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协助审稿人更全面地审阅稿件,提高审稿质量,《疾病监测》编辑部编制审稿指南,列出了审稿时需要注意的要点和标准,供审稿参照使用。审稿的目的是对某篇学术论文进行学术评价,稿件评价语言应客观、准确、公正,不应用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语言进行评价。
1 选题的重要性
1.1 理论上的重要性
v 有重要理论意义
v 为该领域指出新的研究方向,或有可能改变未来研究方向
1.2 实践意义
v 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v 用重要的方式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1.3 适合性
v 适合《疾病监测》杂志及其读者
v 选题为有待研究的新选题
2 研引言”或“问题提出”中的文献综述
2.1 包括最重要的文献
v 参考以往重要相关文献
v 参考新近出版文献
v 参考相关重要领域文献
2.2 在文献基础上形成研究框架
v 文献综述和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研究问题是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提出
v 文献综述能够反映该领域研究的发展状况
v 文献综述能够说明该研究的方向是正确的
2.3 文献的把握和处理
v 文献综述表明作者理解了文献
v 对各类文献进行了分析、整合,不是堆砌文献
v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推论适当,没有过度表述、误解、误用或仅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文献
v 用批判的眼光进行文献综述,指出了以往研究的局限、矛盾和模糊的地方,表述公正,严慈适度(松弛有度)
v 文献组织适当,促进了对这一领域的了解
2.4 文献的完备和准确
v 主要参考第一手的研究文献,没有过度依赖已有的综述、专著或教材,尽量不引非学术性的文献
v 参阅的文献范围广泛
v 如果不是必需,不要引用与研究关系不大的文献,也没有必要穷尽所有文献,不要过度引用作者自己的文献
v 能够帮助其他专业的读者熟悉该研究领域,并籍此评估作者后面进行的研究
3 问题提出
3.1 研究问题的恰当性
v 研究分析的单元正确?
v 研究集中于关键的变量,即那些已知的有潜在影响的变量,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变量,不选择其他的有关变量?
v 清楚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多因素,还要指出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中介/调节作用、因果关系等。
v 假设可以证伪
v 考虑了各种相关的理论观点以及相反的理论观点
3.2 逻辑正确
v 研究变量界定清楚,指明与类似变量的区别
v 研究基于的理论能够自洽
v 从文献综述到研究假设的提出,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v 研究目的、假设、问题和预期的独特贡献表述清楚
v 对某种理论或观点的推论符合逻辑
v 基于理论或事实提出研究假设,表述清楚
v 对基本的观点解释恰当,能够让该领域外的读者看懂
4 研究方法
4.1 研究对象
v 研究对象取样适合研究问题,有代表性
v 要交代研究对象的特征,说明样本总体特点、样本大小以及可以统计的人口学特征
v 应给出研究对象的选取及样本量的计算方法
4.2 设备和材料
v 设备和材料适合研究问题
v 特殊的实验设备需描述特征
v 研究材料需给出来源或选择方式
v 如果可能,应该使用经过标准化的、被认可的测验,如果不用,应该解释原因
v 如果是新的试验方法,应详细介绍。从别处得到的测验应有参考文献
4.3 研究设计和过程
v 研究设计可以回答研究的问题
v 设计的类型:实验、准实验还是相关研究?组间还是组内?是否用了多种测量,如果是,考虑到平衡了吗?
v 被试在不同条件的组中是如何分配的
v 自变量是如何控制的
v 因变量是如何测量的
n 变量要给出操作定义
n 研究程序应按步骤来说明
n 描述的细节要充分适当,以可以让别人重复为准。既不能太简略,也没有必要说明所有的细节
4.4 数据收集、管理和统计分析
v 正确处理实验中的极端数据和无效数据
v 问卷回收率和无效问卷比例需在可接受范围,提高回收率,分析受试者不接受调查和丢失带来的影响
v 控制数据的质量(数据采集和录入)
v 给出统计软件及版本
5 数据分析和结果
5.1 统计分析
v 统计方法使用正确
v 有没有更简单的统计方法或更高级的统计方法
5.2 结果表达
v 数据分析的顺序要符合研究逻辑,即与文献综述和讨论部分的表述顺序(思路)一致
v 先文字,后数字。行文不要以统计数据开始
v 先呈现描述统计,然后再给出推论统计
v 为方便以后的综述和分析,需给出基本的统计数据(平均数、标准差、样本数等)
v 正确使用图表,有助于清楚表达研究结果,但图表内容不要与正文重复
v 每个统计分析都要报告自由度
v 显著性不要写P=0.000,因为概率不可能为0
5.3 公正客观
v 不要只报告对自己有利的数据
v 不要报告远离研究主题的数据
6 讨论和结论
6.1 结果的解释
v 在对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推论
v 把研究结果与初始的研究假设和目的联系起来
v 对结果解释,既不要过度,也不要不足
v 不要简单地重复结果,要解释研究结果的含义
v 要区分客观的结果描述和自己的主观解释
v 尽量少讨论与研究主题偏离较远的问题
v 如果可能,要探讨能否对研究结果进行相反的解释
v 要联系其他同类研究的结果
v 如果必要,要在一个较广阔的研究背景下讨论结果
v 考虑对结果进行最简单的解释
v 不要忽视或弱化与研究假设相反的结果
v 解释意外的研究结果
v 结论或对结果的小结要简明
6.2 研究意义
v 从研究结果到理论的提升要恰当
v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要具体
v 指出未来研究创新的方向
6.3 研究局限
v 对研究的局限和缺点进行恰当的实事求是的自我批评
v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局限都要考虑
v 要说明推论时的限制条件,不管是已知的还是可疑的
7 文稿的呈现
7.1 写作质量
v 行文流畅,表达清晰,结构合理
v 客观、专业
v 在文章的开头就能让读者明白研究问题的重要性
v 论文各部分之间有清晰的逻辑联系
v 整个研究“故事完整”(Good writing is good teaching)。论文写作就像讲故事,需要把故事讲清楚,能吸引读
者的注意。让人读不懂的文章不是好文章。
v 写作认真,准备充分
7.2 符合期刊投稿要求
v 题目和摘要充分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
v 文献列表中正确给出所有参考文献
v 符合《疾病监测》的定位风格和格式要求
8 研究的贡献
8.1 总的贡献
v 理论贡献,如提升、挑战而不仅仅是应用现有的理论
v 实践贡献,如研究结果不是实际工作中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v 方法上的贡献,如研究工具、研究策略、分析技术等
v 有建设性的重复研究,如虽是重复研究,但在重要的方面扩展了已有的研究
8.2 文献价值
v 弥补了目前的研究空白
v 超越了以往的文献
v 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做出了贡献
v 激发未来对该领域的研究
v 报告了其他文献未报道的大量数据和观点
v 反映了重要研究项目的主要方面(数据、观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