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是指长期、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人群中的死亡和死因信息,定期观察人群中的死亡水平和死因分布,并对这些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干预措施,合理分配卫生资源。通过对死亡资料的分析可产生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等基本的健康指标,同时,通过开展疾病负担等分析,可确定疾病的优先防控重点,死因监测数据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公共卫生信息,为国家政策制定和疾病防控干预工作提供基本依据。
2013年,由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整合并扩建具有省级代表性的全国死因监测系统。在此基础上,各省积极扩建监测范围,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实现死因报告全覆盖。2021年全国报告死亡个案854.61万,较2004年增长13倍。中国死因监测工作已基本实现全国覆盖,死因监测系统收集和产出的国家和省级的死因数据,为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机构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专题汇集了北京、浙江、青海、河南等地的死亡监测主要结果,通过分析各省主要慢病及伤害死亡变化趋势、死因顺位、期望寿命、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等指标,为各地开展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并助力“健康中国2030”的落地和实现,发挥了公共卫生基本信息的重要作用。
详情可通过微信扫描 OSID 二维码与专题主持王黎君研究员展开学术交流
专题文章见:http://www.jbjc.org/article/2022/7
2010-201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及变化趋势分析
2015-2020年河南省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及“健康中国2030”指标达标分析
1990-2019年浙江省脑卒中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