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胡永祥, 潘敬菊, 霍军荣, 张岚, 张庆军, 杨树旺
- HU Yong-xiang, PAN Jing-ju, HUO Jun-rong, ZHANG Lan, ZHANG Qing-jun, YANG Shu-wang
- 2013-2014年湖北省钟祥市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 Death cause surveillance in population in Zhongxiang, Hubei, 2013-2014
- 疾病监测, 2016, 31(1): 68-72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6, 31(1): 68-72
- 10.3784/j.issn.1003-9961.2016.01.016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5-08-13
2.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预防控制所, 湖北 武汉 430079
2. Hubei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钟祥市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是全国著名的长寿之乡。在2015年联合国第四届“人口老龄化长寿化国际研讨会”上,根据人口长寿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等三项区域性主要长寿指数,钟祥市被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委员会一致认证为“世界长寿之乡”[1]。鉴于其较好的死因监测工作基础,钟祥市于2013年被列为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本研究拟对世界长寿之乡钟祥市2013-2014年的死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其死因构成和分布特征,为制定疾病控制规划、防控重点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死因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涵盖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所有死亡个案。死因信息由辖区医疗机构收集、上报,并定期与民政、计生、公安等部门核对,以便查漏补缺。死因监测工作人员受到过国家级、省级、市级业务培训。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钟祥市人口资料来源于钟祥市公安系统。
1.2 数据处理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进行根本死因判断、编码及分类,采用Excel 2007、R 3.1.3 、SPSS 18.0软件,计算死亡率、构成比、影响期望寿命年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总体死亡水平2013-2014年钟祥市辖区总人口数为2 121 539人,其中男性1 068 124人,女性1 053 415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口分布情况见图 1。
![]() |
图 1 2013-2014年钟祥市居民不同性别、年龄人口分布情况 Figure 1 Sex and age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in Zhongxiang,2013-2014 |
2013-2014年钟祥市共报告死亡11 496例,死亡率为541.87/10万,男性死亡人数6368例,死 亡率为596.19/10万,女性死亡人数5128例,死亡 率为486.80/10万;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死亡率,总人群、男性、女性的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77.16/10万、570.41/10万和386.07/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117.75,P < 0.001)。不同性别、年龄段死亡率见图 2。2013-2014年钟祥市居民死亡率呈“V”形趋势,在0岁组出现一个小高峰后迅速下降,在10~15岁组降至最低,之后随年龄变化,男性、女性和总人群的死亡水平均随着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15 484.67,P < 0.001; χ2=16 660.88,P < 0.001; χ2=31 904.62,P < 0.001)。
![]() |
图 2 2013-2014年钟祥市居民不同性别、年龄组死亡率 Figure 2 Sex and age specific mortality in population in Zhongxiang,2013-2014 |
根据国家卫生部《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分类》方法,将所有疾病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为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疾病;第二大类疾病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第三大类为伤害,包括车祸、摔伤、溺水、烧烫伤、非故意中毒、自杀、暴力等。2013-2014年钟祥市死因监测结果显示,死于慢性病者最多,为9695例,占死亡总数的84.33%,死亡率为456.98/10万;死于伤害(第三类疾病)者为1 415例,占死亡总数的12.31%,死亡率为66.70/10万;而死于感染、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者较少,为344例,占死亡总数的2.99%。在三大类疾病中,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见表 1。
疾病分类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χ2值 | P值 | ||||||
死亡人数 | 死亡率(/10万) | 构成比(%) | 死亡人数 | 死亡率(/10万) | 构成比(%) | 死亡人数 | 死亡率(/10万) | 构成比(%) | |||
感染及母婴疾病 | 219 | 20.50 | 3.44 | 125 | 11.87 | 2.44 | 344 | 16.21 | 2.99 | 24.40 | 0.00 |
慢性病 | 5240 | 490.58 | 82.29 | 4455 | 422.91 | 86.88 | 9695 | 456.98 | 84.33 | 53.39 | 0.00 |
伤害 | 885 | 82.86 | 13.90 | 530 | 50.31 | 10.34 | 1415 | 66.70 | 12.31 | 84.27 | 0.00 |
2013-2014年钟祥市居民的前10位死因顺位见表 2。男性、女性死亡疾病相同,但死因顺位有所不同。男性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P < 0.05),其中男性恶性肿瘤、伤害和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是女性的2.15、1.65和1.32倍。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χ2值 | P值 | ||||||||||||
顺位 | 疾病 | 死亡人数 | 死亡率(/10万) | 构成比(%) | 顺位 | 疾病 | 死亡人数 | 死亡率(/10万) | 构成比(%) | 顺位 | 疾病 | 死亡人数 | 死亡率(/10万) | 构成比(%) | ||
2 | 心脏病 | 1324 | 123.96 | 20.79 | 1 | 心脏病 | 1660 | 157.58 | 32.37 | 1 | 心脏病 | 2984 | 140.65 | 25.96 | 42.70 | 0.00 |
1 | 脑血管病 | 1604 | 150.17 | 25.19 | 2 | 脑血管病 | 1362 | 129.29 | 26.56 | 2 | 脑血管病 | 2966 | 139.80 | 25.80 | 16.56 | 0.00 |
3 | 恶性肿瘤 | 1304 | 122.08 | 20.48 | 3 | 恶性肿瘤 | 599 | 56.86 | 11.68 | 3 | 恶性肿瘤 | 1903 | 89.70 | 16.55 | 251.73 | 0.00 |
4 | 伤害 | 885 | 82.86 | 13.90 | 4 | 伤害 | 530 | 50.31 | 10.34 | 4 | 伤害 | 1415 | 66.70 | 12.31 | 84.27 | 0.00 |
5 | 呼吸系统 | 583 | 54.58 | 9.16 | 5 | 呼吸系统 | 456 | 43.29 | 8.89 | 5 | 呼吸系统 | 1039 | 48.97 | 9.04 | 13.82 | 0.00 |
8 | 内营代 | 113 | 10.58 | 1.77 | 6 | 内营代 | 146 | 13.86 | 2.85 | 6 | 内营代 | 259 | 12.21 | 2.25 | 4.68 | 0.03 |
7 | 消化系统 | 128 | 11.98 | 2.01 | 7 | 消化系统 | 96 | 9.11 | 1.87 | 7 | 消化系统 | 224 | 10.56 | 1.95 | 4.14 | 0.04 |
6 | 传染病 | 138 | 12.92 | 2.17 | 9 | 传染病 | 53 | 5.03 | 1.03 | 8 | 传染病 | 191 | 9.00 | 1.66 | 36.66 | 0.00 |
9 | 泌尿生殖 | 102 | 9.55 | 1.60 | 8 | 泌尿生殖 | 67 | 6.36 | 1.31 | 9 | 泌尿生殖 | 169 | 7.97 | 1.47 | 6.77 | 0.01 |
10 | 神经系统 | 46 | 4.31 | 0.72 | 10 | 神经系统 | 41 | 3.89 | 0.80 | 10 | 神经系统 | 87 | 4.10 | 0.76 | 0.22 | 0.64 |
心脏病是2013-2014年钟祥市居民第一位死因,死亡率为140.65/10万,女性心脏病死亡率(157.58/10万)高于男性(123.96/10万)(χ2=42.70,P < 0.001),见表 2。急性心肌梗死、其他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主要的心脏病死因,死亡率分别为79.42/10万、43.36/10万、13.76/10万和2.12/10万,见表 3。
疾病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
死亡人数 | 死亡率(/10万) | 死亡人数 | 死亡率(/10万) | 死亡人数 | 死亡率(/10万) | |
恶性肿瘤 | ||||||
肺癌 | 455 | 42.60 | 165 | 15.66 | 620 | 29.22 |
肝癌 | 305 | 28.55 | 84 | 7.97 | 389 | 18.34 |
肠癌 | 87 | 8.15 | 44 | 4.18 | 131 | 6.17 |
食管癌 | 99 | 9.27 | 17 | 1.61 | 116 | 5.47 |
胃癌 | 74 | 6.93 | 26 | 2.47 | 100 | 4.71 |
白血病 | 37 | 3.46 | 18 | 1.71 | 55 | 2.59 |
乳腺癌 | 1 | 0.09 | 48 | 4.56 | 49 | 2.31 |
宫颈癌 | 0 | 0.00 | 34 | 3.23 | 34 | 1.60 |
膀胱癌 | 22 | 2.06 | 5 | 0.47 | 27 | 1.27 |
鼻咽癌 | 15 | 1.40 | 6 | 0.57 | 21 | 0.99 |
心脏病 | ||||||
急性心肌梗死 | 731 | 68.44 | 954 | 90.56 | 1685 | 79.42 |
其他冠心病 | 418 | 39.13 | 502 | 47.65 | 920 | 43.36 |
高血压性心脏病 | 132 | 12.36 | 160 | 15.19 | 292 | 13.76 |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 18 | 1.69 | 27 | 2.56 | 45 | 2.12 |
其他心脏病 | 19 | 1.78 | 12 | 1.14 | 31 | 1.46 |
肺原性心脏病 | 6 | 0.56 | 5 | 0.47 | 11 | 0.52 |
伤害 | ||||||
自杀 | 199 | 18.63 | 219 | 20.79 | 418 | 19.70 |
机动车辆交通事故 | 265 | 24.81 | 90 | 8.54 | 355 | 16.73 |
意外跌落 | 163 | 15.26 | 104 | 9.87 | 267 | 12.59 |
淹死 | 76 | 7.12 | 45 | 4.27 | 121 | 5.70 |
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 | 38 | 3.56 | 7 | 0.66 | 45 | 2.12 |
2013-2014年钟祥市居民中主要恶性肿瘤为肺癌、肝癌、肠癌、食管癌和胃癌,死亡率分别为29.22/10万、18.34/10万、6.17/10万、5.47/10万、4.71/10万;男性前5位恶性肿瘤与全人群相同,顺位略有不同,女性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肝癌、乳腺癌、肠癌和宫颈癌。
2013-2014年钟祥市居民中前5位伤害死亡类型依次为自杀、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淹死和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
2.4 主要死因的影响期望寿命数去死因寿命分析,可以用来描述某种或某类死因对平均预期寿命等寿命表指标的影响程度,能够综合反映某种死因对居民生命的影响。2013-2014年影响钟祥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的主要疾病依次是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去除心脏病死因后,出生时平均期望寿命可增加4.93岁,其中男性可增加3.79岁,女性可增加6.11岁。去除脑血管病死因,平均期望寿命增加3.72岁。去除恶性肿瘤平均期望寿命增加1.92岁,去除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后,平均期望寿命分别增加1.68岁和1.15岁,见表 4。
影响顺位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
疾病 | 影响期望寿命数(岁) | 疾病 | 影响期望寿命数(岁) | 疾病 | 影响期望寿命数(岁) | |||
1 | 心脏病 | 3.79 | 心脏病 | 6.11 | 心脏病 | 4.93 | ||
2 | 脑血管病 | 3.78 | 脑血管病 | 3.63 | 脑血管病 | 3.72 | ||
3 | 恶性肿瘤 | 2.50 | 伤害 | 1.33 | 恶性肿瘤 | 1.92 | ||
4 | 伤害 | 1.98 | 恶性肿瘤 | 1.28 | 伤害 | 1.68 | ||
5 | 呼吸系统疾病 | 1.28 | 呼吸系统疾病 | 1.03 | 呼吸系统疾病 | 1.15 |
继新疆和田、广西巴马、江苏如皋、海南澄迈、广东蕉岭、海南万宁,湖北钟祥成为全国第七个“世界长寿之乡”。2013-2014年钟祥市居民总体死亡水平为541.8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7.16/10万,低于全国水平[2],亦低于已报道的江苏如皋居民死亡水平[3]。但是,慢性病和伤害对钟祥市居民健康的危害逐渐变大,死于慢性病和伤害者,构成比分别达到84%和12%以上,死亡率分别为456.98/10万和66.70/10万,此趋势同全球、全国趋势一致。《2015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指出,世界上有2/3的死亡缘于非传染性疾病[4]。《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13》中显示,中国城乡居民中死于慢性病和伤害比例亦高达86.84%和8.00%[2]。钟祥市居民死因顺位中前7种疾病均为慢性病,除了心脏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内营代)和神经系统疾病外,其他疾病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死因构成比可反映造成死亡的主要疾病种类,能为确定疾病的防控重点、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和卫生主管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有效降低死亡率,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服务。2013-2014年钟祥市死因监测结果显示,心脏病、脑血管病分别位居钟祥市居民死因顺位第一、二位。心脏病中尤其以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最高。刘晓婷等[5]利用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和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研究发现,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负担很重,死亡负担占75.26%。世界银行《创建健康和谐生活 遏制中国慢病流行》报告中指出,2010-2030年中国所有慢性病负担中,急性心肌梗死与脑血管病的比重会超过50%,将对我国人民健康造成更大威胁[6]。对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趋势研究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7, 8]。郭维明[9]利用世界卫生组织《人类死亡数据库》及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发布的年度《国家生命统计报告》,对美国1997-2010年死亡率、死因分析时发现,心脏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病位居美国居民五大死因前列。恶性肿瘤和伤害分别位于钟祥市居民死因第三、四位,这两者也是今后疾病防制工作的重点。钟祥市居民死因顺位与全国死因监测系统的死因顺位略有不同,2013年全国死因顺位前四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2],而对2002-2009年中国大陆城乡居民的死因分析亦显示,其前四位死因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10]。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伤害是威胁钟祥市居民的四类主要疾病。这四类疾病死因构成比达到全部死因的80%以上。去除这四类疾病后,钟祥市居民的期望寿命可分别增加4.93、3.72、1.92和1.68岁。
2013-2014年钟祥市居民死因监测结果提示,未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慢性病和伤害应作为钟祥市重点应对的疾病,尤其是对人群死亡和期望寿命影响显著的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伤害这四类疾病为防控重点。虽然近几年来针对慢性病和伤害的防控工作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但是相关危险因素仍处于失控状态。目前,钟祥市正在开展慢性病等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下一步将针对监测结果,结合这四类疾病,开展全面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引导居民形成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相关疾病的危险。
[1] | Yang FC. Zhongxiang, the world's Village of Longevity certified by the United Nations[EB/OL]. [2015-07-09]. 杨富春. 联合国认证钟祥世界长寿之乡[EB/OL]. [2015-07-09]. http://news.sina.com.cn/o/2015-07-09/051932088060.shtml. |
[2] | Wang Y, Meng Q, Liang XF, et al. China causes of death surveillance dataset 2013 [M]. Beijing:Popular Science Press, 2015. (in Chinese) 王宇, 孟群, 梁晓峰, 等.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13[M].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5. |
[3] | Wang SL, Sun FH, Liang JM, et al. Analysis of causes of death among population in Rugao city, 2008-2012[J]. Jiangsu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4, 25(6):65-67. (in Chinese) 王书兰, 孙福华, 梁建梅, 等.2008-2012年如皋市居民死因分析[J]. 江苏预防医学, 2014, 25(6):65-67. |
[4]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15[R]. Geneva:WHO, 2015. |
[5] | Liu XT, Li YC, Jiang Y, et al. Disease burde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f China in 2010[J].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2013, 21(3):271-273. (in Chinese) 刘晓婷, 李镒冲, 姜勇, 等.2010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负担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3, 21(3):271-273. |
[6] | World Bank. Toward a healthy and harmonious life in China:stemming the rising tide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R]. Washington, DC:World Bank, 2011. |
[7] | Liu MB, Wang W, Zhou MG. Trend analysis on the mortali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from 2004 to 2010 in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3, 34(10):985-988. (in Chinese) 刘明波, 王文, 周脉耕.2004-2010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流行趋势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3, 34(10):985-988. |
[8] | Cui CQ, Gu X, Wang HD, et al. Epidemiology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in China, 2006-2010[J].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3, 28(12):1007-1011. (in Chinese) 崔琮琪, 谷鑫, 王海东, 等.2006-2010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研究[J]. 疾病监测, 2013, 28(12):1007-1011. |
[9] | Guo WM. Mortality and cause of death analysis for United Stat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for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Injury Repair and Wound Healing: Electronic Edition, 2014, 9(4):382-388. (in Chinese) 郭维明.美国死亡率、死因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4, 9(4):382-388. |
[10] | Liu J, Cai YP. Analysis of causes of death in Chinese mainland popul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from 2002 to 2009 [J].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Statistics, 2012, 29(4):510-513. (in Chinese) 刘佳, 蔡亚平.2002-2009年中国大陆城乡居民死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 2012, 29(4):510-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