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孟聪申, 龙鑫, 何仟, 刘博洋, 孙承业
- MENG Cong-shen, LONG Xin, HE Qian, LIU Bo-yang, SUN Cheng-ye
- 2013年不同监测系统中全国突发中毒事件分析
- Poisoning emergency incidence reported by different surveillance systems in China,2013
- 疾病监测, 2015, 30(6): 489-492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5, 30(6): 489-492
- 10.3784/j.issn.1003-9961.2015.06.014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4-12-22
2.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2. School of Remote Sensing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9,Hebei,China
2003年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暴发流行以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直报系统),目前该系统已运行10年。2011 2012年该系统中突发中毒事件数量约占所有报告事件数量的20%,死亡人数约占所有事件死亡人数的80%[1]。
同时,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其传播范围广、信息量大、开放性强等特点日益显现。自2009年起,我们开展了网络媒体搜索的每日网络监测突发中毒事件报道工作(网络监测),现将2013年网络监测和直报系统中的突发中毒事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探讨将网络监测作为突发中毒事件监测辅助手段的可行性,同时为探索突发中毒事件监测的新途径和方法提供思路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资料来源于2013年网络监测到的突发中毒事件和2013年直报系统中关于突发中毒事件的报告信息。
1.2 相关定义突发中毒事件是指在短时间内,毒物通过一定方式作用于特定人群造成的群发性健康影响事件。
1.3 方法 1.3.1 监测方法每日通过互联网搜集突发中毒事件相关报道,搜集内容包括:事件题目、内容、来源及时间等。对搜集到的事件信息进行审核、查重,确定为中毒事件后对内容进行整理,形成独立文档并及时上报;搜索引擎包括百度、新华网、人民网、网易、凤凰网、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搜索关键词:中毒、毒物。
对直报系统中突发中毒事件信息定期进行整理,将系统中突发中毒事件详细附件逐条导出汇总整理和分析。按照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和事件名称对网络监测和直报系统中的突发中毒事件进行比对,找出相同事件。
1.3.2 统计学分析保存原始网络监测和直报系统数据记录,建立数据库,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模板,所有数据进行双人录入,设置逻辑检错和自动跳转等功能,并进行数据库一致性比对,对不相符的关键变量进行查阅原始调查表的记录,直至一致性比对相符,保证数据的录入质量;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2013年网络监测和直报系统中的中毒事件三间分布等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2013年网络监测共监测到来自139个中文网站,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关于突发中毒事件报道302例;2013年直报系统共收到来自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关于突发中毒事件报道281例,剔除无详细附件报告的中毒事件,最终入选274例。
2.2 时间分布从突发中毒事件发生时间分布上看,网络监测数据显示,7-9和11月突发中毒事件发生较多,每月监测到的突发中毒事件30例以上(含30例)。1月和2月突发中毒事件发生较少,每月网络监测到的突发中毒事件小于10例;直报系统显示,2-9月,中毒事件发生整体呈现上升趋势,9-12月呈下降趋势,见图1。
![]() |
图1 不同监测系统中突发中毒事件时间分布 Fig.1 Time distribution of poisoning emergencies reported through different surveillance systems |
从突发中毒事件发生地区分布看,网络监测和直报系统均覆盖了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网络监测突发中毒事件中发生最多的前3个省份依次是广东(25例)、浙江(24例)和四川(23例),全年报告事件例数6例以内(不包括6例)的省份有6个;而在直报系统中,排在前3位的省份依次为云南(56例)、贵州(21例)和四川(21例),其中云南省报告的突发中毒事件明显高于其他各省,占直报系统报告总数的20.44%,全年报告事件例数6例以内(不包括6例)的省份有15个,见图2。
![]() |
图2 不同监测系统中突发中毒事件地区分布 Fig.2 Area distribution of poisoning emergencies reported through different surveillance systems |
从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人群分布看,网络监测的事件中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工人、学生和农民,占网络监测事件总数的25.82%(79例)、16.34%(50例)和8.17%(25例),此外,有108例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人群构成不详,占突发中毒事件总数的35.29%。而在直报系统中,农民发生中毒事件103例,占中毒事件总数的37.59%,学生和工人排在第2、3位,分别占中毒事件总数的18.98%和16.79%,见表1。
人群分布 | 网络监测 | 直报系统 | ||
例数 | 构成比(%) | 例数 | 构成比(%) | |
工人 | 79 | 26.16 | 46 | 16.79 |
学生 | 49 | 16.23 | 52 | 18.98 |
农民 | 27 | 8.94 | 103 | 37.59 |
散居儿童 | 18 | 5.96 | 0 | 0.00 |
幼托儿童 | 9 | 2.98 | 9 | 3.28 |
民工 | 7 | 2.32 | 0 | 0.00 |
公共场所服务员 | 4 | 1.32 | 2 | 0.73 |
教师 | 1 | 0.33 | 0 | 0.00 |
餐饮食品业 | 1 | 0.33 | 1 | 0.36 |
不详 | 107 | 35.43 | 61 | 22.26 |
合计 | 302 | 100.00 | 274 | 100.00 |
从突发中毒事件分类看,网络监测和直报系统均以食物中毒事件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50.99%和82.12%,其次为其他中毒,分别占28.81%和10.95%,职业中毒所占比例最低,分别占20.20%和6.93%。
2.6 毒物类型从毒物类型看,网络监测中的突发中毒事件主要以化学品中毒为主,共110例,占事件总数的35.95%,排在第2、3位的分别为真菌 (15例)和植物(14例),占监测事件总数的4.90%和4.58%。此外,有131例突发中毒事件毒物类型不详,占事件总数的43.38%。而直报系统中的突发中毒事件以细菌中毒为主,共72例,占直报系统中毒事件总数的26.28%,排在第2、3位的分别为化学品(56例)和真菌(41例),占总数的20.44%和14.96%。此外,有50例突发中毒事件毒物类型不详,占总数的18.25%,见图3。
![]() |
图3 不同监测系统中突发中毒事件毒物类型 Fig.3 Types of poisoning emergencies reported through different surveillance systems |
从接触途径看,网络监测和直报系统中的突发中毒事件接触途径均以经消化道为主,分别占58.61%和85.77%,其次是经呼吸道,分别占40.07%和13.87%,而经皮肤黏膜所占比例均很少,分别占1.32%和0.36%。
2.8 中毒原因从中毒原因看,排在网络监测和直报系统中毒事件原因首位的均为意外,分别占75.50%和92.70%,其次是职业接触,分别占15.23%和5.84%。在网络监测中还有13例环境接触中毒事件,3例蓄意/犯罪事件,1例交通事故事件和1例药物副作用事件,此外还有10例中毒事件原因不详;在直报系统中还有2例蓄意/犯罪事件,自杀和滥用事件各1例。
2.9 中毒场所从中毒场所看,排在网络监测中毒事件发生场所前3位的是家中、职业环境和学校,依次为81例、59例和50例,分别占监测事件总数的26.82%、19.54%和16.56%;排在直报系统中毒事件发生场所前3位的是家中、学校和其他集体食堂,依次为108例、59例和40例,分别占直报系统事件总数的36.86%、21.53%和14.60%,见图4。
![]() |
图4 不同监测系统中突发中毒事件场所 Fig.4 Occurring places of poisoning Emergencies reported through different surveillance systems |
从事件报道距事件发生的时间看,突发中毒事件发生后2天内可被网络媒体报道的事件占网络监测事件总数的72.85%,而在发生后2天内即通过直报系统报告的事件占直报系统中毒事件总数的75.55%。同样事件发生3~7天内(包括7天)被报道或报告的事件分别占网络监测和直报系统总数的12.91%和16.42%。此外,事件发生7天后被报道或报告的事件分别占网络监测和直报系统总数的7.95%和8.03%。
3 讨论200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了直报系统,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这个系统报告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所规定的中毒事件的信息。尽管《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中包括了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和其他中毒,并规定了各类中毒事件的定义和报告标准,但是目前国内尚无对未达到报告标准的中毒事件的即时报告系统,不利于对广泛分布的中毒事件的早期发现和预警[2]。同时,突发中毒事件报告不及时,漏报、缺报现象普遍存在[3]。
3.1 网络监测的优势首先,从本次研究结果看,2013年网络监测突发中毒事件报告总数(302例)多于直报系统报告总数(274例),全年网络监测和直报系统共同报告的突发中毒事件有33例,仅占网络监测突发中毒事件总数的10.9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网络监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直报系统的有益补充。
其次,从事件监测角度上看,直报系统属于被动监测,是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进行逐级报告。而网络监测更具主动性,对网络媒体报道的中毒事件可进行实时关注,尽管本次研究结果对于事件报道时效性方面未显示出网络监测与直报系统的差异,但有研究报道[4],网络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要比直报系统早约2~3 h,这对于事件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从事件分类看,网络监测和直报系统均覆盖了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和其他中毒,但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直报系统更侧重于食物中毒的报告收集,而网络监测在非食物中毒事件方面对直报系统进行了补充。同样尽管网络监测和直报系统突发中毒事件覆盖范围相似,但直报系统突发中毒事件报告最多的省份是云南,占直报系统报告事件总数的20.44%,全年报告事件例数6例以内(不包括6例)的省份有15个,相比而言网络监测报告事件地区分布更为“均衡”。
此外,相比于直报系统维持运转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而言,网络监测工作开展和维持成本低,效率高。
3.2 网络监测局限性网络监测突发中毒事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从本次研究结果看,大部分直报系统中的突发中毒事件没有通过网络监测搜集到,可能与事件敏感而未被网络报道有关。其次,网络监测中的突发中毒事件在事件信息方面缺乏完整性,可能网络媒体大多只是对突发中毒事件进行单次报道,少有事件的跟进。因此,监测到的事件信息缺乏完整性,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对于中毒人群、毒物类型和事件级别的判定存在一定的困难。从本次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监测到的突发中毒事件中有107例的中毒事件的中毒人群职业不详,占总数的35.43%;有131例中毒事件毒物类型不详,占总数的43.38%。
通过比较分析2013年网络监测和直报系统报告的突发中毒事件,笔者认为尽管直报系统已日趋完善,但借助于网络媒体对突发中毒事件进行监测应成为中毒控制和事件监测的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媒体,对突发中毒事件进行早期发现、重点事件的跟踪和评估,同时动态掌握事件发生后媒体和群众的反应,建立针对突发中毒事件的监测、预警和评估系统,为决策者和事件应对者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将是今后突发中毒事件网络监测的发展方向。
[1] | Zhou J, Jiang SF, Yuan Y, et al.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health emergency response to poisoning emergency[J].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Informatics and Management, 2013,10(3):225-229. (in Chinese) 周静,蒋绍锋,袁媛,等.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信息平台构建及应用[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10(3):225-229. |
[2] | Zhang X, Wang ZJ, Ran L. Analysis on nationwide food poisoning events reported through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network direct reporting system in China,2008[J].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0,25(5):406-409. (in Chinese) 张昕,王子军,冉陆.2008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食物中毒事件分析[J]. 疾病监测,2010,25(05):406-409. |
[3] | Wang GS, Duan HY, He B, et 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emergent poisoning events in Hunan province from 2004 to 2006[J]. 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 2007,14(6):1807-1809. (in Chinese) 王革生,段红英,贺宾,等. 湖南省2004-2006年度突发中毒事件调查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807-1809. |
[4] | Song T, Ye YL, Liu GH, et al.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监测平台的建立与应用[J]. South China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3,39(3):53-55. (in Chinese) 宋铁, 叶永隆, 刘国恒, 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监测平台的建立与应用[J]. 华南预防医学,2013,39(3): 5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