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陈阿群, 陈茂余, 韦志楠, 周宏宇
- CHEN A-qun, CHEN Mao-yu, WEI Zhi-nan, ZHOU Hong-yu
- 2012-2016年广东省江门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结果分析
-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rveillance results analysis on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l diseases in Jiangmen, 2012-2016
- 疾病监测, 2017, 32(12): 936-939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7, 32(12): 936-939
- 10.3784/j.issn.1003-9961.2017.12.010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7-08-31
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丙类传染病之一,是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由各种生物因子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急性传染病,该类疾病流行广、发病率高,威胁居民健康[1-2]。本文分析广东省江门市2012-2016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监测结果,以期探索该病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谱,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疾病监测资料 1.1.1 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收集2012-201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暴发疫情信息,用统计软件EpiInfo 3.3.2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2 病例定义其他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病例参照《现行法定报告管理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卫生行业标准2010年版)[3]。暴发疫情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定义为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为单位,1周内发现20例及以上病例。
1.2 病原学监测资料 1.2.1 样本来源收集广东省急性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江门市人民医院和台山市人民医院2家哨点霍乱等重点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监测结果。采集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和/或呕吐物标本,开展霍乱弧菌、志贺菌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检测。
1.2.2 标本采集采集粪便和/或呕吐物标本。成型便采3~5 g,水样便采集3~5 ml,一式两份分装送检。分别用于细菌学和病毒学检测。
1.2.3 检测方法霍乱弧菌和志贺菌由江门市人民医院和台山市人民医院检测,使用麦康凯霍乱志贺细菌肉汤培养基(江门凯林贸易公司)和生化培养箱(上海一恒科技公司)培养。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用罗氏480Ⅱ型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用PCR-荧光探针法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微生物检验科检测,核酸检测试剂盒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2012-2016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54 456例,其中本地发病占99.27% (54 060例),外来人员占0.73%(396例)。5年累计发病率为121.95/万,死亡1例,病死率为0.18/万。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以1-2月和9-10月高发,1月占15.71%,10月占10.08%。9月开始,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数逐月增加,2013-2016年均在12月底至1月初形成发病高峰。2012年有所不同,流行高峰提前至10月。见图 1。
![]() |
图 1 2012-2016年江门市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月统计 Figure 1 Monthly statistic of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cases in Jiangmen, 2012-2016 |
|
以开平市报告病例数最多,累计17 011例,占病例总数的31.24%。2012年、2013年和2016年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县(市)均为开平市、鹤山市和蓬江区。2014年和2015年各县(市)发病数和发病率见表 1。
地区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
发病数 | 发病率(/10万) | 发病数 | 发病率(/10万) | 发病数 | 发病率(/10万) | 发病数 | 发病率(/10万) | 发病数 | 发病率(/10万) | |||||
蓬江区 | 5 750 | 802.77 | 1 359 | 188.95 | 804 | 111.71 | 576 | 79.43 | 1 150 | 158.97 | ||||
江海区 | 1 009 | 398.72 | 384 | 150.96 | 309 | 121.40 | 136 | 53.02 | 275 | 107.65 | ||||
新会区 | 2 556 | 298.79 | 1 397 | 161.62 | 991 | 114.58 | 1 082 | 124.15 | 1 039 | 119.70 | ||||
台山市 | 1 260 | 133.42 | 1 291 | 135.82 | 1 967 | 206.81 | 1 177 | 122.78 | 639 | 66.94 | ||||
开平市 | 5 602 | 797.18 | 4 311 | 608.60 | 3 784 | 533.85 | 1 834 | 256.78 | 1 480 | 208.07 | ||||
鹤山市 | 3 006 | 603.31 | 1 655 | 328.97 | 1 197 | 237.78 | 2 712 | 534.57 | 905 | 179.12 | ||||
恩平市 | 2 124 | 428.76 | 231 | 46.25 | 148 | 29.61 | 171 | 33.96 | 142 | 28.32 | ||||
不详县 | 3 | - | 0 | - | 0 | - | 0 | - | 0 | - | ||||
合计 | 21 310 | 477.21 | 10 628 | 236.21 | 9 200 | 204.34 | 7 688 | 169.45 | 5 630 | 124.57 |
男性发病占53.32%,女性占46.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0,P=0.396);年龄分布以0~5岁组发病人数最多,占41.44%。
2.2.3.2 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38.98%(21 229例),其次是农民,占发病总数的11.14%(6 067例)。
2.3 暴发疫情近5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18起,15起发生在秋冬季,3起在春季。18起疫情均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其中17起发生在学校或托幼机构,1起在工厂,蓬江区11起,新会区、江海区和台山市各2起,鹤山市1起,疫情罹患率0.50%~31.62%。临床表现均以呕吐、腹泻为主,部分伴发热、腹痛等症状,病情大多较轻,无住院和重症病例,病程多为2~3 d,呈一定的自限性倾向。
2.4 病原学监测2012-2016年哨点医院共采集2 274份粪便标本,其中江门市人民医院采检1 238份,台山市人民医院1 036份。所有标本均开展霍乱弧菌和志贺菌检测,未检出霍乱弧菌和志贺菌。病毒学检测总检出率为30.78%。其中轮状病毒检出率11.96%(272/2 274),诺如病毒检出率18.82%(428/2 274)。5年病毒检出率分别为39.06%(257/658)、31.99%(206/644)、35.42%(85/240)、22.82%(47/206)和19.96%(105/526)。分年龄组显示1~9岁组检出率最高,为35.21%,不同年龄组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95,P=0.001),见表 2。
年龄组 (岁) |
监测样本 | 轮状病毒阳性数 | 诺如病毒阳性数 | 病毒检出率 (%) |
|
样本数 | 构成比(%) | ||||
0~ | 569 | 25.02 | 109 | 87 | 34.45 |
1~ | 284 | 12.49 | 47 | 53 | 35.21 |
10~ | 105 | 4.62 | 10 | 14 | 22.86 |
20~ | 271 | 11.92 | 24 | 70 | 34.69 |
30~ | 198 | 8.71 | 13 | 33 | 23.23 |
40~ | 186 | 8.18 | 17 | 46 | 33.87 |
50~ | 203 | 8.93 | 22 | 49 | 34.98 |
60~ | 208 | 9.14 | 17 | 35 | 25.00 |
70~ | 250 | 10.99 | 13 | 41 | 21.60 |
合计 | 2 274 | 100.00 | 272 | 428 | 30.78 |
2012-2016年江门市其他感染性腹泻呈常年散发与高发季节暴发相结合的流行形式[4]。秋冬季(当年9月至次年2月)为发病高峰,3-8月呈低水平散发,83.33%的暴发疫情发生在该季节。发病人群主要在0~5岁组散居儿童[5],可能与该组人群卫生习惯、活动方式、免疫水平等特点相关,对家长/监护人加强健康教育是降低该人群发病的关键。地区分布各县(市)发病率高低悬殊,以开平市累计发病率最高。各年份不同县(区)发病率从28.32/10万~802.77/10万不等,近5年发病率逐年下降,原因可能为轮状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保护了易感人群,市民建立了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传染病漏报调查显示部分医疗机构仅报告有实验室阳性结果的腹泻病例,而造成临床诊断病例的漏报。
诺如病毒感染是江门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最主要的病原体,暴发场所主要在学校,近5年暴发疫情调查显示部分病例存在不同程度的食物暴露史,分析经食物传播可能性大。部分疫情无共同进食史,调查显示传播途径为气溶胶、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为主[6],表明食源性污染和接触传播是导致诺如病毒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不良卫生习惯、环境卫生差和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薄弱也可导致病毒传播[7]。病原学监测结果提示以病毒居多,主要是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无霍乱弧菌和志贺菌检出。各年份病原学监测阳性检出率差别较大,以2016年阳性率最低,原因可能有采样人员采集操作、标本保存和运送及实验室检测准确度等问题。按年龄组分析显示低年龄组人群病毒检出率较高,与其他感染性腹泻低年龄组报告发病数较多相吻合。
针对江门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各县(市)应加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卫生防病知识的宣教,低年龄组儿童应提倡饮用开水、吃熟食、勤洗手,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等集体单位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8],以减少暴发疫情的发生。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其他感染性腹泻诊断报告标准的统一,做好病例登记、诊断、报告和治疗[9]。此外,霍乱等重点感染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应加强对各个监测环节的质量控制和评价,进一步提高采样数量和质量及病原学检测阳性率。
作者贡献:
陈阿群 ORCID:0000-0002-7741-9729
陈阿群:疫情处置和监测,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撰写文章
陈茂余、周宏宇:统筹协调,疫情处置和提出建议
韦志楠:实验室检测
[1] |
Kotloff KL, Nataro JP, Blackwelder WC, et al. Burden and aetiology of diarrhoeal disease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Global Enteric Multicenter Study, GEMS):a p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J]. Lancet, 2013, 382(9888): 209-222. DOI:10.1016/S0140-6736(13)60844-2 |
[2] |
Wang X, Wang J, Sun H, et al. Etiology of childhood infectious diarrhea in a developed region of China:compared to childhood diarrhea in a developing region and adult diarrhea in a developed region[J]. PLoS One, 2015, 10(11): e0142136. DOI:10.1371/journal.pone.0142136 |
[3] |
Ministry of Health, PRC. WS 271-2007 Diagnosticcriteria for infections diarrhea[S]. Beijing:People's Health Publishing House, 2007. (in Chinese)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S 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
[4] |
Guo RN, Zheng HZ.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 of infectious diarrhea in Guangdong during 2004-2006[J]. South China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07, 33(6): 18-21. (in Chinese) 郭汝宁, 郑慧贞. 广东省2004-2006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 2007, 33(6): 18-21. |
[5] |
Liu XL, Chen QS, Wu TS.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fectious diarrhea other than cholera, dysentery,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in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2010-2014[J]. 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 2017, 24(1): 120-123. (in Chinese) 刘晓玲, 陈青山, 吴泰顺. 2010-2014年深圳市宝安区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J]. 实用预防医学, 2017, 24(1): 120-123. |
[6] |
Cai W, Ying HQ, Xing Y, 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lusters or outbreaks of Norovirus infection in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2016[J].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7, 32(8): 656-659. (in Chinese) 蔡伟, 应华清, 邢彦, 等. 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暴发疫情特征分析[J]. 疾病监测, 2017, 32(8): 656-659.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7.08.011 |
[7] |
Duan R, Liang JR, Zhang J, et al. Prevalence of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bioserotype 3/O:3 among children with diarrhea, China, 2010-2015[J]. Emerg Infect Dis, 2017, 23(9): 1502-1509. DOI:10.3201/eid2309.160827 |
[8] |
Yang YP, Cao GH.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n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in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during 2006-2011[J]. Chinese Primary Health Care, 2013, 27(6): 81-83. (in Chinese) 杨永平, 曹桂华. 深圳市龙岗区2006-2011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27(6): 81-83. |
[9] |
Lin L, Cao GH, Zhang MT, et al. Incidence of intestinal infectious diseases in Longgang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 2005-2010[J].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2, 27(1): 8-10. (in Chinese) 林琳, 曹桂华, 张茂棠, 等. 2005-2010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疫情分析[J]. 疾病监测, 2012, 27(1): 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