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曾同霞, 何涛, 王犇, 卢旭升, 张学太, 张凤娇
- ZENG Tong-xia, HE Tao, WANG Ben, LU Xu-sheng, ZHANG Xue-tai, ZHANG Feng-jiao
- 2010-2013年甘肃省白银市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数据分析
- Sentinel surveillance for influenza like illness in Baiyin, Gansu,2010-2013
- 疾病监测, 2015, 30(4): 273-276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5, 30(4): 273-276
- 10.3784/j.issn.1003-9961.2015.04.007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4-09-04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抗原在不断地发生变异,致使人类至今还不能对流感流行进行有效地控制。流感监测是预防流感的关键策略和措施之一,也是确定流感流行株、推荐疫苗组分、及早发现变异株、进行流感疫情预测和预警的基础。2005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国家级流感农村监测点,2009年国家卫生部增设白银市人民医院为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白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为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对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实行网络直报,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为了解白银市ILI的流行特点,掌握流感病毒株变化特点,现将白银市2010-2013年哨点医院ILI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ILI监测资料来源于2010-2013年“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周历编排标准参照ISO8601,按照公历的每周一至周日编排。
1.2 方法 1.2.1 病例定义与纳入标准ILI定义为发热(体温≥38 ℃),伴咳嗽或咽痛之一[1]。病例纳入标准:发病3天之内,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
1.2.2 评价方法选择内科门诊、内科急诊、儿内科门诊、儿内科急诊和发热门诊开展ILI监测;每天登记不同年龄组ILI就诊信息,次周一计算上周ILI 就诊百分比(ILI%=ILI 数/门急诊就诊病例总数 ×100%),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4-9月每月采集鼻咽拭子标本5~15份,10月到次年3月每周采集10~15份;标本4~8 ℃保存,48 h内送达实验室,实验室1周内利用核酸检测方法进行流感病毒亚型鉴定。每周对监测质量进行评价,每月到哨点医院进行ILI主动搜索、避免漏报、重报、错报。
1.2.3 实验室检测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方法对ILI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甲型流感进行分型;用犬肾传代细胞(madin darby canine kidney,MDCK)分离培养流感病毒,血红细胞凝集及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鉴定流感病毒亚型[2, 3],阳性标本送国家流感中心复核,标准抗血清由国家流感中心提供。流感病毒核酸提取和检测试剂购买商品化RT-PCR或real-time PCR诊断试剂盒。
1.3 统计学分析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相关指标的率或构成比来描述分布特征,选用χ2检验进行率或构成比比较,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LI监测总体情况白银市2010-2013年流感哨点医院报告门急诊就诊病例560 365例,ILI 7663例,ILI%为1.37%。其中2010年就诊病例110 146例,报告ILI 1103例,ILI%为1.00%;2011年就诊病例126 737例,报告ILI 1595例,ILI%为1.26%;2012年就诊病例158 329例,报告ILI 2350例,ILI%为1.48%;2013年就诊病例165 153例,报告ILI 2615例,ILI%为1.58%。4年IL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678,P=0.000)。ILI%最高在12月(50周左右),最低在8月(31周左右),4年均呈现年初、年末“两头高”,年中“中间低”的特点,见图1。
![]() |
图 1 2010-2013年白银市ILI%按周分布情况 Fig.1 Weekly ILI proportion in Baiyin,2010-2013 |
ILI就诊比例最高的是儿内科急诊,报告817例,占就诊病例数的5.21%;其次为儿内科门诊,报告4135例,占就诊病例数的2.21%;内科急诊报告874例,占就诊病例数的1.20%;发热门诊报告142例,占就诊病例数的0.82%;内科门诊报告1695例,占就诊病例数的0.63%。
2.3 ILI年龄分布监测7663例ILI中,0~ 岁组最多,共3099例,占40.45%;5~ 岁组1713例,占24.58%;25~岁组1355例,占17.68%;15~岁组670例,占8.74%;60岁及以上组655例,占8.55%。
2.4 流感病原学监测情况 2.4.1 总体情况2家哨点医院共采集ILI咽拭子标本3872份,平均每周采样18.62份,白银市流感网络实验室完成病毒核酸检测3703份,阳性516份,阳性率为13.93%。其中季节性H3N2型190份,占36.82%;乙型180份,占34.88%;甲型H1N1型139份,占阳性总数的26.94%;甲型未分型5份,占0.97%;季节性H1N1型2份,占0.39%。
2.4.2 不同年份流感病毒各亚型分布2010-2013年ILI核酸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680,P=0.000)。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最高是2012年,为26.37%,以乙型流感为主,占48.51%;2010年阳性检出率为14.90%,以季节性H3N2型为主,占65.81%;2011年阳性检出率为11.31%,乙型流感占44.12%,季节性H3N2占33.82%;2013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最低,为7.02%,甲型H1N1型占89.01%。对2010-2013年阳性病例病毒型别构成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58.773,P=0.000),甲型H1N1型流感构成比有逐年增加趋势,病毒活性逐年增强,见表1。
年份 | 标本数 | 阳性数 | 阳性率(%) | 甲型H1N1 | 季节性H3N2 | 季节性H1N1 | 乙型 | 甲型未分型 |
2010 | 1040 | 155 | 14.90 | 4 | 102 | 2 | 43 | 4 |
2011 | 601 | 68 | 11.31 | 15 | 23 | 0 | 30 | 0 |
2012 | 766 | 202 | 26.37 | 39 | 65 | 0 | 98 | 0 |
2013 | 1296 | 91 | 7.02 | 81 | 0 | 0 | 9 | 1 |
合计 | 3703 | 516 | 13.93 | 139 | 190 | 2 | 180 | 5 |
12个月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743,P=0.000)。检测阳性率最高是11月,检测641份,阳性323份,阳性率为50.39%,其次是12月,检测634份,阳性253份,阳性率为39.91%,其他月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0月36.72%(141/384)、3月21.80%(97/445)、2月20.61%(61/296)、1月16.52%(74/448)、7月5.76%(8/139)、4月4.79% (14/292)、5月4.42%(10/226)、9月2.79%(5/179)、6月1.82%(3/165)、8月未检出。
2.4.4 不同年龄组流感病毒各亚型分布5个年龄组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的是15~24岁组,为36.04%(164/455);其次是5~14岁组,为33.08%(393/1188);60岁及以上组24.50%(37/151),25~59岁组22.10%(137/620),0~4岁组16.05%(258/1607)。核酸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568,P=0.000)。
2.4.5 流感病毒分离与鉴定对626份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分离出145株流感毒株,分离率23.16%,4年分离毒株构成比较选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801,P=0.000),见表2。
年份 | 分离数 | 阳性数 | 阳性率 (%) | 甲型 | 乙型 | |||
H1N1 | 季节性H3N2 | 季节性H1N1 | Victoria | Yamagata | ||||
2010 | 145 | 58 | 40.00 | 2 | 36 | 2 | 15 | 3 |
2011 | 94 | 14 | 14.89 | 3 | 5 | 0 | 6 | 0 |
2012 | 305 | 62 | 20.33 | 4 | 0 | 0 | 51 | 7 |
2013 | 82 | 11 | 13.41 | 8 | 0 | 0 | 0 | 3 |
合计 | 626 | 145 | 23.16 | 17 | 41 | 2 | 72 | 13 |
ILI报告情况显示ILI%呈现年初、年末“两头高”,年中“中间低”的特点,流感发病呈冬春季高峰,与同处于西北地区的乌鲁木齐市、张掖市监测结果相同[4, 5];8月(31周左右)以后,ILI%开始回升,说明白银市冬季流感来临较早,在每年8-9月就需落实流感防控工作措施。ILI%以儿科最高,且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即儿童和青少年,主要原因是15岁以下儿童相对较集中,对流感的抵抗力比其他人群低有关[6],与白银市流感暴发的人群流行特征一致[7, 8]。提示加强对学校和托幼机构等儿童聚集地的流感监测和防控,对预防流感流行有一定意义。ILI年龄分布与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年龄分布略有不同,ILI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而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的是
15~24岁组,与该年龄组人群呼吸道感染后就诊率相对较低,只有病情较重时才去就诊有关,因此检出阳性率相对较高。
实验室监测显示,2010年流感病毒以季节性H3N2型为主,2011年和2012年乙型流感为优势毒株,流行规律与我国北方地区流感流行规律吻合,优势毒株转换基本相同。甲型H1N1型经过2009年大流行后,很多不同年龄段人群获得一定的免疫力,而且我国接种甲型H1N1型流感疫苗人数达到1亿人[9],对人群形成有效保护;但2010-2013年,白银市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活性逐年上升,说明甲型H1N1型流感以季节性流行模式长期存在。
ILI核酸检测和分离鉴定结果是确定流感流行株、推荐疫苗组分和及早发现变异株的基础,有报道称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后保护率是82.70%[10],能对儿童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而白银市4年流感流行株构成存在差异,因此加强流感监测,及时掌握毒株型别,有利于流感防控工作。
[1] |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national influenza surveillance program(2010 Edition) .2010-09-03.(in Chinese)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年版) .2010-09-03. |
[2] | Guo YJ,Cheng XW.Influenza viruses and detection techniques[M]. Beijing: China Three Gorges Press,1997.(in Chinese)郭元吉,程小雯.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其实验技术[M].北京: 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 |
[3] | China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Influenza a H1N1 influenza surveillance program(Second Edition) . 2009-10-28.(in Chinese)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流感中心.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2版) . 2009-10-28. |
[4] | Ma JH, He H, Fan XC, et al. Resucts from the point suveillance of Flu/Bird-Flu during Bird-Flu outbreak in 2005 to 2006 in Urumqi city [J].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06,27(8):735-736.(in Chinese)马辑红,何华,樊旭成,等.乌鲁木齐市2005-2006年度禽流感暴发前后流感/人禽流感哨点监测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8):735-736. |
[5] | Lu LP, Li JD,Chen LH, et al. Zhangye city,Gansu province,2009 2010 sentinel hospital surveillance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J]. Chinese Primary Health Care,2011,25(9):25-27.(in Chinese)卢莉萍,李吉栋,陈黎华,等.张掖市2009-2010年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9):25-27. |
[6] | Yu J, Wu HY, Long B, et al. Analysis of influenza surveillance during 1999 2001 in Sichuan province[J].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2003,30(1):29-31.(in Chinese)余佳,吴海燕,龙波,等.四川省1999-2001年流感监测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3,30(1):29-31. |
[7] | He T, Wang YM, Zhang RX. Analysis of influenza outbreak for school in Baiyin,2005-2008 [J].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2010,31(11):1397-1398.(in Chinese)何涛,王宇明,张入学.白银市2005-2008年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1):1397-1398. |
[8] | Zhang XT, He T, Zeng TX,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outbreak of influenza in Baiyin,2005-2008 [J]. China Primary Health Care,2012,26(12):43-44.(in Chinese)张学太,何涛,曾同霞,等.白银市2006-2011年流行性感冒暴发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12):43-44. |
[9] | Zhang H, Peng LX, Ou QH, et al. Analysis on the surveillance results of influenza virus in Yunfu city in 2010 [J].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2011,21(5):1250-1283.(in Chinese)张华,彭力荇,欧庆华,等.云浮市2010年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5):1250-1283. |
[10] | Han JP, Liu CS, Fang X, et al. Assessment of preventive effect of influenza vaccine [J]. Chinese Journal of 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2000,6(1):25-27.(in Chinese)韩建平,刘昌顺,方欣,等.流行性感冒疫苗的预防效果观察[J].中国计划免疫,2000,6(1):2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