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监测  2015, Vol. 30 Issue (8): 624-628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郑芸鹤, 刘新凤, 任晓卫, 杨筱婷, 魏孔福, 苟发香, 孟蕾
ZHENG Yun-he, LIU Xin-feng, REN Xiao-wei, YANG Xiao-ting, WEI Kong-fu, GOU Fa-xiang, MENG Lei
2013年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空间聚集性分析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patitis A in Gansu,2013
疾病监测, 2015, 30(8): 624-628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5, 30(8): 624-628
10.3784/j.issn.1003-9961.2015.08.005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5-04-14
2013年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空间聚集性分析
郑芸鹤1, 刘新凤1, 任晓卫2, 杨筱婷1, 魏孔福1, 苟发香1, 孟蕾1     
1.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 兰州 730000;
2.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 运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描述并探讨2013年甘肃省甲型病毒型肝炎(甲肝)发病的空间分布特征。 方法 利用“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导出2013年甘肃省各区(县)甲肝发病数据、相应区(县)人口数等数据,运用空间统计软件分析甘肃省甲肝发病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聚集性特征。 结果 2013年甘肃省甲肝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 <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区域内存在“高-高”(或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酒泉市、武威市、甘南州和临夏州部分县区)、“低-低”(或冷点区域,分布于嘉峪关市、张掖市、甘肃东部和南部部分县区)等关联模式的县(区),P <0.05;规则空间扫描结果显示甲肝发病最大可能聚集区为凉州区以及凉州区周边县区 (RR=2.580,P=0.001)。 结论 2013年甘肃省甲肝报告发病率呈非随机分布,武威市、临夏州和甘南州为甘肃省甲肝发病聚集区域,是甲肝的重点防控地区。
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patitis A in Gansu,2013
ZHENG Yun-he1, LIU Xin-feng1, REN Xiao-wei2, YANG Xiao-ting1, WEI Kong-fu1, GOU Fa-xiang1, MENG Lei1     
1. Gansu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Lanzhou 730000, Gansu, China;
2.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Gansu,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patitis A in Gansu province,2013,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hepatitis 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The incidence data of hepatitis A in Gansu were obtained from national disease reporting information system, and spatial statistic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sis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clustering of hepatitis A incidence. Results Reported hepatitis A incidence of Gansu in 2013 ha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statistically (P <0.001). Loc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identified high-high pattern area (Jiuquan, Wuwei, Gannan, and part of Linxia) and low-low pattern area (Jiayuguan, Zhangye, part of eastern and southern Gansu) (P <0.05). SaTScan statistic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stly likely clustering of high hepatitis A incidence was in Liangzhou and surrounding counties (RR=2.580, P=0.001). Conclus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patitis A was not random in Gansu in 2013, the clustering of the disease were found in Wuwei, Linxia and Gannan, indicating hepatitis A surveillanc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hese areas.
Key words: Hepatitis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Spatial analysis    

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是由甲肝病毒(HAV)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炎性损伤为主的世界性传染病,发病后表现为急性肝炎。多年来随着卫生状况的改善和采取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免疫接种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我国甲肝的发病率逐年下降,但HAV感染率在经济状况、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西部地区还是居高不下[1]。甘肃省地域广阔、经济欠发达,部分地区卫生条件较差,近几年常有甲肝暴发流行,是全国甲肝疫情高发省份之一[2]。随着国家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甲肝的报告发病数据中包含了丰富的空间因素。甲肝的发生和发展与人群、地理气候等因素存在关联。本研究旨在对2013年甘肃省甲肝疫情进行空间分析,探索其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并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线索。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2013年甘肃省甲肝病例数据来自“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2013年甘肃省各区(县)(包括县级市、市辖区)人口学信息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基本信息系统。甘肃省地图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1.2 研究方法

以甘肃省矢量化县界地图为基础地图,将2013年甘肃省甲肝发病数据导入地理信息(GIS)数据库中,建立甘肃省甲肝发病信息的地理信息数据库。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地图绘制;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开源软件Geoda 1.60,空间聚集分析使用SaTScan 9.1.1.0。分析时,假设甲肝在人群中的发病风险相同,服从Poisson空间随机过程。分析过程中的空间权重矩阵(Spatial weights matrix)采用二进制空间邻接矩阵(Binary spatial proximity/connectivity matrix),即假设wij为该矩阵中的一个元素(表示第i、j区域的空间权重系数),若第i、j区域有公共边,则wij=1,否则为0。

1.3.1 全局空间自相关性

以全局Moran’s I系数衡量事件发生的全局自相关性,其取值范围为-1~1之间,以标准化统计量Z(I)检验其统计学意义。当P值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事件的发生服从随机空间分布过程;若P值有统计学意义,且Z(I)值为正,表明事件的发生呈高值或者低值的聚集性分布过程;若P值有统计学意义,且Z(I)值为负,表明事件的发生呈高值和低值的离散型分布过程(Dispersed spatial process)。

全局Moran’s I的计算公式为[3, 4]

其中,n为样本量,即空间位置的个数。 xi、 xj是空间位置i和j的观察值,wij表示空间位置i和j的邻近关系,当i和j为邻近的空间位置时,wij=1; 反之,wij=0。 全局Moran’s I的取值范围为(-1,1)。

对于Moran’s I指数,可以用标准化统计量Z来检验n个区域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Z的计算公式为:

E(Ii)和VAR(Ii)是其理论期望和理论方差。数学期望EI=-1/(n-1)。 当Z值为正且显著时,表明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也就是说相似的观测值(高值或低值)趋于空间集聚;当Z值为负且显著时,表明存在负的空间自相关,相似的观测值趋于分散分布;当Z值为零时,观测值呈独立随机分布。

1.3.2 局部空间自相关性

以局部Moran’s Ii系数衡量事件发生的全局自相关性,其取值与全局Moran’s I相似,表示观察区域与周围区域事件发生的相似程度,以标准化统计量Z(Ii)检验其统计学意义[5]。结合Z(Ii)和标准化事件发生变量,可以将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分为四类,即“高-高”、“低-低”、“低-高”、“高-低”四种模式,前两者为空间正相关模式,后两者为空间负相关模式。

1.3.3 规则形状的空间扫描

空间聚集分析使用SaTScan 9.1.1.0,空间扫描分析选用离散变量的泊松分布模型。其基本原理是设其无效假设H0为: 疾病空间分布是完全随机的;备择假设H1为: 跟扫描窗口外相比,疾病在窗口内的发病率增加。空间扫描统计采用移动窗口法,在研究区域内建立活动性圆形或椭圆形窗口对疾病发病率进行分析。窗口的圆心在地图中沿格网线或地理单位质心变动,扫描半径按人口辖区范围划分,具体从0至总人口的一定比例设定值之间变动(该比例≤总人口的50%)。对每次变动,计算窗口内外区域间的发病率差异,采用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 ratio,LLR)进行检验。寻找所有位置所有大小窗口中的最大对数似然比值,此处为最有可能存在聚集性的区域,也就是最不可能由随机变异造成的。最终选取LLR 值最大的窗口为高发病聚集窗口,确定该窗口所包括的地区,计算该地区的相对危险度并检验有无统计学意义。LLRP 值通过蒙特卡罗随机法模拟。用此方法在2013年甲肝发病县(区)中探索最大可能聚集区域。

1.4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使用Excel软件对数据库进行整理,剔除地址不详、未经临床或实验室确诊的病例,现住址地理位置具体至区(县)一级。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3年甘肃省共报告甲肝发病数829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3.22/10万。其中,甘州区报告发病率最低为0.19/10万,天祝县报告发病率最高为19.38/10万。制图时采用Jenks自然分割算法确定分组方法,该方法能将相似值归为一组,且使组间相对差异最大。在本研究中,发病率分成5个等级,并标识不同的标示。由图 1可见,2013年全省甲肝病例在地图上分布并不均匀。甲肝报告高发病率主要分布于酒泉市、武威市、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州)等部分区(县),低发病率主要分布于嘉峪关市、张掖市、甘肃东部和南部部分区(县)。

图 1 2013年甘肃省甲肝发病率地区分布结果 Figure. 1 Area specific hepatitis A incidence in Gansu,2013
2.2 2013年甘肃省甲肝报告发病率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2.2.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2013年甘肃省甲肝报告发病率全局自相关系数Moran’s I系数为0.238,Z(I)为3.50,P=0.001,表明在研究区域内甲肝发病率为非随机分布,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为定位具体自相关地区及自相关类型,进行局部自相关分析。

2.2.2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对甘肃省2013年间报告的甲肝病例进行局部自相关检验,结果见表 1图 2显示,“高-高”关联模式的县(区)总计5个,分别为合作市、肃北县、凉州区、夏河县和玛曲县,是甲肝高发区域被高发病率区域包围地区,呈现高值聚集状态(P<0.05),是2013年甘肃省甲肝发病“热点”区域;“低-低”关联模式的县(区),共计15个,分别为嘉峪关市、甘谷县、武山县、高台县、山丹县、武都区、成县、康县、西和县、礼县、华亭县、秦州区、肃州区、临泽县、徽县,为甲肝低发区域被低发病区域包围地区,呈低值聚集状态(P<0.05),是2013年甘肃省甲肝发病“冷点”区域。

表 1 2013年甘肃省甲肝发病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Table. 1 Loc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hepatitis A incidence in Gansu,2013
地区LISA统计值关联类型P
注:1代表“高-高”关联模式;2代表“低-低”关联模式;3代表“低-高”关联模式;4代表“高-低”关联模式。
嘉峪关市0.06720.040
高台县0.59220.020
山丹县0.02820.040
武都区0.32320.040
成县0.53920.010
康县0.68320.040
西和县0.60220.020
礼县0.25720.030
华亭县0.41720.030
静宁县-0.85640.030
合作市0.50410.010
麦积区-0.03240.020
秦州区0.30320.030
肃北县0.75610.040
敦煌市-0.37530.010
肃州区0.18720.010
临泽县0.69920.010
夏河县1.74310.030
徽县0.50820.040
图 2 2013年甘肃省甲肝发病率的关联类型结果 Figure. 2 Association type of hepatitis A incidence in Gansu,2013
2.3 2013年甘肃省甲肝报告发病率的规则形状扫描

扫描结果共有2个聚集区域,如表 2图 3所示。最大可能聚集区区域内报告发病数为167例,期望发病数为73.75(LLR=49.25,RR=2.58,P=0.001),发病风险是周围区域的2.58倍。该区 域覆盖金川区、永昌县、民勤县、天祝县、古浪县、凉州区6个县(区),分布于金昌市和武威市。次级可能聚集区区域内报告发病数为181例,期望发病数为98.39(LLR=32.58,RR=2.07,P=0.001),发病风险是周围区域的2.07倍。该区域覆盖渭源县、康乐县、广河县、和政县、东乡县、积石山县、合作市、临洮县、临夏市、临夏县、夏河县、临潭县、卓尼县、碌曲县14个县(区),分布于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州和甘南州。

表 2 2013年甘肃省甲肝规则形状高发病率聚集区域空间扫描统计结果 Table. 2 Spatial scanning results of hepatitis A clustering ares in Gansu,2013
聚集区聚集区域最大距离(km)实际发病数理论发病数LLRRR值P值
1金川区、永昌县、民勤县、天祝县、古浪县、凉州区110.5716773.7549.252.580.001
2渭源县、康乐县、广河县、和政县、东乡县、积石山县、合作市、 临洮县、临夏市、临夏县、夏河县、临潭县、卓尼县、碌曲县96.0718198.3932.582.070.001
图 3 聚集区域空间扫描统计结果 Figure. 3 Spatial scanning results of hepatitis A clustering ares in Gansu,2013
3 讨论

空间分布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其空间分析方法是研究疾病流行空间聚集性的有效方法。通过空间分析模型,可以清晰地了解疾病发生的热点地区。探索疾病聚集的位置和范围[6]。目前,已有多个研究对不同疾病的发病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发现疾病发病的聚集区[7, 8]

甲肝是疫苗可预防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其传染性强,致病率高,流行面广,易引起暴发或流行。我国自1951年建立传染病报告系统以来,甲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明显改变。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甲肝疫苗的接种等原因,使得甲肝报告发病数(率)下降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甲肝报告发病数(率)虽逐年下降,但下降幅度低于沿海地区,或甲肝感染从低流行区转变为高流行区[9]。甘肃省的甲肝报告病例居全国前几位[1],对于甘肃省甲肝报告病例的分析仅限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关于其空间分布上的分析研究较少。

本研究对2013年甘肃省报告的甲肝病例数据进行全局自相关分析,提示甘肃省区域内甲肝发病存在空间相关性。进一步使用局部自相关分析发现,2013年甲肝流行的热点地区为合作市、肃北县、凉州区、夏河县和玛曲县等地区,即高值聚集区。从地理位置上看,合作市、肃北县、夏河县和玛曲县都是藏族自治州,多为游牧民族,以帐篷为家,卫生条件较差;武威市为甘肃省大的农业市州,农业人口比例较高,经济欠发达,有调查研究显示武威市甲肝接种率低于甘肃省其他地区[10],使这些地区成为甲肝发病率的热点地区。

本次研究采用SatScan软件,对甘肃省2013年甲肝报告发病数进行空间扫描,结果显示空间分布呈非随机分布。最大聚集区包含6个地区,主要分布于以凉州区为中心,直线半径为110.57 km的地区存在空间聚集性。次级聚集区包含14个地区,主要分布在甘南州、临夏州的几个县(区)以及渭源县。甲肝疫苗的接种效果显著,保护率可达100.00%[11],是预防和控制甲肝暴发、流行的最重要的手段和措施。焦志刚等[12]发现甘肃省武威市农村居民抗-HAV IgG阳性率低于全国第2次病毒性肝炎调查人群的阳性率,人群易感性比较高;现今的甲肝免疫程序,只对18~24 月龄儿童免费接种疫苗,甘南州和临夏州属于西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和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大多数人群没有进行过免疫接种,免疫力较低,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人群普遍易感,可能是武威市、甘南州和临夏州甲肝报告发病率聚集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运用GIS 及其空间分析技术,阐明了2013年甘肃省甲肝发病的聚集区域和空间分布特点,提示武威市、甘南州和临夏州的部分县(区)是甲肝的重点防控地区。由于数据年限较短,尚未能对甲肝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流行的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未来的研究将利用近几年甲肝报告空间分布和流行趋势综合分析,对甲肝防控策略、预测预警、制定防控规划和评价干预措施等方面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Zheng H, Lu Y, Wang FZ,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n hepatitis A in China during 2004-2006[J]. China Journal of 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2007,13(4):336-340.(in Chinese) 郑徽,卢永,王富珍,等. 中国2004-2006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4):336-340.
[2] Li FQ, Liang XF, Li H, 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epatitis A in Gansu province, 1999-2009[J].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2010,12(5):336-338. (in Chinese) 李凤琴,梁雪枫,李慧,等.甘肃省1990-2009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自然科学杂志,2010,12(5):336-338.
[3] He HM, Yang L, Huang KY. GIS spatial analysis on road traffic injuries in Guilin city[J]. Chinese Journal of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2012,16(11):995-997. (in Chinese) 何慧敏,杨莉,黄开勇.桂林市道路交通伤害的GIS空间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11):995-997.
[4] Jiang M, Li XS, Feng ZJ, et al.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HIV/AIDS in Sichuan[J].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2008,35(22):4329-4331. (in Chinese) 蒋敏,李晓松,冯子健,等.四川省HIV/AIDS 空间自相关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329-4331.
[5] Anselin L.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LISA [J]. Geograph Anal,1995,27(2):93-115.
[6] Wang T, Xue FH, Chen YJ, et al. The spatial epidemiology of tuberculosis in Linyi city, China,2005-2010 [J]. BMC Public Health,2012,12: 885, doi: 10.1186/1471-2458-12-885.
[7] Sun HQ, Xiao GX, Guo Y, et al. Spatial clustering and changing trend of hepatitis C prevalence during 2008-2012 in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4,30(3):286-289. (in Chinese) 孙海泉,肖革新,郭莹,等.中国2008-2012年丙肝流行规律及空间聚集性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4,30(3):286-289.
[8] Ding KQ, Bao CJ, Hu JL, et al. Spatial analysis of tuberculosis epidemic in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J].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1,27(9):1097-1099. (in Chinese) 丁克琴,鲍昌俊,胡建利,等.江苏省肺结核流行状况GIS空间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1,27(9):1097-1099.
[9] Liu YM, Chen YS, Cui FQ,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hepatitis A in China during 2004-2009[J]. China Journal of 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2010,16(5):453-456. (in Chinese) 刘燕敏,陈园生,崔富强,等.中国2004-2009 年甲型病毒型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5):453-456.
[10] Yu DS, Li HY, Lu J, et al. Sero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rural population of viral hepatitis in some counties in Gansu province[J]. 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2011,29(16):108-110. (in Chinese) 于德山,李红育,鲁健,等. 甘肃省部分县农村人群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6):108-110.
[11] Li DM, Yang YL, Zhou AX, et al. 10 years observation of the epidemiology effect of procedure immunity of the hepatitis-A vaccine[J].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2008,35(6):1038-1040. (in Chinese) 李德明,杨永绿,周安雄,等. 甲肝疫苗程序免疫10年流行病学效果观察[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6):1038-1040.
[12] Jiao ZG, Li YH, Zhang FH, et al. Prevalence of HAV and HBV among rural people of Wuwei area, Gansu province[J].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09,25(5):620-621. (in Chinese) 焦志刚,李玉华,张富花,等.武威市农村居民HAV及HBV感染状况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5):6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