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赵萌, 崔旭初, 于慧霞, 杜小丽, 崔志刚, 梁未丽, 常昭瑞
- ZHAO Meng, CUI Xu-chu, YU Hui-xia, DU Xiao-li, CUI Zhi-gang, LIANG Wei-li, CHANG Zhao-rui
- 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实验室诊断与分析
- Laboratory diagnosis and analysis of a food poisoning outbreak caused by Salmonella
- 疾病监测, 2015, 30(5): 381-384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5, 30(5): 381-384
- 10.3784/j.issn.1003-9961.2015.05.010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5-03-23
2. 内蒙古赤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 102206
2. Chifeng Prefectur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feng 024000, Inner Mongolia, China;
3.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2206, China
2014年5月8日,内蒙古某市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报告该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患者主要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病前均参加过该市某村一村民举办的婚宴。为明确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查明可疑危险因素及其污染来源,开展了本次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定义可疑病例为参加过婚宴或食用过婚宴食物的人员中,在 5月6 10日期间,出现腹泻(≥3次/24 h)、腹痛、呕吐、发热(≥37.5 ℃)等症状任何两项者。确诊病例为可能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培养出沙门菌。
走访村民,根据聚餐名单对参加过聚餐的人员进行调查询问是否出现上述类似症状。
1.2 样品采集现场共采集19份样品:混合剩菜1份及6份剩菜,分别为酱牛肉、扣肉、鸡、猪肘、四喜丸子和冰仔虾;饮料雪碧、可乐各1份;举办宴席家生活饮用水1份;患者肛拭子8份、便样1份。
1.3 主要器材与试剂脉冲场凝胶电泳仪为Bio-Rad的CHEF DR Ⅲ和CHEF Mapper XA系统,凝胶成像系统为Bio-Rad Gel Doc XR系统。药敏板购自天津金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内切酶XbaⅠ酶购自大连宝生物公司。SeaKem Gold Agarose为Cambrex公司产品,蛋白酶K为Merck公司产品。沙门菌分型诊断血清分别为丹麦国家血清研究公司和国内某研究所生产,API 20E生化鉴定卡为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生产。
1.4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按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4-2010)[1]标准对样品分别进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蜡样芽孢杆菌5种病原菌的分离培养,API 20E进行生化鉴定,分型诊断血清进行血清学分型,以确定沙门菌和血清型。
1.5 药敏试验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操作按产品说明书进行。药敏质控菌株使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药敏结果判定参照2005年美国临床试验标准研究所(CLSI)判断标准。
1.6 PFGE分型参照国际实验室分子分型监测网络PulseNet中沙门菌PFGE分型标准化方案进行操作。取新鲜琼脂培养物重悬于1 ml细胞悬液(100 mmol/L Tris-HCl;100 mmol/L EDTA,pH 值8.0),调节浊度为4. 2左右。取400 μl菌悬液加入蛋白酶K至终浓度0.5 mg/ml,与等体积低溶点琼脂(含1%SDS,56 ℃)混合,倒入模具。胶块加5 ml细胞裂解液( 50 mmol/L Tris: 50 mmol/L EDTA,pH值8. 0加1% 十二烷基肌氨酸钠) 和25 μl蛋白酶K ( 终浓度0. 1 mg/ml ),54 ℃孵育2 h,预热TE 50 ℃ 15 min洗4 次。切2 mm 胶块加入195 μl酶切缓冲液中,再加入5 μl XbaⅠ,37 ℃酶切2 h。酶切好的胶块粘在梳子上制胶、电泳,读胶仪成像。BioNumerics 5.1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构建聚类树,分析菌株间的相似性。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2014年5月6日赤峰市某村村民为儿子举办婚宴,参加婚宴的人员约230人,宴席共2次,为中餐和晚餐,中餐和晚餐菜谱一样,中餐约16桌,晚餐8桌。宴席菜谱为酱牛肉、四喜丸子、拌猪耳丝、猪肘、鸡、鱼、枣栗子、烧豆角、京酱肉丝、冰虸虾、扣肉、炸金饼。6日23:00起参加宴席者中有人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之后类似症状患者增多,陆续至赤峰当地医院和村卫生室就诊。截至13日,参加宴席就餐者中共出现病例43例。调查病例中男性12人,女性29人,参加聚餐者中男性罹患率为10.91%,女性罹患率为24.17%,不同性别罹患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最小10 岁,最大73岁,平均47.8岁,中位数为49岁。首发病例于5月6日23:00发病,发病高峰集中在7日6:00~18:00,此时段病例占总数的60%(26/43),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9日13:00,最短潜伏期 6 h,最长潜伏期73 h,流行态势提示为点源暴露。
2.2 病原学检测19份待检样品中仅从7份患者肛拭子样品中分离到沙门菌疑似菌落,API 20E生化条鉴定为肠杆菌科的沙门菌属。未检出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蜡样芽孢杆菌。7株沙门菌经国产沙门菌分型诊断血清初步鉴定均为布利丹沙门菌,其血清抗原式为 。用丹麦国家血清研究公司血清复核,结果H相的第一相q不凝集,最终确定的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抗原式为 。
2.3 药敏试验7株肠炎沙门菌对24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见表 1。耐药谱基本一致,对链霉素、多粘菌素、红霉素、氨苄西林、萘啶酸均耐药,对头孢噻吩、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克肟、亚胺培南、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头孢曲松、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均敏感。
药物名称 | 敏感 | 中度敏感 | 耐药 | 药物名称 | 敏感 | 中度敏感 | 耐药 |
链霉素 | 0 | 0 | 7 | 氨苄西林 | 0 | 0 | 7 |
多粘菌素 | 0 | 0 | 7 | 头孢曲松 | 7 | 0 | 0 |
红霉素 | 0 | 0 | 7 | 萘啶酸 | 0 | 0 | 7 |
头孢噻吩 | 7 | 0 | 0 | 环丙沙星 | 7 | 0 | 0 |
庆大霉素 | 7 | 0 | 0 | 诺氟沙星 | 7 | 0 | 0 |
阿米卡星 | 7 | 0 | 0 | 氯霉素 | 6 | 1 | 0 |
头孢克肟 | 7 | 0 | 0 | 四环素 | 5 | 2 | 0 |
头孢呋辛 | 5 | 2 | 0 | 强力霉素 | 6 | 1 | 0 |
亚胺培南 | 7 | 0 | 0 | 阿奇霉素 | 6 | 1 | 0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 6 | 1 | 0 | 呋喃妥因 | 0 | 7 | 0 |
氧氟沙星 | 7 | 0 | 0 | 卡那霉素 | 7 | 0 | 0 |
头孢西丁 | 7 | 0 | 0 | 复方新诺明 | 7 | 0 | 0 |
7株肠炎沙门菌经XbaⅠ酶切后进行PFGE电泳,BioNumerics(Version 5.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分离株均产生13条电泳条带,分子量大小相同,PFGE谱型均相同,聚类分析相似度为100%,见图 1。PulseNet China数据库比对分析显示,本次疫情菌株的PFGE图谱与我国肠炎沙门菌分离株的JEGX01.CN0002带型相似度为100%,此带型分离株在PulseNet China数据库中有73株,与优势带型JEGX01.CN0001也高度同源,后者在数据库中的菌株数达349株,说明该感染克隆系菌株的广泛存在。
![]() |
图 1 7株肠炎沙门菌分离株的PFGE聚类分析 Fig.1 Clustering analysis of PFGE patterns of 7S. enteritidis strains |
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原菌的潜伏期短,发病高峰集中在7日6:00~18:00,患者症状相对较轻,经治疗均痊愈。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此次事件为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肠炎沙门菌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等地主要的致病血清型[2],也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检出频率最高的血清型[3]。此次事件分离到7株沙门菌,用国产沙门菌分型诊断血清鉴定为布利丹沙门菌 ,后 经丹麦国家血清研究公司血清复核,O抗原凝集情况一致,但H抗原的第一相只有g和m抗原凝集,q抗原不凝集,血清抗原式为 ,最终确定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布利丹沙门菌与肠炎沙门菌抗原模式很相似,只在H抗原第一相的q抗原有差异,给鉴定带来一定困难,另外诊断血清的质量问题所导致的交叉凝集等也可造成血清型别的误判。目前进口沙门菌诊断血清价格偏高,国产血清相对便宜,但质量参差不齐,给疫情评判、菌株鉴定的工作带来难度。
沙门菌分型在流行病学调查中非常重要[4],在食物中毒事件中,流行病学调查能够初步判断病例间、病例与食物等的相关性,发现可疑食物。若在病例、可疑食物中分离到相同型别的沙门菌,则可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供直接的实验室数据支持,进一步确认食物中毒。但沙门菌的血清分型只反映了沙门菌的表型性状,不能判定菌株的来源和彼此间的相关性,基于基因组DNA指纹图谱分析的分子分型方法,如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 PFGE等可以更好地探查和反映菌株间的遗传相关性,其中PFGE,具有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特点,已成为细菌分子分型的金标准,得到广泛应用。黄彦等[5]报道,两起相距210多公里乡镇同期发生的食物中毒分离到的沙门菌虽均为肠炎沙门菌,但具有不同的PFGE分子型别,因此确定不是由同一种污染的食物源引起。我们分离到的7株沙门菌,PFGE谱型均相同,聚类分析相似度为100%,且菌株耐药谱也一致,说明菌株来自同一个克隆,即有共同的感染源头,是目前我国肠炎沙门菌数据库中的优势带型,且为暴发相关带型,已引起多起食物中毒。
依照《沙门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13—1996)[6],从可疑食品、患者呕吐物或腹泻便中检出血清学型别相同的沙门菌,才可判定为沙门菌食物中毒。本起事件仅从患者肛拭子中分离到肠炎沙门菌,采集到的食物、饮料和水中并未检出病原菌,给明确中毒的来源带来困难。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肛拭子中分离到沙门菌的患者均食用过酱牛肉、四喜丸子、拌猪耳丝、猪肘。其中拌猪耳丝已处理未采集到样品,采集的其余3种食物中未检出病原菌。可疑食物可能为拌猪耳丝或其他食品,但因未采集样品已无法证实。如果厨师带菌,也可能通过污染食物进而感染人群,但本次采样没有采集厨师肛拭子,且事件发生后,工作人员到达现场时,砧板、洗菜盆、刀具等食物加工过程用到的工具已被清洗处理,故未进行采样,为调查局限所在。
近年来,我国发生多起由聚餐引起的沙门菌食 物中毒。此次中毒事件是在农村举办婚宴聚餐所致。我国农村村内卫生状况堪忧、村民卫生习惯差,且沙门菌分布广泛,极易污染食物,导致沙门菌食物中毒。当地政府、卫生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知识宣教,教育村民注意饮食卫生,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各个环节的卫生监督管理,提高宴席厨师的卫生道德意识,可有效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1] |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of China. GB 4789.4-2010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food—Examination of Salmonella[S]. Beijing: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of China,2010.(in Chinese)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 |
[2] | Wang C,Yuan Q,Deng XL.The application of Salmonella serotype and 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molecular typing in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2012,39(3):212-216. (in Chinese) 王晨,袁巧,邓小玲.沙门菌血清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2,39(3):212-216. |
[3] | Wang SJ,Yang J,Chen ZQ, et al. Analysis on 766 events of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in China from 1994 to 2003[J].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06,7(3):180-184. (in Chinese) 王世杰,杨杰,谌志强,等.1994-2003年我国76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7(3):180-184. |
[4] | Huang Y,Qiu SH.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epidemiology in the study of Salmonella[J].Foreign Medical Sciences(Infectious Disease Fascicle of Epidemiology),1991,(01): 29-33. (in Chinese) 黄勇,邱华士.分子流行病学在沙门氏菌研究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1,(01): 29-33. |
[5] | Huang Y,Sun GJ,Tang ZZ, et al.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survey with pulsed-field gel lectrophoresis on two simultaneous but allopatric food-poisoning accidents caused by Salmonella enteritidis[J]. Chinese Journal of Food Hygiene,2011,(05):407-410. (in Chinese) 黄彦, 孙贵娟,唐振柱,等.脉冲场电泳在两起同期异地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05):407-410. |
[6] | Institute of Food Hygien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of China. WS/T13—1996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for Food Poisoning of Salmonella[S]. Beijing: Institute of Food Hygien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of China,1996. (in Chinese)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WS/T13—1996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要求[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1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