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潘敬菊, 唐雨萌, 何田静, 李茜, 张岚, 张庆军
- PAN Jing-ju, TANG Yu-meng, HE Tian-jing, LI Qian, ZHANG Lan, ZHANG Qing-jun
- 2009-2014年湖北省死因监测地区漏报率变化趋势
- Trend of underreporting of death causes in disease surveillance areas, Hubei, 2009-2014
- 疾病监测, 2016, 31(10): 879-882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6, 31(10): 879-882
- 10.3784/j.issn.1003-9961.2016.10.018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6-04-29
准确和完整的卫生数据,尤其是死因监测数据,对于正确决定卫生支出,应对各个国家和地区具体的卫生需求,衡量卫生规划的进展和影响至关重要[1]。因此,需要定期对死因监测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价,以提升死因统计质量。死因数据的完整性则是评价死因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湖北省自2006年开始启动死因监测工作,至今已逾10年。为评价湖北省死因监测地区的死因数据质量,掌握死因漏报率变化趋势,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开展了两次死因漏报率调查,对2009-2011年和2012-2014年湖北省死因监测地区进行了死因回顾调查。现将死因漏报率的变化趋势和两次死因漏报率调查结果比较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012年开展第1次死因漏报率调查中,按照人口数和社会经济水平最接近死因监测地区各乡镇(街道)平均水平的原则,从与各监测地区粗死亡率最接近的3个乡镇中选取1个乡镇(街道)。被抽中乡镇(街道)中所有的家庭均为调查家庭。调查时间在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调查每户家庭常住人口的死亡情况[2]。
在2015年开展的第2次死因漏报率调查中,按照相同的原则,各监测地区随机抽取3个乡镇(街道),每个抽中的乡镇(街道)再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居委会),抽中村(居委会)的所有家庭均为调查家庭,调查时间在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调查每户家庭常住人口的死亡情况。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两次死因漏报率调查内容与方法一致。均以村(居委会)为单位收集辖区内的死亡名单,同时与死因监测地区的公安部门、民政部门、计划生育部门和妇幼保健部门中本辖区的资料做进一步的核对、补漏,最后形成调查乡镇(街道)的摸底死亡名单,开展入户调查。现场调查完成后,及时录入到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上的漏报调查模块。通过漏报调查模块,可以将常规报告的死亡病例与本次调查出的死亡病例进行匹配核对。匹配核对的原则主要依据姓名、性别、住址等变量进行核对。对于本次调查发现的死亡病例,如果在常规数据库中也存在,则视为未漏报;否则初步视为漏报,然后进一步人工核对,以确认漏报。漏报率=漏报人数/调查人数×100%。
1.3 统计分析采用Excel 2013、R 3.1.3和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的清理、分析和计算,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死因漏报总体情况2009-2011年和2012-2014年湖北省死因监测地区死因漏报率调查的基本情况见表 1。2012-2014年湖北省死因监测地区男性、女性和总人群死因漏报率分别为6.39%、6.01%和6.23%,均较2009-2011年(8.75%、8.36%、8.59%)降低(图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6,P=0.00;χ2=16.80,P=0.00;χ2=38.09,P=0.00)。
年份 | 性别 | 总人群 | 城市 | 农村 | |||||||||||
人口 情况 |
已报告 病例 |
漏报 病例 |
合计 病例 |
人口 情况 |
已报告 病例 |
漏报 病例 |
合计 病例 |
人口 情况 |
已报告 病例 |
漏报 病例 |
合计 病例 |
||||
2009-2011 | 男性 | 752 743 | 4941 | 474 | 5415 | 336 176 | 2232 | 154 | 2386 | 416 567 | 2709 | 320 | 3029 | ||
女性 | 710 777 | 3725 | 340 | 4065 | 331 549 | 1675 | 90 | 1765 | 379 228 | 2050 | 250 | 2300 | |||
总人群 | 1 463 520 | 8666 | 814 | 9480 | 667 725 | 3907 | 244 | 4151 | 795 795 | 4759 | 570 | 5329 | |||
2012-2014 | 男性 | 724 591 | 4936 | 337 | 5273 | 499 961 | 3396 | 175 | 3571 | 224 630 | 1540 | 162 | 1702 | ||
女性 | 684 875 | 3771 | 241 | 4012 | 482 440 | 2606 | 117 | 2723 | 202 435 | 1165 | 124 | 1289 | |||
总人群 | 1 409 466 | 8707 | 578 | 9285 | 982 401 | 6002 | 292 | 6294 | 427 065 | 2705 | 286 | 2991 |
![]() |
图 1 2009-2011年和2012-2014年湖北省死因监测地区漏报率 Figure 1 Underreporting rate of death causes in Hubei, 2009-2011 and 2012-2014 |
|
2012-2014年城市男性、女性、总人群漏报率分别为4.90%、4.30%和4.64%。与2009-2011年城市地区死因漏报率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图 1),特别是城市男性、城市总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2,P=0.01;χ2=7.88,P=0.00)。
2012-2014年农村男性、女性、总人群漏报率分别为9.52%、9.62%和9.56%。虽然较2009-2011年的10.56%、10.87%和10.70%有所下降(图 1),但下降不明显(χ2=1.30,P=0.25;χ2=1.38,P=0.24;χ2=2.67,P=0.10)。
2.2 不同年度死因漏报率变化趋势2009-2014年湖北省死因监测地区死因漏报率总体(包括男性、女性和总人群)呈年度下降趋势,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5,P=0.00;χ2=15.77,P=0.00;χ2=37.92,P=0.00)。城市地区中总人群和城市男性的漏报率也呈下降趋势(χ2=10.46,P=0.00;χ2=7.67,P=0.01)。但是,城市女性和农村地区男性和女性的漏报率年度下降趋势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2。
年份 | <5岁 | ≥5岁 | 总人群 | 城市 | 农村 | ||||||||||||||
男性 | 女性 | 总人群 | 男性 | 女性 | 总人群 | 男性 | 女性 | 总人群 | 男性 | 女性 | 总人群 | 男性 | 女性 | 总人群 | |||||
2009 | 13.04 | 42.86 | 20.00 | 9.00 | 8.66 | 8.86 | 9.05 | 8.84 | 8.96 | 6.79 | 5.90 | 6.42 | 10.71 | 10.99 | 10.83 | ||||
2010 | 17.65 | 66.67 | 25.00 | 8.00 | 7.55 | 7.80 | 8.09 | 7.68 | 7.91 | 6.27 | 4.25 | 5.41 | 9.63 | 10.45 | 9.99 | ||||
2011 | 20.00 | 22.22 | 21.05 | 9.07 | 8.50 | 8.82 | 9.13 | 8.59 | 8.89 | 6.31 | 5.22 | 5.84 | 11.32 | 11.15 | 11.25 | ||||
2012 | 10.00 | 0.00 | 6.67 | 6.94 | 4.14 | 5.73 | 6.96 | 4.12 | 5.74 | 5.23 | 3.17 | 4.33 | 12.74 | 7.49 | 10.54 | ||||
2013 | 17.65 | 10.53 | 13.89 | 7.06 | 8.62 | 7.73 | 7.15 | 8.64 | 7.79 | 5.28 | 6.73 | 5.90 | 10.66 | 12.31 | 11.37 | ||||
2014 | 25.00 | 21.43 | 23.53 | 5.13 | 4.29 | 4.76 | 5.32 | 4.44 | 4.93 | 4.31 | 2.61 | 3.57 | 7.21 | 7.77 | 7.46 | ||||
χ2值 | 0.66 | 3.27 | 0.08 | 23.42 | 15.21 | 38.68 | 22.05 | 15.77 | 37.92 | 7.67 | 2.82 | 10.46 | 2.37 | 1.48 | 3.83 | ||||
P值 | 0.42 | 0.07 | 0.78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1 | 0.09 | 0.00 | 0.12 | 0.22 | 0.05 |
不同年龄组死因漏报率呈年度下降趋势,在≥5岁中呈明显趋势(男性、女性、总人群的趋势χ2值分别为23.42、15.21、38.68,均P<0.01,表 2);但在<5岁婴幼儿中,2009-2014年的死因漏报率未呈现下降趋势(男性、女性、总人群的趋势χ2值分别为0.66、3.27、0.08,P值分别为0.42、0.07、0.78,表 2)。
2.4 不同原因死亡病例漏报率情况2009-2014年,由疾病死亡者和因伤害死亡者的漏报率分别为7.27%和8.84%,因伤害死亡者的漏报率明显高于因疾病死亡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P=0.02)。
3 讨论为了评估死因监测数据质量,本研究首次对湖北省死因监测地区2009-2014年死因漏报率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总体来说,湖北省死因监测地区死因漏报率呈年度下降趋势;城市男性和城市总人群死因漏报率年度下降趋势明显;以5岁为界,死因漏报率在≥5岁人群中呈现明显的年度下降趋势。2009-2011年和2012-2014年开展的两次死因漏报率调查结果比较,2012-2014年湖北省死因监测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死因漏报均有所下降[2],尤其是≥5岁人群,下降明显(P < 0.001)。
关于死因漏报率变化的趋势研究,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与全国以及其他死因监测地区同期的死因漏报率比较,湖北省死因监测地区的死因漏报率较低,低于全国死因监测系统2009-2011年的死因漏报率结果(其总人群、男性、女性漏报率分别为12.9%、12.8%和13.2%)[3],也低于同期河南省、广东省死因监测地区漏报率结果[4-5],更远低于青海省国家死因监测点死因漏报率[6]。
但是,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死因监测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比较,湖北省死因监测地区漏报率略微偏高。江苏省对新增国家死因监测点2011-2012年死亡漏报调查结果显示[7],其漏报率仅为1.77%,南京市对辖区2008年死因漏报率调查结果显示为2.40%[8],北京怀柔区2010-2012年死因漏报率为4.06%[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死因监测地区漏报率总体情况呈年度下降趋势,但是, < 5岁婴幼儿的死因漏报率并未呈现年度下降趋势。全国的漏报调查结果以及一些省(市)的结果亦显示,婴幼儿死因漏报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3-4, 10-11]。婴幼儿死因漏报是死因监测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究其原因,可能受传统思想影响,避讳谈论、报告婴幼儿死亡等有关[4, 10]。医疗机构如能建立、落实高危孕产妇跟踪管理,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婴幼儿死因漏报现象。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口流动性比较大。而流动人口监管难度大、卫生服务利用度不足等原因[12],可能也会给死因监测工作增加了难度。因伤害死亡者的死因漏报率远高于因疾病死亡者,可能也与此有关。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与辖区内民政部门、公安部门、交通部门的定期数据交换,可起到查漏补缺、减少漏报现象。
另外,本次研究发现,相对于城市地区死因漏报率的明显年度下降趋势,湖北省农村地区男性和女性的死因漏报率却未呈现明显的年度下降趋势,死因漏报现象仍较城市严重,这与全国调查结果一致[10, 13]。目前,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工作量大,待遇较低,导致人员流动性大。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的卫生技术人员紧缺[14],严重影响了死因监测工作的开展。
降低死因漏报,提高死因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对疾病负担、期望寿命等指标的统计分析至关重要。欧美等发达国家经验证实,提高死因监测数据质量的根本途径,是切实完善死因登记制度,加强死因监测系统的质量管理[10]。为降低死因漏报,尤其是 < 5岁婴幼儿和农村地区的死因漏报,应大力宣传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落实国家2014年下发的三部委文件。同时,应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报告积极性,稳定人员队伍,固定专人专职负责死因监测工作,考核上岗,以减少死因漏报,提高死因监测数据的质量。
志谢: 湖北省死因监测地区参与死因漏报调查的所有工作人员作者贡献:
潘敬菊:负责论文撰写、数据分析、全文质量控制
唐雨萌:参与现场调查
何田静:参与现场调查
李茜:参与现场调查
张岚:负责死因漏报调查的组织实施
张庆军:负责死因漏报调查的组织实施
[1]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 global commitment to improve health data[EB/OL].(2015-06-09)[2016-03-01]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commentaries/improving-health-data/en/. |
[2] | Pan JJ, Zhang L, Zhang QJ, et al. Underreporting of death in disease surveillance system in Hubei, 2009-2011[J]. Disease Surveillance , 2013, 28 (6) : 478–480. (in Chinese) 潘敬菊, 张岚, 张庆军, 等. 2009-2011年湖北省疾病监测点死因漏报调查分析[J]. 疾病监测 , 2013, 28 (6) : 478–480. |
[3] | Guo K, Yin P, Wang LJ, et al. Propensity score weighting for addressing under-reporting in mortality surveillance:a proof-of-concept study using the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mortality data in China[J]. Popul Health Metr , 2015, 13 : 16. DOI:10.1186/s12963-015-0051-3 |
[4] | Di XJ, Li SF, Xuan SL. Analysis of completeness of mortality surveillance from 2009 to 2011 in Henan[J].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 , 2015, 42 (22) : 4187–4189. (in Chinese) 底秀娟, 李少芳, 轩水丽. 2009-2011年河南省死因监测系统数据报告完整性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 2015, 42 (22) : 4187–4189. |
[5] | Xu XJ, Xu YJ, Cai QM, et al. Death cause underreporting through disease surveillance system in Guangdong, 2009-2011[J]. Disease Surveillance , 2013, 28 (7) : 570–574. (in Chinese) 许晓君, 许燕君, 蔡秋茂, 等. 2009-2011年广东省疾病监测系统死因漏报调查分析[J]. 疾病监测 , 2013, 28 (7) : 570–574. |
[6] | Sha QY, Ma FC, Zhang S,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situation of under-reporting death at national surveillance sites from 2009 to 2011 in Qinghai province[J].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 , 2014, 41 (14) : 2628–2630. (in Chinese) 沙琼玥, 马福昌, 张晟, 等. 青海省2009-2011年国家级疾病监测点死因漏报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 2014, 41 (14) : 2628–2630. |
[7] | Yu H, Wu M, Lin P, et al. Investigation of under-reporting of death in newly added disease surveillance points in Jiangsu from 2011 to 2012[J]. Jiangsu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 2014, 25 (4) : 29–31. (in Chinese) 俞浩, 武鸣, 林萍, 等. 江苏省新增死因监测点2011-2012年死亡漏报调查[J]. 江苏预防医学 , 2014, 25 (4) : 29–31. |
[8] | Liang YQ, Yang HF, Wang ZY, et al. Investigation of missing report on death cause surveillance in Nanjing[J].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 2011, 19 (6) : 617–618. (in Chinese) 梁亚琼, 杨华凤, 王志勇, 等. 南京市死因监测漏报调查[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 2011, 19 (6) : 617–618. |
[9] | Liu J, Wang XJ. Analysis on under-reporting of deaths in Huairou district of Beijing, 2010-2012[J]. Captit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 2013, 7 (4) : 169–171. (in Chinese) 刘静, 王晓君. 2010-2012年北京市怀柔区居民死因漏报调查分析[J]. 首都公共卫生 , 2013, 7 (4) : 169–171. |
[10] | Wang L, Wang LJ, Cai Y, et al. Analysis of under-reporting of mortality surveillance from 2006 to 2008 in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 2011, 45 (12) : 1061–1064. (in Chinese) 王琳, 王黎君, 蔡玥, 等. 2006-2008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亡漏报调查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2011, 45 (12) : 1061–1064. |
[11] | Xie JQ, Xin ZJ, Bai JM, et al. Analysis of under-reporting of mortality in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2010-2012[J].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Statistics , 2015, 32 (3) : 454–460. (in Chinese) 谢俊卿, 信振江, 白俊梅, 等. 2010-2012年北京市丰台区人群死亡漏报调查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 2015, 32 (3) : 454–460. |
[12] | Zhang WF. An equity study of children's survival status[D]. Hangzhou:University of Zhejiang, 2015.(in Chinese) 章伟芳.儿童生存公平性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5. |
[13] | Rao C, Lopez AD, Yang G, et al. Evaluating national cause-of-death statistics: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to the case of China[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 2005, 83 (8) : 618–625. |
[14] | Jing LM. Study on the status quo of Chines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and community health facilities[D]. Jinan:Shandong University, 2008.(in Chinese) 荆丽梅.我国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D].济南:山东大学,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