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胡丽华, 黄佳, 林峰, 赵建妹, 陆明琴
- HU Li-hua, HUANG Jia, LIN Feng, ZHAO Jian-mei, LU Ming-qin
- 浙江省梅毒血清学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调查
- Comparison of syphilis serological detection quality among different laboratories in Zhejiang
- 疾病监测, 2015, 30(5): 392-394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5, 30(5): 392-394
- 10.3784/j.issn.1003-9961.2015.05.013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4-09-04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引起神经、心血管等多系统损害,甚至威胁生命,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导致自发性流产、死产或先天梅毒等。浙江是梅毒发病率较高的省份,近几年梅毒的发病率和报告病例数均位居全国的前列。开展主动检测,早期发现病例,对其进行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是预防和控制梅毒的一项重要策略。梅毒血清学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它分为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特异性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非特异性试验)。为了解浙江省县(区)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水平,促进检测质量持续改进,根据《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GB/T 20470-2006),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进行了2013年度浙江省梅毒血清学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评机构全省县(区)级以上提供梅毒检测与诊疗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共497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4个,综合医院308个,妇幼机构82个,皮肤病性病防治专业机构10个,独立实验室3个。
1.2 质控品梅毒阳性血浆来源于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门诊检测剩余阳性样本,稀释用小牛血清购置于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阳性血浆56 ℃灭活2 h,高速离心去除纤维蛋白。用小牛血清稀释配制梅毒阳性血清3 份(其中1份为单纯特异性试验阳性),阴性血清2 份,0.2 μm细菌滤器抽滤除菌后,用冷冻管每管300 μl分装备用,每份质控品随机抽取10管进行均匀性试验,均匀性试验合格后分发至各参评实验室。同时启动在室温、4 ℃、37 ℃及反复冻融状态下的稳定性试验,每周2次,至建议检测截止期为止。其中特异性试验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试验分别采用快速法、酶免法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非特异性试验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上述试验结果均由两位实验者分别判读。
1.3 质评方法各参评单位领取质控品后,在建议检测期内,分别用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对5 份质控品进行梅毒血清学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试验,其中特异性试验只需做定性检测,非特异性试验需做定性和定量检测,通过室间质评远程回报系统上报检测结果,同时填报检测方法、所用试剂等检测信息。
1.4 预期值的确定以所有参评实验室中80%以上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作为预期值。
1.5 评分标准特异性试验每份样本与预期结果一致得20分,否则得0分,共100分;非特异性试验每份样本定性和定量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各得10分,否则得0分,共100分;分别以特异性与非特异性试验得分的50%计入总评成绩,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合格,<80分为不合格。
1.6 统计学分析将室间质评远程回报系统接收到的数据导入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7 均匀性试验结果每份质控品的10管抽样,特异性试验3种方法结果一致,非特异性试验定性检测结果一致,定量试验不同实验者判读结果在上下2个滴度范围内。
1.8 稳定性试验结果质控品发送日期至建议检测截止期为2周,特异性试验在室温、4 ℃、37 ℃及反复冻融(共4次)状态下3种方法结果一致,非特异试验定性检测结果一致,定量试验不同实验者判读结果在上下2个滴度范围内。
2 结果 2.1 结果回报497个参评单位中有496个在规定时间内回报检测结果,1个单位因为机构合并和人员调整,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回报检测结果,回报率99.80%。有4个单位因未开展特异性试验,只回报了非特异性试验结果。
2.2 总评成绩496个参评单位中优秀470个(94.76%),合格16个(3.22%),不合格10个(2.02%),总评成绩合格率97.98%。不同类别机构合格率统计详见表 1。
机构类别 | 合格率(%)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100.00 |
综合医院 | 98.38 |
妇幼机构 | 95.06 |
皮防专业机构 | 90.00 |
独立实验室 | 100.00 |
492个回报的参评单位中100分478个(97.15%),80分9个(1.83%),60分5个(1.02%)。特异性试验的符合率为99.31%。
2.4 非特异性试验结果496个回报的参评单位中100分359个(72.38%),90分60个(12.10%),80分60个(12.10%),70分11个(2.21%),60分5个(1.01%),40分1个(0.20%)。非特异性试验定性、定量检测符合率分别为97.94%和92.62%。质控品的特异性非特异性试验符合率见表 2。
质控品号 | 特异性试验符合率(%) | 非特异性试验定性检测符合率(%) | 非特异性试验定量检测符合率(%) |
1号 | 98.17 | 98.18 | 98.18 |
2号 | 100.00 | 100.00 | 84.68 |
3号 | 100.00 | 100.00 | 88.71 |
4号 | 98.37 | 90.12 | 90.12 |
5号 | 100.00 | 99.60 | 99.60 |
496个参评单位所使用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及不同方法的符合率见表 3。
检测项目及方法 | 机构数量 | 符合率(%) |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 ||
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酶免法) | 295 | 99.76 |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 150 | 99.07 |
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快速法) | 35 | 99.43 |
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化学发光法) | 7 | 100.00 |
梅毒螺旋体明胶血球凝集试验 | 5 | 68.00 |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 ||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 468 | 95.21 |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 28 | 94.64 |
梅毒血清学试验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试验,只有分别进行两项试验并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梅毒既往感染者或非梅毒感染者的诊断。因本次室间质评调查开展时只有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商品化梅毒血清学质控品供应,所以本次室间质评采用了实验室自制的质控品,并按要求进行了均匀性试验和稳定性试验[1],根据均匀性试验和稳定性试验结果,按照本调查方法所制备的质控品瓶间差异可忽略,且能保证在样品运输、发放、实验室保存和检测等整个质评周期中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4家只回报了非特异性试验结果的单位中有3家为县(区)级妇幼机构,尽管经过连续几年的培训,此现象已有所好转,但在县(区)等基层的妇幼机构只用非特异性试验进行梅毒筛查的现状仍存在。梅毒非特异试验假阳性在孕妇中较多见,如只做非特异试验极易造成梅毒的误诊。此外,因非特异性试验方法敏感性不如特异性试验,易造成梅毒的漏诊,梅毒孕妇如延误治疗,会造成流产、早产、死胎和胎传梅毒,甚至导致不可逆的畸残发生。
本调查特异性试验的符合率明显高于非特异性试验,非特异性试验中定性检测符合率要高于定量检测。非特异试验目前尚无全自动的仪器设备,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对结果有较大影响,此外用于检测的水平摇床性能也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前的一项调查中发现,浙江省开展梅毒血清学检测的被调查实验室中只有73.75%采用水平摇床进行非特异性试验,而其中转速等性能符合要求的摇床不到20%[2],仍有较多的实验室采用微量振荡器甚至手工摇动来替代。梅毒非特异性试验明确规定需要用100±2 r/min的速度来混匀试验卡片[3],手工摇动无法满足要求,而用微量振荡器进行实验会带来滴度的偏差,甚至造成低滴度样本的漏检[4]。由于质评无法对参评单位的仪器设备情况进行核实,仪器性能与质评成绩之间的关系有待今后在实验室现场调查中进一步掌握。
不同类别机构中总评成绩符合率最高的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独立实验室,其次为综合性医院,妇幼机构和皮肤病防治专业机构符合率相对较低,可能与近几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性病实验室相关的培训率较高有一定的关系[2],今后要加对强对综合医院以及妇幼机构的培训工作。
本次室间质评的检测方法符合率比较发现在特异性试验中,酶免法使用的实验室最多,其次是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使用血球凝集试验的实验室最少,这与酶免法试剂成本低,并且可用于自动化大样本筛查有关,血球凝集试验因动物红细胞当载体易导致非特异性凝集,而逐步被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取代,本次调查发现4号阴性质控品回报了阳性结果的8家单位中有4家采用了血球凝集试验。化学发光法的符合率最高,有文献报道化学发光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酶免方法[5],如不考虑试剂成本,化学发光法将是特异性试验大样本筛查的最佳方法。
本次室间质评调查表明,浙江省各参评机构梅毒血清学检测整体质量较好,其中特异性抗体检测质量要明显优于非特异性抗体检测质量,但部分机构特别是妇幼机构的实验室检测能力还有待提高。
[1] | Wang ZG. Clinical examination quality control technique [M]. Beijing: The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8.(in Chinese) 王治国.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
[2] | Hu LH, Huang J, Lin F, et al. Current status of laboratory detection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in Zhejiang [J]. Disease Surveillance,2012,27(12):953-956. (in Chinese) 胡丽华,黄佳,林峰,等. 浙江省性病实验室检测现状调查分析[J]. 疾病监测,2012,27(12):953-956. |
[3] | Yin YP. Manual for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raining [M]. Beijing: The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11. (in Chinese) 尹跃平. 性病防治培训手册——实验室检测[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
[4] | Hu LH, Zhao JM. Micro oscillator is appropriate for TRUST test [J].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2011,29(1):33. (in Chinese) 胡丽华,赵建妹.不宜用微量振荡器进行TRUST试验[J]. 临床检验杂志,2011,29(1):33. |
[5] | Fang H, Wu YF, Wang RZ, 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utomatic chemical immunoassay analyzer in detection of 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 [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2010,24(7):671-674. (in Chinese) 房华, 吴燕芬,汪瑞忠,等.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7):671-6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