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陈秀云, 王曼
- Chen Xiuyun, Wang Man
- 1964-2016年广东省中山市6种疫苗可预防疾病流行趋势分析
- Analysis on incidence trends of six vaccine preventable diseases in Zhongshan, Guangdong, 1964-2016
- 疾病监测, 2018, 33(5): 433-437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8, 33(5): 433-437
- 10.3784/j.issn.1003-9961.2018.05.018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7-12-21
疫苗可预防疾病(vaccine preventable disease,)对人群的健康危害极大,不仅可导致被感染者(尤其儿童)致残或死亡,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1]。本研究对广东省中山市1964-2016年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脊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6种常见的疫苗可预防疾病疫情流行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疾病流行规律及其变化趋势,为制订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6种疫苗可预防疾病疫情资料来源于历年订正后的疫情年报及疫情年度汇编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当地统计局统计年鉴人口学资料。
1.2 阶段划分根据广东省免疫规划工作实践[2],百日咳、白喉、脊灰疫苗大致分为3个阶段:突击预防接种阶段(1964 - 1977年)、计划免疫阶段(1978-2007年)、扩大免疫规划阶段(2008-2016年)。麻疹疫苗分为4个阶段:疫苗使用前阶段(1964-1966年)、突击预防接种阶段(1967-1977年)、计划免疫阶段(1978-2007年)、扩大免疫规划阶段(2008-2016年)。2008年始,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直接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无计划免疫阶段),流脑疫苗分为3个阶段:疫苗使用前阶段(1964-1982年)、疫苗使用阶段(1983-2007年)、扩大免疫规划阶段(2008-2016年);乙脑疫苗分为3个阶段:疫苗使用前阶段(1964-1973年)、疫苗使用阶段(1974 - 2007年)、扩大免疫规划阶段(2008-2016年)。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 2007软件对疫情数据进行整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不同阶段6种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趋势及流行态势。根据发病数、死亡数、平均人口数计算历年年平均发病率、年平均死亡率等分析指标。
2 结果 2.1 总体趋势1964-2016年,广东省中山市累计报告麻疹、百日咳、白喉、脊灰、流脑、乙脑发病166 229例,死亡53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8.99/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67/10万。6病种报告发病率历史最高为1965年(1 892.69/10万),1969年(1 713.35/10万)、1974年(1 641.36/10万)次之;6病种报告死亡率历史最高为1967年(15.62/10万),20世纪60- 70年代报告死亡率较高,在0.21/10万~5.84/10万之间。1964 - 2016年6病种发病、死亡总体呈现下降趋势,80年代后期报告发病率及报告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见图 1。
![]() |
图 1 1964-2016年广东省中山市6种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率、总死亡率 Figure 1 Morbidity rate and overall mortality rate of 6 vaccine preventable diseases in Zhongshan, 1964-2016 |
|
1964-2016年报告麻疹发病107 136例,死亡4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4.69/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5/10万(表 1)。
病种 | 疫苗使用前阶段 | 突击预防接种阶段 | 计划免疫阶段 | 扩大免疫规划阶段 | 合计 | |||||||||
年均发病率(/10万) | 年均死亡率(/10万) | 年均发病率(/10万) | 年均死亡率(/10万) | 年均发病率(/10万) | 年均死亡率(/10万) | 年均发病率(/10万) | 年均死亡率(/10万) | 年均发病率(/10万) | 年均死亡率(/10万) | |||||
麻疹 | 810.74 | 0.61 | 588.38 | 0.19 | 64.97 | 0.02 | 7.97 | 0.00 | 134.69 | 0.05 | ||||
百日咳 | - | - | 354.56 | 0.06 | 15.39 | 0.00 | 0.00 | 0.00 | 63.48 | 0.01 | ||||
白喉 | - | - | 7.71 | 0.26 | 0.04 | 0.01 | 0.00 | 0.00 | 1.23 | 0.04 | ||||
脊髓灰质炎 | - | - | 2.23 | 0.05 | 0.05 | 0.01 | 0.00 | 0.00 | 0.38 | 0.01 | ||||
注:根据相关资料不完全记载,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的使用年份分別为1967、1960、1950和1964年,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疫苗使用前阶段广东省屮山市无疫情资料记载;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使用年份分別为1983年和1974年 |
60-70年代麻疹发病率高,年发病率在25种甲乙类传染病中均位居前列。疫苗使用前阶段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810.74/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61/ 10万。突击预防接种阶段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588.38/10万,比疫苗使用前阶段下降了27.43%,年平均死亡率为0.19/10万,比疫苗使用前阶段下降了68.85%,每隔2~5年出现一次发病高峰,年发病率历史最高为1974年(1 475.11/10万)。计划免疫阶段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64.97/10万,比突击预防接种阶段下降了88.96%,年平均死亡率为0.02/10万,比突击预防接种阶段下降了89.47%。2004年国家开始实施疫情网络直报,麻疹发病率在2004-2008年有所回升。扩大免疫规划阶段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7.97/10万,比计划免疫阶段下降了87.73%(图 2),年平均死亡率为0。
![]() |
图 2 广东省中山市6种疫苗可预防疾病扩大免疫规划前后发病率、总死亡率 Figure 2 Morbidity rate and overall mortality rate of 6 vaccine preventable diseases in pre-EPI period and EPI period in Zhongshan(/100 000) |
|
1964 - 2016年报告百日咳发病50 491例,死亡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3.48/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1/10万(表 1)。
突击预防接种阶段百日咳年平均发病率为354.56/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6/10万,每隔3~5年出现一次发病高峰,年发病率历史最高为1965年(717.73/10万)。计划免疫阶段百日咳年均发病率为15.39/10万,比突击预防接种阶段下降了95.66%,年平均死亡率为0;1978-1982年百日咳年发病率下降至45.10/10万~180.93/10万,从1983年开始年发病率控制在20.00/10万以下;自1989年以来,除1997年和2015年分别报告1例病例外,其余年份均无病例报告。
2.2.3 白喉1964-2016年报告白喉发病979例,死亡3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3/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4/10万(表 1)。
突击预防接种阶段白喉年平均发病率为7.71/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26/10万,年发病率历史最高为1964年(26.50/10万);1964-1967年白喉年发病率在10.05/10万~26.50/10万,从1968年开始降至8.00/10万以下。计划免疫阶段白喉年平均发病率为0.04/10万,比突击预防接种阶段下降了99.48%,年平均死亡率为0.01/10万,比突击预防接种阶段下降了96.15%;从1978年开始白喉年发病率处于极低水平。自1992年以来连续25年无白喉病例报告。
2.2.4 脊灰1964-2016年报告脊灰发病299例,死亡1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38/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1/10万(表 1)。
突击预防接种阶段脊灰年平均发病率为2.23/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5/10万;年发病率历史最高为1973年(12.20 /10万),其余年份年发病率维持在0~3.69/10万。计划免疫阶段脊灰年平均发病率为0.05/10万,比突击预防接种阶段下降了97.76%,年平均死亡率为0.01/10万,比突击预防接种阶段下降了80.00%。自1991年以来连续26年无脊灰病例报告。
2.2.5 流脑1964-2016年报告流脑发病4 878例,死亡16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13/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21/10万(表 2)。
病种 | 疫苗使用前阶段 | 疫苗使用阶段 | 扩大免疫规划阶段 | 合计 | |||||||
年均发病率(/10万) | 年均死亡率(/10万) | 年均发病率(/10万) | 年均死亡率(/10万) | 年均发病率(/10万) | 年均死亡率(/10万) | 年均发病率(/10万) | 年均死亡率(/10万) |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27.96 | 0.87 | 0.11 | 0.04 | 0.02 | 0.00 | 6.13 | 0.21 |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24.85 | 2.82 | 0.62 | 0.06 | 0.03 | 0.00 | 3.08 | 0.34 |
疫苗使用前阶段流脑年平均发病率为27.96/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87/10万。流脑年发病率历史最高为1967年(288.84/10万),从1971年开始流脑年发病率降至10.00/10万以下。疫苗使用阶段流脑年平均发病率为0.11/10万,比疫苗使用前阶段下降了99.61%,年平均死亡率为0.04/10万,比疫苗使用前阶段下降了95.40%。从1994年开始流脑年发病率降至0.20/10万以下。扩大免疫规划阶段年平均发病率为0.02/10万,比疫苗使用阶段下降了81.82%,年平均死亡率为0。
2.2.6 乙脑1964-2016年报告乙脑发病2 446例,死亡27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08/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34/10万(表 2)。
疫苗使用前阶段乙脑年平均发病率为24.85/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2.82/10万。乙脑年发病率历史最高为1967年(42.66/10万)。疫苗使用阶段乙脑年平均发病率为0.62/10万,比疫苗使用前阶段下降了97.51%,年平均死亡率为0.06/10万,比疫苗使用前阶段下降了97.87%。从1975年开始乙脑年发病率降至6.00/10万以下,从1981年开始乙脑年发病率降至0.40/10万以下。扩大免疫规划阶段年平均发病率为0.03/10万,比疫苗使用阶段下降了95.16%,年平均死亡率为0。
3 讨论实行免疫规划是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最简便的手段[3]。在实施计划免疫前的疫苗使用前阶段及突击预防接种阶段,疫苗接种率、接种及时率不高[4],广东省中山市麻疹、百日咳、白喉、脊灰、流脑、乙脑6种疫苗可预防疾病流行态势严重,年平均发病率和年平均死亡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6病种历史最高发病率均出现在这2个阶段。自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5],这一局面迅速改观,麻疹、百日咳、白喉、脊灰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降幅达80%~99%。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不断深入,扩大免疫规划时期除麻疹之外,其余5病种已不再常见,报告发病率、死亡率极低。
麻疹年平均发病率居6种疫苗可预防疾病之首,60-70年代曾在甲、乙类传染病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易感人群的积累[6],麻疹每隔2~5年流行一次。计划免疫实施后,麻疹发病大幅度下降的同时流行周期不再明显,直至80年代中后期流行周期消失。2004-2008年,因疫情网络直报人员报告意识提高、病例监测力度加强、免疫工作质量滑坡以及外来流动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等原因麻疹出现反弹[7]。近年来,广东省中山市通过切实抓好常规免疫、提高麻疹监测质量、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和消除麻疹工作等措施,使麻疹得到有效的控制[8],近3年麻疹年发病率已降至10.00/10万以下。
其余5病种中,除1997年和2015年分别报告1例百日咳病例外,广东省中山市脊灰、百日咳、白喉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连续多年无病例报告,我国于2000年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无脊灰证实[9];近30年广东省中山市流脑、乙脑降至历史最低发病、死亡水平。由于近年病例的减少,医务人员对百日咳、白喉、流脑等疫苗可预防疾病不典型病例、散发病例认识不足,部分医生甚至持有这些疾病在预防接种后已消失的观念[10],加之抗生素滥用导致临床症状被掩盖,易致漏诊,存在低估这几种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率的可能性。尽管如此,疫苗的广泛使用,6种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下降趋势明显,且再未出现大流行,虽然同期其他甲、乙类传染病发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11],排除卫生条件的改善、居民防病意识强化等因素之外,疫苗接种是控制疾病发生、流行的最有效的手段[12-13]。
本研究未能获得1964-1996年分年龄、性别和分职业的疫情数据,无法分析6种疫苗可预防疾病的人群特征,所使用数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广东省中山市麻疹、百日咳、白喉、脊灰、流脑、乙脑6种疫苗可预防疾病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疫苗免疫规划对控制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成效显著。但一些疫苗可预防疾病流行趋势仍然不容乐观,我国已达到无脊灰目标,但是国外一些国家特别是与我国接壤的部分国家仍有脊灰流行,脊灰野病毒株输入我国并引起流行的危险依然存在[14];流动人口中麻疹等免疫空白人群比例较高[15];危害较重的流脑、乙脑近年时有报告;一些发病率居高不下的疫苗可预防疾病如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轮状病毒腹泻病等的疫苗尚未纳入扩大免疫规划管理。应继续做好适龄儿童的常规免疫;加强流动人口预防接种管理及查漏补种工作;开展相关健康知识教育,增强居民疾病预防意识,进一步提高各种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免疫接种率,巩固免疫规划成果。
作者贡献:
陈秀云 ORCID:0000-0001-9018-3864
陈秀云:负责论文的撰写及数据收集、整理、分析
王曼:负责数据审核及技术指导
[1] |
赵占杰, 江畅, 梁剑, 等. 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疫苗接种及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系统运行现状和策略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 2013, 29(5): 479-485. Zhao ZJ, Jiang C, Liang J, et al.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y of China suspected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vaccination and vaccine-preventable diseases surveillance system[J]. J Med Pest Control, 2013, 29(5): 479-485. DOI:10.7629/yxdwfz201305004 |
[2] |
郑慧贞, 邓惠鸿. 广东免疫规划实践(1950-2011)[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2: 1. Zheng HZ, Deng HH. The practice of immunization program in Guangdong(1950-2011)[M]. Guangzhou: Guangdo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12: 1. |
[3] |
Baker ML, Figueroa-Downing D, Chiang ED, et al. Paving pathways:brazil's implementation of a national human papillomavirus immunization campaign[J]. Rev Panam Salud Publica, 2015, 38(2): 163-166. |
[4] |
敬琼, 杨贵生. 1958-2015年四川省阿坝州麻疹流行状况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7, 33(8): 819-822. Jing Q, Yang GS. The prevalence of measles in Aba prefecture of Sichuan province from 1958 to 2015[J]. J Preve Med Inf, 2017, 33(8): 819-822. |
[5] |
金雪晶, 田磊, 马爱霞. 我国进一步扩大免疫规划的必要性分析[J]. 中国药物评价, 2013, 30(3): 184-188. Jin XJ, Tian L, Ma AX. Analysis on the necessity for further 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J]. Chin J Drug Evaluat, 2013, 30(3): 184-188. |
[6] |
迮文远. 计划免疫学[M]. 2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 Ze WY. Plan of immunology[M]. 2nd ed. Shanghai: Shanghai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iterature Press, 2001. |
[7] |
马超. 中国麻疹流行病学与消除麻疹免疫策略研究[D]. 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 Ma C. Study on measles epidemiology and elimination strategy in China[D]. Beijing: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4. |
[8] |
吕海英, 周海, 蔡乾春, 等. 中山市2004-2011年麻疹控制效果评价[J]. 中国热带医学, 2013, 13(4): 460-461, 467. Lyu HY, Zhou H, Cai QC, et al. Assessment of effect of measles in Zhongshan city from 2004 to 2011[J]. Chin Trop Med, 2013, 13(4): 460-461, 467. DOI:10.13604/j.cnki.46-1064/r.2013.04.023 |
[9] |
陈昕. 我国扩大免疫规划的意义和实施[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9, 21(5): 235-237. Chen X.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expanded immunization program[J]. Shanghai J Prev Med, 2009, 21(5): 235-237. |
[10] |
张文宏. 全球百日咳现状以及免疫策略进展[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9, 15(5): 467-472. Zhang WH. Global pertussis epidemiology and immunization strategies[J]. Chin J Vacc Immunizat, 2009, 15(5): 467-472. |
[11] |
陈秀云, 王曼. 1964-2016年广东省某市法定传染病发病谱变化趋势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8, 45(1): 12-15. Chen XY, Wang M. Trend of incidence spectrum of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 in a city of Guangdong, 1964-2016[J]. Mod Prev Med, 2018, 45(1): 12-15. |
[12] |
宋全伟. 六种国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不同阶段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的研究[D]. 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 Song QW. Study on the trend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targeted communicable diseas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D]. Beijing: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6. |
[13] |
李永秋, 张英洁. 山东省免疫规划时期麻疹免疫预防工作的卫生经济学评价[J]. 现代预防医学, 2017, 44(1): 106-109. Li YQ, Zhang YJ. Health economics evaluation of measles immunization strategy in Shandong province during 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J]. Mod Prev Med, 2017, 44(1): 106-109. |
[14] |
叶绪芳, 任刚, 苏飞, 等. 贵州省2000-2009年脊髓灰质炎病毒实验室监测[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13): 3329-3333. Ye XF, Ren G, Su F, et al. Laboratory surveillance on poliovirus from 2000 to 2009 in Guizhou province[J]. Mod Prev Med, 2012, 39(13): 3329-3333. |
[15] |
赵薛飞, 董红军, 方挺, 等. 浙江省宁波市启动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7, 23(4): 397-401. Zhao XF, Dong HJ, Fang T, 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asle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measles elimination program in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J]. Chin J Vacc Immunizat, 2017, 23(4): 397-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