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孟玲, 李超, 汪立杰, 任婧寰, 罗莉, 夏愔愔, 王秦, 孙校金, 涂文校, 洪志恒, 倪大新, 向妮娟
- MENG Ling, LI Chao, WANG Li-jie, REN Jing-huan, LUO Li, XIA Yin-yin, WANG Qin, SUN Xiao-jin, TU Wen-xiao, HONG Zhi-heng, NI Da-xin, XIANG Ni-juan
- 2017年12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
- Risk assessment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nd communicable diseases concerned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December 2017
- 疾病监测, 2017, 32(12): 907-910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7, 32(12): 907-910
- 10.3784/j.issn.1003-9961.2017.12.003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7-10-13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北京 102206;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 北京 102206;
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 102206;
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北京 100021;
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 北京 100050
2. Institute for Viral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2206, China;
3. Divi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2206, China;
4. National Center for Tuberculosi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2206, China;
5. 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vonmental Health,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0021, China;
6. 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0050, China
2011年4月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开始启动月度风险评估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重点传染病风险进行评估;通过系统回顾近期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发生情况,研判下个月份的可能发展趋势,明确需要重点关注的事件和病种,以做好监测和应对准备。2017年12月6日,中国CDC进行了12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现报告主要的评估结果。
1 评估方法和依据本月风险评估所采取的评估方法和评估依据与之前无差异,详见已发表的文章[1]。
2 评估结果 2.1 风险地图(示意图) 2.1.1 近期全球及中国港、澳、台地区需关注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见图 1。
![]() |
图 1 近期全球及中国港、澳、台地区需关注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示意图(截至2017年12月5日) Figure 1 Recent communicable disease outbreaks 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with global concern (as of 5 December 2017) |
|
见图 2。
![]() |
图 2 近期国内需关注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示意图(截至2017年12月5日) Figure 2 Recent communicable disease outbreaks 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with great concern in China (as of 5 December 2017) |
|
无。
2.3 重点关注 2.3.1 人感染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2017年11月,云南省报告1例确诊病例;江苏省报告1例死亡病例(1月报告病例,2月死亡,近期核实补报)。截至2017年11月30日,全国累计报告H7N9确诊病例1 534例,其中死亡608例。实验室监测未发现H7N9病毒对人致病性或传播力改变的突变。
人感染H5N6禽流感:2017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报告1例病例。截至2017年11月30日,我国内地累计报告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18例,其中死亡13例。
人感染H9N2禽流感:2017年11月,湖南省报告1例病例。截至2017年11月30日,我国内地累计报告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26例,其中死亡1例。
综合2017年1 11月H7N9态势、往年疫情规律和病原学监测结果,预计2017/2018年冬春季H7N9疫情将可能再次出现季节性升高。但随着家禽强制免疫的全面实施、活禽调运监管制度和市场监管措施的进一步推进,H7N9疫情有望控制在较低水平。此外,人感染其他亚型动物流感病毒病例仍可能散在发生。
建议:(1)各地应按照2017年初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活禽市场管控切实做好H7N9防控工作的通知》及近期国家应对H7N9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关于进一步加强活禽经营市场管理的通知》,切实做好活禽市场及活禽调运的管控工作。(2)继续做好疫情和病原学监测,加强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禽和环境污染情况监测、病例暴露溯源调查等工作。(3)加强流感哨点监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等,加强对病例可疑暴露史的问询,发现疑似病例后尽早采样送检,并开展抗病毒治疗,努力降低病死率。(4)加强人感染禽流感相关防控知识宣传。(5)持续推动家禽产业转型升级及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等长效措施落到实处。
2.3.2 流行性感冒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均处于上升趋势,B型、A(H3N2)流感共同流行。2017年4月以来,我国流行的H3N2亚型、A(H1N1)、B型流感病毒未发生明显变异,流行毒株与北半球推荐的2017-2018年疫苗株匹配性较好。耐药性监测显示,所有A(H1N1)和A(H3N2)亚型流感毒株均对烷胺类药物耐药;所有A(H3N2)亚型、B型毒株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绝大多数A(H1N1)流感毒株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
12月流感活动水平会继续上升,暴发疫情也会持续增多,南、北方省份会相继进入冬季流感流行季节,流行毒株可能会以B型流感为主。
建议:(1)各地应继续按照《全国流感监测方案》的要求,做好流感样病例和病原学监测工作。(2)及时分析疫情态势, 做好风险评估,加强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报告,做好标本采集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可能的毒株变异情况和耐药情况。(3)加强流感监测数据分析和共享,密切关注全球和周边地区流感疫情态势和病毒变异情况。(4)建议高危人群及时进行流感疫苗的接种。
2.3.3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2017年1-11月,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4 303起,中毒6 208例,死亡151例。报告较多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东中部地区,报告起数前5位的省份为山西(1 156起)、北京(958起)、辽宁(927起)、山东(883起)、吉林(348起),占总报告起数的99.3%。发生场所主要为家庭,占总报告起数的96.2%。
根据往年监测结果,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期与我国北方冬春取暖季节基本一致,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预计12月会持续高发。
建议:(1)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推进集中供暖,引导群众改进取暖方式,改善取暖设施。(2)各级卫生计生部门按照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应急预案要求,认真开展事件监测报告和医疗救治工作,并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处理和综合评估工作。(3)在高发季节(尤其是重点地区)利用多种形式开展防控知识宣传。
2.4 一般关注 2.4.1 感染性腹泻2017年截至11月30日,全国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319起,显著高于2016年同期水平(88起)。其中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暴发294起,占92.2%,是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全国共有24个省份报告疫情,暴发疫情数位于前5位的省份为江苏、广东、山东、安徽和重庆,占全国总疫情数的63%。学校为疫情发生的主要场所,共报告295起,占92%。传播途径人传人为主(82%),其次为食源性传播。
冬季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12月诺如病毒暴发可能会持续增加。
建议:(1)加强疫情监测和分析,及早发现聚集和暴发,及时采取控制措施。(2)加强对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病原学诊断。(3)对学校和托幼机构、医疗机构等集体单位,加强诺如病毒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发生腹泻或呕吐暴发时要立即报告,CDC应及时开展现场调查,查清病因及传播途径。
2.4.2 结核病我国目前报告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发生于学校。学生报告发病率约为全人群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1/4,但易出现聚集性疫情。2012年至2017年12月5日,全国共报告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7起,其中34起发生在高中、11起发生在大学,多为寄宿制学校。2017年截至12月5日,全国报告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起。结核病高发季节为冬春季,对于学校结核病而言,每年春夏季节是发现结核病患者的高峰季节。
由于我国结核病基础疫情仍处于中高水平,学生结核病散发病例时有发生,部分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不到位,可造成校内传播,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近期各地加强了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部分地区主动开展筛查,报告意识增强,预计12月仍可能有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影响恶劣,但通常在积极处置后可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建议:(1)各级各类相关机构强化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落实,包括应急机制和物资的准备。(2)加强学校结核病主动监测和疫情监测,发现散发病例及时进行相关筛查处置,出现聚集性疫情及时组织核实调查和处置。
2.4.3 重污染天气(雾霾)相关事件中央转移支付项目“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空气污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由于北方地区受冬季供暖及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大气细颗粒物(PM2.5)总体水平较高,仍可能发生冬季重污染天气(雾霾),其对健康的影响及防护将会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空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影响,尤其需注意对儿童、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等脆弱人群的健康影响。
12月将是重污染天气(雾霾)的高发月份。
建议:各地应建立重污染天气(雾霾)人群健康应对机制,加强健康宣教和媒体沟通,继续开展重污染天气(雾霾)对健康影响的监测、评估及相关研究,为国家及所在地区制定环境治理策略和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2.5 了解美国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疫情:2016年底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加州)、密歇根州、犹他州相继发生大规模甲肝疫情。截至2017年12月5日,加州报告672例,死亡21例;密歇根州报告555例,死亡20例;犹他州报告87例,无死亡;肯塔基州报告31例,无死亡。大多数病例为无家可归者、吸毒人群及其密切接触者。
不排除病例输入我国的可能,但我国受此疫情影响致甲肝疫情传播增强的风险较低。
建议:(1)继续密切关注美国甲肝暴发疫情发展态势,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双边渠道及时获取当地疫情进展。(2)各地继续做好甲肝疫情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聚集性疫情,并储备一定数量甲肝疫苗用于暴露后预防。(3)建议前往美国加州、密歇根州和犹他州等地区的中国公民要密切关注该地区甲肝疫情,并建议提前接种甲肝疫苗。(4)加强宣传教育,从美国加州、密歇根州和犹他州等地来华人员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出现甲肝疑似症状及时就诊。
3 讨论12月风险评估会议重点分析了2017年12月我国人感染禽流感、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结核病等传染病疫情和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重污染天气(雾霾)相关事件以及美国甲肝疫情等的公共卫生风险。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12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与11月相当,主要以发生在学校的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传染病暴发事件为主。我国内地将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及其他亚型动物流感散发病例。流行性感冒活动水平将继续上升。诺如病毒等病毒性腹泻暴发可能会持续增加。仍可能出现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和重污染天气(雾霾)相关健康事件均处于冬季高发季节。
作者贡献:
孟玲 ORCID: 0000-0002-0750-5621
孟玲:初步提出本月风险评估议题,分析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趋势,撰写文章初稿,并参与文章修改
李超:负责人感染禽流感的分析和撰写
汪立杰:负责季节性流感的分析和撰写
任婧寰:负责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分析和撰写
罗莉:负责感染性腹泻的分析和撰写
夏愔愔:负责结核病的分析和撰写
王秦:负责重污染天气(雾霾)相关事件的分析和撰写
孙校金:负责美国甲肝疫情的分析和撰写
孟玲、涂文校、洪志恒、倪大新:参与本月风险评估议题的提出、素材准备和文章修改
向妮娟:确定风险评估议题、主持风险评估会议,参与文章修改
[1] |
Tu WX, Zhou L, Wang R, et al. Risk assessment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and concerned infectious diseases in China, June 2013[J].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3, 28(6): 424-428. (in Chinese) 涂文校, 周蕾, 王锐, 等. 2013年6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J]. 疾病监测, 2013, 28(6): 424-428.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3.6.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