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孟玲, 王亚丽, 靳淼, 常昭瑞, 陈秋兰, 刘小波, 罗莉, 杨静, 任瑞琦, 涂文校, 洪志恒, 向妮娟, 倪大新
- MENG Ling, WANG Ya-li, JIN Miao, CHANG Zhao-rui, CHEN Qiu-lan, LIU Xiao-bo, LUO Li, YANG Jing, REN Rui-qi, TU Wen-xiao, HONG Zhi-heng, XIANG Ni-juan, NI Da-xin
- 2017年10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
- Risk assessment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nd communicable diseases concerned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October 2017
- 疾病监测, 2017, 32(10/11): 805-809
-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7, 32(10/11): 805-809
- 10.3784/j.issn.1003-9961.2017.10/11.006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7-10-13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北京 102206;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 北京 102206;
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北京 102206
2. Institute for Vir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2206, China;
3. Divi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2206, China;
4. Institute for Communicable Disease Preventionand Control,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2206, China
2011年4月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开始启动月度风险评估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重点传染病风险进行评估;通过系统回顾近期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发生情况,研判下个月份的可能发展趋势,明确需要重点关注的事件和病种,以做好监测和应对准备。2017年9月29日,中国CDC进行了2017年10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现报告主要的评估结果。
1 评估方法和依据本月风险评估所采取的评估方法和评估依据与之前无差异,详见已发表的文章[1-2]。
2 评估结果 2.1 风险地图(示意图) 2.1.1 近期全球及中国港、澳、台地区需关注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见图 1。
![]() |
图 1 近期全球及中国港、澳、台地区需关注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示意图(截至2017年9月28日) Figure 1 Recent communicable disease outbreaks 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with global concern (as of 28 September 2017) |
|
见图 2。
![]() |
图 2 近期国内需关注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示意图(截至2017年9月28日) Figure 2 Recent communicable disease outbreaks 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with great concern in China (as of 28 September 2017) |
|
2017年截至9月24日,全国累计报告3 010例,较2016年同期上升123%,无死亡;其中本地病例2 292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6%。病例主要分布在报告本地暴发疫情的云南省(9 161例)、浙江省(138例)、广东省(90例)、山东省(34例),占全国报告病例总数的93%,上述4省中除云南省外报告病例数均高于2016年同期。其余省份病例数较少,主要为输入病例,输入病例主要来源自东南亚,其次为南亚。目前,浙江省杭州市、云南省本地暴发疫情仍在持续,广东省多地有散发疫情、局部有小规模暴发,山东省疫情基本平息。报告病例中4种血清型的病毒均有报告,本地病例检出Ⅰ、Ⅱ和Ⅳ型,输入病例检出Ⅰ~Ⅲ型。国外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缅甸、菲律宾、印度、老挝、柬埔寨均发生较大规模的登革热疫情,其中斯里兰卡报告病例15.6万例(2017年截至9月28日)。
2.2.1.2 基孔肯雅热2017年截至9月28日,全国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病例18例(含外籍病例6例),分布于广东省(10例,含外籍5例)和浙江省(8例,含外籍1例);其中浙江省衢州市报告本地病例3例,为孟加拉国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疫情,目前疫情已终止,其余15例均为输入病例,输入来源为孟加拉(12例)、巴基斯坦(2例)、卡拉奇(1例);无重症死亡报告。据泛美卫生组织(PAHO)通报[3],2017年截至9月22日,美洲共报告病例18.3万例,其中巴西占94%。据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通报[4],8月以来,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发生本地传播疫情,截至9月21日,分别报告病例11例和92例。
2.2.1.3 寨卡病毒病2017年9月,江苏省报告1例缅甸输入病例。截至目前,全球共85个国家或地区报告经蚊媒传播的寨卡病毒病疫情。2017年截至9月27日,新加坡累计报告寨卡本地感染病例65例[5]。部分东南亚国家监测发现能力薄弱,寨卡病毒病疫情很可能低估,需保持警惕。
2.2.1.4 媒介伊蚊2017年9月,我国23个省份开展了媒介伊蚊监测。结果显示,9月下半月福建、江苏、湖北、湖南、山西和天津等地媒介伊蚊密度进一步增高,大多数省份媒介伊蚊密度处于较高水平,登革热本地传播及暴发风险进一步加大。其中,浙江省和海南省大部分监测点、云南省和广东省接近50%监测点、北京市个别监测点、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山东省、山西省和上海市媒介伊蚊幼蚊密度超过安全阈值;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湖北省、辽宁省媒介伊蚊成蚊密度超过安全阈值。鉴于近期我国大部分省份气温仍相对较高、累计降雨量相对较多,预计10月南方大部分地区及中部部分地区的媒介伊蚊密度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趋势研判:(1)我国南方省份登革热在10月仍将处于疫情高峰。云南省、广东省、浙江省本地传播扩散风险大;福建省、广西和海南省依然存在由输入病例引发本地传播的风险;预计随着秋冬季到来,蚊媒密度下降,长江以北地区风险降低。(2)国内登革热病毒型别复杂,Ⅰ~Ⅳ型均有报告,需重视出现重症病例风险。(3)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病仍存在病例输入并在蚊媒适宜地区造成本地传播的可能。
建议:(1)云南、浙江、广东等有本地登革热暴发疫情的地区,应从政府主导、群众动员和科学防控等三个层面,继续做好各项防控工作。(2)南方其他高风险地区(广西、福建、海南等省份)应继续加强监测,做好风险评估和应对准备。
2.3 重点关注 2.3.1 人感染H7N9禽流感2017年9月,我国内地报告确诊病例2例,分别来自湖南省和辽宁省,无死亡。截至2017年9月27日,全国共报告H7N9确诊病例1 533例,其中死亡607例。实验室监测未发现H7N9病毒对人致病性或传播力改变的突变。
根据2017年1-9月H7N9态势、往年疫情规律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考虑各地活禽市场和活禽调运管控措施的实施以及H7N9禽间疫苗的使用等影响因素,预计2017年10-11月间将可能继续出现散发病例;不排除出现聚集性疫情,亦不排除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其他国家发现来自我国内地的H7N9输入病例;2017-2018年冬春季可能再次出现季节性升高,强度目前尚难以预测;但发生持续人传人可能性较低。
建议:各地应认真总结2016-2017流行季H7N9疫情情况,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农业部等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活禽市场管控切实做好H7N9防控工作的通知》及近期国家应对H7N9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关于进一步加强活禽经营市场管理的通知》,切实做好H7N9疫情防控工作;继续做好疫情和病原学监测,加强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禽和环境污染情况监测、病例暴露溯源调查等工作;持续推动家禽产业转型升级及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等长效措施落到实处。
2.4 一般关注 2.4.1 手足口病2017年截至9月24日,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 406 197例,其中重症8 867例,死亡95例。与2016年同期相比,报告病例数、重症数和死亡数分别下降25%、31%和42%;与2014-2016年同期报告平均数相比,报告病例数、重症数和死亡数分别下降26%、39%和61%。报告病例数较多的省份为广东、广西、湖南、山东和福建,共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2%。报告病例数较2016年同期增加的省份有7个,增加病例数在185~8 539例间, 病例增加最多的省份为海南。2017年9月1-24日报告病例数与2016年同期相比,16个省份病例数增加,其中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和江西病例数增加明显。2017年秋冬季小高峰病例快速增长早于往年。
2017年报告的77 533例实验室诊断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占47%,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占13%,其他肠道病毒占40%。与2016年同期相比,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分别上升16%和27%,Cox A16构成比下降53%。轻症病例中2013、2015和2016年其他肠道病毒为优势循环血清型,2014年EV71为优势循环血清型,2017年1-9月,总体看EV71为优势循环血清型,EV71构成1-5月有逐渐升高趋势,之后下降,而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在6月后呈上升趋势。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始终以EV71为优势循环血清型,但2013年以来其他肠道病毒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增加。
根据手足口病既往流行特征,目前处于手足口病秋冬季小高峰上升期,预计10-11月进入秋冬季发病高峰,12月发病水平逐渐下降。不排除优势病原变化及气候因素影响出现高峰增高及持续时间延长等现象。
建议:(1)建议各地做好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加强病原学监测,为疫情研判提供依据。(2)做好学校和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防控和处置工作。(3)规范重症病例的诊断和报告,做好重症病例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学分型。(4)做好本省疫苗接种对疫情流行特征影响分析和效果评估。
2.4.2 感染性腹泻2017年截至9月,全国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281起,显著高于2016年(54起)同期水平。其中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暴发258起,占92%,是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引起诺如病毒暴发的主要病毒基因型为GⅡ.P16/GⅡ.2重组株。全国共有22个省份报告了疫情,暴发疫情数位于前5位的省份为江苏、广东、山东、安徽和福建,占全国总疫情数的68%。学校为疫情发生的主要场所,共报告230起,占89%。传播途径中以人传人为主(72%),食源性为第2位。
冬季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预计10月起诺如病毒暴发将呈上升趋势。
建议:(1)加强疫情监测和分析,及早发现聚集和暴发,及时采取控制措施。(2)加强对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病原学诊断。(3)对学校和托幼机构、医疗机构等集体单位,加强诺如病毒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发生腹泻或呕吐暴发时要立即报告,各地CDC要及时开展现场调查,查清病因及传播途径。
2.4.3 季节性流感目前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仍然较高但呈持续下降趋势,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较低但呈上升趋势。南北方省份均以A(H3N2)为主要流行病毒。2016年9月以来,我国流行的H3N2亚型、甲型H1N1、B型流感病毒未发生明显变异,流行毒株与北半球推荐的2017-2018年疫苗株匹配性较好。耐药性监测显示,所有甲型H1N1和A(H3N2)亚型流感毒株均对烷胺类药物耐药;所有A(H3N2)亚型、B型毒株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绝大多数甲型H1N1流感毒株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
随着全国范围内气温下降,流感暴发疫情报告起数会呈上升趋势。南、北方省份以A(H3N2)为下一阶段流行毒株的可能性较大。
建议:(1)各地应继续按照《全国流感监测方案》的要求,做好流感样病例和病原学监测工作。(2)及时分析疫情态势, 做好风险评估,加强流感样暴发疫情的报告和处置,做好标本采集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可能的毒株变异情况和耐药情况。(3)加强流感监测数据分析和共享,密切关注全球和周边地区流感疫情态势和病毒变异情况。(4)建议高危人群及时进行流感疫苗的接种。
3 讨论本月风险评估会议重点分析了2017年10月全国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媒介伊蚊传染病,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以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季节性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公共卫生风险。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10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与9月相当。部分南方重点省份登革热本地传播疫情仍将维持较高水平,输入病例导致本地传播的风险仍然存在;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其他蚊媒传染病仍存在病例输入并在蚊媒适宜地区造成本地传播的风险。人感染H7N9禽流感将继续出现散发病例。手足口病进入秋冬季发病高峰。诺如病毒所致病毒性腹泻将进入高发季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也将出现季节性升高。
作者贡献:
孟玲 ORCID: 0000-0002-0750-5621
孟玲:初步提出本月风险评估议题,分析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趋势,撰写文章初稿,并参与文章修改
王亚丽:负责寨卡病毒病的分析和撰写
靳淼、罗莉:负责感染性腹泻的分析和撰写
常昭瑞:负责手足口病的分析和撰写
陈秋兰:负责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分析和撰写
刘小波:负责蚊媒监测的分析和撰写
杨静:负责季节性流感的分析和撰写
任瑞琦:负责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分析和撰写
孟玲、涂文校、洪志恒、向妮娟:参与本月风险评估议题的提出、素材准备和文章修改;倪大新确定风险评估议题、主持风险评估会议,参与文章修改
[1] |
Tu WX, Zhou L, Wang R, et al. Risk assessment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and concerned infectious diseases in China, June 2013[J].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3, 28(6): 424-428. (in Chinese) 涂文校, 周蕾, 王锐, 等. 2013年6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J]. 疾病监测, 2013, 28(6): 424-428.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3.6.003 |
[2] |
Meng L, Xiang NJ, Li Y, et al. Risk assessment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and concerned infectious diseases in China, September 2013[J].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3, 28(9): 704-708. (in Chinese) 孟玲, 向妮娟, 李昱, 等. 2013年9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J]. 疾病监测, 2013, 28(9): 704-708.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3.9.003 |
[3] |
PAHO:Number of Reported Cases of Chikungunya Fever in the Americas (Updated as of 22 September 2017), 22 September 2017[EB/OL]. (2017-09-28)[2017-10-10]. http://www.paho.org/hq/index.php?option=com_docman&task=doc_download&Itemid=270&gid=42075&lang=en.
|
[4] |
ECDC:Communicable disease threats report, 17-23 September 2017, week 38, 22 September 2017[EB/OL]. (2017-09-28)[2017-10-10]. https://ecdc.europa.eu/en/publications-data/communicable-disease-threats-report-17-23-september-2017-week-38.
|
[5] |
Singapore NEA:Zika Cases & Clusters, 28 September 2017[EB/OL]. (2017-09-28)[2017-10-10]. http://www.nea.gov.sg/public-health/zika/zika-cases-clust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