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金丽珠, 葛辉, 杜雪杰, 陈孟, 于萌, 郑环, 郭青
- JIN Li-zhu, GE Hui, DU Xue-jie, CHEN Meng, YU Meng, ZHENG Huan, GUO Qing
- 2015年全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
- Reporting quality of notifiable 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hospitals in China, 2015
- 疾病监测, 2016, 31(10): 883-886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6, 31(10): 883-886
- 10.3784/j.issn.1003-9961.2016.10.019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6-02-22
医疗机构是传染病报告的主体,是传染病发现和报告的重要环节。医疗机构及时准确的报告传染病疫情,是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先决条件之一,也是制定防制策略和措施的重要依据[1]。为了解全国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率水平,分析报告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措施或建议,受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计委)疾控局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于2015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抽样原则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2-3],首先利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总样本量,再采用分层抽样方案,按比例配置和Neyman最佳配置确定每层样本量,最后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确定每层的样本点和样本量。
1.2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覆盖全国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4个地(州、市)、27个县(市、区),54个乡镇的医疗机构。每个省份分别抽取省级医院1所、地市级医院3所、县(区)级医院3所,乡镇卫生院(或城市社区服务中心)6所,重庆市无地市级抽样单位,补充2所专科医院[4]。
1.3 调查内容抽查2015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医疗机构内、儿、感染科等科室的门诊日志(或电子病历)、出入院登记本原始记录中初步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例,各级医疗机构抽查病例数及分配见表 1,乡镇卫生院(或城市社区服务中心)若病例不足则调查全部病例。通过对现场收集的病例信息、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系统中的个案信息的比较,获取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完整率、准确率和一致率等信息。
原始登记 | 医疗机构等级 | |||
省级 | 地市级 | 县(区)级 | 乡镇级 | |
门(急)诊登记 | 20 | 13 | 20 | 6 |
出入院登记 | 10 | 7 | 12 | 0 |
合计 | 30 | 20 | 32 | 6 |
评价指标为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和准确率、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5]。
1.5 质量控制每个调查组均由中国CDC专业院所或处室的处级领导带队,抽调省级具有丰富调查经验的专家组成调查小组,通过统一、系统的培训,保证了各组对调查内容和方法把握的一致性。现场调查表由被调查单位主管领导签字确认。
调查原始数据采用双份录入并设置严格的逻辑校验。分析中采用唯一的卡片ID对数据进行匹配,同时验证个案的姓名、年龄、性别、疾病名称关键信息,从而保证报告率以及其他评价指标计算的正确性。
1.6 数据采集和分析利用流行病学调查动态数据采集云平台(EDDC),根据调查方案定制《全国网络直报系统信息报告质量和管理调查系统》完成原始调查数据资料的录入,建立“调查病例数据库”和“纸质报告卡数据库”。同时以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卡片ID作为关键字,抽取国家数据中心系统日志中被查医疗机构首次直报的原始记录,导出电子传染病个案信息,形成“网络直报系统个案数据库”。
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使用SAS 9.2和Excel 2007软件完成。采用率、构成比等指标对样本特征及调查指标进行描述,率或构成比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6]。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选择辽宁、山东、浙江、河南、黑龙江、湖北、陕西、重庆和云南9个省(直辖市)的116家医疗机构,共收集医院传染病个案数据1952例,其中门诊日志1325例、出入院登记627例;所有被调查单位查阅数据记录均进入分析,数据利用率100%,见表 2。
单位级别 | 医疗机构 (个) |
调查病例数(例) | ||
门诊 | 住院 | 总计 | ||
省级 | 11 | 211 | 97 | 308 |
地市级 | 24 | 296 | 178 | 474 |
县(区)级 | 27 | 530 | 326 | 856 |
乡镇级 | 54 | 288 | 26 | 314 |
合计 | 116 | 1325 | 627 | 1952 |
本次调查中共抽查传染病个案1952例,其中进行网络报告1867例,传染病报告率95.65%。
2.2.1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率乡镇级医疗机构报告率最高,而省级医院报告率最低,县(区)级与地市级医院差别不大,但略高于地市级医院,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51,P < 0.0001),见表 3。
医疗级别 | 调查病例数(例) | 报告病例数(例) | 报告率(%) | 报告卡 | 完整 | 准确 | 一致 | |||||||
及时数(例) | 及时率(%) | 报告卡数(例) | 完整率(%) | 报告卡数(例) | 准确率(%) | 报告卡数(例) | 一致率(%) | |||||||
省级 | 308 | 278 | 90.26 | 269 | 96.76 | 248 | 89.21 | 153 | 61.69 | 221 | 79.50 | |||
地市级 | 474 | 453 | 95.57 | 438 | 96.69 | 404 | 89.18 | 252 | 62.38 | 372 | 82.12 | |||
县(区)级 | 856 | 823 | 96.14 | 806 | 97.93 | 733 | 89.06 | 550 | 75.03 | 659 | 80.07 | |||
乡镇级 | 314 | 313 | 99.68 | 312 | 99.68 | 285 | 91.05 | 210 | 73.68 | 270 | 86.26 | |||
合计 | 1952 | 1867 | 95.65 | 1825 | 97.75 | 1670 | 89.45 | 1165 | 69.76 | 1522 | 81.52 |
本次调查无甲类传染病;查出乙类传染病个案24种1077例,进行网络报告1033例,传染病报告率95.91%。查出丙类传染病个案7种875例,进行网络报告834例,传染病报告率95.31%。乙、丙类传染病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P=0.52)。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肺结核、梅毒3种传染病漏报的病例数占乙类传染病漏报总数的53.57%,报告病例数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74.00%。
2.3 报告及时率全国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为97.75%。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85,P=0.029),乡镇级医疗机构报告及时率最高,县(区)级次之,省级与地市级报告及时率差别不大,见表 3。
2.4 纸质报告卡填写的完整率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89.45%,填写不完整项目主要有职业、现住址、病例分类。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卡片填写完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5,P=0.793)(表 3)。
2.5 纸质报告卡填写的准确率对抽查到的原始登记与纸质报告卡填写内容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纸质报告卡各项指标均填写准确的比率为69.76%(1165/1670),其中职业和发病日期准确率最低。不同级别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37,P < 0.0001),乡镇级和县(区)级医院高于省级、地市级医院(表 3)。
2.6 纸质报告卡网络报告一致率对纸质报告卡与网络直报系统电子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报告卡各项指标均填写一致的比率为81.52%(1522/1867)。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告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80,P=0.083)(表 3)。
3 讨论2015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为95.65%(95%CI:94.64%~96.51%),调查结果在全国水平上具有代表性。本次调查严格按照事先制定抽样框架和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工作,目标明确,方法科学,符合预期。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和报告及时率与2013年和2010年相比有所提高[7-8],但各级医疗机构仍存在漏报、迟报现象,省级和地市级医疗机构的报告率、报告及时率均低于县(区)级和乡镇级医疗机构。主要由于省级与地市级医疗机构门诊量大[9],有些医生无暇填报传染病报告卡,造成了较高的漏报及迟报。同时也反映出大型综合医院存在“重治轻防”思想[10],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此外,综合性医院信息化程度高,实现了门诊和住院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取消了纸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以及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但部分医院缺乏针对电子病历系统使用后传染病报告的管理措施和流程,从而影响了传染病报告率。从不同病种报告情况看,乙肝、肺结核等慢性传染病漏报率较高[11],主要由于临床医生对于慢性传染病的报告要求掌握不清,往往不能准确的判断哪些情形下需要报告,对是否报告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容易造成漏报、误报和重复报告。
传染病报告卡准确率为69.76%,其中“职业”和“发病日期”漏填、逻辑错误现象严重。主要由于部分医院的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缺少职业、发病日期字段,临床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对患者基本情况询问不详细。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89.45%,填写不完整的项目常常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些项目,如:“现住址”、“病例分类”等。纸质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为81.52%,较2010年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说明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部门愈加重视网报工作,传染病订正报告工作机制也逐步完善。
调查中发现,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发应用了电子病历系统[12],部分医院还在系统中集成了传染病报告管理模块,规范了患者就诊的诊疗记录,提高了医院的内控管理,减轻医生工作量的同时,有效地避免迟、漏、瞒、虚报等问题,提高了信息报告的准确性。通过分析,使用电子病历系统的地市级及以上医院中,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的医院报告率为95.68%,明显高于不具备该功能的医院(92.41%)[13],与部分医疗机构调查结果相符[14-16]。说明医疗机构信息化,对促进传染病报告的管理,减少漏报等起到积极的作用[17]。
卫计委行政部门适时考虑制定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慢性传染病以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基于症候群监测病例的报告要求,并逐步扩展形成“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病例定义标准”,规范和明确各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同时,加快完成《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的修订,明确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是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应当具有的功能,更好的发挥电子病历在医疗工作中对传染病信息报告的支持作用。
作者贡献:金丽珠:论文起草,数据整理分析
郭青:文章审阅、数据分析结果检查
葛辉、陈孟、杜雪杰:数据收集
于萌、郑环:提供分析工具
[1] | Wang RH, Liu ZT, Hao LH, et al. Quality analysis of network reporting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Yunnan, 2008[J]. Disease Surveillance , 2009, 24 (12) : 964–966. (in Chinese) 王荣华, 刘志涛, 郝林会, 等. 2008年云南省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J]. 疾病监测 , 2009, 24 (12) : 964–966. |
[2] | Zhang YW, Guo Q, Zhang CX, et al. Sampling method for national notifiable communicable disease surveillance system assessment[J]. Disease Surveillance , 2015, 30 (7) : 546–550. (in Chinese) 张业武, 郭青, 张春曦, 等. 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评估调查抽样方法设计[J]. 疾病监测 , 2015, 30 (7) : 546–550. |
[3] | Huang TQ. A simple estimate of the size of multi stage cluster sampling[J].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Statistics , 1997, 14 (6) : 17–19. (in Chinese) 黄体乾. 多级整群抽样样本大小的简便估计[J]. 中国卫生统计 , 1997, 14 (6) : 17–19. |
[4] | China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isease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encoding handbook (2014)[M]. Beijing: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5. (in Chinese)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基础编码手册(2014版)[M].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 |
[5] | Chen H, Xia WD, Xu J, et al. Investigation of quality of communicable disease reporting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Tianjin, 2013[J]. Disease Surveillance , 2014, 29 (7) : 586–589. (in Chinese) 陈虹, 夏卫东, 许婕, 等. 2013年天津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J]. 疾病监测 , 2014, 29 (7) : 586–589. |
[6] | Sun ZQ, Xu YY. Medical statistics[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2 . (in Chinese) 孙振球, 徐勇勇. 医学统计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 |
[7] | Guo Q, Su XM, Wang XF, et al. Assessment on reporting rate of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 in hospitals in China, 2013[J]. Chinese Journal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2015, 19 (7) : 683–687. (in Chinese) 郭青, 苏雪梅, 王晓风, 等. 2013年全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调查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 2015, 19 (7) : 683–687. |
[8] | Guo Q, Zhang CX, Ji YB, et al. Investig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 direct reporting network management in Chinese medical institutions[J]. Disease Surveillance , 2010, 25 (5) : 410–413. (in Chinese) 郭青, 张春曦, 姬一兵, 等. 中国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工作现状调查[J]. 疾病监测 , 2010, 25 (5) : 410–413. |
[9] | Dong ZQ, Hu WS, Liu XY, et al. Communicable diseases report quality and surve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uangzhou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2012[J]. Journal of Medical Pest Control , 2014, 30 (4) : 370–373. (in Chinese) 董智强, 胡文穗, 刘翔翊, 等. 2012年广州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 医学动物防制 , 2014, 30 (4) : 370–373. |
[10] | Guo Q, Shi XM.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filling integrality of infectious disease paper report cards[J]. Chinese Journal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2007, 11 (4) : 412–413. (in Chinese) 郭青, 施小明. 我国医疗机构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性调查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 2007, 11 (4) : 412–413. |
[11] | Wang LL, Wang Q, Zhang JY,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effect of the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B patients by setting up TB clinic project spots in special hospitals[J]. Chinese Journal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2010, 14 (5) : 429–432. (in Chinese) 王莉丽, 王茜, 张洁莹, 等. 专科医院内设结核病项目门诊在结核病人发现及管理中作用的探讨[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 2010, 14 (5) : 429–432. |
[12] | Chen X, Huang H.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in digitized hospital and the implementing engineering research[J]. Modern Hospital , 2007, 7 (4) : 143–144. (in Chinese) 陈煦, 黄浩. 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及实现技术研究[J]. 现代医院 , 2007, 7 (4) : 143–144. |
[13] | Survey on the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management of the national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 reporting system in 2015[M]. Beijing: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6. (in Chinese) 2015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评估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 |
[14] | Pan M, Xiao YP. Effect evaluation on the report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based on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in inpatient department[J].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 , 2012, 39 (18) : 4727–4728. (in Chinese) 潘淼, 肖义萍. 住院部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传染病报告效果评价[J]. 现代预防医学 , 2012, 39 (18) : 4727–4728. |
[15] | Zeng F, Zeng SL, Luo XT, et al. Improving the reporting and manage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by using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J]. The Journal of Med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 2013, 26 (13) : 1814–1815. (in Chinese) 曾芳, 曾淑兰, 罗晓婷, 等.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提高传染病的疫情报告与管理水平[J]. 医学理论与实践 , 2013, 26 (13) : 1814–1815. |
[16] | Liu JM, Ling L, Peng DX, et al.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used for reporting in hospital:an evaluation of reporting quali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J].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 2009, 19 (24) : 3330–3332. (in Chinese) 刘建明, 凌莉, 彭丹心, 等. 医院传染病报告信息化对疫情报告质量影响的评价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09, 19 (24) : 3330–3332. |
[17] | Song M, Mi CX, Huang CH, et al.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J]. China Medical Herald , 2011, 8 (31) : 175–176. (in Chinese) 宋敏, 米春香, 黄才惠, 等. 医院信息系统在传染病疫情管理中的作用[J]. 中国医药导报 , 2011, 8 (31) : 175–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