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张驭涛, 蒋绍锋, 何仟, 马沛滨, 张宏顺
- ZHANG Yu-tao, JIANG Shao-feng, HE Qian, MA Pei-bin, ZHANG Hong-shun
- 2004-2010年中国儿童非故意中毒死亡率分析
- Analysis on mortality rate of unintentional poisoning in children in China, 2004-2010
- 疾病监测, 2017, 32(1): 62-65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7, 32(1): 62-65
- 10.3784/j.issn.1003-9961.2017.01.016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6-08-31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死于各类中毒人数超过50万[1]。非故意中毒在我国儿童期疾病中占较大比例,为了解儿童非故意中毒的死亡水平、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对全国疾病监测系统2004-2010年儿童非故意中毒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来源于2004-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disease surveillance points system,DSP)中的儿童中毒死亡数据。人口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提供的2004-2010年各地区分性别、年龄别的常住人口信息。
1.2 研究方法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始建于2004年,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方法[2],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根据人口数、地区分层抽取样本。截至2010年共由161个监测点组成,分布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城市64个,农村97个,总监测人口为7 300多万,覆盖全国约6%的人口。
1.3 分析方法儿童死亡数据粗死亡率计算公式:粗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000/10万。利用漏报率对全国疾病监测系统中非故意中毒死亡的数据进行调整,漏报调整后的死亡率=粗死亡率/(1-漏报率)。5岁以下儿童漏报调整后的死亡率直接采用妇幼监测系统得到的死亡监测数据,5岁以上的人群死亡率采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漏报调查得到的漏报率进行调整,并分性别、年龄组、城乡与地区采用相应漏报率进行调整。最终对整体质量和监测点的数据质量进行比较和判断,形成最终数据库。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2004-2010年我国儿童非故意中毒死亡率在年龄、性别、地区和城乡分布差异等进行统计学描述,反映我国儿童非故意中毒的死亡水平和流行变化趋势。
2 结果 2.1 我国儿童非故意中毒死亡率趋势2004-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累计登记儿童非故意中毒死亡病例1 655例。通过漏报率调整,2004-2010年我国儿童非故意中毒年死亡率在0.92/10万~1.32/10万,其中2007年最低,2004年最高。平均年死亡率为(1.15±0.14)/10万,呈现下降趋势(以下均为经漏报调查调整后的死亡率),其中2006年和2007年明显低于其他年份,2006年比2005年的死亡率下降21.95%,见表 1。
项目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死亡率(/10万) | 1.32 | 1.23 | 0.96 | 0.92 | 1.29 | 1.25 | 1.10 |
增长速度(%) | - | -6.82 | -21.95 | -4.17 | 40.22 | -3.10 | -12.00 |
累积增长速度(%) | - | -6.82 | -27.27 | -30.30 | -2.27 | -5.30 | -16.67 |
年龄组(岁) | |||||||
0~ | 4.12 | 5.06 | 2.11 | 2.41 | 4.24 | 4.19 | 2.72 |
1~ | 1.98 | 1.26 | 1.54 | 0.80 | 1.90 | 1.38 | 1.22 |
5~ | 0.78 | 0.74 | 0.46 | 0.68 | 0.40 | 0.59 | 0.56 |
10~ | 0.72 | 0.53 | 0.52 | 0.66 | 0.62 | 1.02 | 0.84 |
15~17 | 1.71 | 1.91 | 1.37 | 1.25 | 1.58 | 1.33 | 1.35 |
性别 | |||||||
男童 | 1.42 | 1.28 | 1.04 | 0.99 | 1.34 | 1.39 | 1.19 |
女童 | 1.22 | 1.16 | 0.86 | 0.85 | 1.19 | 1.12 | 1.01 |
χ2值 | 1.56 | 0.55 | 1.78 | 1.03 | 0.99 | 2.96 | 1.42 |
P值 | 0.211 | 0.458 | 0.182 | 0.310 | 0.319 | 0.086 | 0.233 |
城乡 | |||||||
城市 | 1.05 | 0.81 | 0.89 | 0.81 | 0.72 | 1.04 | 0.69 |
农村 | 1.43 | 1.40 | 0.99 | 0.97 | 1.59 | 1.35 | 1.31 |
χ2值 | 4.57 | 12.15 | 0.45 | 1.12 | 26.92 | 3.18 | 15.62 |
P值 | 0.032 | 0.001 | 0.504 | 0.289 | 0.000 | 0.074 | 0.000 |
地区 | |||||||
东部 | 0.92 | 0.74 | 0.50 | 0.58 | 0.74 | 0.72 | 0.53 |
中部 | 0.99 | 1.08 | 1.06 | 0.97 | 1.53 | 1.34 | 1.13 |
西部 | 2.13 | 1.93 | 1.34 | 1.23 | 1.69 | 1.78 | 1.77 |
χ2值 | 40.79 | 39.87 | 36.54 | 15.87 | 28.78 | 28.96 | 46.12 |
P值 | 0.000 | 0.000 | 0.000 | 0.004 | 0.000 | 0.000 | 0.000 |
监测数据显示,2004-2010年0~岁年龄组非故意中毒年均死亡率始终处于所有年龄组的最高水平 (P<0.05),5~岁和10~岁年龄组的非故意中毒死亡率最低(P<0.05),见表 1。2004-2010年我国儿童非故意中毒年均死亡率男童为1.23/10万(0.99/10万~1.42/10万),女童为1.06/10万(0.85/10万~1.22/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 1)。不同年龄组儿童非故意中毒年均死亡率男女童比例存在差异,除0~岁组外,男童高于女童,见表 2。
年份 | 0~岁 | 1~岁 | 5~岁 | 10~岁 | 15~17岁 | |||||
男童 | 女童 | 男童 | 女童 | 男童 | 女童 | 男童 | 女童 | 男童 | 女童 | |
2004 | 7.44 | 0.57 | 1.75 | 2.26 | 0.75 | 0.82 | 0.60 | 0.85 | 1.93 | 1.48 |
2005 | 4.44 | 5.79 | 1.77 | 0.57 | 0.82 | 0.64 | 0.55 | 0.51 | 1.79 | 2.03 |
2006 | 2.08 | 2.16 | 1.72 | 1.33 | 0.41 | 0.51 | 0.67 | 0.35 | 1.45 | 1.28 |
2007 | 1.70 | 3.33 | 0.78 | 0.83 | 0.92 | 0.41 | 0.82 | 0.48 | 1.23 | 1.27 |
2008 | 3.52 | 5.16 | 1.35 | 2.16 | 0.46 | 0.33 | 0.79 | 0.44 | 1.99 | 1.13 |
2009 | 3.77 | 4.74 | 1.70 | 1.03 | 0.91 | 0.23 | 1.05 | 1.03 | 1.43 | 1.24 |
2010 | 2.47 | 3.07 | 1.52 | 0.85 | 0.51 | 0.62 | 0.91 | 0.79 | 1.49 | 1.22 |
我国儿童非故意中毒死亡率存在明显城乡和地区分布差异。2004-2010年农村儿童非故意中毒死亡率始终高于城市,尤其是2004、2005、2008和2010年城乡差异显著,西部地区也明显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最低,见表 1。其中0~岁和1~岁两个年龄组的城乡、地区差异最为显著,5~岁和10~岁两个年龄组地区、城乡差异最小;0~岁组中、西部地区死亡率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增长,两者差距逐渐增大,见图 1、2。
![]() |
图 1 2004-2010年中国儿童非故意中毒年均死亡率地区分布 Figure 1 Area specific mortality rates of unintentional poisoning in children in China,2004-2010 |
|
![]() |
图 2 2004-2010年中国儿童非故意中毒年均死亡率城乡分布 Figure 2 Mortality rates of unintentional poisoning in childre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2004-2010 |
|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下儿童人数2.79亿,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1%。我国儿童非故意中毒死亡率为(1.15±0.14)/10万,保守估计我国每年有3 000名0~17岁儿童死于非故意中毒,低于全球儿童(1.8/10万)及低收入国家(2.0/10万),是高收入国家(0.5/10万)的2倍。
2004-2010年我国儿童非故意中毒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6年和2007年儿童非故意中毒死亡率最低。分析原因可能与20062007年0~岁组儿童非故意中毒死亡率降低有关。研究发现0~岁和1~岁为儿童中毒的高发年龄,这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3-4]。婴儿期死亡率较高主要是因为该时期儿童各器官脏器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毒物耐受性较差,接触少量毒物或用药过量导致中毒[5-6]。1~岁幼儿随年龄增长,机体发育日趋完善,好奇心增强、喜欢模仿,尚缺乏对有毒物品的分辨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该年龄段儿童非故意中毒死亡率仍明显高于5~岁和10~岁[7]。儿童非故意中毒死亡率除0~岁组外,男童明显高于女童,原因之一为男童较活泼好动,活动频率高,活动范围广,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事物,因而增加毒物的接触机会;其二可能与性别间的体质差异有关,医学证明女婴确比男婴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8]。
本研究表明,儿童非故意中毒在地区和城乡间差异显著,主要是受经济水平、医疗条件、文化素质和社会关注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国外的一些研究也表明,儿童中毒发生与贫穷、缺少看护、缺少整个社会的支持密切相关[9]。农村父母在努力提高经济水平的同时往往疏于对孩子看护,且农村有毒物质的保管不够严格,大大增加了农村儿童接触毒物的机会[10];而农村居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安全意识较为薄弱,社会关注度和有毒物品相关安全知识宣传力度不够,不能清楚认识毒物对于儿童的危害。此外,农村和西部地区相对较落后的医疗水平也严重影响儿童中毒治疗与预后。因此,须提高医疗条件,尤其是基层医院的救治能力,加强中毒知识培训,建立针对儿童中毒防控的专业机构及转运体制;加强毒物包装立法和市场监管力度,宣传公众毒物安全知识,减少儿童毒物接触概率。
总之,虽然我国儿童非故意中毒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趁势,但在婴幼儿期、农村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因而须制定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中毒控制策略,以减少儿童非故意中毒造成的疾病和死亡。
[1] | Perez ER. Guidelines for poison control[J].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 2000, 54 (2) : 159. DOI:10.1136/jech.54.2.159 |
[2] |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Disease surveillance points system-death cause monitoring data set (2005)[M]. Beijing: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 Press, 2010 . (in Chinese)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2005)[M].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0 . |
[3] | Manouchehrifar M, Derakhshandeh N, Shojaee M, et al. An epidemiologic study of pediatric poisoning:a six-month cross-sectional study[J]. Emerg(Tehran) , 2016, 4 (1) : 21–24. |
[4] | Lassi ZS, Salam RA, Das JK, et al. An unfinished agenda on adolescent health:opportunities for interventions[J]. Semin Perinatol , 2015, 39 (5) : 353–360. DOI:10.1053/j.semperi.2015.06.005 |
[5] | Song P. An analysis of the parameters of 497 accidental poisonings of children[J]. Journal of Pediatric Pharmacy , 2008, 14 (1) : 33–35. (in Chinese) 宋萍. 497例儿童中毒相关因素分析[J]. 儿科药学杂志 , 2008, 14 (1) : 33–35. |
[6] | Wu B, Xie Q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irst aid analysis of acute poisoning in children[J].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 2014, 23 (26) : 2887–2889. (in Chinese) 吴斌, 解启莲. 儿童急性中毒临床特点与急救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4, 23 (26) : 2887–2889. |
[7] | Zhang LS, Yao L, Li YJ. Analysis of mortality and mortality of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in China from 1991 to 2012[J].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 2014, 29 (23) : 3710–3713. (in Chinese) 张蕾丝, 姚朗, 李雨捷. 1991-2012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及死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 2014, 29 (23) : 3710–3713. |
[8] | Luo SS, Wang Y, Gao J, et al. Study on infant mortality rate and related factors in China in 1998-2003[J].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 2006, 21 (13) : 1841–1845. (in Chinese) 罗树生, 王燕, 高军, 等. 中国1998-2003年婴儿死亡率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 2006, 21 (13) : 1841–1845. |
[9] | Sminkey L. World report on child injury prevention[J]. In J Prev , 2008, 14 (1) : 69. |
[10] | Rong L, Zhou LC. Analysis of acute poisoning in 236 children[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 2010, 26 (3) : 166–178. (in Chinese) 荣莉, 周立成. 236例儿童急性中毒分析[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 2010, 26 (3) : 166–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