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李旦, 张丽杰, 郑建东, 秦颖, 姜慧, 李中杰, 冯录召, 彭质斌
- LI Dan, ZHANG Li-jie, ZHENG Jian-dong, QIN Ying, JIANG Hui, LI Zhong-jie, FENG Lu-zhao, PENG Zhi-bin
- 2015-2016年中国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监测系统数据质量评估
- Evaluation on data quality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sentinel surveillance system in China, 2015-2016
- 疾病监测, 2017, 32(12): 914-916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7, 32(12): 914-916
- 10.3784/j.issn.1003-9961.2017.12.005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7-04-13
2.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北京 100050;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传染病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06
2. China 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ject, Beijing 100050, China;
3. Infectious Disease Division, Kay Laboratory for Communicable Disease Surveillance and Early Warning,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2206, China
全世界每年有5%~15%的人感染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其中重症病例300万~500万、死亡病例25万~50万,住院和死亡病例主要为老年人、儿童和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1]。2000年,中国建立了主要针对门/急诊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的监测网络。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流感监测成员国建立针对住院患者的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监测系统[2]。主要目的是及时了解住院病例中流感病毒的活动强度及其变化趋势、流感临床严重性,为识别流感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生的危险因素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自2009年12月开始在北京、黑龙江、浙江等10个省(直辖市)实施住院SARI哨点监测项目。2015年,在原有10个省(直辖市)基础上新增河北、山西和湖北等15个省份,覆盖81%(25/31)的内地省级行政区域,并对SARI监测的病例定义、样本采集、信息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更新[3]。为评估全国SARI监测工作质量,2016年8月,即新的监测方案实施1年之际,对全国SARI病例监测系统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报告的监测数据开展了评估。
1 资料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SARI病例信息来源于“全国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监测系统”。病例信息主要为登记一览表和病例调查表信息。登记一览表基本信息包括人口学特征、发病日期、住院时间、住院科室和采样信息等。病例调查表信息(对周二、周四和周六病例以及重症监护室收治和死亡病例填写)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暴露信息、临床表现和转归、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1.2 数据分析从全国SARI病例监测系统中导出2015年7月6日至2016年7月10日期间报告的所有SARI病例信息,分析登记一览表信息完整性,其中任意一项未填写即为不完整;分析病例调查表信息完整性,调查表中病例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并发症和基础性疾病信息中任意一项未填写即为不完整。对病例调查表中填写了完整临床信息的病例,通过其症状与SARI病例定义进行比较,了解系统中病例纳入的准确性。利用数据,分析了登记及时性、标本采集的及时性以及标本送检的及时性:病例入院至登记或发病至登记(住院后感染病例)在24 h以内为登记及时;病例登记至标本采集24 h以内为标本采集及时;标本采集送至实验室在48 h以内为标本送检及时。通过分析SARI病例报告科室来源分析监测科室代表性。
1.3 病例定义2015版住院SARI病例监测方案规定SARI病例定义为患者收入院时或住院期间同时具有3个特征:本次起病有发热史(测量体温≥38 ℃)、伴有咳嗽、发病不超过10 d。
2 结果 2.1 病例信息的完整性2015年7月6日至2016年7月10日,全国共报告11 091例SARI病例。其中,登记一览表信息登记完整率为83.4%(9 251/11 091);在1 840份信息登记不完整主要缺失的变量是“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病例或死亡病例”(58.5%,1 077/1 840)和性别(45.6%,839/1 840)。同期,全国共填报SARI病例调查表 6 531份,病例调查表的信息完整率为95.9%(6 263/6 531);在268份填写不完整的调查表中,主要缺失的病例信息为年龄(47.0%)、临床表现(42.9%)和并发症(42.9%),见表 1。
类型 | 病例总数 | 完整表格数 | 完整率(%) |
登记一览表 | 11 091 | 9 251 | 83.4 |
病例调查表 | 6 531 | 6 263 | 95.9 |
在6 531份病例调查表中,有6 415份(98.2%)病例调查表的临床症状方面的信息填写完整。与SARI病例定义进行核对,结果显示报告的SARI病例中,87.5% (5 616/6 415)符合SARI病例定义标准,但是仍有12.5%(799/6 415)的SARI报告病例不符合病例定义。在799例不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中,81.1%(648/799)的病例无咳嗽症状,21.3%(170/799)的病例最高体温未达到38 ℃,2.3%(19/799)的病例同时存在最高体温未达到38 ℃和无咳嗽症状2种不符合SARI病例定义情况。
2.3 及时性分析在11 091例SARI报告病例中,病例登记及时率为81.4%(9 032/11 091),标本采集及时率为84.7%(4 670/5 511);采集的5 511份标本中,标本送检及时率为76.4%(4 213/5 511),见表 2。在未能及时送检的1 298份标本中,有16.3%(212/1 298)送检时间为48~71 h,17.3%(225/1 298)送检时间为72~95 h,66.3% (861/1 298)送检时间为≥96 h。
种类 | 病例总数 | 及时病例数 | 及时率(%) |
病例登记 | 11 091 | 9 032 | 81.4 |
标本采集 | 5 511 | 4 670 | 84.7 |
标本送检 | 5 511 | 4 213 | 76.4 |
11 091例SARI报告病例中,99.6%(6 760/11 091)来自监测方案推荐的监测科室(儿内科、呼吸内科、ICU和感染性疾病科)。有61.0%(6 760/11 091)的SARI病例来自儿内科,27.5%(3 055/11 091)的病例来自呼吸内科,仅0.4%(3 055/11 091)的病例来自非监测方案推荐科室,见表 3。
收治科室 | 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数 | 构成比(%) |
儿内科 | 6 760 | 61.0 |
呼吸内科 | 3 055 | 27.5 |
重症监护室 | 919 | 8.3 |
感染性疾病科 | 310 | 2.8 |
其他科室 | 47 | 0.4 |
SARI监测系统的报告数据质量评估结果显示,病例登记一览表信息的完整率较低(83.4%),缺失的变量主要包括“ICU收治病例或死亡病例”和性别。收治ICU或死亡为病例的转归情况,需要在病例住院治疗一段时间或出院后填写,容易造成漏填,建议在监测系统中将其设为必填项,只有填写完成才能提交,以保证重要信息的完整性。
此次评估结果还显示,报告的SARI病例中有12.5%的病例不符合监测定义,主要原因是病例无咳嗽症状(81.1%)。2015版监测方案中SARI病例定义要求具有咳嗽症状;而2011版监测方案则仅要求有咽痛,未要求有咳嗽症状。此次评估结果反映了监测点医生对2015版新更改的监测方案中的SARI病例定义掌握不够,建议对监测点医生加强新版监测方案的培训。
在SARI监测系统中,标本的及时送检直接影响实验室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而且对于开展除流感病毒外的多病原监测也非常重要。但此次评估显示,SARI病例标本及时送检率为76.4%,这可能会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根据评估结果,建议针对标本送检率低开展进一步的调查,了解导致送检率低的原因,提出改进策略。
1988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了公共卫生监测系统评价指南[4];2001年进行了修订[5];2006年,WHO发布传染病监测系统督导和评价指南[6]。2014年,WHO建立全球流感流行病学监测指南,并建议SARI监测在运行1~2年后对其做周期性的监测系统的评估[7]。该文为根据上述评价指南,基于SARI病例监测系统数据,对监测方案变动后1年的SARI病例监测数据进行的一次质量评估,为现场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志谢: 感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的大力支持;感谢参加SARI监测工作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哨点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的付出。作者贡献:
李旦 ORCID:0000-0003-4441-8727
张丽杰 ORCID:0000-0002-1314-1190
李旦:数据分析和文章撰写
张丽杰:数据分析指导和论文修改
郑建东、秦颖、姜慧、李中杰:数据分析指导
彭质斌、冯录召:研究设计、数据分析指导和论文修改
[1] |
Feng LZ, Shay DK, Jiang Y, et al. Influenza-associated mortality in temperate and subtropical Chinese cities, 2003-2008[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12, 90(4): 279-288B. DOI:10.2471/BLT.11.096958 |
[2] |
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eneric protocol for influenza surveillance[EB/OL].(2006-12-15)[2017-03-29]. http://new.paho.org/hq/images/stories/AD/HSD/CD/INFLUENZA/flu-snl-gpis.pdf.
|
[3] |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ogram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sentinel surveillance system(version 2011)[EB/OL].(2011-02-11)[2017-03-29]. http://www.nhfpc.gov.cn/jkj/s3577/201102/cf5a16a948ef45198281e6334f7dfbd8.shtml. (in Chinese)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 《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哨点监测方案》(2011年版)[EB/OL]. (2011-02-11)[2017-03-29]. http://www.nhfpc.gov.cn/jkj/s3577/201102/cf5a16a948ef45198281e6334f7dfbd8.shtml. |
[4]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uidelines for evaluating surveillance systems[J].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1988, 37(S5): 1-18. |
[5]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Updated guidelines for evaluating 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 systems: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guidelines working group[J].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2001, 50(RR-13): ⅰ-35. |
[6]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mmunicable disease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 systems-guide to monitoring and evaluating[R]. Geneva:WHO, 2006.
|
[7]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Standards for Influenza[EB/OL].(2014-01-17)[2017-03-13]. http://www.who.int/influenza/resources/do-cuments/WHO_Epidemiological_Influenza_Surveillance_Standards_2014.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