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结核病监测发展历程
结核病监测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基础,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结核病监测,可以掌握结核病疫情流行特征及变化规律,评价结核病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实施效果,为改进和完善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政策依据。
建国后,我国在部分大城市,如北京、上海、重庆等初步建立了结核病登记报告系统。1982 年,在全国建立了结核病监测年报系统,覆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市、盟)和县(区、旗)的结核病防治机构。1992 年,在卫Ⅴ项目省推行结核病监测季报制度,逐步覆盖全国所有的县(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2004 年,SARS 之后,全国启用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肺结核被列入乙类传染病纳入该系统进行报告。2005 年,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专报系统),主要覆盖结核病定点医院和部分专科医院;截至2020 年年底,专报系统覆盖省级诊疗机构 40 家,地市级诊疗机构 364 家,县(区)级诊疗机构 2517 家。目前,正在建设的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将实现个体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监测,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及时、更加准确的结核病监测信息。
2 专题稿件汇集内容
本专题汇集了全国结核病监测同道们的文章,既有省级结核病疫情特征及变化趋势规律的分析;也有重点人群,包括耐多药、儿童、学生、医务工作者、密切接触者等人群的发病和筛查情况的分析;还有重点地区,包括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结核病疫情分析;同时还有患者就诊延迟和治疗依从性的分析;患者复发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还包括实验室中结核病分枝杆菌流行菌型的分析,基本上涵盖了结核病监测工作的方方面面,使读者对我国结核病监测工作领域、以及开展工作和成效有一个全面整体的了解和把握。
3 结核病监测未来展望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结核病专病监测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和居民健康档案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是大势所趋。目前,全面健康保障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正如火如荼,标志着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建设进入新阶段,将实现以“病案为中心”向“患者为中心”的信息采集模式的重大转变。依托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系统建设工程这个“大数据”平台,充分运用云计算和智能化分析等新兴技术,根据监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不同维度的时空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可以更好地发挥结核病监测在防治工作的支撑作用。
详情可通过微信扫描 OSID 二维码与专题主持陈伟研究员展开学术交流
专题文章见:http://www.jbjc.org/article/2021/10
2019年北京市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诊断和报告肺结核患者的特征分析
湖北省石首市和巴东县肺结核患者就诊和卫生系统延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0-2019年浙江省嘉兴市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0-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肺结核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分析
2015-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利福平耐药肺结核筛查及患者纳入治疗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