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38卷  第3期

封面
2023 年 3 期封面
2023, 38(3).
[摘要](186) [PDF 10756KB](45)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2023 年 3 期目录
2023, 38(3): 1-3.
[摘要](159) [HTML全文] (62) [PDF 1402KB](34)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疫情快报
2023年2月中国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简介National Data of Class A, B and C 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February 2023
2023, 38(3): 243-243. DOI: 10.3784/jbjc.202303240120
[摘要](194) [HTML全文] (117) [PDF 434KB](31)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2023年2月中国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概要
2023, 38(3): 244-245. DOI: 10.3784/jbjc.202303240119
[摘要](262) [HTML全文] (165) [PDF 403KB](38)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2023年2月全球传染病疫情概要
韩辉, 伍波, 张波, 贾娇娇, 宋悦谦
2023, 38(3): 246-248. DOI: 10.3784/jbjc.202303200113
[摘要](388) [HTML全文] (167) [PDF 1070KB](71)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2023年2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4种,涉及235个国家和地区。 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35个)、猴痘(110个)、登革热(26个)、麻疹(17个)和霍乱(16个)。 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马尔堡病毒病(100.0%)、尼帕病毒病(72.7%)、人感染甲型H5N1禽流感(52.6%)、拉沙热(16.4%)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5.6%)。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疟疾、霍乱、麻疹和登革热。 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登革热和尼帕病毒病;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黄热病、马尔堡病毒病、拉沙热和猴痘;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猴痘和登革热;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侵袭性A群链球菌感染。
风险评估
2023年3月中国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郭文章, 涂文校, 冯晔囡, 王晓琪, 谢怡然, 靳淼, 施国庆, 向妮娟
2023, 38(3): 249-252. DOI: 10.3784/jbjc.202303150103
[摘要](501) [HTML全文] (255) [PDF 4759KB](80)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评估2023年3月在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预计2023年3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可能较2月增多。 目前我国人群依然处于前期自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较高免疫保护效力水平,预计3月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维持低水平传播的可能性高。 流感病毒活动水平仍可能进一步上升,流行高峰将发生在3月中下旬左右,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聚集性疫情仍将高发。 预计3月学校、托幼机构等聚集性场所暴发诺如病毒疫情依然较多。  结论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予以特别关注,对季节性流感和诺如病毒肠炎予以一般关注。
2023年2月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风险评估
庞明樊, 纪瀚然, 房元圣, 武洁雯, 杨昕娉, 赵青, 李洁, 薛秀丽, 戚晓鹏
2023, 38(3): 253-257. DOI: 10.3784/jbjc.202303200112
[摘要](460) [HTML全文] (232) [PDF 5940KB](30)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评估2023年2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全球COVID-19入境政策分析,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各大洲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  结果  与2023年1月相比,2月全球月新增确诊病例环比下降了78.70%,月新增死亡病例环比下降了67.85%。 各大洲2月每日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整体呈下降趋势。 全球月新增确诊病例前10位国家中,俄罗斯和奥地利月环比增长显著,为全球重点关注国家。 各大洲月新增确诊病例前3位国家中,大洋洲的瑙鲁月环比增长显著。 俄罗斯是周边十四国特别关注国家,2月病例呈上升趋势且入境政策宽松。  结论  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2月整体呈下降趋势。 对于重点国家要持续加强疫情监测,同相关机构建立沟通机制,互通有无,及时预警。
全球疫情风险评估平台
全球疫情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平台设计与应用
杨昕娉, 庞明樊, 武洁雯, 纪瀚然, 梁作如, 房元圣, 赵青, 张荣娜, 李洁, 戚晓鹏
2023, 38(3): 258-262. DOI: 10.3784/jbjc.202204250176
[摘要](374) [HTML全文] (264) [PDF 8432KB](78)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针对当下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数据难采集、难整理、难分析、难应用等问题,顺应疫情风险评估和防控需求,构建全球疫情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平台。  方法  从业务需求、架构设计、功能建设等方面,阐述全球疫情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并分析平台应用效果。  结果  通过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型算法、地理信息等先进技术方法,实现标准化、可视化、关联化和模型化等综合利用,集成疫情信息一站式浏览平台。  结论  平台的建立填补了我国在全球疫情监测系统化方面的空白,为常态化开展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监测提供技术支撑,为开展科学研究和循证决策提供数据保障。
病原微生物资源监测
导 读
韩俊
2023, 38(3): 263-263. DOI: 10.3784/jbjc.202303090309
[摘要](173) [HTML全文] (80) [PDF 1522KB](28)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山东省青岛市5种蜱携带的优势微生物种群鉴定分析
胡耕, 姜法春, 董礼艳, 梅国勇, 杜海军, 韩俊
2023, 38(3): 264-269. DOI: 10.3784/jbjc.202301310014
[摘要](333) [HTML全文] (174) [PDF 8866KB](48)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山东省青岛市蜱携带的优势微生物种群差异,构建蜱微生物资源库。  方法  收集2019年山东省青岛市野生刺猬携带的蜱,通过形态学和16S核糖体RNA测序对蜱进行分类,随后构建RNA文库,并使用Illumina NovaSeq6000进行PE 2×150测序。 对测序下机数据进行宏基因组分析和微生物分类学分析,并对大别班达病毒开展遗传进化分析。  结果  经鉴定收集的蜱分别为褐黄血蜱(n=155)、血红扇头蜱(n=62)、中华革蜱(n=67)、长角血蜱(n=77)和铃头血蜱(n=59)。 不同蜱的细菌丰度差异性大,从样本中共鉴定出6门19目35科101种细菌。 褐黄血蜱和铃头血蜱中相对丰度最高的细菌为微球菌,丰度分别为37.9%和71.5%;血红扇头蜱、中华革蜱和长角血蜱中相对丰度最高的细菌均为假单胞菌,丰度分别为51.9%、49.6%和34.8%。 褐黄血蜱、中华革蜱和铃头血蜱病毒种群的丰度为0.28%~2.82%,血红扇头蜱病毒种群丰度为22.98%,长角血蜱病毒种群丰度为59.31%。 永嘉蜱病毒和大别山蜱病毒在5种蜱中均检出,其相对丰度分别为12.0%~51.4%和2.4%~12.2%;Nickie病毒、湖北蜱病毒3、温州蜱病毒3和黄陂蜱病毒1仅在褐黄血蜱中检出,湖北蜱样病毒15和大别班达病毒只在长角血蜱中检出。 其中大别班达病毒序列的L、M和S片段均属于C2谱系,并与从山东省大别班达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清中分离的毒株(KR 706567.1、KR 706566.1)一致性最高,S片段与从山东省莱州市大别班达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清中分离的毒株(JQ693006.1)一致性最高。  结论  山东省青岛市不同蜱携带的微生物谱具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对于构建山东省青岛市蜱微生物资源库和实施蜱传疾病的控制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2021年冬季江苏省常熟市成年人患者呼吸道鼻病毒感染分析
李娜, 龚利强, 高祯, 董鸿铭, 杨燕清, 魏泽, 杜海军, 梅国勇, 李淑英, 周正元, 韩俊
2023, 38(3): 270-276. DOI: 10.3784/jbjc.202209290429
[摘要](436) [HTML全文] (148) [PDF 12038KB](80)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2021年冬季江苏省常熟市成年人呼吸道感染者的病毒流行情况和鼻病毒的感染种类及型别。  方法  采集江苏省常熟市门诊与呼吸道感染住院成年人患者的咽拭子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开展15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扩增鼻病毒VP4-VP2基因测序,以MEGA 7.0软件对获取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与同源性分析。  结果  共收集咽拭子样本333份,检出病毒阳性样本120份,阳性检出率为36.04%,其中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 HRV)检出样本数占阳性样本的28.33%(34/120),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腺病毒22.50%(27/120)和乙型流感病毒15.83%(19/120)。 以单一病毒感染为主,占83.33%(100/120);混合感染以2种病毒为主80%(16/20),3种病毒共感染仅有4份。 34份鼻病毒感染样本中成功扩增出32条条带,比对分析发现涉及20种血清型,分属于HRV-A(19株)、HRV-B(9株)和HRV-C(4株)3种 。  结论  HRV是2021年冬季江苏省常熟市成年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存在HRV-A、HRV-B、HRV-C 3种型别共同流行特点,以HRV-A型为其主要流行株型。
2019-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腹泻病原谱分析
黄辉, 赵云霞, 郭昕, 吕云, 龙虎
2023, 38(3): 277-281. DOI: 10.3784/jbjc.202209230423
[摘要](370) [HTML全文] (163) [PDF 3146KB](46)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腹泻病例的病原谱,为腹泻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桂林市腹泻病监测定点医院的腹泻病例进行监测,并采集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5种致泻病毒、17种致病菌的病原学检测,分析腹泻病例的病原谱特征。  结果  385份监测样本中,病原的总阳性检出率为37.40%,其中,细菌检出率为12.99%,病毒检出率为27.27%,混合感染检出率为9.61%,以病毒混合感染为主。 各年龄组样本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0 )。 检出的病原体9种,不同季节的病原体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年龄组的样本病原阳性检出率以0~2岁组最高(43.48%),其次为15~35岁组(41.46%)和36~60组(38.78%)。 主要以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单胞菌感染为主。  结论  桂林市区腹泻病原谱较为广泛,具有细菌性腹泻夏季高峰和病毒性腹泻春夏季高峰的特点,应在不同季节针对流行病原体采取防控措施。应考虑在临床诊疗时开展腹泻病原学检测,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控腹泻传播与流行。
江苏省常熟市一起聚集性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疫情的病原学调查
高祯, 龚利强, 李娜, 杜海军, 梅国勇, 杨燕清, 董鸿铭, 魏泽, 周正元, 韩俊
2023, 38(3): 282-286. DOI: 10.3784/jbjc.202201050563
[摘要](510) [HTML全文] (340) [PDF 11789KB](73)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2021年9月江苏省常熟市某幼儿园一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原因。  方法   收集2021年9月江苏省常熟市某幼儿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信息,采集患儿咽拭子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样本进行18种呼吸道病原体筛查。利用巢式PCR法对高检出率的鼻病毒进行分型片段扩增及测序。 使用MEGA 7.0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  结果   此次聚集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疫情主要临床症状为流涕、咽痛。 共采集患儿咽拭子样本51份,其中男童24份、女童27份。18种呼吸道病原体筛查结果显示,检出率为80.39%(41/51),其中单一病毒检出率为64.71%(33/51),混合病毒检出率为15.69%(8/51)。 检出的单一病毒中鼻病毒占比最高,为42.43%(14/33)。 其他病毒占比依次为细小病毒B19占18.18%(6/33),博卡病毒为15.15%(5/33),冠状病毒229E为6.06%(2/33),人偏肺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OC43和NL63均为3.03%(1/33)。 7例鼻病毒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对21份鼻病毒阳性样本进行VP4-VP2基因片段扩增和测序,12株成功分型,均为A组,其中血清型A19、A22、A41各1株,血清型A49共9株。  结论   本次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咽拭子中检出多种呼吸道病毒,以鼻病毒居多,血清型A49与此次聚集性病例的发生密切相关。
传染病监测
2010-2019年中国猩红热发病时空扫描分析
崔瑾钰, 张业武, 苏雪梅
2023, 38(3): 287-293. DOI: 10.3784/jbjc.202209300433
[摘要](481) [HTML全文] (201) [PDF 7879KB](98)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我国2010—2019年猩红热发病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猩红热上报病例信息,以月份为时间聚类单位,以地市为最小空间单位,使用SaTScan 10.0.2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使用ArcGIS 10.7软件实现分析结果的可视化。  结果  2010—2019年,我国共报告猩红热病例596220例,年均发病率为4.37/10万。 我国猩红热的发病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2010年发病率最低,为1.62/10万,2019年发病率最高,为6.04/10万。 猩红热的发病呈现双峰分布,每年5—6月和11—12月为猩红热的高发期。 男性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61.14%。 10岁以下儿童是猩红热的高发年龄段,占总发病数的93.27%。 猩红热的主要聚集区为我国的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毗邻猩红热高发省份的地市发病的相对危险度有所升高。 位于长江以南地区的猩红热聚集区域有所增多,多聚集于上海市、深圳市、厦门市、乐山市、大理市和丽江市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市以及杭州市、长沙市、成都市、昆明市、贵阳市等省会城市。  结论  我国猩红热的发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夏季和冬季为高发期,多发于儿童群体中。 北方地区发病率高于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存在猩红热发病聚集区域增多的现象。 猩红热高发省份周边的地市发病风险有所升高。 应加强对托幼机构和小学儿童的疾病监测,对托幼机构和学校等区域发生的聚集性疫情进行及时的调查处置,阻断猩红热的传播。
2016-2021年江西省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分析
叶珍珍, 成慧, 刘家虹, 龚俊平, 尹梅
2023, 38(3): 294-298. DOI: 10.3784/jbjc.202208290382
[摘要](507) [HTML全文] (210) [PDF 3207KB](83)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江西省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时空聚集性,为丙肝的风险识别、预警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21年江西省丙肝的监测数据,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用SaTScan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   结果   2016—2021年江西省累计报告丙肝病例14 982例,其中死亡病例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44/10万,平均病死率为0.03%。 报告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集中在40~69岁,职业分布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离退休人员为主。 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6—2021年丙肝发病具有一定的空间聚集性,高发区域主要分布在萍乡市、九江市、抚州市和南昌市所辖县(区)。 时空扫描分析探测到1个Ⅰ类聚集区和3个Ⅱ类聚集区,Ⅰ类聚集区域主要覆盖萍乡市主城区和周边县(区)。  结论   江西省丙肝发病具有明显的人群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 萍乡市、九江市、抚州市和南昌市的主城区及周边临近县(区)为丙肝发病的重点聚集区,需特别关注。
云南省两次县级医疗机构肺结核漏报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潘颖, 周佳, 邱玉冰, 陈金瓯, 杨云斌, 吴蔚, 程玉玉, 许琳
2023, 38(3): 299-303. DOI: 10.3784/jbjc.202208220371
[摘要](363) [HTML全文] (122) [PDF 2137KB](33)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评估云南省县级医疗机构在结核病防治服务模式转型前后肺结核漏报变化情况,为研判云南省肺结核疫情水平提供科学数据支撑,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结核疫情报告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按照全国肺结核漏报统一调查方案,采用概率比例抽样方法选取云南省2015年和2020年县级医疗机构,对医疗机构确诊的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评估肺结核漏报情况。 漏报情况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肺结核患者是否漏报作为因变量,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做多因素分析比较。  结果   2015年肺结核总体漏报率为25.10%,2020年肺结核总体漏报率为1.71%,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92.742,P<0.001)。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非定点治疗机构[校正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aOR )=11.11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8.582~14.405]、病房(aOR=1.404,95%CI:1.111~1.774)、无病原学结果(aOR=2.212,95%CI:1.176~4.161)、结核性胸膜炎(aOR=9.398,95%CI:5.595~15.789)和高疫情地区(aOR=1.899,95%CI:1.543~2.337)的患者为医疗机构肺结核漏报的危险因素(均P<0.05);2020年低龄(aOR=4.363,95%CI:1.250~15.321)、无病原学结果(aOR=52.531,95%CI:26.184~105.386)和高疫情地区(aOR=2.040,95%CI:1.146~3.629)的患者为医疗机构肺结核漏报的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结核病防治服务模式转型后云南省县级医疗机构肺结核漏报率大幅下降,病原学阳性率提高和肺结核报告职责明确为减少漏报的主要原因。 今后仍需关注医疗机构无病原学检查结果、低龄和高疫情地区的肺结核患者报告质量,持续改进医疗机构肺结核漏报问题。
2017-2020年湖北省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刘天, 阮德欣, 姚梦雷, 侯清波, 黄继贵, 吴杨, 刘漫, 罗曼
2023, 38(3): 304-309. DOI: 10.3784/jbjc.202111100582
[摘要](294) [HTML全文] (162) [PDF 4000KB](85)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湖北省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为该市HFRS的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荆州市HFRS病例的三间分布和死亡病例的特征。 采用核密度估计(KDE)分析HFRS病例的空间聚集性;采用时空扫描统计分析HFRS病例的时空聚集性。  结果  2017—2020年荆州市累计报告HFRS 875例,发病率为3.89/10万,死亡15例,病死率为1.71%。 2020年发病率最高为5.67/10万,2017年发病率最低为2.18/10万。 荆州市8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江陵县(9.98/10万)、公安县(5.96/10万)、监利县(5.60/10万)。 HFRS存在2个流行高峰,为4—7月和11月至次年1月。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RR=2.71,95%CI:2.33~3.14)。 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60~64岁(10.90/10万)、65~69岁(8.96/10万)、55~59岁(8.07/10万)。 60岁以上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36.06%。 职业以农民(666例,占76.11%)为主。 KDE显示较高及以上强度聚集区集中在江陵县、监利县和公安县的部分区域。 时空扫描得到1个时空聚集区,聚集时间为2020年4月1日至2020年7月19日,以江陵县普济镇为中心,半径为41.89 km,覆盖沙市区、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市共42个乡镇。  结论  荆州市HFRS疫情处较高水平。 高发地区仍以江陵县、监利县和公安县为主。 高发年龄有向高年龄组转移趋势,HFRS疫苗未能覆盖该人群。
2016-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流行特征分析
郎胜利, 徐丽娟, 郭威, 郭梦玥, 马俊清
2023, 38(3): 310-314. DOI: 10.3784/jbjc.202209080397
[摘要](330) [HTML全文] (132) [PDF 2475KB](37)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登记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TB-DM)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此类特殊人群肺结核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收集内蒙古2016—2020年登记的TB-DM患者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患者来源,治疗转归,初、复治等,用SPSS 20.0软件进行流行性分析。  结果   2016—2020年内蒙古共登记TB-DM患者1 526例,平均年登记率为1.22/10万(1 526/12 527.2万),占总肺结核患者数的2.94%,TB-DM中,男性1 124例,女性402例,男女性别比为2.80∶1,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男女比例1.96∶1(χ2=36.560,P<0.001);TB-DM患者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 53.74%;其次为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占18.41%,与未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职业分布一致;TB-DM患者来源以直接就诊为主,占48.95%,其次为转诊患者,占27.65%,未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来源以直接就诊为主,占39.24%,其次是追踪到位,占27.28%;TB-DM患者以初治为主,占83.48%,复治占16.52%,与未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基本一致;TB-DM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2.90%,低于未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96.09%(χ2=38.661,P<0.001);东部地区、西部的阿拉善盟以及中部的乌兰察布市的TB-DM患者年均登记率处于较高水平,西部的巴彦淖尔市与乌海市年均登记率处于较低水平。   结论   2018—2020年内蒙古TB-DM患者数及登记率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占肺结核总患者数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对此类特殊人群要重点防控。
死因监测
2012-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居民伤害死因特征及趋势分析
潘伟, 纪彤, 王昆燕, 潘淑君, 张红杰
2023, 38(3): 315-320. DOI: 10.3784/jbjc.202211150502
[摘要](403) [HTML全文] (190) [PDF 2257KB](87)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烟台市居民伤害死亡分布情况及发展趋势,为烟台市人群伤害防控提供政策依据。  方法  收集 2012—2021年烟台市居民伤害死因监测数据,应用Excel 2019和SPSS 22.0 软件进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等指标计算,采用 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并进行趋势检验。  结果  2012—2021年烟台市居民伤害粗死亡率为53.02/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48/10万,随年份变化伤害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5.45%,P<0.001)。 男性伤害粗死亡率为73.54/10万,标化死亡率为51.79/10万,随年份变化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6.67%,P<0.001),死因前3位分别是道路交通事故、跌落和自杀。 女性伤害粗死亡率为 31.8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78/10万,随年份变化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4.78%,P<0.001),死因前3位是道路交通事故、自杀和跌落。 0~1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粗死亡率为8.23/10万,标化死亡率为8.20/10万,随着年份变化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8.79%,P<0.01),死因前3位分别为道路交通事故、淹溺和其他非故意伤害;15~64岁居民伤害粗死亡率为43.4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13/10万,随年份变化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7.50%,P<0.001),死因前3位为道路交通事故、自杀和其他非故意伤害;≥65岁居民伤害粗死亡率为137.27/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6.86/10万,随年份变化标化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PC=−1.98%,P>0.05),死因前3位为道路交通事故、跌落和自杀。  结论  2012—2021年烟台市居民伤害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道路交通事故为首位伤害死因,不同年龄段人群伤害死亡分布特点不同,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策略与措施。
耐药监测
2017-2020年江西省境外输入性恶性疟原虫的抗药性基因多态性研究
施勇, 李健雄, 熊英, 龚甜, 周珺, 徐刚, 肖芳, 刘师文, 王晓文
2023, 38(3): 321-325. DOI: 10.3784/jbjc.202206160270
[摘要](406) [HTML全文] (145) [PDF 2143KB](23)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2017—2020年江西省境外输入性恶性疟原虫的抗药性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技术支撑。  方法  收集2017—2020年江西省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血液样本,采用巢式PCR方法,对样本抗药性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  结果  共收集到输入性恶性疟病例血液样本85份,均为非洲输入。 测序分析得出,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蛋白基因和多药抗性基因1突变比例较低,为16.67%(14/84)和1.18%(1/85),而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比例很高,为96.39%(80/83),未发现Kelch螺旋体蛋白基因的突变。  结论  近几年江西省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均来自非洲,且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抗药性较低,可以结合临床实验,考虑用氯喹联合其他药物治疗非洲输入恶性疟病例的可能方案;对乙胺嘧啶抗药性较高,未发现青蒿素抗性株,但因为近2年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影响,样本量少,不能排除江西省无青蒿素抗性株,需继续监测。
技术与方法
恙虫病东方体环介导等温扩增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曾志伟, 韩腾伟, 刘维俊, 刘菁, 徐国英, 王加熊, 周淑姮
2023, 38(3): 326-331. DOI: 10.3784/jbjc.202210170447
[摘要](240) [HTML全文] (103) [PDF 8694KB](25)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可视化检测技术,建立一种灵敏、特异和简便的恙虫病检测方法。  方法  利用LAMP在线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Explorer V4,以恙虫病东方体热休克蛋白groEL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扩增引物,优化反应条件。 利用恙虫病东方体标准株评估灵敏度和特异度;收集42份恙虫病血样,分别采用LAMP、普通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验证。   结果  建立的LAMP方法可在61~65 ℃ 80 min内完成恙虫病东方体的快速检测,最低检测限为10 拷贝/μL,高于普通PCR方法2个数量级,高于荧光定量PCR方法1个数量级;对8种常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检测均为阴性,特异度为100%;对42份恙虫病血样采用3种方法检测,阳性率一致,均为21.4%(9/42)。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恙虫病东方体LAMP可视化检测反应快速,操作简便,灵敏特异,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用推广。
ARIMA乘积季节模型在山西省结核病预测中的应用
梁建国, 冯永亮, 董丽, 范月玲, 高建伟, 王素萍, 董永康
2023, 38(3): 332-338. DOI: 10.3784/jbjc.202208040342
[摘要](436) [HTML全文] (196) [PDF 6295KB](69)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应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乘积季节模型对山西省2022和2023年结核病发病率进行预测,为结核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2010—2021年山西省结核病月发病率数据,进行模型构建和检验。 基于2010—2020年结核病月发病率数据使用R 4.1.0软件构建ARIMA乘积季节模型,并用2021年月发病率检验模型,同时预测山西省2022和2023年结核病流行趋势。   结果  2010—2021年山西省共报告结核病患者191517例,发病率由68.29/10万下降到23.74/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 每年的1、2、10月发病率较低, 3—6月发病率较高,尤其以冬春交替之际发病率最高。根据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结核病月发病率拟合出ARIMA(0,1,1)(1,1,1)12模型,该模型的赤迟信息量准则、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02.07、0.49、9.19、0.33。 通过检验发现该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1.34%,预测2022年山西省结核病发病率在0.51/10万~2.12/10万,2023年在0.18/10万~1.81/10万,呈下降趋势。  结论  ARIMA(0,1,1)(1,1,1)12模型对山西省结核病的预测效果较好,在结核病的防控中具有现实意义。
活性雾离子对分枝杆菌的消毒效果评价
范雪亭, 赵秀芹, 李月, 成诗明, 王国治, 刘鹤宁, 主亮, 李晨, 刘海灿, 万康林, 王瑞白
2023, 38(3): 339-343. DOI: 10.3784/jbjc.202211290520
[摘要](170) [HTML全文] (139) [PDF 4194KB](14)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评价活性雾离子智能空气消毒机对分枝杆菌的灭菌效果,为分枝杆菌感染的有效控制提供新的技术。  方法  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进行活性雾离子消毒效果评价试验。 采用分枝杆菌评价代表菌株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ATCC 93326株,常规培养,制备108 cfu/mL的菌液,取10 μL菌液滴加在布片及不锈钢片两种载体上,经活性雾离子智能空气消毒机喷雾消毒2、6、12、24 h后洗脱,洗脱液倍比稀释后,取100 μL涂布于7H10+10%油酸–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糖–过氧化氢酶 (OADC)平板,培养4 d,菌落计数,计算杀灭率及杀灭对数值。  结果  消毒作用6 h时,活性雾离子对分枝杆菌的杀灭率达97.95%;延长消毒时间至12及24 h,杀灭率>99.99%,杀灭对数值>3.0。 不同材质的载体效果有差异,对钢片上结核菌的杀灭效果略好于布片。  结论  人机共存型活性雾离子能有效杀灭分枝杆菌,活性雾离子智能空气消毒机适用于分枝杆菌的空气及物表消毒,有效控制分枝杆菌感染。
实验研究
CXCL1/CXCR2在羊瘙痒因子感染小鼠脑组织中的分布特征研究
周煜嘉, 陈嘉, 武月章, 石琦, 董小平, 陈操, 武瑞
2023, 38(3): 344-350. DOI: 10.3784/jbjc.202210280469
[摘要](463) [HTML全文] (259) [PDF 19931KB](8)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探究朊病毒感染小鼠脑组织CXC趋化因子配体1 (CXCL1)与CXC趋化因子受体2 (CXCR2)的分布特征。  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荧光双染实验明确羊瘙痒因子139A及ME7感染终末期小鼠脑组织中CXCL1/CXCR2的分布特征,确定CXCL1/CXCR2的靶细胞及与羊瘙痒因子样朊蛋白(PrPSc)沉积的关系。  结果  通过全脑区免疫组化染色发现,CXCL1/CXCR2在羊瘙痒因子139A及ME7感染终末期小鼠脑组织中的含量明显升高,主要分布在海马、皮层、丘脑、小脑及延髓5个脑区。 CXCL1与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存在共定位,而CXCR2与神经元细胞存在共定位。 在羊瘙痒因子139A及ME7感染终末期小鼠脑组织中CXCL1、CXCR2和PrPSc三者存在明显共定位。  结论  CXCL1/CXCR2分布于朊病毒感染小鼠脑组织中朊病毒病理特征集中的脑区。
副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引起小鼠大脑炎性反应的特征及机制研究
齐可欣, 易雪丽, 王鸣柳, 王建平, 孙晖, 郑翰
2023, 38(3): 351-357. DOI: 10.3784/jbjc.202301020558
[摘要](379) [HTML全文] (191) [PDF 2072KB](15)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研究副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引起小鼠大脑炎性反应的特征及其机制。  方法  副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NN1和BS26及高致病型猪链球菌P1/7感染C57BL/6小鼠后,观察其脑组织中的细菌载量,并提取脑组织RNA,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明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以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OD1/2)表达的时间动力学特征。 副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NN1和BS26及猪链球菌P1/7分别与小鼠原代星型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细胞系BV2细胞相互作用后,分别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浓度以及IL-1β和NOD1/2 mRNA转录水平的时间动力学特征。  结果  副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感染小鼠后可在小鼠脑组织中持续存在超过48 h,并在感染早期引起小鼠脑组织中iNOS、IL-1β及NOD1/2受体转录水平的显著升高(P<0.05)。 小胶质细胞可能在副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诱导脑组织产生NO和IL-1β中发挥重要作用。 副猪链球菌通过NOD1/2受体激活星形胶质细胞的能力显著强于小胶质细胞(P<0.05)。  结论  副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NN1和BS26在感染早期通过产生大量NO和IL-1β等炎性介质引起小鼠大脑炎性反应和损伤,NOD1/2受体参与了副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诱导的小鼠大脑炎性反应。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副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诱导的上述炎性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副猪链球菌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机制存在差异。
两种常见非结核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同源抗原、B细胞抗原表位和抗体交叉反应研究
王晓月, 李马超, 范雪亭, 刘海灿, 南晓甜, 赵秀芹, 万康林, 赵丽丽
2023, 38(3): 358-362. DOI: 10.3784/jbjc.202301030560
[摘要](331) [HTML全文] (225) [PDF 1568KB](18)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我国常见两种非结核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的交叉免疫反应状况,为以非结核分枝杆菌研制新型结核疫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平均核酸一致性计算器计算胞内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组同源性,OrthorFinder软件分析3种菌的同源基因,与结核分枝杆菌B细胞抗原表位编码基因进行比对。 分别制备3种菌的灭活菌体抗原和全菌蛋白抗原,对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皮下注射免疫。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分别检测3种免疫兔血清抗体IgG水平及交叉免疫的血清抗体IgG水平。  结果   脓肿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同源基因分别为2350个和2740个,其同源基因中分别有479个和521个富含B细胞抗原表位。 结核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的蛋白抗原均能刺激兔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滴度,分别达到1∶320000、1∶160000和1∶80000。 胞内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免疫兔血清均可与结核分枝杆菌抗原产生高水平的交叉反应,抗体滴度分别达到 1∶40000和1∶80000。  结论   胞内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之间均存在高水平的抗体交叉免疫反应,提示上述非结核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多共同抗原,具有研制新型结核疫苗较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案例分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某学校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的暴发调查
潘燕兰, 黄浩, 盘珍梅, 崔哲哲, 覃家秀
2023, 38(3): 363-368. DOI: 10.3784/jbjc.202211140494
[摘要](473) [HTML全文] (159) [PDF 3842KB](83)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  调查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梧州市某学校一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分析可能危险因素,探讨疫情处置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建议。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三间分布特征,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疫情暴发的原因,采集典型病例肛拭子、自备井水、储水池、市政末梢水、物表、留样食物等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和常见致病菌检测。  结果  共搜索到病例142例,罹患率为5.55%(142/2 559);病例临床症状主要为呕吐(83.10%)、腹痛(83.10%)、发热(67.61%)、恶心(63.38%)、腹泻(50.70%);不同宿舍楼学生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78,P<0.001)。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自备水漱口[比值比(OR)=3.78、95%置信区间(95%CI):1.736~8.234)]和接触过病例(OR=2.97,95%CI:1.465~5.312)是主要危险因素,自备水漱口的频率与罹患率呈剂量反应关系(χ2=14.935,P=0.002)。 8份病例肛拭子、1份呕吐物、A水井、井水储水池水、井水储水罐水均检出GⅡ型诺如病毒。  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可能源于环境污染导致井水污染和人传人等多途径,自备水漱口和接触过病例是主要危险因素。 缺乏相应水处理设备和未及时隔离病例是导致本次疫情规模较大的重要原因,建议加强使用自备水源的集体单位饮用水安全卫生管理,降低由水污染引起暴发疫情的风险。 同时建议学校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和处置,防止疫情蔓延。

在线交流

防诈骗公告

大家好:近期有不法分子以本刊编辑身份添加作者微信,请务必提高警惕!本刊关于稿件的一切事项通知均采用编辑部唯一邮箱(jbjc@icdc.cn)和座机(010-58900732)联系作者,且在录用稿件后仅收取版面费,无其他任何名目费用(如审稿费和加急费等),非编辑部邮箱发送的本刊收费用通知等均为诈骗,不要随意汇入款项!如有可疑及时致电编辑部核实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