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38卷  第1期

封面
2023 年 1 期封面
2023, 38(1).
[摘要](154) [PDF 10758KB](40)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2023 年 1 期目录
2023, 38(1): 1-3.
[摘要](102) [HTML全文] (65) [PDF 1401KB](28)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疫情快报
2022年12月中国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简介National Data of Class A, B and C 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December 2022
2023, 38(1): 1-1. DOI: 10.3784/jbjc.202301180572
[摘要](341) [HTML全文] (161) [PDF 433KB](72)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2022年12月中国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概要
2023, 38(1): 2-3. DOI: 10.3784/jbjc.202301180573
[摘要](183) [HTML全文] (323) [PDF 402KB](39)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2022年12月全球传染病疫情概要
韩辉, 伍波, 田睿, 贾娇娇, 宋悦谦
2023, 38(1): 4-6. DOI: 10.3784/jbjc.202301180002
[摘要](362) [HTML全文] (138) [PDF 2077KB](57)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2022年12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8种,涉及235个国家和地区。 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35个)、猴痘(110个)、登革热(28个)、麻疹(27个)和霍乱(14个)。 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埃博拉病毒病(47.0%)、裂谷热(44.2%)、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40.0%)、拉沙热(17.6%)和西尼罗热(7.6%)。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疟疾、霍乱、登革热和麻疹。 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黄热病、拉沙热、猴痘、疟疾和麻疹;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猴痘、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猴痘和侵袭性A群链球菌感染。
风险评估
2023年1月中国大陆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郭文章, 马晓洁, 涂文校, 笃梦雪, 冯晔囡, 任婧寰, 刘倩倩, 谢怡然, 向妮娟, 施国庆
2023, 38(1): 7-10. DOI: 10.3784/jbjc.202301180001
[摘要](470) [HTML全文] (207) [PDF 4815KB](76)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评估2023年1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预计2023年1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将较2022年12月上升或相近。 2023年1月受奥密克戎变异株BQ、XBB和其他可能新出现亚型毒株的免疫逃逸影响,预计北半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反弹可能持续。 我国内地在2023年春节期间人员流动性增加,增加新型冠状病毒在尚未感染人员中的传播风险。 1月流感病毒活动水平可能上升,以甲型流感为主的可能性大。 1月仍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风险月份。  结论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予以特别关注,对季节性流感和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予以一般关注。
2022年12月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风险评估
杨昕娉, 武洁雯, 纪瀚然, 庞明樊, 赵青, 房元圣, 李洁, 薛秀丽, 戚晓鹏
2023, 38(1): 11-15. DOI: 10.3784/jbjc.202301170571
[摘要](426) [HTML全文] (220) [PDF 2946KB](52)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评估2022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各大洲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各大洲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与2022年11月相比,全球月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分别上升了38.92%和25.95%,亚洲12月每日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整体持续上涨。全球每新增5 000万确诊病例和50万死亡病例用时明显增加。日本、韩国、美国和法国是全球重点关注国家;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毛里求斯和澳大利亚是各大洲一般关注国家;俄罗斯是周边十四国特别关注国家。  结论  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12月中下旬后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个别区域和国家疫情仍较为突出。对于重点国家要持续加强疫情监测,同相关机构建立沟通机制,互通有无,及时预警。
微生物耐药专题
导 读
李娟
2023, 38(1): 16-16. DOI: 10.3784/jbjc.202301180008
[摘要](226) [HTML全文] (59) [PDF 628KB](25)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2018-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沙门菌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吴春敏, 叶素贞, 胡凤清, 饶晓虹
2023, 38(1): 17-22. DOI: 10.3784/jbjc.202202280076
[摘要](522) [HTML全文] (198) [PDF 8254KB](64)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2018—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沙门菌血清学分型、分子分型及耐药情况,为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溯源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方法  依据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菌检验》微生物检验方法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检测,采用分离培养及生化实验进行沙门菌鉴定,利用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学试验,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遗传相关性分析,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耐药性分析。   结果  55株沙门菌菌株分属21种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分别占30.90%和29.09%;食品中分离的沙门菌有19种血清型,食源性疾病病例中分离的沙门菌有4种血清型;菌株的PFGE形成13种带型,具有多态性,相似度为37.29%~100.00%,总体相似度达到 63.77%。 同一血清型可出现不同的PFGE带型,部分肠炎、鼠伤寒、唐卜逊沙门菌出现成簇现象。 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萘啶酸、磺胺异恶唑有较高的耐药性,分别达到67.27%、65.45%、54.55%。 对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和庆大霉素以及阿奇霉素等药物敏感。 55株沙门菌共发现30种不同的耐药谱,氨苄西林-萘啶酸为优势耐药谱(47.27%,26/55),主要血清型包括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  结论  南平市食品中的沙门菌血清型和分子分型多种多样,食品和食源性疾病分离出的沙门菌对15种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种类多样,半数以上菌株存在多重抗生素耐药问题,要继续加强监测。
江苏省无锡市门诊腹泻患者鼠伤寒沙门菌分子分型和耐药特征研究
谢洁, 袁敏, 王雅静, 沙丹, 管红霞
2023, 38(1): 23-28. DOI: 10.3784/jbjc.202205020188
[摘要](848) [HTML全文] (279) [PDF 2990KB](64)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无锡市腹泻病例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分子分型和耐药特征。  方法  对无锡市2016—2017年哨点医院分离的26株鼠伤寒沙门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9类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择两株多重耐药的菌株(SM699:耐7类;SM912:耐4类)进行全基因组二代测序,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其耐药的遗传学基础和多位点序列分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  结果  26株鼠伤寒沙门菌对亚胺培南均敏感,对其他13种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3.8%~65.4%)。 耐药率排在前3位的为四环素(65.4%,17/26)、氨苄西林(61.5%,16/26)、萘啶酸(42.3%,11/26)。 20株菌至少对1类及以上抗菌药物耐药(76.9%,20/26),共产生15种耐药表型,有14株菌为多重耐药菌株(53.8%,14/26)。 全基因组二代测序结果表明,SM699和SM912分别携带23种和9种耐药基因,可介导对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基本一致。 菌株SM699的gyrA基因突变可介导喹诺酮类耐药。 两株菌均为ST34型,属于近缘克隆株。 26株菌产生23种PFGE带型,相似性在58.6%~100.0%。  结论  无锡地区鼠伤寒沙门菌耐药形势严重,需持续加强耐药性监测,同时深入研究基因组以阐明耐药基因获得的机制,为更好的提出防范策略提供依据。
2016-2020年湖北省荆州市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筛查及纳入治疗情况
李莹莹, 张宇, 杨尚鹏, 程春平, 曾玮
2023, 38(1): 29-33. DOI: 10.3784/jbjc.202205200236
[摘要](563) [HTML全文] (204) [PDF 1215KB](50)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十三五”期间湖北省荆州市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筛查、发现及纳入治疗情况的分析,进一步探索适合荆州市的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控制策略和措施。  方法   通过《结核病信息监测系统》收集2016—2020年荆州市相关监测数据。 采用筛查率、检出率、纳入治疗率等指标,评价分析荆州市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发现及治疗情况。  结果   2016—2020年荆州市共登记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7 273例,开展耐药筛查3 885例,检出利福平耐药患者380例。 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利福平耐药筛查率为53.42%,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χ2=3 558.431,P<0.001);筛查病原学阳性患者中利福平耐药检出率为9.78%,复治患者检出率(30.58%)明显高于初治患者检出率(5.85%)(χ2=360.348,P<0.05),利福平耐药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χ2=263.254,P<0.001),各县(市、区)利福平耐药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65,P<0.05),其中监利市(13.15%)和松滋市(12.43%)检出率较高;2016—2020年荆州市确诊的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纳入治疗率为78.95%,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6.657,P=0.002)。  结论   “十三五”期间荆州市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筛查率及纳入治疗率均升高,检出率下降,耐药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十四五”期间应进一步争取政策支持,加强患者治疗管理和感染控制,减少耐药结核病的发生。
2015-2020年山西省耐药结核病流行特征与空间聚集性分析
康宏云, 商临萍, 范月玲, 王春蒲, 冯永亮, 王素萍
2023, 38(1): 34-38. DOI: 10.3784/jbjc.202204090153
[摘要](445) [HTML全文] (176) [PDF 4408KB](70)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2015—2020年山西省耐药结核病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为制定耐药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数据,对山西省耐药结核病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ArcGis 10.8、GeoDa 1.20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确定山西省耐药结核病聚集区域。  结果  2015—2020年山西省共登记耐药结核病患者970例,年均登记率为0.46/10万,登记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68.644,P<0.01);男女性别比为2.44∶1,发病年龄以40~59岁组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7—2019年山西省耐药结核病登记率存在空间正相关,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长治市、运城市、晋城市、吕梁市、大同市。  结论  2015—2020年山西省耐药结核病登记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的耐药结核病防治工作,减少耐药结核病的传播。
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某地区儿童肠道携带ESBLs菌株状况调查分析
王雅静, 袁敏, 齐倩倩, 李娟, 冯微宏, 管红霞
2023, 38(1): 39-44. DOI: 10.3784/jbjc.202205080203
[摘要](452) [HTML全文] (183) [PDF 1512KB](32)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调查江苏省无锡市某地区儿童肠道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状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8年无锡市某实验幼儿园不同年级的健康儿童粪便样本131份和无锡市某住院儿童粪便样本107份,采用ESBLs筛查培养基初步筛选出产ESBLs的菌株,鉴定菌种类别并通过药敏试验分析耐药情况。  结果  共计筛选出112株产ESBLs的细菌,均为肠杆菌科类细菌,其中健康儿童粪便样本中分离到57株,住院儿童粪便样本中分离到55株,大肠埃希菌为主要分离菌株(89.28%)。 健康儿童和住院儿童肠道内携带ESBLs的菌株对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对氨基糖苷类的妥布霉素(χ2=5.153,P=0.023)和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呋辛(χ2=4.003,P=0.045)的耐药性上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筛选得到的112株菌株中,有92株细菌存在多重耐药的情况,多重耐药率高达82.12%。 此外在住院儿童中检出1株对厄他培南耐药的耐碳青霉烯类的大肠埃希菌(MIC=2),在健康儿童中分离到一株对10类抗菌药物都不敏感的多耐药大肠埃希菌。  结论  无锡部分地区儿童肠道中普遍存在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且多重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应该高度重视儿童抗菌药物的使用。
北京市昌平区城市居民抗菌药物及细菌耐药性认知调查分析
姜雪琪, 魏斌, 车洁, 袁敏, 白晓玉, 孙静, 周君辰, 刘泽梁, 白雪梅, 贾培, 李娟, 卢金星
2023, 38(1): 45-50. DOI: 10.3784/jbjc.202205300249
[摘要](382) [HTML全文] (120) [PDF 1509KB](27)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北京市昌平区不同年龄及教育程度人群对抗菌药物及细菌耐药的认知、态度及行为,了解城市人群对抗菌药物及细菌耐药的认知缺口,为制定遏制耐药科普宣传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借助微信“问卷星”平台开展问卷调查,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卡方(χ2)检验分析不同人群对抗菌药物认知、态度、行为状况及差异。  结果  共收集到1267份有效问卷,依据受访者年龄和教育程度的不同,将受访人群分为7个年龄组和4个学历组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受访者中对抗菌药物、当前的耐药形势及耐药菌跨领域传播的正确认知率分别为58.09%、48.38%和52.8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组正确认知率高于另外3个学历组(χ2=32.378,P<0.05)。 90.69%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学习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93.61%的受访者使用前会主动了解药物的使用剂量、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89.42%的受访者会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阅读说明书,显示民众学习了解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主观意愿比较强。 93.37%的受访者赞同必须医生开具处方才可购买抗菌药物的规定,但严格遵从医嘱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仅为74.19%。 71.03%的受访者家中常备抗菌药物;55.72%的受访者会在患病时自行服用抗菌药物;23.84%的受访者会依据病情变化自行加减或停用抗菌药物。 而且,55.0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不存在抗菌药物过度使用或不规范使用的情况。  结论  遏制耐药国家行动计划实施五年,城市居民对于抗菌药物及细菌耐药的认知和关注度高,反映出北京市在遏制耐药科普宣传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在对耐药现状及耐药菌危害认知方面,不同人群间差异大。此外,认知同行为脱节,认识到个人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当行为的人群比例低,提示抗菌药物正确使用行为规范科普宣传有待提高。 因此,下一步将加强具体行为规范的科普,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背景人群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宣传,强化认知到行为的转变,促进全人群合理用药的行为规范,以达到“扩大认知,遏制耐药”的公共卫生目标。
浙江省丽水市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及基因突变情况
许河南, 杨红慧, 赖聪娟, 吴燕飞, 林利, 季柏林, 徐丽霞
2023, 38(1): 51-56. DOI: 10.3784/jbjc.202205260243
[摘要](363) [HTML全文] (127) [PDF 1208KB](44)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调查浙江省丽水市结核病定点医院患者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耐药特征及耐药基因突变情况,为该地区耐药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对培养自丽水市结核病定点医院结核病患者MTB临床分离株进行抗结核药物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及分析。  结果  242株MTB总耐药突变占16.53%(40/242),耐多药率为4.96%(12/242),耐药顺位分别为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氟喹诺酮类 >乙胺丁醇。 链霉素耐药株基因突变位点主要发生在rpsL43位密码子,占比为65.00%(13/20);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位点主要发生在katG315密码子,占比为76.19%(14/21);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位点主要发生在rpoB基因529-533位密码子,占比为61.11%(11/18); 乙胺丁醇耐药基因突变位点主要发生在embB306位密码子,占77.78%(7/9)。  结论  丽水市结核患者总体耐药突变低于全国耐药水平,但耐药模式和耐药基因突变情况仍较为复杂,需进一步加强耐药结核病监测及防控工作。
2020年天津市肺结核耐药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慧, 王志锐, 巨韩芳, 孙蕊, 王春花
2023, 38(1): 57-63. DOI: 10.3784/jbjc.202206210286
[摘要](619) [HTML全文] (265) [PDF 1205KB](72)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2020年天津市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纳入2020年1—12月天津市的肺结核患者,对患者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分离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肺结核耐药患者的耐药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1 314例肺结核患者,获得1 314株结核分枝杆菌。 其中,68.42%(899/1314)为全敏菌株,31.58%(415/1 314)为耐药菌株。 在415株耐药菌株中,10.05%(132/1 314)为单耐药菌株,4.11%(54/1 314)为多耐药菌株,10.81%(142/1 314)为耐多药菌株,6.61%(87/1 314)为其他类型耐药。 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的耐药率最高(19.79%),其次为链霉素(18.87%),对利福平、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也有较高的耐药率(11.87%、13.13%、13.38%),对卡那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0.91%、0.75%)。 在156株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中,准广泛耐药率(同时对氟喹诺酮类耐药)为46.79%(73/156)。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全敏组相比,单耐药组和多耐药/耐多药组中40~59岁者占比更高,≥60岁者占比更低(P<0.05)。 与全敏组相比,单耐药组和多耐药/耐多药组中复治者占比均更高(P<0.05);与单耐药组相比,多耐药/耐多药组中复治者占比更高(P<0.05)。 年龄、治疗史是结核分枝杆菌单耐药、多耐药/耐多药的影响因素(P<0.05)。 复治耐药患者中的利福平耐药率、耐多药率、准广泛耐药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P<0.001)。  结论  2020年天津市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特征十分严峻,年龄40~59岁、治疗史等是肺结核患者耐药特别是利福平耐药的影响因素。
山东省滨州市某社区来源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mcr-1阳性菌株耐药基因分析
韩佳运, 王爽, 寇增强, 王安阁, 马丽梅, 刘璐, 陈玉贞, 孙高翔, 毕振旺
2023, 38(1): 64-69. DOI: 10.3784/jbjc.202206150266
[摘要](344) [HTML全文] (186) [PDF 2219KB](34)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城市社区居民肠道来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和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阳性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本研究对山东省滨州市某城市社区居民粪便样本中分离的16株产ESBL大肠埃希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全基因组测序(WGS)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SNPS)。 对多黏菌素耐药的产ESBL大肠埃希菌进行S1-PFGE和Southern杂交确定耐药基因的位置,并用接合试验判断基因的可转移性。  结果   某城市社区居民肠道来源产ESBL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40.00%,多重耐药菌占75.00%。 WGS分析显示,16株ESBL大肠埃希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毒力基因。 SNPS分析显示16株产ESBL大肠埃希菌聚集成4个簇。 mcr-1阳性产ESBL大肠埃希菌携带的耐药基因mcr-1blaCTX-M均位于质粒上,且均可随质粒发生水平转移。  结论   城市社区居民中可检出多黏菌素耐药ESBL大肠埃希菌,基因mcr-1存在水平传播的可能性。
传染病监测
2004-2021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邓雪飞, 杜珊珊, 黄晓霞, 王芹, 李阿茜, 李川, 孙丽娜, 芜为, 李昊, 刘铁柱, 田婷婷, 王世文, 梁米芳, 李德新, 谢春, 李建东
2023, 38(1): 70-74. DOI: 10.3784/jbjc.202211140490
[摘要](602) [HTML全文] (248) [PDF 10214KB](127)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我国近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报告病例流行特征,加强对该病流行现状的理解。  方法   从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得2004—2021年HFRS病例信息,描述分析其分布动态变化特征以及病例诊断情况。  结果   2004—2021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病例报告,HFRS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累计报告病例224396例,死亡2068例,年均发病率约为0.93/10万,病死率0.92% 病例呈高度分散又相对集中的分布特征,发病数前10位的省份报告发病185207例,占全国总报告病例数的82.54%。 发病呈春夏季峰(4—7月)、秋冬季峰(10月至次年1月)季两个发病高峰,春夏季以5月或6月为高峰,11月或12月是秋冬季发病高峰,春夏季峰占32.20%,秋冬季峰占47.85%,秋冬季峰明显高于春夏季峰。 男女性病例性别比为2.93∶1,5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30~45岁人群发病率明显下降,14岁以下儿童病例占比出现上升趋势。 职业分布仍以农民为主(占67.74%),待业和居家人群病例占比出现明显上升。  结论   2004—2021年,中国HFRS报告病例数逐步下降到相对低位水平,伴随局部地区发病率的显著起伏;疫情分布地域扩大,部分地区出现再发疫情;高龄人群和儿童病例占比有升高趋势,应引起关注,并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
2016-2021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刘青, 刘露, 张态, 刘彦君, 陈晓明
2023, 38(1): 75-81. DOI: 10.3784/jbjc.202208270381
[摘要](495) [HTML全文] (247) [PDF 3537KB](109)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州)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为该地区HFMD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传染病监测系统中网络直报的大理州HFMD的发病资料,对2016—2021年HFMD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时空扫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大理州HFMD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  2016—2021年大理州累计报告HFMD 32 476例,年均发病率为149.00/10万,多数年份为双峰流行,主高峰在7月,而少数年份为单峰流行,2020年高峰在11月,2021年高峰在1月;男女发病率性别比为1.30∶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6岁,散居儿童占比最高;高发病率地区逐年变化。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大理州仅有2017年的HFMD发病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 局部空间相关性显示,2016—2019年大理州HFMD发病率具有局部空间相关性,而2020—2021年不具有。 时空扫描分析显示,大理州HFMD发病率具有时空聚集性,主集群在地理空间上均有所变化,其中2018年覆盖范围最大,相对危险度值为5.34,对数似然比值1 452.77,P < 0.001;聚集时间主要分布在6-7月;2016—2021年高发病率聚集区逐年发生变化,与高发病率地区变化相同。  结论  云南省大理州HFMD病例时空聚集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幼儿高发,高发地区逐年变化,应加强对大理州高发季节和人群的重点防控。
2010-2020年江西省腹泻儿童人星状病毒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析
周珺, 张艳妮, 李健雄, 肖大瑾, 施勇, 冉鑫
2023, 38(1): 82-86. DOI: 10.3784/jbjc.202208150362
[摘要](332) [HTML全文] (131) [PDF 2126KB](36)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2010—2020年江西省腹泻儿童人星状病毒的感染情况以及病毒基因型。  方法  收集2010—2020年江西省儿童医院15岁以下腹泻儿童的粪便标本,使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人星状病毒核酸检测,对人星状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对ORF2基因部分区域扩增并进行序列测定分析。  结果  2010—2020年共采集粪便标本2 403份,检出人星状病毒核酸的标本72份,总阳性率为3.00%,5岁以下年龄组的阳性率为3.03%,2岁以下年龄组的感染者占比为84.72%;人星状病毒在同年11月至次年3月的检出率较高;基因测序获得47条病毒ORF2区序列,经比对分析,其中基因1型38条,基因2型1条,基因4型3条,基因5型1条,基因6型4条。  结论  人星状病毒是引起2岁以下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原体,2010—2020年江西省流行的星状病毒主要为基因1型,2010年亦存在基因6型的流行。
2018-2020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腹泻病例中弓形杆菌感染及流行特征分析
郭玉梅, 张玉兰, 李温, 徐保红, 高伟利
2023, 38(1): 87-90. DOI: 10.3784/jbjc.202203160099
[摘要](402) [HTML全文] (191) [PDF 1284KB](42)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2018—2020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腹泻患者弓形杆菌感染及流行特征。  方法   收集2018—2020年石家庄市两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例资料并采集粪便标本,采用驱动增强双孔滤膜法进行弓形杆菌的分离培养,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16S rRNA基因测序法进行菌种鉴定。  结果  628例细菌性腹泻患者中弓形杆菌的阳性率为2.71%,17株弓形杆菌中布氏弓形杆菌8株,嗜低温弓形杆菌9株。 弓形杆菌检出时间集中在6—10月。 除1例为<1岁儿童外,其余16例均为成年人,各年龄段均有感染病例,其中21~30岁占比最高(29.41%)。 男性弓形杆菌感染率高于女性。 17例中仅1例有发热症状,11例有恶心、腹痛症状。 腹泻以水样便为主(82.35%),腹泻次数3~5次/d者占64.71%,>8次/d者占23.53%。 病例多为食用家庭自制或餐饮业购买的多种混合食物感染。 17例病例中有4例(23.53%)为混合其他病原菌感染,混合其他病原有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和诺如病毒。  结论   2018—2020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细菌性腹泻患者是感染弓形杆菌所致,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强监测和防范。
2020年甘肃省兰州市某高校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调查
曲红梅, 魁发瑞, 邴姝臻, 赵晋
2023, 38(1): 91-94. DOI: 10.3784/jbjc.202203130092
[摘要](588) [HTML全文] (191) [PDF 2489KB](81)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调查2020年甘肃省兰州市某大学发生的一起诺如病毒感染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环境因素,为诺如病毒的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设计调查表收集病例资料及其他疫情数据,采集健康、患病学生等的肛拭子和粪便样本以及环境涂片,使用诺如病毒(GⅠ/Ⅱ)核酸检测试剂盒,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进行检测。 对于GⅡ型诺如病毒阳性的样品,扩增部分RNA依赖RNA聚合酶区和衣壳区核苷酸序列并进行分析,利用诺如病毒基因在线分型工具鉴定基因型。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此次疫情共发现459例临床病例,罹患率为3.01%。 其中女性罹患率(3.75%)高于男性(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85,P<0.001)。 A、B、C、D宿舍区学生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14,P<0.001),D区最高(3.73%),病例占总病例数的64.05%。 腹泻组和无症状组诺如病毒阳性率分别为78.52%和4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0,P=0.009)。 食堂职工与后勤职工诺如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2,P=0.803)。环境检测诺如病毒均为阴性。 诺如病毒基因分型为GⅡ.P17-GⅡ.17。  结论  本次疫情发生在学生返校时,有可能是输入性,但不排除接触传播。
技术与方法
基于百度指数的2011-2020 年江苏省肺结核预测模型研究
王玥, 周海涛, 岳婷雨, 陈威, 胡斌
2023, 38(1): 95-100. DOI: 10.3784/jbjc.202207120316
[摘要](708) [HTML全文] (278) [PDF 4650KB](76)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我国肺结核的网络搜索词与实际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及时序变化特征,通过构建肺结核预测模型,探讨百度指数在肺结核防治监测中的补充应用,为江苏省肺结核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使用范围选词法确定肺结核搜索词,选择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相关搜索词的百度指数和实际发病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时序变化特征,进而分别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2020年1—12月发病数据检验模型并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拟合优度(\begin{document}${R^2}$\end{document})评价两种模型的预测效果。  结果  基于百度指数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提前1—2个月预测下一轮大流行出现的时间节点,其中,“领先2个月”和“领先1个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MAE为273.75和357.99,MAPE为8.86%和11.53%,R2为0.75和0.6 。  结论  根据搜索词百度指数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能够提前预测下一波肺结核的流行趋势,可作为传统肺结核监测预警系统的有益补充和进一步扩展。
慢性非传染病监测
2012-2021年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4类慢性病早死负担分析
陈三仟, 熊炜, 万信, 曹瑜, 胡松波
2023, 38(1): 101-105. DOI: 10.3784/jbjc.202211240394
[摘要](437) [HTML全文] (172) [PDF 1218KB](37)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4类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死负担及变化趋势,并评估“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的实现情况。  方法  收集整理2012—2021年南昌市新建区死因监测数据,采用R 4.2.0和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9.1.0软件计算粗死亡率、早死所致生命损失年率(YLL率)、早死概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等指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各指标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AAPC进行描述。   结果  2012—2021年南昌市新建区4类慢性病合计粗死亡率和YLL率分别为544.87/10万、109.91‰,标化死亡率、标化YLL率、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 男性粗死亡率、YLL率和早死概率均高于女性。 心脑血管疾病的标化死亡率、标化YLL率和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癌症YLL率和早死概率分别为49.77‰和8.90%,为4类慢性病中最高;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下降最明显。  结论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4类慢性病早死负担呈下降趋势,按照此趋势可以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男性是应重点关注的疾病和人群。
政策文献量化分析
基于政策工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防范化解保障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王淑君, 郑文静, 王琦琦, 向祥龙, 李俊琦, 于石成
2023, 38(1): 106-111. DOI: 10.3784/jbjc.202206150267
[摘要](310) [HTML全文] (227) [PDF 1316KB](36)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在国家层面上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防范化解保障政策相关文件,探讨政策工具的侧重点与不足,为政策优化提供参考。  方法  以1985年1月至2022年5月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和电子期刊数据库发布的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相关的96份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政策的政策工具和风险管理二维分析框架,利用NVivo12(for Windows)质性分析软件对96份文本进行处理,提取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本内容作为分析单元,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  分析表明发文主体以单部委为主,占72.92%,其中,国务院占比最高,为23.96%。 发文类型以通知为主,占66.67%。 在1290个政策工具维度中,环境型占49.22%,供给型占45.81%,需求型占4.96%;在风险管理模型维度中,事前、事中、事后阶段分别占67.44%、26.74%、5.82%。 在政策工具和风险管理二维度分析中,环境型在事前、事中、事后阶段分别占33.64%、12.33%、3.26%;供给型分别占31.86%、11.64%、2.33%;需求型占1.94%、2.79%、0.23%。  结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防范化解保障比较注重使用环境型和供给型政策工具,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较少;我国重视环境型和供给型事前阶段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防范保障,事后阶段化解保障较为不足。建议针对事后阶段,增加经验交流,加强人力和物资保障等方面政策工具的制定。
案例分析
一起海陆边境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溯源调查
钟延旭, 居昱, 曾竣, 何为涛, 陆皓泉, 毛玮, 张培东, 谭冬梅, 梁大斌, 谭广杰, 陈玉柱, 钟革, 林玫
2023, 38(1): 112-117. DOI: 10.3784/jbjc.202204080184
[摘要](692) [HTML全文] (329) [PDF 11013KB](75)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2021年12月广西海陆边境城市(D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流行特征及溯源过程,为今后类似疫情应急处置及科学溯源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八版)》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标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新冠病毒全基因组二代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 采用R4.1.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本次疫情累计感染病例20例,波及6个家庭,平均潜伏期(4.6±2.2) d。 获得19例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与武汉参考株(NC_045512)序列相比,本起疫情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存在35~36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属于德尔塔(VOC/Delta) 变异株(AY.57 进化分支),新冠病毒刺突(S)蛋白均存在相同的11个氨基酸突变位点,与全球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库(GISAID)中邻国上传的2条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  结论  本起疫情是一起由渔民外出作业接触邻国境外人员感染导致本地社区传播,今后应加强边境村民管理和边境流行株监测,尽早发现并处置疫情。
广西钦州市一起由奥密克戎BA.2变异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罗小娟, 王静, 黄晓霞, 吕才芳, 陈敏玫, 唐梅荣, 何为涛, 陆皓泉, 廖敏, 黎沙, 林玫, 钟革
2023, 38(1): 118-123. DOI: 10.3784/jbjc.202206220292
[摘要](1043) [HTML全文] (359) [PDF 9375KB](122)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广西钦州市一起本地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和流行病学特征, 为今后的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本起疫情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信息、实验室检测结果和专题分析报告,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本起COVID-19疫情自2022年3月12—24日共持续13 d,报告感染者97例。 男性49例,女性48例;年龄中位数MP25P75)为32岁(17,44.5);无症状感染者79例,确诊病例18例。 潜伏期中位数为3 d,潜隐期中位数为2 d。 共排查出密接3841人,61人转为感染者,密接续发率1.59%。 明确家庭内传播的疫情共8起,家庭续发率为65%(95%CI:20%~100%);涉及3起大规模聚集性疫情:娱乐会所包厢内聚集、婚礼聚餐、新居宴聚餐,罹患率分别为63.64%、9.38%、12.16%。 疫情首先在娱乐会所包厢内暴发,最长的传播链至少传至5代。 病毒基因测序显示为奥密克戎BA.2变异株。  结论  通过对一起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BA.2变异株引起的聚集性疫情分析发现,早期采取措施对控制疫情有重要意义。
2021年湖北省一例疑似福氏耐格里原虫感染所致死亡病例的个案调查分析
田克卿, 王毅, 何亮才, 袁梅枝, 夏菁
2023, 38(1): 124-127. DOI: 10.3784/jbjc.202203230117
[摘要](576) [HTML全文] (307) [PDF 4912KB](39)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通过调查核实诊断2021年8月湖北省荆州市某医院首次报告的1例疑似福氏耐格里原虫感染脑膜脑炎病例,查找感染来源,并提出防控建议。  方法   通过访谈病例家属、医生及同村居民,查阅病历,现场实地查看等方式了解病例的发病就诊经过、临床特征及发病前可疑暴露史等情况,进行环境调查和采样检测,分析感染来源。  结果   病例为男性货运司机,47岁,居住在荆州市的农村地区,2021年8月1—7日清理屋前池塘水草,9日出现发热、头痛等,11日出现昏迷、言语模糊,15日深昏迷后经机械泵维持生命体征,16日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脑脊液考虑福氏耐格里原虫感染,当日湖北省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开展调查,17日病例出院后死亡。 病例清理水草的池塘水样中发现疑似福氏耐格里原虫包囊结构。 当地相关部门在可疑危险水体设置警示牌,向周围居民宣传相关健康知识。  结论  本例病例是1例疑似福氏耐格里原虫感染引发的原发性阿米巴性脑膜脑炎病例(PAM),发病9 d后死亡,可能与清理池塘水草有关。 在报告过PAM病例的地区开展外环境水体监测及后续病例监测,并加强人群的宣教,普及相关防治知识。
《疾病监测》杂志稿约
2023, 38(1): 128-128.
[摘要](70) [PDF 410KB](7)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在线交流

防诈骗公告

大家好:近期有不法分子以本刊编辑身份添加作者微信,请务必提高警惕!本刊关于稿件的一切事项通知均采用编辑部唯一邮箱(jbjc@icdc.cn)和座机(010-58900732)联系作者,且在录用稿件后仅收取版面费,无其他任何名目费用(如审稿费和加急费等),非编辑部邮箱发送的本刊收费用通知等均为诈骗,不要随意汇入款项!如有可疑及时致电编辑部核实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