,P=0.000;(2)1型与3a型比较 P=0.047;(3)1型与3b型比较,P=0.038;(4)6型与2a型比较,P=0.000;(5)6型与3a型比较,P=0.019;(6)6型与3b型比较,P=0.015。 |
107例患者中,慢性丙肝(CHC)97例,进展为终末期肝病10例。CHC患者HCV基因1型47例、非1型5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分别为9例和1例;终末期肝病患者HCV基因1型的构成比显著高于CH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8,P=0.030)。
2.6 HCV基因型与患者伴存基础疾病的关系107例患者中,伴存免疫缺陷病(如慢性肾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艾滋病等)12例。伴存免疫缺陷病患者中HCV基因1型8例,非1型4例;无伴存免疫缺陷病患者HCV基因1型48例,非1型47例;两者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0,P=0.454)。
2.7 HCV RNA与患者疾病进展及伴存基础疾病的关系终末期肝病患者的HCV RNA平均水平最高,其次为伴存免疫缺陷病患者,CHC患者较低,三者间总体方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42,P=0.000)。两两比较,终末期肝病患者和伴存免疫缺陷病患者的HCV RNA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8),但均高于CHC患者(P=0.001,0.006),见表 3。
(![]() | ||
组别 | 例数(n) | HCV RNA水平(log 拷贝/ml) |
终末期肝病 | 10 | 7.65±0.49 |
CHC | 97 | 6.34±1.27 |
伴存免疫缺陷病 | 12 | 7.36±0.79 |
HCV基因型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且差异较大。 本研究显示,浙江省东部地区HCV基因型种类较多,虽然仍以1b型为主,但2a、3a、3b、6型均有较大比例,与我国南方地区HCV基因型的分布一致[3]。而北方地区基因型较单一,以1b和2a型为主;HCV基因6型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地区[3]。在本研究中,HCV基因6型也占有较高比例,而且男性HCV基因6型的构成比高于女性,HCV基因6型患者的平均年龄较低(以中青年为主)。其较高的流行水平是否与本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较密切的交往和人口大规模流动相关[5],需要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虽然各年龄组间HCV基因型的构成及各基因型的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以中青年患者的构成比最高,可能与HCV感染的高危行为更多的发生在该年龄组有关[6]。
HCV基因型与病毒载量关系密切,是影响疗效和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1,2,5,7]。本组资料显示,6型的HCV RNA平均水平最高,其次为1型,2、3型的HCV RNA平均水平相对较低,与黄杰庭等[8]报道一致。而静脉注射吸毒逐渐成为HCV传播的主要途径[9]。本项目的其他研究发现吸毒人群的HCV基因分型较复杂,虽然仍以1型为主,但其他基因型(6、3a和3b)也占有较高比例。HCV基因6型在该地区的流行和传播可能与其较高的病毒滴度和社会行为有关[9]。
因此,应当重视对基因6型HCV感染者的研究。而2014年欧洲肝病学会(EASL)《丙型肝炎诊治指南》指出,对于基因6型HCV感染者,建议采用与1型相同的治疗策略[7]。对于基因1型HCV感染者,因其HCV RNA水平较高、疾病进展较快(本组资料中终末期肝病患者HCV基因1型的构成比显著高于CHC患者),其治疗策略均得到一致认同[1,2,5,7]。伴存免疫缺陷病(如慢性肾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艾滋病等)HCV感染者的HCV RNA水平较高,可能与其免疫功能不同程度缺陷导致病毒复制活跃有关;对于这类患者,标准的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法可能会受到限制,而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应用将会带来契机[2,7]。
由于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病例分析,不能完全反映本地区整体人群HCV的真实发病及基因型分布情况。今后将扩大,样本量并结合本地区的疾病监测数据,进一步开展研究。
[1] |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Branch of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China's guideline on nosocomi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viral hepatitis C[J]. Infect Dis Info,2013,26(2):71-75. (in Chinese)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J].传染病信息,2013,26(2):71-75. |
[2] | Ren H.Shouldering heavy responsibilities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epafitis C[J].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2013,21(6):401-402. (in Chinese) 任红.丙型肝炎防治,任重道远[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6):401-402. |
[3] | Su YY, Liu HX, Wang N. 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es in China:a systematic review[J].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3,34(l):80-84. (in Chinese) 苏迎盈,刘慧鑫,汪宁.中国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l):80-84. |
[4] | 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and 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The guidelin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C[J].Chinese J 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2004,43(7):551-555. (in Chinese)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551-555. |
[5] | Li H, Zheng KC, Huang WL, et al.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C in Fujian province,2004-2009[J]. Disease Surveillance,2011,26(3):196-199. (in Chinese) 李宏,郑奎城,黄文龙,等. 2004-2009年福建省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 疾病监测,2011,26(3):196-199. |
[6] | Qin QQ, Guo W, Wang LY, 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epatitis C in China, 1997-2011[J].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3,34(6):548-551. (in Chinese) 秦倩倩,郭巍,王丽艳,等. 1997-2011年中国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6):548-551. |
[7] |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management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J]. J Hepatol,2014,60(2):392-420. |
[8] | Huang JT, Rong X, Xiong HP,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HCV viral load and genotype among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2012,25(10):1063-1065. (in Chinese) 黄杰庭,戎霞,熊华平,等. 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CV 基因分型与病毒滴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0):1063-1065. |
[9] | Zeng RL, Zhang L, Liu XG, et al. Study on genotype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hepatitis C virus in drug addicts of Guangzhou[J].Journal of Clinical Internal Medicine,2012,29(10):690-692. (in Chinese) 曾汝良,张丽,刘晓光,等. 广州市吸毒人员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临床内科杂志,2012,29(10):690-6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