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华伟玉, 赵振, 李洋, 邵云平, 郭黎
- HUA Wei-yu, ZHAO Zhen, LI Yang, SHAO Yun-ping, GUO Li
- 2011-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监测分析
- Surveillance for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l diseases in Haidian district of Beijing, 2011-2015
- 疾病监测, 2017, 32(7): 577-581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7, 32(7): 577-581
- 10.3784/j.issn.1003-9961.2017.07.012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7-03-08
其他感染性腹泻是指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外的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肠道传染病[1],发病率很高,有时会引起局部的暴发或流行,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危害更为严重。该病病因多样,人群普遍易感,缺乏有效的疫苗进行防治,威胁居民的健康。感染性腹泻仍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管理[2]。现对北京市海淀区2011-2015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做好该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病例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提供的人口数。按照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工作要求,2011年4月开展病毒性腹泻监测,之后每年全年开展监测工作。2011-2015年海淀区在1家监测哨点医院开展病原学监测工作,对肠道门诊腹泻病例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病毒性病原学检测。采样标准为:以呕吐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例(年龄≥16岁),要求病例为发病3 d以内。为得到肠道门诊就诊病例的无偏样本,监测对象的选取不考虑临床诊断、不考虑是否为感染性腹泻。每月采集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0份,每月第1周和第3周每周二连续采样5份。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哨点医院常年开展监测,每月第1周和第3周采集粪便标本,2~8 ℃贮存,区CDC每周五收集,冷藏保存运送CDC实验室。使用卓诚惠生公司生产的诺如、轮状病毒检测三通道试剂盒,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进行检测,标准依据WS 271-2007,检测项目为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
1.2.2 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用Excel和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1.2.3 诊断标准病例的诊断依据《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012-1997) 和《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 271-2007)》。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2011-2015年海淀区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25 230例,占报告传染病总病例数25.41%。其中2011年6 189例,2012年5 497例,2013年5 368例,2014年4 348例,2015年3 825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88.63/10万、163.69/10万、156.59/10万、124.02/10万和107.18/10万,均在甲乙丙类传染病中排名首位。自2011年开始,年报告发病数及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2011-2015年无其他感染性腹泻死亡病例报告。
2.2 流行特征 2.2.1 性别、年龄分布在所有报告病例中,男性13 575例,女性11 655例,男女性别比为1.16 : 1。经统计学检验,2011-2015年各年不同年龄组间男女性发病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1,χ2值分别为90.481、46.623、43.108、49.624和57.977,均P值 < 0.05。其他感染性腹泻在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 < 5岁年龄组发病最高,发病率为1 329.85/10万,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逐渐下降,40~59岁年龄组发病最低,发病率为91.58/10万,≥60岁年龄组,发病率为156.84/10万,见表 1、2。
年龄组(岁)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总计 | |||||||||||
男性 | 女性 | 男性 | 女性 | 男性 | 女性 | 男性 | 女性 | 男性 | 女性 | 男性 | 女性 | ||||||
< 5 | 811 | 499 | 845 | 521 | 930 | 762 | 853 | 586 | 703 | 512 | 4 142 | 2880 | |||||
5~ | 359 | 250 | 294 | 203 | 252 | 169 | 228 | 152 | 246 | 124 | 1 379 | 898 | |||||
20~ | 1 299 | 1 151 | 1 047 | 920 | 964 | 789 | 731 | 628 | 621 | 591 | 4 662 | 4 079 | |||||
40~ | 463 | 573 | 464 | 458 | 407 | 440 | 315 | 318 | 254 | 295 | 1 903 | 2 084 | |||||
≥60 | 368 | 416 | 375 | 370 | 288 | 367 | 234 | 303 | 224 | 258 | 1 489 | 1 714 | |||||
合计 | 3 300 | 2 889 | 3 025 | 2 472 | 2 841 | 2 527 | 2 361 | 1 987 | 2 048 | 1 780 | 13 575 | 11 655 | |||||
χ2值 | 90.481 | 46.623 | 43.108 | 49.624 | 57.977 | 246.639 | |||||||||||
P值 | < 0.001 | < 0.001 | < 0.001 | < 0.001 | < 0.001 | < 0.001 |
年龄组(岁)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总计 | |||||||||||
发病数 | 发病率 (/10万) |
发病数 | 发病率 (/10万) |
发病数 | 发病率 (/10万) |
发病数 | 发病率 (/10万) |
发病数 | 发病率 (/10万) |
发病数 | 发病率 (/10万) |
||||||
< 5 | 1 310 | 1 240.46 | 1 366 | 1 293.49 | 1 692 | 1 602.18 | 1 439 | 1 362.61 | 1 215 | 1 150.50 | 7 022 | 1 329.85 | |||||
5~ | 609 | 162.91 | 497 | 132.95 | 421 | 112.62 | 380 | 101.65 | 370 | 98.98 | 2 277 | 121.82 | |||||
20~ | 2 450 | 146.74 | 1 967 | 117.81 | 1 753 | 104.99 | 1 359 | 81.40 | 1 212 | 72.59 | 8 741 | 104.71 | |||||
40~ | 1 036 | 118.99 | 922 | 105.90 | 847 | 97.28 | 633 | 72.70 | 549 | 63.05 | 3 987 | 91.58 | |||||
≥60 | 784 | 191.95 | 745 | 182.40 | 655 | 160.37 | 537 | 131.48 | 482 | 118.01 | 3 203 | 156.84 | |||||
合计 | 6 189 | 180.54 | 5 497 | 160.35 | 5 368 | 156.59 | 4 348 | 126.83 | 3 828 | 111.66 | 25 230 | 147.19 |
每月均有发病,主要以夏季发病为主,每年6-8月报告病例数最多,6月报告3 530例,7月报告3 989例,8月报告3 565例,3个月共报告11 084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3.93%。1、2和3月发病较少,4月开始发病数上升,7月发病达到高峰,8月开始逐渐下降,2011年以后,每年在冬季均出现一个小高峰,2012年出现在10月,其他各年逐步后移,2015年出现在12月,见图 1。
![]() |
图 1 2011-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月分布 Figure 1 Monthly incidence of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l diseases in Haidian, 2011-2015 |
|
2011-2015年其他感染性腹泻在7个乡镇和22个街道均有发病,发病率波动在88.37/10万~552.22/10万,发病前5位的街道分别为清河、田村路、燕园、北下关和西北旺,发病率分别为552.22/10万、550.27/10万、517.30/10万、508.61/10万和459.20/10万。
2.2.4 职业分布各行业均有发病,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职业分别是散居儿童6 709例(占26.59%)、干部职员4 186例(占16.59%)、学生4 017例(占15.92%)、离退人员3 434例(占13.61%)和家务及待业2 247例(占8.91%)。
2.3 流行形势北京市海淀区2011-2013年其他感染性腹泻呈现以常年散发为主,但自2014年出现聚集性疫情,2014年2起,2015年6起,共8起。其中6起发生在托幼机构,2起发生在小学。7起由诺如病毒引起,1起由札如病毒引起。发病例数最多的一起疫情是在一个托幼机构的一个班级发生17例,学生16例,老师1例。
2.4 病毒性腹泻专项监测根据《北京市病毒性腹泻监测方案》要求,海淀区承担肠道门诊就诊腹泻病例的监测(≥16岁病例到肠道门诊就诊,<16岁到儿科就诊)。2011年采样92份,阳性19份,阳性率20.65%;2012-2015年每年采样均为120份,阳性分别为32、40、27和45份,阳性率分别为26.67%、33.33%、22.50%和37.50%。2011年4月至2015年共采样572份,阳性163份,阳性率为28.50%。其中诺如病毒检测阳性94份,占57.67%;轮状病毒检测阳性65份,占39.88%;诺如和轮状病毒混合感染4份,占2.45%。每月监测数据表明,11、12月和次年1月阳性数较高,阳性率为53.57%。16~岁组采样27份,阳性6份,阳性率为22.22%。其中诺如病毒4份,占66.67%,轮状病毒2份,占33.34%;20~岁组采样416件,阳性112件,阳性率为26.92%。其中诺如病毒70件,占62.50%,轮状病毒39件,占34.82%,诺如和轮状病毒混合感染3件,占2.68%;40~岁组采样83份,阳性31份,阳性率为37.35%。其中诺如病毒18份,占58.06%,轮状病毒13份,占41.94%;≥60岁组采样46份,阳性14份,阳性率为30.43%。其中诺如病毒8份,占57.14%,轮状病毒5份,占35.71%,诺如和轮状病毒混合感染1份,占7.14%。0~岁组阳性率最高,40~岁组发病率最低,说明40~岁组感染性腹泻病例以病毒感染为主。
2.5 肠道多病原监测海淀区2015年在2家医院开展肠道多病原监测,全年采样662份,阳性56份,阳性率为8.46%。1月和2月均采样10份,阳性0;3月采样10份,阳性1份,阳性率10.00%,为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4月采样80份,阳性8份,阳性率10.00%。其中5份为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份为沙门菌,1份为副溶血性弧菌;5月采样84份,阳性4份,阳性率4.76%。其中2份为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份为沙门菌,1份为副溶血性弧菌;6月采样96份,阳性14份,阳性率14.58%。其中9份为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份为沙门菌,1份为副溶血性弧菌,1份为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7月采样101份,阳性11份,阳性率10.81%。其中6份为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份为沙门菌,2份为志贺菌;8月采样96份,阳性15份,阳性率15.63%。其中8份为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份为副溶血性弧菌,2份为沙门菌,1份为志贺菌;9月采样81份,阳性2份,阳性率2.47%,为志贺菌;10月采样70份,阳性0份;11月采样14份,阳性1份,阳性率7.14%,为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2月采样10份,阳性0。8月阳性率最高,为16.00%,其次为6月和7月,分别为15.00%和11.00%。
3 讨论其他感染性腹泻全年均有病例报告,5-9月是发病高峰季节,不同于深圳市宝安区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3],从2012年开始,每年冬季出现一个小高峰,与北京市密云县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一致[4]。这种双峰现象,与2011-2014年浙江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情况一致[5]。冬季病毒性腹泻阳性率较高,主要由病毒性腹泻引起;夏季是感染性腹泻发病高峰,而病毒性腹泻阳性率较低。2015年监测资料显示,6-8月肠道多病原监测阳性率较高,说明夏季的感染性腹泻不以病毒性腹泻为主导,而是以细菌性腹泻为主体[6]。
5岁以下儿童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高发人群[7],可能与5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和喂养方式等有关,同时家长对婴幼儿腹泻比较重视,去医院就诊机会比成年人多等有关。其次为≥60岁人群,与郭汝宁和郑慧贞[8]、武恩平等[9]的研究结果均以低年龄组发病为主不同。开展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消毒是降低该人群发病的关键[10]。男性发病数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每年发病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Gao等[11]、王保起[12]的研究结果一致。
2011-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中,散居儿童发病数最多,占发病总数的26.59%,其次为干部职员、学生和离退人员。海淀区辖区内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众多,加强中小学校等集体单位的防控需要卫生计生部门与教委做好联防联控,督促中小学校做好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和消毒工作,发现传染病疫情及时上报,及早采取措施,防止疫情蔓延[13]。从地区分布分析,发病居前5位的街、乡镇中,除燕园街道外,其他4个均为流动人口较多地区,同时近年来房屋拆迁改造,人口流动性频繁,此外,辖区内餐馆众多,这些可能与发病率上升有关。
夏季是其他感染性腹泻高发季节,流行高峰应加强细菌性病原检测,而北京市海淀区哨点医院采集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只进行了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检测,未进行细菌学的检测,今后将进一步加强监测与检测,了解和掌握腹泻病原谱的构成及变化情况,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在2011年后,每年冬季都有一个小高峰,此季节应加强病毒性病原检测,通过病原学监测指导防控工作。从病毒性腹泻监测情况分析,诺如病毒阳性占61.11%,明显高于轮状病毒,2014-2015年共发生8起聚集性疫情,其中7起由诺如病毒引起,说明近几年诺如病毒较为活跃。建议加快诺如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的研发,早期发现病例,早期报告,以有效控制疫情蔓延[14]。
作者贡献:
华伟玉 ORCID:0000-0002-1057-8792
华伟玉:承担研究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主要工作
赵振:承担数据分析工作
李洋:承担数据收集工作
邵云平:承担病原学监测工作
郭黎:承担病原学监测工作
[1] |
Shang XC, Zhou XH, Shuai HQ. Etiology of infectious diarrhea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J].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5, 30(10): 855-860. (in Chinese) 商晓春, 周晓红, 帅慧群. 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特征分析[J]. 疾病监测, 2015, 30(10): 855-860. |
[2] |
Zhang J, Chang ZR, Sun JL, et al. Infectious diarrhea epidemics caused by norovirus and its control strategy in China[J].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4, 29(7): 516-521. (in Chinese) 张静, 常昭瑞, 孙军玲, 等. 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现状及防制措施建议[J]. 疾病监测, 2014, 29(7): 516-521.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4.07.004 |
[3] |
Zhou XT, Xiong TT, Zhu Y, 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fectious diarrhea other than CDTP in Baoan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from 2008-2012[J]. Occupation and Health, 2013, 29(13): 1541-1544. (in Chinese) 周小涛, 熊田甜, 朱奕, 等. 2008-2012年深圳市宝安区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J]. 职业与健康, 2013, 29(13): 1541-1544. |
[4] |
Jia LL, Chen YL, Wang YQ, et al. Analysis on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in Miyun county of Beijing from 2009-2014[J]. Occupation and Health, 2016, 32(11): 1510-1512. (in Chinese) 贾丽丽, 陈永亮, 王娅琼, 等. 2009-2014年北京市密云县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J]. 职业与健康, 2016, 32(11): 1510-1512. |
[5] |
Xue M, Lin JF, Xu XP, et al. Epidemiology and etiology of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l diseases in Zhejiang, 2011-2014[J].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6, 31(3): 209-214. (in Chinese) 薛鸣, 林君芬, 徐校平, 等. 2011-2014年浙江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及病原分析[J]. 疾病监测, 2016, 31(3): 209-214.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6.03.008 |
[6] |
Ma SB, Wang XY, Tang YQ.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in Changping district of Beijing in 2013[J]. Occupation and Health, 2015, 31(14): 1935-1938. (in Chinese) 马树波, 王秀云, 唐雅清. 2013年北京市昌平区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15, 31(14): 1935-1938. |
[7] |
Wang QQ, Yao HY, Hu YH, et al. Disease burden of diarrhea in China, 1990 and 2010[J].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6, 31(3): 233-239. (in Chinese) 王琦琦, 么鸿雁, 胡跃华, 等. 中国1990年与2010年感染性腹泻的疾病负担及变化研究[J]. 疾病监测, 2016, 31(3): 233-239.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6.03.013 |
[8] |
Guo RN, Zheng HZ.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 of infectious diarrhea in Guangdong during 2004-2006[J]. South China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07, 33(6): 18-21. (in Chinese) 郭汝宁, 郑慧贞. 广东省2004-2006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 2007, 33(6): 18-21. |
[9] |
Wu EP, Liu LZ, Zhang Y. Epidemiological situation analysis of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in Zhengzhou from 2004 to 2005[J].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 2007, 34(2): 373-374. (in Chinese) 武恩平, 刘柃枝, 张燕. 郑州市2004-2005年感染性腹泻流行状况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2): 373-374. |
[10] |
Yun L, Zhang ZK, Wang FC, 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in Tangshan city from 2010-2014[J]. Occupation and Health, 2016, 32(13): 1822-1825. (in Chinese) 运玲, 张志坤, 王福才, 等. 2010-2014年唐山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病学特征[J]. 职业与健康, 2016, 32(13): 1822-1825. |
[11] |
Gao Z, Liu B, Huo D, et al. Increased norovirus activity was associated with a novel norovirus GⅡ. 17 variant in Beijing, China during winter 2014-2015[J]. BMC Infect Dis, 2015, 15: 574. DOI:10.1186/s12879-015-1315-z |
[12] |
Wang BQ. Incidence of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in Pinggu district of Beijing from 2005-2013[J]. Occupation and Health, 2015, 31(6): 751-754. (in Chinese) 王保起. 2005-2013年北京市平谷区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状况[J]. 职业与健康, 2015, 31(6): 751-754. |
[13] |
Tian Y, Jia L, Gao ZY, et al. Analysis on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in Beijing, 2013-2015[J]. Capit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6, 10(2): 58-61. (in Chinese) 田祎, 贾蕾, 高志勇, 等. 2013-2015年北京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首都公共卫生, 2016, 10(2): 58-61. |
[14] |
Gao JH, Huang RG.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fectious diarrhea other than cholera, dysentery,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in Beijing, 2004-2012[J].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3, 28(7): 549-552. (in Chinese) 高建华, 黄若刚. 2004-2012年北京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J]. 疾病监测, 2013, 28(7): 549-552.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3.7.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