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健康领域的重大问题,严重威胁动物和人类的健康。2022 年 10 月 28 日,国家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发布了《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确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施策的原则,明确了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彰显了国家和政府遏制耐药,保护人民健康的决心。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了解不同宿主来源、不同地域分布菌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探究细菌耐药性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将为耐药性的预防控制、抗菌药物的研发以及临床抗感染精准治疗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国家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即抗菌药物对细菌的疗效下降甚至无效。细菌耐药性是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人群、动物、环境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目前“无药可用”的严峻的细菌耐药的状况。在人类发现和使用抗菌药物之前,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已经在自然界存在,但占比很低。人类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大量生产和使用改变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加速了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要解决耐药性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刻理解抗感染和耐药性产生是抗菌药物使用的“双刃剑”。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精准率,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和耐药性的认知,规范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才能真正保护抗菌药物资源,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本耐药专题的 9 篇文章,分别从不同层面对沙门菌、儿童肠道 ESBL 肠杆菌、小肠耶尔森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状况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城市居民抗菌药物及耐药性认知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借鉴和启发,共同推进我国遏制微生物耐药工作。
详情可通过微信扫描 OSID 二维码与专题主持李娟研究员展开学术交流
专题文章见:http://www.jbjc.org/article/2023/1
2016-2020年湖北省荆州市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筛查及纳入治疗情况
2015-2020年山西省耐药结核病流行特征与空间聚集性分析
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某地区儿童肠道携带ESBLs菌株状况调查分析
山东省滨州市某社区来源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mcr-1阳性菌株耐药基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