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李爱霞, 张军波, 魏孝侃
- LI Ai-xia, ZHANG Jun-bo, WEI Xiao-kan
- 2008-2013年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人群死因监测分析
- Population based death cause surveillance in Xiaotangshan township, Beijing, 2008-2013
- 疾病监测, 2015, 30(1): 75-78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5, 30(1): 75-78
- 10.3784/j.issn.1003-9961.2015.01.019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4-09-22
死亡监测是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工作之一,人口死因构成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健康需求的变动情况。掌握一个地区人群的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变动趋势十分重要[1]。通过死因分析可以确定一个地区的主要卫生问题,从而有针对性采取控制措施。通过分析2008-2013年死亡监测资料对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常住人口的死因、死亡率的变动趋势,进行初步分析研究,为今后社区疾病防治及健康教育工作提供重要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13年人口资料来自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派出所。居民死因报告数据来自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医院所开具的常住地址为本辖区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时间为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1.2 方法死因编码采用ICD-10进行编码、分类,由小汤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死因直报人员审核。采用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进行标化,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人口年龄、性别构成2008-2013年小汤山镇常住人口总共为316 668人,男性165 193人,女性151 475人,男女性别比为1.09∶1。其中0~10岁占总人口的7.66%,11~岁占7.54%,21~岁占16.71%,31~岁占15.21%,41~岁占18.42%,51~岁占17.03%,60岁以上人口占17.44%。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说明小汤山镇目前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2.2 全死因概况标化死亡率(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按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的死亡率。
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差悬殊,婴幼儿死亡率及老年人死亡率远高于青少年死亡率。比较不同地区(或人群)或不同时期的总死亡率时,为消除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可以按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标准化死亡率。
计算公式:mST=∑mx × Cx
依据表 1,标准年龄构成Cx(%)采用的是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依次计算出2008-2013年的标化死亡率。
年龄组(岁) | 人口数 | 死亡数 | 死亡率(‰) | 标准年龄构成比(%) | |||
2008年 | 2009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08年 | 2009年 | ||
0~ | 2 929 | 3 484 | 1 | 1 | 0.34 | 0.29 | 11.01 |
11~ | 2 883 | 3 430 | 1 | 1 | 0.35 | 0.29 | 12.48 |
21~ | 6 390 | 7 601 | 3 | 6 | 0.47 | 0.79 | 17.28 |
31~ | 5 816 | 6 919 | 6 | 6 | 1.03 | 0.87 | 15.63 |
41~ | 7 044 | 8 379 | 11 | 13 | 1.56 | 1.55 | 18.18 |
51~ | 6 512 | 7 747 | 28 | 23 | 4.30 | 2.97 | 11.69 |
61~ | 6 665 | 7 928 | 186 | 193 | 27.91 | 24.34 | 13.73 |
合计 | 38 239 | 45 488 | 236 | 243 | 6.17 | 5.34 | 100.00 |
2008-2013年小汤山镇常住人口年粗死亡率分别为617.17/10万、534.21/10万、527.33/10万、469.61/10万、557.34/10万和497.35/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94.14/10万、431.15/10万、429.89/10万、380.4/10万、451.99/10万和396.46/10万。
对2008-2013年小汤山镇常住人口粗死亡率进行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P≤0.05),各年份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2008年最高,依次呈下降趋势,见表 2。
年份 | 死亡人数 | 人口总数 | 粗死亡率(/10万) | 标化死亡率(/10万) |
2008 | 236 | 38 239 | 617.17 | 494.14 |
2009 | 243 | 45 488 | 534.21 | 431.15 |
2010 | 287 | 54 425 | 527.33 | 429.89 |
2011 | 279 | 59 411 | 469.61 | 380.40 |
2012 | 331 | 59 389 | 557.34 | 451.99 |
2013 | 297 | 59 716 | 497.35 | 396.46 |
2008-2013年小汤山镇常住人口年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70.44、71.58、71.89、72.02、71.58和73.02岁。其中,男性的平均期望寿命分别为68.63、69.50、68.14、69.08、68.75和69.40岁,基本平稳。而女性的平均期望寿命分别为72.53、74.21、75.07、75.30、75.59和78.44岁,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见表 3。
年份 | 男性 | 女性 | 总计 | ||||||
死亡数 | 人口数 | 预期寿命(年) | 死亡数 | 人口数 | 预期寿命(年) | 死亡数 | 人口数 | 预期寿命(年) | |
2008 | 126 | 19 035 | 68.63 | 110 | 19 204 | 72.53 | 236 | 38 239 | 70.44 |
2009 | 136 | 22 977 | 69.50 | 107 | 22 511 | 74.21 | 243 | 45 488 | 71.58 |
2010 | 163 | 28 602 | 68.14 | 124 | 25 823 | 75.07 | 287 | 54 425 | 71.89 |
2011 | 147 | 31 466 | 69.08 | 132 | 27 945 | 75.30 | 279 | 59 411 | 72.02 |
2012 | 194 | 31 508 | 68.75 | 137 | 27 881 | 75.59 | 331 | 59 389 | 71.58 |
2013 | 178 | 31 605 | 69.40 | 119 | 28 111 | 78.44 | 297 | 59 716 | 73.02 |
合计 | 944 | 165 193 | 68.91 | 729 | 151 475 | 75.24 | 1673 | 316 668 | 71.67 |
2008-2013年小汤山镇常住人口6年共死亡1673人,前5位死因依次是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和伤害,分别占总死亡病例的29.65%、27.91%、18.59%、9.74%和4.36%。男女性前3位的死因情况有所不同,男性前3位依次是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合计718人,占男性总死亡人数的76.06%;女性前3位依次是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合计556人,占女性总死亡人数的76.27%。主要死因性别间无差异,提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已居前3位,提示三者已经成为防治的重点,见表 4。
疾病 | 男性 | 女性 | 总计 | ||||||
死亡人数 | 构成比(%) | 死因顺位 | 死亡人数 | 构成比(%) | 死因顺位 | 死亡人数 | 构成比(%) | 死因顺位 | |
1脑血管疾病 | 281 | 29.77 | 1 | 215 | 29.49 | 2 | 496 | 29.65 | 1 |
2心脏病 | 240 | 25.42 | 2 | 227 | 31.14 | 1 | 467 | 27.91 | 2 |
3恶性肿瘤 | 197 | 20.87 | 3 | 114 | 15.64 | 3 | 311 | 18.59 | 3 |
4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 85 | 9.00 | 4 | 78 | 10.70 | 4 | 163 | 9.74 | 4 |
5伤害 | 54 | 5.72 | 5 | 19 | 2.61 | 5 | 73 | 4.36 | 5 |
6其他疾病 | 87 | 9.22 | - | 76 | 10.43 | - | 163 | 9.74 | - |
合计 | 944 | 100.00 | - | 729 | 100.00 | - | 1673 | 100.00 | - |
小汤山镇2008-2013年常住人口共死亡1673人,死于家中1027人,占总数的61.39%;死于医院病房449人,占26.84%;死于急诊室128人,占7.65%;死于来院途中38人,占2.27%;死于其他及不详31人,占1.85%,见表 5。小汤山镇属于农村地区,距离北京市及昌平城区较远,绝大多数患者不能及时去医院救治或是以病重放弃治疗回到家中死亡,不能及时到社区医院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到公安部门办理注销户口。因此,抓好在家中居民死亡报告是提高死因报告质量和数量的关键。
死亡地点 | 死亡人数 | 构成比(%) | 顺位 |
家中 | 1027 | 61.39 | 1 |
医院病房 | 449 | 26.84 | 2 |
急诊室 | 128 | 7.65 | 3 |
来院途中 | 38 | 2.27 | 4 |
其他场所 | 31 | 1.85 | 5 |
合计 | 1673 | 100.00 | - |
死因资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健康资料,准确可靠的死因信息对于合理决策至关重要,本次通过对小汤山镇2008-2013年较翔实、完整的居民死亡资料的分析,客观地反映了小汤山地区全人群期望寿命和主要危害人群健康疾病的现状。
2010年北京市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为74.83岁,男性为72.38岁,女性为77.37岁[2]。小汤山寿命分析结果表明,小汤山地区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为71.67岁,男性为68.91岁,女性为75.24岁,女性寿命高于男性6~7岁,低于2010年北京市人口的平均水平。
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是女性死亡率的1.19倍。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社会工作压力、生理因素有关,提示全社会应更加关注男性生命健康,提高其生存质量。
小汤山镇常住人口主要死因统计显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伤害五大死因,位居前5位,占全部死亡原因的90.26%。
值得注意的是恶性肿瘤一旦发病,无特效药的二级预防措施,病死率、死亡率不易下降或者不降反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积极帮助各社区居委会,组织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等慢性病及恶性肿瘤的干预活动,倡导社区居民改进生活方式,降低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进一步提高生命质量。
近年来大气污染加剧,雾霾天气增多,已成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逐年增加的原因之一,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病例已经跃升至第4位。因此,治理环境,减少大气污染是预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措施。另外,长期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4~8倍,且吸烟史越长、吸烟量越大,患病率越高;每天吸25支纸烟以上者,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死率较不吸烟者高20倍。戒烟可使病情缓解或痊愈。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伤害与传染病和慢性病列为三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车祸、意外跌落等死亡率呈较大幅度上升趋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建设事业突飞猛进,机动车拥有量呈几何上升态势,由此而造成的交通事故死亡率迅速攀升,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上升了近10倍,交通事故成为伤害的重要干预目标。伤害是可以预防的,有关部门应加大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市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同时,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使伤害死亡率降到最低 限度[3]。
[1] | Fu WH,Li X,Bai S,et al.Analysis of death causes and time trend of urban residents in Shenyang during 1992 to 2008[J].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2009,17(5):466-468.(in Chinese) 符文华,李恂,白杉,等.1992-2008年沈阳市居民死亡率及其时间趋势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5):466-468. |
[2] |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China.China Health Statistic Year book - Table9-2-2Area specific life expectancy[EB/OL].(2014-08-10). http://www.nhfpc.gov.cn/htmlfiles/zwgkzt/ptjnj/year2013/index2013.html,2011. (in Chinese)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表9-2-2各地区预期寿命[EB/OL].(2014-08-10). http://www.nhfpc.gov.cn/htmlfiles/zwgkzt/ptjnj/year2013/index2013.html,2011, |
[3] | Lei CY, Kuai JX, De Q, et al. Death cause surveillance in populationin Hulunbeier[J].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2010,18(1):97-98. (in Chinese) 雷彩云,郐金霞,德钦, 等.2008年呼伦贝尔市全人群死因监测[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1):97-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