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赵竟男, 何旺瑞, 邱林西, 彭小梅, 曾艳文, 黄锐
- ZHAO Jing-nan, HE Wang-rui, QIU Lin-xi, PENG Xiao-mei, ZENG Yan-wen, HUANG Rui
- 2013年江西省三个耐药监测点结核病耐药情况分析
- Drug resistanc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olated from some areas of Jiangxi
- 疾病监测, 2016, 31(12): 1061-1063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6, 31(12): 1061-1063
- 10.3784/j.issn.1003-9961.2016.12.019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6-04-18
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疫情位居世界前列。准确、及时的结核病疫情信息是科学防治的前提和基础。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结核病动态监测工作,以获得我国结核病病原菌的流行、耐药性和变异等生物学特征,为我国结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江西省大余县、进贤县、广丰县列为调查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按本次调查设计要求,各监测点将新诊断、新登记的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均应连续纳入监测,不得跳选、漏选。为避免病例纳入偏差,各监测点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取患者的检查费用,全年累计纳入病例948例,涂阳病例244例,其中初治涂阳205例,复治涂阳39例,培养阳性311例。最终获得药敏试验结果的有288例。
1.2 方法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按照《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标准化操作程序及质量保证手册》中简单法进行;对每个病例的菌株选取1株生长状态较好的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选用目前国际通用的比例法进行。传统药敏试验及菌型鉴定实验所用的培养基均由Basco (贝索)公司提供。药敏试验在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结核病参比实验实验实验室进行。
1.3 质量控制痰涂片、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均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标准化操作程序及质量保证手册》和《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化操作程序及质量保证手册》进行质量控制,江西省CDC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参加由中国CDC结核病参比实验室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成绩合格。
1.4 相关概念及定义(1) 单耐药结核病:指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体外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DST)证实对1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的结核病;(2) 多耐药结核病:指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体外DST证实对1种以上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但不包括同时对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耐药]的结核病;(3) 耐多药结核病:指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体外DST证实至少同时对INH和RFP耐药的结核病[1-2]。
2 结果 2.1 总体耐药情况288株获得药敏结果的菌株中,有5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未列入分析。283株分离株中初治患者为237例,复治患者为46例。283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中,对RFP、INH、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卡那霉素(KM)、氧氟沙星(OFX)、卷曲霉素(CPM)、丙硫异烟胺(PTO)、对氨基水杨酸钠(PAS)全敏感的菌株有206株。对1种或1种以上的抗结核药耐药(即任一耐药)77株,占27.21%。77株耐药株,初治患者55例,复治患者22例,初治患者的总耐药率为23.21%,复治患者的总耐药率为47.83%。
2.2 不同治疗类型的结核病患者分离菌株对抗结核药耐药情况所有纳入患者INH耐药者最多,占12.01%。在初治患者中耐药率最高的为SM和CPM,复治患者耐药率最高的是INH,其次是SM,见表 1。
耐药类型 | 初治 | 复治 | 合计 | |||
例数 | 率(%) | 例数 | 率(%) | 例数 | 率(%) | |
RFP | 9 | 3.18 | 6 | 2.12 | 15 | 5.30 |
INH | 16 | 5.65 | 18 | 6.36 | 34 | 12.01 |
SM | 19 | 6.71 | 8 | 2.83 | 27 | 9.54 |
EMB | 2 | 0.71 | 4 | 1.41 | 6 | 2.12 |
KM | 6 | 2.12 | 2 | 0.71 | 8 | 2.83 |
OFX | 11 | 3.89 | 5 | 1.77 | 16 | 5.65 |
CPM | 19 | 6.71 | 3 | 1.06 | 22 | 7.77 |
PTO | 10 | 3.53 | 1 | 0.35 | 11 | 3.89 |
PAS | 4 | 1.41 | 2 | 0.71 | 6 | 2.12 |
283株分离株中,单耐药30例,初治患者20例,复治患者10例,单耐药率为10.60%,见表 2;多耐药10例,初治患者5例,复治患者5例,多耐药率为3.53%,见表 3;耐多药11例,初治患者5例,复治患者6例,耐多药率为3.89%。11株耐多药菌株中,1株为广泛耐药,为初治患者,见表 4。
药物种类 | 耐药菌株数 | 总计 | ||
初治 | 复治 | 菌株数 | 耐药率(%) | |
INH | 6 | 7 | 13 | 4.59 |
RFP | 4 | 0 | 4 | 1.41 |
EMB | 0 | 0 | 0 | 0.00 |
SM | 10 | 3 | 13 | 4.59 |
合计 | 20 | 10 | 30 | 10.60 |
药物组合 | 耐药菌株数 | 总计 | ||
初治 | 复治 | 菌株数 | 耐药率(%) | |
INH+SM | 4 | 2 | 6 | 2.12 |
INH+EMB | 2 | 0 | 2 | 0.71 |
INH+SM+EMB | 1 | 1 | 2 | 0.71 |
合计 | 7 | 3 | 10 | 3.53 |
药物组合 | 耐药菌株数 | 耐药率(%) |
RPF+INH (+/-SM+EMB) | 5 | 1.77 |
RPF+INH+OFX或二线注射剂 | 5 | 1.77 |
XDR-TB | 1 | 0.35 |
合计 | 11 | 3.89 |
结核病耐药性的产生对于我国当前结核病控制工作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了解本地区结核病耐药情况是制定结核病控制策略的重要基础。2007年全国结核病耐药性调查中,江西省的大余县、进贤县、广丰县纳入调查,获得了基础数据。2013年耐药监测要求“新诊断、新登记的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均应连续纳入监测,不得跳选、漏选”即无论“涂阴”、“涂阳”病例都进行了分离培养,获得了更多的阳性病例。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初治患者的总耐药率为23.21%,多耐药率为3.53%,耐多药率为3.89%,广泛耐药率为0.42%,于2007年耐药监测调查结果均有所下降[3],也低于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的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率8.32%及广泛耐药率0.68%[4]。可能与江西省结核病防治效果以及监测点样本量小,代表性有限有关。2005年以前,结核患者治疗不够规范,患者管理主要自服药为主,2005年以后才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治疗管理更规范。随着江西省耐药结核病防治工作拓展,将扩大监测点,增加样本量,以进一步研究全省耐药情况变化趋势。
复治患者的单耐药率、多耐药率及耐多药率均高于初治患者,表明结核患者反复治疗显著地导致耐药结核的发生[5]。本次监测分离的77株耐药株,55株来自初治患者,22株来自复治患者,传播而来的耐药多于因治疗而来的耐药[6]。初治患者中以耐SM及CPM最多(均为6.71%),其次为INH (占5.65%),由于初治患者服药时间短,患者很可能为原发性耐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江西省耐药菌株的传播现状,今后工作中要加强对原发性耐药的防治。复治患者中,以耐INH居多(6.36%),可能与患者不规范用药有关。
分析本次调查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耐药谱,11株耐多药菌株的耐药谱以“RPF+INH (+/-SM+EMB)”和“RPF+INH+OFX或二线注射剂”两种组合占比居多,因“RPF+INH (+/-SM+EMB)”是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抗痨化疗方案,此类耐药谱最高符合实际工作情况。而OFX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广泛用于临床,甚至用于普通肺结核并发感染的治疗。应加强培训,避免将OFX用于普通肺结核的治疗。本研究的耐药谱依然呈现出多态性和复杂性,因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个体化治疗方案应成为耐药结核病治疗的首选[7]。
疾病疫情监测是制定科学防治策略的基础,今后将加强江西省结核病实验室网络建设、能力建设,开展全面的结核病耐药监测,为科学防控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贡献:
赵竟男:实验、数据处理及协调
何旺瑞:组织协调
邱林西:组织协调
彭小梅:数据处理
曾艳文:实验
黄锐:实验
[1]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mpanion handbook to the WHO guidelines for the programmatic management of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R]. WHO/HTM/TB/2014.11.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4. |
[2] | Gu J, Zhang LQ, Li L, et al. Interpretation of companion handbook to the WHO guidelines for the programmatic management of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2)[J]. Chinese Journal of Antituberculosis, 2015, 37 (4) : 411–412. (in Chinese) 顾瑾, 张立群, 李亮, 等. WHO 2014年版《耐药结核病规划管理指南伙伴手册》解读之二(概念和定义)[J].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 (4) : 411–412. |
[3] | Qiu LX, Jin XH, Huang Q, et al. Analysis of TB drug resistance investigation in some areas of Jiangxi[J].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 2012, 39 (2) : 439–441. (in Chinese) 邱林西, 金新华, 黄钦, 等. 江西省部分地区结核病耐药调查情况[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 (2) : 439–441. |
[4] | Xiao DL. Baseline survey report on drug resistance of tuberculosis in China (2007-2008)[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10 : 3 -4. (in Chinese) 肖东楼. 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报告(2007-2008)[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 3 -4. |
[5] | Yan YH, Yang CM, Xu T, et al. The analysis on drug resistanc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or tuberculosis patients in Sichuan province[J]. Journ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2012, 7 (1) : 58–60. (in Chinese) 严永华, 杨春梅, 徐涛, 等. 四川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状况分析[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 7 (1) : 58–60. |
[6] | Gao Q, Mei J. Transmiss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high rate of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in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Antituberculosis, 2015, 37 (11) : 1091–1096. (in Chinese) 高谦, 梅建. 传播才是造成我国结核病高耐药率的主要原因[J].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 (11) : 1091–1096. |
[7] | Chen Y, Guo XN, Chen WX. Analysis of drug resistance pattern in retreatment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2012, 33 (7) : 812–813. (in Chinese) 陈伊, 郭夏娜, 陈伟旋. 复治肺结核患者耐药谱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7) : 812–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