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交流
2004年 第19卷 第11期
2004, 19(11): 403-404.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4.11.403
摘要:
2004, 19(11): 404-405.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4.11.404
摘要:
2004, 19(11): 405-409.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4.11.405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本市建立的流感监测网络所取得的 2003年流感监测结果对流感的流行趋势、病原学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流行病学监测 ,哨点医院每周填写流感样病例报表并上报 ;各区、县级疾控中心 (防疫站 )的流行病学医师对流感样暴发疫点进行个案调查并上报 ;病原学监测 ,监测点医院每周采集流感样病人漱口液 5 - 10份进行流感病毒分离 ;血清学监测 ,在 3、9月对一般人群血清作抗体水平监测 ,9月份对职业暴露人群进行人禽流感血清监测。结果 流行病学监测 ,全年报告暴发疫情 91起 ,罹患率在 0.35% -40.14 %之间。病原学监测 ,全年以H3N2 为优势流行株 ,B型流感病毒只引起散发病例或小暴发。血清学监测 ,3月和 9月两次监测结果表明在流感高峰前后 ,H1N1、H3N2 、B(维多利亚系 )亚型阳性率均较一致 (χ2 分别为0.82、2.01、1.34,P值均 >0.05 ) ,但B(巴拿马系 )抗体 9月高于3月 (χ2 =0.022 ,P 1N1、H3N2 、B(维多利亚系 )阳性率分别为 42.97%、88.21%和59.09%.禽H5H1检测为均为阴性,H9H2检出5份阳性,阳性率为1.89%.结论 本市2003年流感高发于春夏之交,全年以H3N2为优势流行株。
目的 通过对本市建立的流感监测网络所取得的 2003年流感监测结果对流感的流行趋势、病原学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流行病学监测 ,哨点医院每周填写流感样病例报表并上报 ;各区、县级疾控中心 (防疫站 )的流行病学医师对流感样暴发疫点进行个案调查并上报 ;病原学监测 ,监测点医院每周采集流感样病人漱口液 5 - 10份进行流感病毒分离 ;血清学监测 ,在 3、9月对一般人群血清作抗体水平监测 ,9月份对职业暴露人群进行人禽流感血清监测。结果 流行病学监测 ,全年报告暴发疫情 91起 ,罹患率在 0.35% -40.14 %之间。病原学监测 ,全年以H3N2 为优势流行株 ,B型流感病毒只引起散发病例或小暴发。血清学监测 ,3月和 9月两次监测结果表明在流感高峰前后 ,H1N1、H3N2 、B(维多利亚系 )亚型阳性率均较一致 (χ2 分别为0.82、2.01、1.34,P值均 >0.05 ) ,但B(巴拿马系 )抗体 9月高于3月 (χ2 =0.022 ,P 1N1、H3N2 、B(维多利亚系 )阳性率分别为 42.97%、88.21%和59.09%.禽H5H1检测为均为阴性,H9H2检出5份阳性,阳性率为1.89%.结论 本市2003年流感高发于春夏之交,全年以H3N2为优势流行株。
2004, 19(11): 409-413.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4.11.409
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HIV/AIDS流行现状和趋势。方法 采用哨点综合监测、现患调查、高危人群常规筛检和自愿匿名检测 4种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HIV流行资料和全省AIDS病例报告资料。结果 2 0 0 3年全省共监测各类高危和重点人群 10 6587人 ,发现HIV新检出者 2 4 5 3人 ,诊断艾滋病病人 172人 ,死亡81人。哨点监测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率为 21.2 % (0.6% - 63.0 % ) ,8个地区静脉吸毒HIV感染率达高水平流行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感染率为 2.6 % (0 - 10.8% ) ,其中思茅地区孟连县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感染率为 10.8% ;孕产妇HIV感染率为 0.4 % (0 - 1.3% ) ,其中德宏州陇川县、盈江县医院孕产妇HIV感染率达到 1.3%、1.0 % ;昆明暗娼、嫖客HIV感染率分别为 2.5 %、0.8% ,全国HIV流调暗娼感染率 3.74 % (46/1230 ) ;高流行地区医院无关联人群HIV感染率为 1.3% ,献血员 0.07% ,自愿匿名咨询检测检出率为 13.1%。感染者主要为20-30岁汉族男性静脉吸毒者,以农民和无业人员居多,主要分布于我省德宏、红河、大量、昆明、临沧和保山。结论云南省HIV流行经静肪吸毒人群蔓延到全省,HIV感染率继续上升,并且造成性乱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孕产妇人群HIV感染率进一步上升,高流行地区医院无关联人群HIV流行率超1%.全省面临艾滋病广泛流行的严重威胁。
目的 了解云南省HIV/AIDS流行现状和趋势。方法 采用哨点综合监测、现患调查、高危人群常规筛检和自愿匿名检测 4种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HIV流行资料和全省AIDS病例报告资料。结果 2 0 0 3年全省共监测各类高危和重点人群 10 6587人 ,发现HIV新检出者 2 4 5 3人 ,诊断艾滋病病人 172人 ,死亡81人。哨点监测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率为 21.2 % (0.6% - 63.0 % ) ,8个地区静脉吸毒HIV感染率达高水平流行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感染率为 2.6 % (0 - 10.8% ) ,其中思茅地区孟连县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感染率为 10.8% ;孕产妇HIV感染率为 0.4 % (0 - 1.3% ) ,其中德宏州陇川县、盈江县医院孕产妇HIV感染率达到 1.3%、1.0 % ;昆明暗娼、嫖客HIV感染率分别为 2.5 %、0.8% ,全国HIV流调暗娼感染率 3.74 % (46/1230 ) ;高流行地区医院无关联人群HIV感染率为 1.3% ,献血员 0.07% ,自愿匿名咨询检测检出率为 13.1%。感染者主要为20-30岁汉族男性静脉吸毒者,以农民和无业人员居多,主要分布于我省德宏、红河、大量、昆明、临沧和保山。结论云南省HIV流行经静肪吸毒人群蔓延到全省,HIV感染率继续上升,并且造成性乱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孕产妇人群HIV感染率进一步上升,高流行地区医院无关联人群HIV流行率超1%.全省面临艾滋病广泛流行的严重威胁。
2004, 19(11): 412-415.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4.11.412
摘要: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静脉吸毒者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集静脉吸毒者血液标本 ,分离血清 ,用半巢式PCR检测TTV ,用ELISA检测抗 -HCV、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等。 结果 共检测 30 6例 ,TTV、抗 -HCV、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的阳性率分别为 7.52 %、42.4 8%、19.61%、44.12 %、7.19%、7.84 %和 41.50%。乙肝五项标志物中一项或以上阳性者 226例 ,感染率为73.86 %。HCV、TTV和HBV同时检出率高。吸毒者不同血型的TTV、HCV、HBV感染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静脉吸毒者是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 ,几种疾病可同时或重叠感染 ;共有未经灭菌的注射器可造成交叉感染 ,可能是吸毒者感染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故应采取控制措施 ,降低吸毒人群感染这些疾病的频率。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静脉吸毒者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集静脉吸毒者血液标本 ,分离血清 ,用半巢式PCR检测TTV ,用ELISA检测抗 -HCV、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等。 结果 共检测 30 6例 ,TTV、抗 -HCV、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的阳性率分别为 7.52 %、42.4 8%、19.61%、44.12 %、7.19%、7.84 %和 41.50%。乙肝五项标志物中一项或以上阳性者 226例 ,感染率为73.86 %。HCV、TTV和HBV同时检出率高。吸毒者不同血型的TTV、HCV、HBV感染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静脉吸毒者是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 ,几种疾病可同时或重叠感染 ;共有未经灭菌的注射器可造成交叉感染 ,可能是吸毒者感染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故应采取控制措施 ,降低吸毒人群感染这些疾病的频率。
2004, 19(11): 414-416.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4.11.414
摘要:
2004, 19(11): 416-418.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4.11.416
摘要:
2004, 19(11): 417-419.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4.11.417
摘要:
2004, 19(11): 419-421.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4.11.419
摘要:
2004, 19(11): 420-422.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4.11.420
摘要:
2004, 19(11): 422-424.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4.11.422
摘要:
2004, 19(11): 424-426.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4.11.424
摘要:
2004, 19(11): 426-427.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4.11.426
摘要:
2004, 19(11): 427-429.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4.11.427
摘要:
2004, 19(11): 428-431.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4.11.428
摘要:
2004, 19(11): 430-433.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4.11.430
摘要:
2004, 19(11): 432-433.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4.11.432
摘要:
2004, 19(11): 437-439.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4.11.437
摘要:
2004, 19(11): 438-440.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4.11.438
摘要:
2004, 19(11): 439-441.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4.11.439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