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李意兰, 景钦隆, 曹庆, 许杨, 罗雷, 肖新才
- LI Yi-lan, JING Qin-long, CAO Qing, XU Yang, LUO Lei, XIAO Xin-cai
- 2008-2014年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 Epidemiology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in Guangzhou,2008-2014
- 疾病监测, 2015, 30(7): 595-598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5, 30(7): 595-598
- 10.3784/j.issn.1003-9961.2015.07.018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5-02-13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大,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是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近10年我国报告病例数占全世界的90%以上,年报告发病例数1万左右[1, 2, 3]。近年来,广州市发病例数有上升趋势,现对广州市20082014年的HFRS的发病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病例信息来源于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广州市全市临床医生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患者是临床诊断或是实验室诊断病例,将病例信息录入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自广州市统计局。鼠密度[鼠密度(%)=捕鼠总数/布放夹数×100%]监测资料来自广州市每月的病媒生物密度监测。
1.2 鼠血、鼠肺标本采集由各区(县)监测点无菌解剖后采集鼠股动脉血及鼠肺组织,按标本的运送要求送至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
1.3 鼠血抗体、鼠肺抗原检测鼠血分离血清后于-20 ℃保存,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汉坦病毒特异性IgG抗体,兔抗鼠IgG抗体使用Dako Ployclonal Rabbit Anti-Mouse Immunoglobulins/FITC,按说明书操作。鼠肺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汉坦病毒核酸:鼠肺组织加入灭菌生理盐水碾磨后,放入-80 ℃冰箱冻融一次,4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用Qiagen Viral RNA Mini Kit 提取病毒总RNA,使用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肾综合征汉坦病毒核酸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使用率和构成比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20082014年广州市共发病78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92/10万;2009年较2008年发病有所下降,20102013年逐年增长,2014年较2013年有所下降。20082014年共死亡3例,病死率0.38%(3/783),其中2009、2011和2014年各1例。各年的发病数、发病率见表 1。
年份 | 发病数(例) | 发病率(/10万) |
2008 | 76 | 0.70 |
2009 | 71 | 0.65 |
2010 | 97 | 0.88 |
2011 | 114 | 0.90 |
2012 | 134 | 1.05 |
2013 | 156 | 1.22 |
2014 | 135 | 1.05 |
全年均有发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5 月的春季及11月至次年1月的冬季,710月的夏秋季呈现低谷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20082014年广州市HFRS发病时间分布见图 1。
![]() |
图 1 2008-2014年广州市HFRS发病时间分布 Figure. 1 Monthly distribution of HFRS cases in Guangzhou,2008-2014 |
全市12个区(县级市)均有病例报告,年平均发病率前3个区(县)依次为海珠区(1.99/10万)、天河区(1.92/10万)、增城市 (0.93/10万)。累计发病数前3位的区为海珠区(215例,占27.46%)、天河区(146例,占18.65%)、白云区(107例,占13.67%)。
2.2.3 人群分布 2.2.3.1 性别分布783例HFRS病例中男性570例(72.80%),女性213例(27.20%),男女性别比为2.68∶1。
2.2.3.2 年龄分布人群普遍易感,其中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89岁,病例主要集中在20~59 岁,占发病总数的85.31%(668/783)。各年龄组的发病数见表 2。
年龄组(岁)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总计 | |
例数 | 构成比(%) | ||||||||
10~ | 3 | 4 | 6 | 4 | 5 | 1 | 4 | 27 | 3.45 |
20~ | 19 | 13 | 25 | 27 | 21 | 38 | 26 | 169 | 21.59 |
30~ | 24 | 20 | 26 | 20 | 38 | 35 | 28 | 191 | 24.39 |
40~ | 13 | 17 | 20 | 31 | 42 | 36 | 33 | 192 | 24.52 |
50~ | 11 | 10 | 12 | 18 | 15 | 31 | 19 | 116 | 14.81 |
60~ | 4 | 3 | 7 | 7 | 11 | 12 | 17 | 61 | 7.79 |
70≥ | 2 | 4 | 1 | 7 | 2 | 3 | 8 | 27 | 3.45 |
合计 | 76 | 71 | 97 | 114 | 134 | 156 | 135 | 783 | 100.00 |
783例病例中,以家务待业最高,为218例,占27.84%;其次依次是工人,为98 例,占12.52%;商业服务89例,占11.37%,农民76例,占9.71%。
2.3 宿主动物监测 2.3.1 鼠密度监测情况20082014年广州市平均总鼠密度为3.42%(4113/120 246),其中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分别占75.21%(3106/4113)、10.84%(446/4113)和7.49%(308/4113),褐家鼠为优势鼠种。2008年8月鼠密度最高,为8.29%,2008年1月鼠密度最低,为1.01%,20082014年各月的鼠密度监测情况见表 3。
月份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1 | 1.01 | 2.46 | 2.70 | 1.98 | 1.69 | 2.59 | 1.98 |
2 | 1.34 | 4.77 | 3.10 | 3.37 | 3.91 | 2.82 | 3.20 |
3 | 3.04 | 4.65 | 2.82 | 3.85 | 2.26 | 3.38 | 3.14 |
4 | 3.13 | 4.98 | 2.15 | 7.35 | 3.04 | 2.68 | 2.25 |
5 | 2.96 | 3.42 | 3.10 | 5.66 | 2.22 | 2.82 | 3.49 |
6 | 5.63 | 4.25 | 2.70 | 5.32 | 4.13 | 4.86 | 3.38 |
7 | 2.12 | 2.61 | 3.10 | 4.56 | 3.08 | 4.52 | 4.11 |
8 | 8.29 | 3.25 | 2.12 | 5.09 | 3.26 | 4.11 | 3.45 |
9 | 5.23 | 4.10 | 1.87 | 7.57 | 2.99 | 4.36 | 3.60 |
10 | 4.62 | 4.37 | 1.45 | 4.37 | 3.38 | 3.88 | 3.12 |
11 | 4.37 | 6.39 | 1.57 | 3.31 | 4.70 | 2.67 | 3.23 |
12 | 2.97 | 4.90 | 1.21 | 2.88 | 3.19 | 2.29 | 2.35 |
合计 | 3.76 | 4.04 | 2.40 | 4.96 | 3.16 | 3.42 | 3.18 |
鼠血清汉坦病毒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14.39%(363/2522),鼠肺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率为6.97%(167/2396),20082014年宿主动物检测情况见表 4。
年份 | 鼠血抗体 | 鼠肺抗原 | ||||
检测数 | 阳性数 | 阳性率(%) | 检测数 | 阳性数 | 阳性率(%) | |
2008 | 341 | 22 | 6.45 | 817 | 42 | 5.14 |
2009 | 350 | 26 | 7.43 | 361 | 30 | 8.31 |
2010 | 402 | 33 | 8.21 | 420 | 44 | 10.48 |
2011 | 201 | 18 | 9.10 | 237 | 18 | 7.60 |
2012 | 483 | 35 | 7.25 | 197 | 30 | 15.23 |
2013 | 597 | 178 | 29.82 | 249 | 2 | 0.80 |
2014 | 148 | 51 | 34.46 | 115 | 1 | 0.87 |
合计 | 2522 | 363 | 14.39 | 2396 | 167 | 6.97 |
自2000年起,全国HFRS报告发病数开始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到2008年已不足万例,2009年报告发病数为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但从2010年起全国报告发病数又有所升高[4, 5]。监测显示广州市近年发病率水平高于深圳市、广东省的发病水平,而与全国水平持平[6]。
广州市20082014年HFRS的流行特征显示,全年均有发病,但有较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冬春季高发。宋韶芳等[7]对广州市20052011年HFRS流行季节特征研究显示,发病高峰日为每年3月20日,高峰期为12月9日至次年的6月27日,提示可能广州市是混合型疫区导致月份分布与一般家鼠型疫区的不同。广州市12个区(县)均有发病,具有高度分散又相对集中的特点,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发病数较多,不但在城乡结合部而且在市中心位置也同样有汉坦病毒的传播,城市人口病例所占比重不断升高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是预防HFRS向城市蔓延的新问题。广州市年龄、性别分布与全国大体一致[2];家务待业、工人、商业服务、农民发病较高,这些人群外出活动相对较多,接触鼠及其排泄物的机会较多,同时部分病例居住地卫生条件、防病意识较差,从而导致该人群发病率较高。
20082014年宿主动物监测结果显示,广州市平均总鼠密度为3.42%,年度鼠密度相对稳定,未发生较大变化。鼠种主要以褐家鼠为主,其次是黄胸鼠、小家鼠、臭鼩鼱等,但未发现黑线姬鼠。HFRS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仍以褐家鼠为主。鼠密度、鼠种分布在各年度相对稳定,但鼠血汉坦病毒抗体IgG阳性率近年处于上升趋势,2014年抗体IgG阳性率较2008年增加了28.01%,增幅达434.26%;20082012年鼠肺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率与鼠血汉坦病毒抗体IgG阳性率的趋势基本一致,提示广州市虽然鼠密度、鼠种分布相对稳定,但鼠间疫情增强迹象明显,由鼠类因素造成的发病风险在不断上升,近年广州市HFRS疫情监测数据显示,发病率与鼠带病毒率上升趋势也基本一致。2013年和2014年鼠血汉坦病毒抗体IgG阳性率较高,但鼠肺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报告的人群发病率也未出现明显增高,且2014年的发病率较2013年有所下降,与2012年持平,具体原因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文献显示,只有将鼠密度降低并控制在1%以下,才能降低鼠间疫情[8],而防鼠又是切断传播途径的主要措施。因此,长期做好综合防鼠灭鼠工作是预防和控制的主导措施,同时要加强防病宣传和防制知识培训,利用多种形式开展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提高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国内供应的疫苗对于人群的保护率达到100%[9],所以在疫区及时开展疫苗的预防接种,可提高人群的免疫和控制疫情,但近年广州市由于多种原因接种出血热疫苗工作未能正常开展,建议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尽快正常运转,以提高各类暴露人群保护水平,降低发病率。
[1] | Liu XD, Jiang BF, Gu WD, et al. Temporal trend and climate factors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epidemic in Shenyang City, China[J]. BMC Infect Dis,2011,11: 331, doi: 10.1186/1471-2334-11-331. |
[2] | Zhang YZ, Zou Y, Fu ZF, et al. Hantavirus infections in humans and animals, China[J]. Emerg Infect Dis,2010,16(8):1195-1203. |
[3] | Bai XF, Wang PZ. 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and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J]. Chinese Journal of Viral Diseases,2011,1(4):241-245. (in Chinese) 白雪帆,王平忠.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研究进展[J]. 中国病毒病杂志,2011,1(4):241-245. |
[4] | Wang Q, Zhou H, Li DX, et al. Surveillance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in China,2009[J]. Disease Surveillance,2010,25(12):938-943. (in Chinese) 王芹,周航,李德新,等. 2009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J]. 疾病监测,2010,25(12):938-943. |
[5] | Li QH, Wang LY, Li YN,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in China between 2008 and 2012[J].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2013,37(12):895-897. (in Chinese) 李青华,王利亚,李亚楠,等. 2008-2012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J]. 军事医学,2013,37(12):895-897. |
[6] | Li HX, Wang JZ, Li Y, et al. Analysis about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from 2005 to 2011 years in Shenzhen[J].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2013,40(13):2397-2398. (in Chinese) 李怀昕,王敬忠,李媛,等. 深圳2005-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3):2397-2398. |
[7] | Song SF, Luo L, Wang DH. Analysis on the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from 2005 to 2011 in Guangzhou[J]. Journal of Medical Pest Control,2012,28(5):538-539. (in Chinese) 宋韶芳,罗雷,王大虎. 广州市2005-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季节特征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2012,28(5):538-539. |
[8] | Chen HX. Surveillance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in China [J]. Chin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02,23(1):63-66. (in Chinese) 陈化新.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63-66. |
[9] | Xing FK, Peng ZH, Jia Y, et al. Safety and preventive effect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bivalent vaccine[J]. China Public Health,2002,18(5):598-599. (in Chinese) 邢富坤,彭智会,贾宇,等. 肾综合征出血热双价疫苗安全性和预防效果[J].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5):598-5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