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李旦, 邢学森, 刘力, 刘红慧, 赵明江
- Li Dan, Xing Xuesen, Liu Li, Liu Honghui, Zhao Mingjiang
- 2010-2016年湖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brucellosis in Hubei, 2010-2016
- 疾病监测, 2018, 33(3): 203-207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8, 33(3): 203-207
- 10.3784/j.issn.1003-9961.2018.03.008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8-01-18
2.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湖北 武汉 430079;
3.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制品管理办公室, 湖北 武汉 430079
2.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ubei Provincial Cente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3. Biological Products Management Office, Hubei Provincial Cente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1]。人间布病主要是通过职业性或环境接触病畜或其产品而感染,也可通过吸入含有布鲁氏菌的气溶胶或摄入未经巴氏消毒的乳制品或不熟的内脏而感染[2]。1955-2014年我国99.3%的病例报告自中国北部,自2000年以来中国南部布病发病率不断升高[3]。湖北省自2010年以来,人间布病在省内呈扩散趋势并偶有暴发疫情发生[4],为了解湖北省布病流行特征,制定布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10-2016年湖北省人间布病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湖北省2010-2016年人间布病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2000-2016年湖北省统计年鉴以及相关文献资料。
1.2 研究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下载湖北省布病发病日期在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人间布病个案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下载2010-2016年湖北省人间布病暴发疫情数据,进行事件规模、暴露因素等分析。人间布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诊断和报告标准参照《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暴发疫情指2周内,同一饲养场、牲畜集散市场、屠宰加工厂等场所或自然村(屯)、居委会等局部地区内发生≥3例急性期人间布病病例。
1.3 统计学分析利用Excel 2007软件整理数据和绘制流行曲线;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均数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利用ArcGIS 10.3软件绘制发病地图。地区分布按照病例现住址统计。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2010-2016年湖北省共报告人间布病94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23/10万,其中72.76%(689/947)为确诊病例,9.82%(93/947)为临床诊断病例,17.42%(165/947)为疑似病例,无死亡病例。
2.2 人口学特征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47:1(674:273),男、女性年均发病率分别为0.32/10万(96/29 676 903)和0.14/10万(39/28 113 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1.096,P=0.001)。年龄中位数为50岁(1~80岁),40~岁和50~岁年龄组发病数最多,除0~9岁年龄组外,其余不同年龄组发病男性均多余女性。
病例以农民为主(71.28%),其次为牧民(7.81%),见表 1。参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将农民、牧民、兽医及医务人员、畜牧屠宰人员、餐饮食品业人员归为受布病威胁的重点人群,其余归为非重点人群[1]。布病重点人群与非重点人群病例数比值为4.41:1(772:175),2010-2016年两类人群不同年份发病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χ2=1.631,P=0.950)。
职业 | 报告发病数(例) | 构成比(%) |
农民 | 675 | 71.28 |
牧民 | 74 | 7.81 |
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 | 59 | 6.23 |
学生、散居儿童 | 40 | 4.22 |
干部、商业、工人、民工和服务人员 | 30 | 3.17 |
兽医及医务人员 | 12 | 1.27 |
畜牧屠宰人员 | 5 | 0.53 |
餐饮食品业人员 | 5 | 0.58 |
其他 | 47 | 4.96 |
湖北省2010-2016年人间布病报告发病数分别为5、10、16、46、222、333和315例,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趋势χ2=838.312,P=0.001),年均增长率为214.97%,2014年病例增幅最大为383%;4-7月为发病高峰,占49.52%(469/947),见图 1。
![]() |
图 1 2010-2016年湖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生时间分布 Figure 1 Time distribution of human brucellosis cases in Hubei, 2010-2016 |
|
2010-2016年,全省16个市(州)77个县(区)有人间布病报告,市级覆盖率为94.12%(16/17),县级覆盖率为74.76%(77/103)。全省17个市中,除神农架林区外,其余各市均有人间布病报告。2010-2016年,湖北省人间布病病例逐年波及的市数量分别为1、4、7、11、15、15、14个,其中2010- 2014年波及范围呈逐年增加趋势(趋势χ2=28.807,P=0.001);2010-2016年病例逐年波及的县数量分别为2、4、10、23、45、48、53个,呈逐年增加趋势(趋势χ2=138.278,P=0.001)。人间布病省内呈现由北至南,从疫区向周边市扩散趋势,见图 2。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5个市依次为随州市(1.95/10万)、荆门市(0.54/10万)、襄阳市(0.38/10万)、咸宁市(0.26/10万)和恩施州(0.19/10万)。
![]() |
图 2 2010-2016年湖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病例地域分布 Figure 2 Area distribution of human brucellosis cases in Hubei, 2010-2016 |
|
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4 d(1~487 d),其中2010-2016年分别为70 d(81~265 d)、55 d(30~226 d)、70 d(6~231 d)、13 d(4~427 d)、13 d(1~472 d)、13 d(1~487 d)、13 d(1~379 d)。2010-2012年、2013-2016年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中位数分别为70 d和1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 151.000,P=0.001)(Mann-Whitney U检验)。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7 d以内病例320例,占比33.79%(320/947),其中2010-2016年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7 d以内病例分别占0(0/6)、0(0/10)、12.50%(2 / 16)、13.04%(6 / 46)、38.29%(85 / 222)、34.53%(115/333)、35.56%(112/315),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趋势χ2=13.570,P=0.003)。2010-2016年病例诊断至报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 h(0~23 h)。
944例病例由湖北省医疗机构报告(3例由外省医疗单位报告),其中93.75%(885/944)报告自医院,其余报告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省内医院的病例中26.78%(237 / 885)来自省级医院、31.86%(282/885)来自市级医院、38.76%(343/885)来自县级医院、2.60%(23 / 885)来自乡镇医院。2010-2016年,由省级医院报告的病例构成比分别为100.00%、50.00%、93.33%、62.86%、36.63%、20.44%和19.03%,呈逐年降低趋势(趋势χ2=66.027,P<0.05);由县级医院报告的病例构成比分别为0、25.00%、0、14.29%、25.74%、45.28%和45.48%,呈逐年增加趋势(趋势χ2=31.427,P=0.001),见图 3。
![]() |
图 3 2010-2016年湖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病例报告医院构成情况 Figure 3 Constituent of hospitals reporting human brucellosis cases in Hubei, 2010-2016 |
|
2010-201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湖北省共报告2起人间布病暴发疫情,分别发生于2011年孝感市大悟县和2016年黄冈市罗田县,均有活羊接触史。两起疫情羊只染疫情况:孝感市大悟县暴发疫情的首发病例养殖羊多次出现流产、死胎;黄冈市罗田县的病例家庭养殖羊检出布鲁氏菌,病例家庭均为精准扶贫羊养殖户,见表 2。
年份 | 地区 | 病例数 | 发病家庭户数 | 活羊接触史 | 接触羊只染疫情况 | 羊只来源 | 可疑暴露方式 |
2011 | 孝感市大悟县 | 9 | 8 | 有 | 已售卖, 未检测,但首发病例家羊多次流产、死胎 | 购自外地 | 5例曾放养首发病例家羊, 1例接触首发病例家羊排泄物,1例的养殖羊与首发病例家羊同放山上 |
2016 | 黄冈市罗田县 | 6 | 2 | 有 | 2户家庭羊只均检出布鲁氏菌 | 购自外地 | 接触家庭内染疫羊只 |
2010-2016年,湖北省布病从随州市2个县5例病例增至全省16个市(州)77个县(区)315例病例,在省内呈扩散趋势,与全国南方发病率持续上升和有进一步蔓延趋势一致[3, 5]。湖北省2010年之前仅见于1991-1992年湖北省职业人群布病血清学调查中襄樊、荆州、直辖市林区、孝感等地少数血清学阳性者[6]、2007年湖北省枣阳市首次报告1例输入性人间布病[7]、2010年湖北省从病例脊髓液中分离到布鲁氏菌[8]。布病的传染源可以通过家畜的交易和流动促进传播,湖北省人间布病从随州市由北至南,从疫区向周边市扩散,可能与随州市毗邻的北方省份布病疫情严重,染疫羊只从布病高发省份的输入和本省内从疫区向周边非疫区的流通及流通时缺乏相关检疫有关。《湖北省防治布鲁氏菌病(2017-2020年)实施方案》显示随着牛羊养殖业在湖北省的快速发展,2011-2016年湖北省牛羊布病发病疫点从1个上升至211个,与省内人间布病的扩散一致,人畜疫情关联程度明显。
通过逐年发病与诊断所需时间的缩短、报告病例由省级转为市、县级乡镇卫生院,显示布病的高危人群布病知识的提高和当地医护人员对布病诊疗的重视,湖北省2013-2016年发病与诊断所需时间中位数(13 d)较2010-2012年(70 d)明显缩短,可能与医疗机构布病诊x断水平提高和人们就医意识增强有关。由省级医院和县级报告的病例构成比分别呈逐年降低和增加趋势,反映出基层医疗机构人间布病诊断能力的提高。布病治疗过程中若不能足疗程规范用药治疗,极易造成慢性布病的发生[1],应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布病诊疗水平的培训,严格按照《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2012试行)》要求诊疗,减少就诊不及时和治疗不规范造成布病慢性化的发生。
结合全国及湖北省布病疫情文献可见[3, 8-10],引起布病流行的病原菌主要是羊种布鲁氏菌,其型别也与国内主要流行菌型一致,提示目前羊不仅是湖北省的主要致病菌,也是我国引起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家畜中,羊和牛都可以感染布病,但是从病原学和疫情可见,羊是主要引起人感染发病的传染源,建议我国兽医部门有效控制羊的布病,以降低人间布病发病。湖北省人间布病暴发疫情与其他省份发生的因羊流通过程缺乏有效监管引起的多起疫情类似[4, 11]。布病多通过邻省、邻市、邻县传播[9-11]。提示布病控制的全局观念,单纯局部地区的控制难以收到效果。建议多部门联防联控,做好羊只流通过程的检验检疫工作,控制畜间传染源流通,减少人间布病的发生。
志谢: 本研究得到湖北省各县市CDC、畜牧兽医部门的大力支持!作者贡献:
李旦 ORCID:0000-0003-4441-8727
李旦: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
刘力、刘红慧:数据分析指导
赵明江、邢学森:研究设计、数据分析指导和论文修改
[1] |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7-29. Bureau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Ministry of Health Brucellosis control handbook[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8: 17-29. |
[2] |
Pappas G, Akritidis N, Bosilkovski M, et al. Brucellosis[J]. N Engl J Med, 2005, 352: 2325-2336. DOI:10.1056/NEJMra050570 |
[3] |
Lai SJ, Zhou H, Xiong WY, et al. Changing epidemiology of human brucellosis, China, 1955-2014[J]. Emerg Infect Dis, 2017, 23(2): 184-194. DOI:10.3201/eid2302.151710 |
[4] |
刘公平, 邢学森, 吴杨, 等. 2011年湖北省首起人间布鲁氏菌病暴发的调查[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2, 28(12): 1258-1260. Liu GP, Xing XS, Wu Y,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first human brucellosis in Hubei province, 2011[J]. Chin J Zoonoses, 2012, 28(12): 1258-1260. DOI:10.3969/cjz.j.issn.1002-2694.2012.12.022 |
[5] |
施玉静, 赖圣杰, 陈秋兰, 等. 我国南北方2015-2016年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8, 38(4): 435-440. Shi YJ, Lai SJ, Chen QL, et al. Analysis on the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human brucellosis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areas of China, 2015-2016[J]. Chin J Epidemiol, 2018, 38(4): 435-440.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7.04.005 |
[6] |
熊培生, 晏慧芳, 郑朝晖, 等. 湖北省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调查[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993, 12(4): 224-226. Xiong PS, Yan HF, Zheng ZH,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n brucellosis among occupational population in Hubei province[J]. Chin J Endemiol, 1993, 12(4): 224-226. |
[7] |
龚雪英, 史天东. 输入性布鲁氏菌病一例报告[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7, 18(3): 19. Gong XY, Shi TD. A case report of an imported brucellosis[J]. J Pub Health Prev Med, 2007, 18(3): 19. DOI:10.3969/j.issn.1006-2483.2007.03.036 |
[8] |
李翔, 李莉, 程均福, 等. 一例从人体分离的布鲁菌的鉴定[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 27(12): 1159-1160. Li X, Li L, Cheng JF, et al.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Brucella from a brucellosis patient[J]. Chin J Zoonoses, 2011, 27(12): 1159-1160. DOI:10.3969/j.issn.1002-2694.2011.12.023 |
[9] |
赵忠智, 聂丹文, 韩秀瑞, 等. 湖北省随州市2016年3例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菌株鉴定[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2): 163-165. Zhao ZZ, Nie DW, Han XR, et al.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in three cases of brucellosis from Suizhou city, Hubei province in 2016[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7, 28(2): 163-165.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2.017 |
[10] |
崔步云. 中国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与控制[J]. 疾病监测, 2007, 22(10): 649-651. Cui BY. Epidemic surveilance and control of brucellosis in China[J]. Dis Surveill, 2007, 22(10): 649-651.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07.10.001 |
[11] |
李旦, 寇增强, 陈秋兰, 等. 2016年山东省一起活羊交易市场导致的人间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调查[J]. 疾病监测, 2017, 32(7): 539-543. Li D, Kou ZQ, Chen QL, et al. Investigation of an outbreak of human brucellosis due to live sheep trade in Shandong, 2016[J]. Dis Surveill, 2017, 32(7): 539-543.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7.07.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