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交流
2009年 第24卷 第8期
2009, 24(8): 559-562.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01
摘要:
目的为了进一步丰富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的来源,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预警能力,充分利用媒体资源信息,开展早期干预,及时应对。方法利用网络平台技术及RSS新闻聚合器,对目前互联网1000多个中文新闻媒体网站进行监测,搜索大多数公共卫生危机信息进行计算机智能分类并及时发布于网站。结果该系统建立能达到预期目标,可加载大部分网站的公共卫生相关新闻,并及时在公共卫生风险沟通平台(www.riskcommunication.org.cn)分类发布公共卫生危机信息。系统工作人员接受性较好。不同事件新闻可实现按地区、事件类别、时间、点击率进行分类排列,并提供RSS信息订阅。结论该系统能根据公众和专业技术人员所处地区、关心的事件种类、关心热点等提供量身订做的公共卫生危机信息,作为公共卫生信息聚合和媒体监测的工具,为预防疾病、早期发现事件、及时采取应急反应等均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目的为了进一步丰富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的来源,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预警能力,充分利用媒体资源信息,开展早期干预,及时应对。方法利用网络平台技术及RSS新闻聚合器,对目前互联网1000多个中文新闻媒体网站进行监测,搜索大多数公共卫生危机信息进行计算机智能分类并及时发布于网站。结果该系统建立能达到预期目标,可加载大部分网站的公共卫生相关新闻,并及时在公共卫生风险沟通平台(www.riskcommunication.org.cn)分类发布公共卫生危机信息。系统工作人员接受性较好。不同事件新闻可实现按地区、事件类别、时间、点击率进行分类排列,并提供RSS信息订阅。结论该系统能根据公众和专业技术人员所处地区、关心的事件种类、关心热点等提供量身订做的公共卫生危机信息,作为公共卫生信息聚合和媒体监测的工具,为预防疾病、早期发现事件、及时采取应急反应等均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2009, 24(8): 563-563.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02
摘要:
2009, 24(8): 564-565.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03
摘要:
2009, 24(8): 566-568.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04
摘要:
目的评价2000-2007年浙江省云和县鼠疫监测结果。方法在原鼠疫流行地区设立固定和流动监测点,开展室内外鼠密度、鼠体蚤和地面游离蚤的监测;并对监测中捕获的活鼠采集脏器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同时采鼠血进行鼠疫F1抗体的检测。结果室内、外平均鼠密度分别为3.50%、3.60%;平均染蚤率为8.55%、总蚤指数为0.130;室内、外主要鼠种分别是褐家鼠和黑线姬鼠;鼠体蚤主要为不等单蚤和缓慢细蚤,本地未检获印鼠客蚤。细菌分离培养3551只活鼠,未分离到鼠疫菌;间接血凝试验法检测鼠血清6511份,结果均为阴性;用放射免疫沉淀试验法和金标法检测鼠血清11份,检出1份放射免疫沉淀试验阳性鼠血清。结论通过8年的系统监测,虽未分离到鼠疫菌,但检出放免阳性鼠血清1份,提示云和县可能存在鼠疫的疫情隐患,要加强对鼠疫的监控工作,以防止鼠疫的发生。
目的评价2000-2007年浙江省云和县鼠疫监测结果。方法在原鼠疫流行地区设立固定和流动监测点,开展室内外鼠密度、鼠体蚤和地面游离蚤的监测;并对监测中捕获的活鼠采集脏器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同时采鼠血进行鼠疫F1抗体的检测。结果室内、外平均鼠密度分别为3.50%、3.60%;平均染蚤率为8.55%、总蚤指数为0.130;室内、外主要鼠种分别是褐家鼠和黑线姬鼠;鼠体蚤主要为不等单蚤和缓慢细蚤,本地未检获印鼠客蚤。细菌分离培养3551只活鼠,未分离到鼠疫菌;间接血凝试验法检测鼠血清6511份,结果均为阴性;用放射免疫沉淀试验法和金标法检测鼠血清11份,检出1份放射免疫沉淀试验阳性鼠血清。结论通过8年的系统监测,虽未分离到鼠疫菌,但检出放免阳性鼠血清1份,提示云和县可能存在鼠疫的疫情隐患,要加强对鼠疫的监控工作,以防止鼠疫的发生。
2009, 24(8): 569-572.
摘要:
目的对中国六省分离的伤寒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初步建立中国伤寒沙门菌的数据库。方法采用PFGE技术,对中国1979-2005年六省分离的伤寒沙门菌用XbaⅠ酶切,用BioNumerics软件对PFGE图谱进行分析,并且建立中国分子分型数据库。结果收集的417株菌株共有288种不同的PFGE带型,相似性系数在55.2%~100%之间,不同的省份和年份之间有交叉带型。结论中国伤寒沙门菌的菌株变异较大,不同的省份可能存在不同克隆系的伤寒沙门菌菌株的流行。 通过建立中国伤寒沙门菌PFGE带型数据库,对中国以后伤寒沙门菌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对中国六省分离的伤寒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初步建立中国伤寒沙门菌的数据库。方法采用PFGE技术,对中国1979-2005年六省分离的伤寒沙门菌用XbaⅠ酶切,用BioNumerics软件对PFGE图谱进行分析,并且建立中国分子分型数据库。结果收集的417株菌株共有288种不同的PFGE带型,相似性系数在55.2%~100%之间,不同的省份和年份之间有交叉带型。结论中国伤寒沙门菌的菌株变异较大,不同的省份可能存在不同克隆系的伤寒沙门菌菌株的流行。 通过建立中国伤寒沙门菌PFGE带型数据库,对中国以后伤寒沙门菌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9, 24(8): 573-575.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06
摘要:
目的了解浙江省海盐县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对海盐县6个主要的集贸市场和2个超市采集7大类13个食品品种601份,进行7类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海盐县7大类13个品种601份食品中检出致病菌38株, 检出率为6.32%,其中沙门菌16株,副溶血性弧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生肉和水产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2.94%和7.95%;16株沙门菌,除2株未分型外,另14株均为B群,分7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菌、印地安纳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结论生肉和水产品是海盐县主要污染食品;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是该县食品中常见的污染菌;海盐县食品中沙门菌污染的血清型分布以德尔卑沙门菌为主,其次为印地安纳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
目的了解浙江省海盐县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对海盐县6个主要的集贸市场和2个超市采集7大类13个食品品种601份,进行7类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海盐县7大类13个品种601份食品中检出致病菌38株, 检出率为6.32%,其中沙门菌16株,副溶血性弧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生肉和水产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2.94%和7.95%;16株沙门菌,除2株未分型外,另14株均为B群,分7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菌、印地安纳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结论生肉和水产品是海盐县主要污染食品;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是该县食品中常见的污染菌;海盐县食品中沙门菌污染的血清型分布以德尔卑沙门菌为主,其次为印地安纳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
2009, 24(8): 576-579.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07
摘要:
目的了解浙江省衢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监测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对衢州市2005-2007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7年衢州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5413例,年发病率范围为 55.39/10万~95.30/10万,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5岁以下年龄组占全部发病数的54.78%。 8-9月开始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逐渐增加,2005年、2007年11月出现发病高峰,2006年发病高峰提前到10月;散居和托幼儿童占57.09%;其次为农民占15.72%;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县(市、区)为开化县(146.28/10万)、柯城区(96.51/10万)、常山县(88.22/10万)。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0.97%,其中轮状病毒在实验室诊断病例中占60.44%。3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10起,其中一起为诺如病毒感染,其他病原体均不明。 结论衢州市2005-2007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主要集中在0~5岁散居和托幼儿童,秋冬季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好发季节,各地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报告严重不均,轮状病毒可能是影响其他感染性腹泻散在病例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的了解浙江省衢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监测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对衢州市2005-2007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7年衢州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5413例,年发病率范围为 55.39/10万~95.30/10万,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5岁以下年龄组占全部发病数的54.78%。 8-9月开始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逐渐增加,2005年、2007年11月出现发病高峰,2006年发病高峰提前到10月;散居和托幼儿童占57.09%;其次为农民占15.72%;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县(市、区)为开化县(146.28/10万)、柯城区(96.51/10万)、常山县(88.22/10万)。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0.97%,其中轮状病毒在实验室诊断病例中占60.44%。3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10起,其中一起为诺如病毒感染,其他病原体均不明。 结论衢州市2005-2007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主要集中在0~5岁散居和托幼儿童,秋冬季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好发季节,各地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报告严重不均,轮状病毒可能是影响其他感染性腹泻散在病例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9, 24(8): 580-582.
摘要:
目的了解济南市肠道传染病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南市2001-2008年主要肠道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8年济南市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6种25 487例,年均发病率为53.87/10万,发病率由2001年的72.79/10万,下降到2008年的25.88/10万,同时,肠道传染病占当年法定传染病构成比也呈减少趋势,年均29.74%。期间病毒性甲型肝炎(甲肝)、痢疾下降趋势明显。肠道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为痢疾43.71/10万,依次为未分型肝炎、甲肝、病毒性戊型肝炎(戊肝)、伤寒、霍乱,分别为5.90/10万、2.79/10万、1.34/10万、0.11/10万、0.01/10万。发病构成比依次为痢疾81.15%、未分型肝炎10.96%、甲肝5.19%、戊肝2.49%、伤寒0.20%、霍乱0.01%。市区平均发病率86.40/10万,郊区县平均发病率36.71/10万,市区报告发病率显著高于郊区县。男女性别比为1.39∶1。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最多,占20.78%;职业分布中以散居儿童、学生发病较多,分别占20.73%、18.90%。6-8月为高发季节,占55.41%。结论肠道传染病虽呈下降趋势,但仍是济南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
目的了解济南市肠道传染病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南市2001-2008年主要肠道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8年济南市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6种25 487例,年均发病率为53.87/10万,发病率由2001年的72.79/10万,下降到2008年的25.88/10万,同时,肠道传染病占当年法定传染病构成比也呈减少趋势,年均29.74%。期间病毒性甲型肝炎(甲肝)、痢疾下降趋势明显。肠道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为痢疾43.71/10万,依次为未分型肝炎、甲肝、病毒性戊型肝炎(戊肝)、伤寒、霍乱,分别为5.90/10万、2.79/10万、1.34/10万、0.11/10万、0.01/10万。发病构成比依次为痢疾81.15%、未分型肝炎10.96%、甲肝5.19%、戊肝2.49%、伤寒0.20%、霍乱0.01%。市区平均发病率86.40/10万,郊区县平均发病率36.71/10万,市区报告发病率显著高于郊区县。男女性别比为1.39∶1。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最多,占20.78%;职业分布中以散居儿童、学生发病较多,分别占20.73%、18.90%。6-8月为高发季节,占55.41%。结论肠道传染病虽呈下降趋势,但仍是济南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
2009, 24(8): 583-584.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09
摘要:
目的探讨北京市朝阳区2004-2008年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特点,掌握其流行规律。方法对5年上报的菌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4-2008年朝阳区共报告菌痢病例39 545例,死亡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08.02/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5/10万。结论2004-2007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2008年发病率明显下降。
目的探讨北京市朝阳区2004-2008年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特点,掌握其流行规律。方法对5年上报的菌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4-2008年朝阳区共报告菌痢病例39 545例,死亡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08.02/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5/10万。结论2004-2007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2008年发病率明显下降。
2009, 24(8): 585-587.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10
摘要:
目的了解浙江省湖州市1995-2007年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5-2007年菌痢发病人群进行分析;并利用圆形分布,得出发病高峰日期;参照指数曲线法,建立菌痢预测模型方程公式,并对相关数据进行预测拟合。结果湖州市1995-2007年菌痢平均发病率为58.80/10万;以湖州市区(原湖州市郊区和城区)发病率最高,病例以散居儿童、农民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夏秋季,高峰日为8月25日;获得指数曲线预测模型方程=Ie/Isup242.5304-0.1192Ix/I/sup,可用于预测菌痢发病趋势。结论1995年以来,湖州市菌痢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应针对儿童发病多、夏秋季发病多等特点采取针对性综合防治措施,防止暴发疫情的发生,把菌痢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目的了解浙江省湖州市1995-2007年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5-2007年菌痢发病人群进行分析;并利用圆形分布,得出发病高峰日期;参照指数曲线法,建立菌痢预测模型方程公式,并对相关数据进行预测拟合。结果湖州市1995-2007年菌痢平均发病率为58.80/10万;以湖州市区(原湖州市郊区和城区)发病率最高,病例以散居儿童、农民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夏秋季,高峰日为8月25日;获得指数曲线预测模型方程=Ie/Isup242.5304-0.1192Ix/I/sup,可用于预测菌痢发病趋势。结论1995年以来,湖州市菌痢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应针对儿童发病多、夏秋季发病多等特点采取针对性综合防治措施,防止暴发疫情的发生,把菌痢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2009, 24(8): 588-589.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11
摘要:
目的对2株疑似O139群霍乱弧菌进一步鉴定,以排除或确诊霍乱。方法以试管凝集和交叉吸收实验复核玻片凝集结果,用生化实验和BIOFOSUN 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生化鉴定,PCR技术检测O139霍乱弧菌特异性脂多糖基因(LPS)。结果玻片凝集阳性,试管凝集1株菌可达原诊断血清效价的1/4,1株菌达1/2,交叉吸收后均证实为非特异性凝集;未检出LPS基因;系统生化鉴定判定为麦氏弧菌。结论2株菌不是O139霍乱弧菌,而是麦氏弧菌。
目的对2株疑似O139群霍乱弧菌进一步鉴定,以排除或确诊霍乱。方法以试管凝集和交叉吸收实验复核玻片凝集结果,用生化实验和BIOFOSUN 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生化鉴定,PCR技术检测O139霍乱弧菌特异性脂多糖基因(LPS)。结果玻片凝集阳性,试管凝集1株菌可达原诊断血清效价的1/4,1株菌达1/2,交叉吸收后均证实为非特异性凝集;未检出LPS基因;系统生化鉴定判定为麦氏弧菌。结论2株菌不是O139霍乱弧菌,而是麦氏弧菌。
2009, 24(8): 590-591.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12
摘要: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技术,对疑似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疫情标本进行核酸检测,为疫情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支持。方法从18例粪便标本中提取RNA,进行诺如病毒核酸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18份标本中有13份诺如病毒核酸RT-PCR检测阳性,阳性率为72.2%。其中6份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Ⅰ型;6份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Ⅱ型;有1份标本同时检出诺如病毒Ⅰ型、Ⅱ型。结论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诺如病毒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技术,对疑似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疫情标本进行核酸检测,为疫情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支持。方法从18例粪便标本中提取RNA,进行诺如病毒核酸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18份标本中有13份诺如病毒核酸RT-PCR检测阳性,阳性率为72.2%。其中6份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Ⅰ型;6份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Ⅱ型;有1份标本同时检出诺如病毒Ⅰ型、Ⅱ型。结论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诺如病毒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009, 24(8): 592-593.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13
摘要:
目的了解浙江省开化县中、小学学生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评价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方法对新入校6477名学生进行HBV血清学检测。结果学生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4.54%,男生高于女生,农村高于城镇,中学生高于小学生;HBV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为37.30%,女生高于男生,城镇高于农村,小学生高于中学生;易感人群占学生人数的60.80%。结论学校对入校新生应进行体检,检测肝功能和乙肝标志物,对已感染并具有一定传染性的学生,学校要做好管理工作,对乙肝标志物阴性的易感者应加强乙肝疫苗接种。
目的了解浙江省开化县中、小学学生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评价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方法对新入校6477名学生进行HBV血清学检测。结果学生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4.54%,男生高于女生,农村高于城镇,中学生高于小学生;HBV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为37.30%,女生高于男生,城镇高于农村,小学生高于中学生;易感人群占学生人数的60.80%。结论学校对入校新生应进行体检,检测肝功能和乙肝标志物,对已感染并具有一定传染性的学生,学校要做好管理工作,对乙肝标志物阴性的易感者应加强乙肝疫苗接种。
2009, 24(8): 594-594.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14
摘要:
目的了解山西省阳泉市羁押场所在押人员艾滋病感染状况。方法对阳泉市2005-2008年羁押场所在押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14 516名在押人员中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7例, 阳性率0.19%。检出的27例阳性者中,男性25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40岁;19例有吸毒史,2例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献血浆史,1例有吸毒和性乱史,1例有非婚异性接触史;26例是外省/地籍人,1例本地人。结论阳泉市羁押场所在押人员的艾滋病感染水平较低,感染者以外地吸毒人员为主;今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这部分人群的管理和宣传教育力度,防止他们出狱、出所后对社会造成危害。
目的了解山西省阳泉市羁押场所在押人员艾滋病感染状况。方法对阳泉市2005-2008年羁押场所在押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14 516名在押人员中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7例, 阳性率0.19%。检出的27例阳性者中,男性25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40岁;19例有吸毒史,2例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献血浆史,1例有吸毒和性乱史,1例有非婚异性接触史;26例是外省/地籍人,1例本地人。结论阳泉市羁押场所在押人员的艾滋病感染水平较低,感染者以外地吸毒人员为主;今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这部分人群的管理和宣传教育力度,防止他们出狱、出所后对社会造成危害。
2009, 24(8): 595-596.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15
摘要:
目的掌握青海省黄南州1999-2008年性病、艾滋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方法对黄南州1999-2008年全州性病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9-2008年全州共报告6种性病989例, 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5.79/10万,2008年较1999年增长115.15%。发病年龄以15~25岁年龄组最多(占52.81%),职业分布中牧民占57.94%,藏族占84.63%。结论性病、艾滋病已成为青海边远牧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牧区性病的高流行,预示着艾滋病传入后将会迅速蔓延的高度危险性,提示防治措施和资源分配应做相应调整。
目的掌握青海省黄南州1999-2008年性病、艾滋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方法对黄南州1999-2008年全州性病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9-2008年全州共报告6种性病989例, 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5.79/10万,2008年较1999年增长115.15%。发病年龄以15~25岁年龄组最多(占52.81%),职业分布中牧民占57.94%,藏族占84.63%。结论性病、艾滋病已成为青海边远牧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牧区性病的高流行,预示着艾滋病传入后将会迅速蔓延的高度危险性,提示防治措施和资源分配应做相应调整。
2009, 24(8): 597-598.
摘要:
目的分析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2007年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VCT)人群的相关资料。方法将2007年1-12月首次到VCT门诊求询者的《检测咨询个案登记表》分项统计分析。结果876名求询者年龄集中在15~45岁,83.07%为高中以下学历,36.30%有高危行为史;检出HIV抗体阳性9例,检出率为1.03%。结论求询原因以非婚异性性行为史和既往不规范采供血史为主。 调整VCT工作策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加强宣传倡导,提高高危人群求询率。
目的分析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2007年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VCT)人群的相关资料。方法将2007年1-12月首次到VCT门诊求询者的《检测咨询个案登记表》分项统计分析。结果876名求询者年龄集中在15~45岁,83.07%为高中以下学历,36.30%有高危行为史;检出HIV抗体阳性9例,检出率为1.03%。结论求询原因以非婚异性性行为史和既往不规范采供血史为主。 调整VCT工作策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加强宣传倡导,提高高危人群求询率。
2009, 24(8): 599-602.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17
摘要:
目的了解广东省某市暗娼艾滋病病毒(HIV)和性病感染率,探索性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在广东省某市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RDS)招募社区内暗娼,采用统一的面对面访谈问卷表的方式进行定量调查。采集血液进行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采集宫颈分泌物进行淋病和衣原体检测。结果本次研究共招募到320名暗娼,其HIV感染率为0,梅毒、淋病和衣原体感染率分别为8.0%,9.5%和3.9%,性病感染率(感染上述任一疾病的比例)为1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和对HIV感染危险的意识是性病感染的独立性保护因素,而知晓艾滋病、固定性伴决定安全套的使用、低端场所类型和商业性性行为高收费是性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广东省暗娼HIV流行尚处于低水平,但性病感染率较高,今后针对暗娼的干预项目要重点覆盖低端场所的目标人群,同时要注重对暗娼的固定性伴的行为干预。
目的了解广东省某市暗娼艾滋病病毒(HIV)和性病感染率,探索性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在广东省某市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RDS)招募社区内暗娼,采用统一的面对面访谈问卷表的方式进行定量调查。采集血液进行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采集宫颈分泌物进行淋病和衣原体检测。结果本次研究共招募到320名暗娼,其HIV感染率为0,梅毒、淋病和衣原体感染率分别为8.0%,9.5%和3.9%,性病感染率(感染上述任一疾病的比例)为1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和对HIV感染危险的意识是性病感染的独立性保护因素,而知晓艾滋病、固定性伴决定安全套的使用、低端场所类型和商业性性行为高收费是性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广东省暗娼HIV流行尚处于低水平,但性病感染率较高,今后针对暗娼的干预项目要重点覆盖低端场所的目标人群,同时要注重对暗娼的固定性伴的行为干预。
2009, 24(8): 603-605.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18
摘要:
目的研究分离自肿瘤患者穿通支原体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选择左旋氧氟沙星等7种抗菌药物对15株分离自肿瘤患者的穿通支原体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s)和最低杀菌浓度(MBCs)测定。 结果其中MICs以克林霉素和左旋氧氟沙星最低(0.078 g/ml),其他依次为:环丙沙星(0.156 g/ml)、红霉素(0.156 g/ml)、氯霉素(0.312 g/ml)、氧氟沙星(8 g/ml)、庆大霉素(10 g/ml)。MBCs最低的是克林霉素和左旋氧氟沙星(0.156 g/ml)。结论克林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可作为穿通支原体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
目的研究分离自肿瘤患者穿通支原体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选择左旋氧氟沙星等7种抗菌药物对15株分离自肿瘤患者的穿通支原体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s)和最低杀菌浓度(MBCs)测定。 结果其中MICs以克林霉素和左旋氧氟沙星最低(0.078 g/ml),其他依次为:环丙沙星(0.156 g/ml)、红霉素(0.156 g/ml)、氯霉素(0.312 g/ml)、氧氟沙星(8 g/ml)、庆大霉素(10 g/ml)。MBCs最低的是克林霉素和左旋氧氟沙星(0.156 g/ml)。结论克林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可作为穿通支原体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
2009, 24(8): 606-608.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19
摘要:
目的探讨极端气候事件对重庆市传染病流行的影响及相关因素。 方法对重庆市灾害前后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旱灾年重庆市甲、乙类传染病的年发病率比2005年上升了3.86%,2007年洪灾年比2005年上升了2.74%。2006年比2005年的肠道和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分别上升了14.91%和49.23%,而2007年比2005年和2006年的呼吸道传染病分别上升了1.28%和8.07%。旱灾受灾季节乙脑发病率比2005年同期上升最高,洪灾受灾季节比2006年同期上升较多的是麻疹、伤寒/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流脑等疾病。灾害期间甲、乙类传染病突发事件数比2005年上升。 结论极端气候事件对重庆市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部分传染病的发病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目的探讨极端气候事件对重庆市传染病流行的影响及相关因素。 方法对重庆市灾害前后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旱灾年重庆市甲、乙类传染病的年发病率比2005年上升了3.86%,2007年洪灾年比2005年上升了2.74%。2006年比2005年的肠道和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分别上升了14.91%和49.23%,而2007年比2005年和2006年的呼吸道传染病分别上升了1.28%和8.07%。旱灾受灾季节乙脑发病率比2005年同期上升最高,洪灾受灾季节比2006年同期上升较多的是麻疹、伤寒/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流脑等疾病。灾害期间甲、乙类传染病突发事件数比2005年上升。 结论极端气候事件对重庆市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部分传染病的发病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2009, 24(8): 609-611.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20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中学生进行麻风病团体检查和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麻风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及时在学生中发现疑似(线索)病例。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对中学生进行麻风病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和张贴宣传画等教育形式,并对所有教育对象进行麻风病早期症状检查,同时,下发自制的调查问卷获取干预前、后中学生麻风病的相关知识及态度。结果中学生在健康教育前曾听说过或见到过麻风病的只占总数的25.96%,绝大多数中学生(92.03%)认为需要在中学开展麻风病团体检查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对麻风病的认识并能转变部分态度,歧视麻风病治愈者的比例从健康教育前的19.34%降到健康教育后的9.49%,愿意跟往常一样和他们交往的人数也较健康教育前增加68.09%;中学生在怀疑自己患上麻风病后,愿意及时到当地麻风病防治单位去就诊的人数从健康教育前的15.94%上升到健康教育后的22.65%(2=91.60,P0.01),而存在侥幸心理随它去的比例减少了11.64%(2=35.11,P0.01)。结论利用中学生接受知识能力较强的特点,开展麻风病健康教育,能提高学生对麻风病的认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麻风病,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社会宣传作用,有利于早期发现麻风病。
目的通过对中学生进行麻风病团体检查和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麻风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及时在学生中发现疑似(线索)病例。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对中学生进行麻风病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和张贴宣传画等教育形式,并对所有教育对象进行麻风病早期症状检查,同时,下发自制的调查问卷获取干预前、后中学生麻风病的相关知识及态度。结果中学生在健康教育前曾听说过或见到过麻风病的只占总数的25.96%,绝大多数中学生(92.03%)认为需要在中学开展麻风病团体检查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对麻风病的认识并能转变部分态度,歧视麻风病治愈者的比例从健康教育前的19.34%降到健康教育后的9.49%,愿意跟往常一样和他们交往的人数也较健康教育前增加68.09%;中学生在怀疑自己患上麻风病后,愿意及时到当地麻风病防治单位去就诊的人数从健康教育前的15.94%上升到健康教育后的22.65%(2=91.60,P0.01),而存在侥幸心理随它去的比例减少了11.64%(2=35.11,P0.01)。结论利用中学生接受知识能力较强的特点,开展麻风病健康教育,能提高学生对麻风病的认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麻风病,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社会宣传作用,有利于早期发现麻风病。
2009, 24(8): 612-613.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21
摘要:
目的了解杭州市蛙、蛇类体内曼氏裂头蚴自然感染情况。方法在该市7个农村县(区)捕捉野生蛙、蛇,城区的5个县(区)从辖区农贸市场购买人工养殖牛蛙,进行逐只(条)解剖检查和鉴定曼氏裂头蚴。结果671只野生青蛙裂头蚴感染率为31.15%,感染强度为1~60条;3条野生蛇感染率达100%,感染强度为2~99条;而人工养殖的牛蛙裂头蚴均为阴性。裂头蚴可在蛙体内任何部位的肌肉寄生,其中以腿部肌肉寄生最为常见,占78.99%(391/495),而在蛇类则以寄生于皮下为主,占61.21%(71/116),不同大小青蛙曼氏裂头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sup2/sup=6.561,IP/I<0.05)。结论杭州市野生蛙、蛇体内裂头蚴感染率较高,分布广泛,存在曼氏裂头蚴病自然疫源地。因此,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俗,开展曼氏裂头蚴病的预防工作十分必要。
目的了解杭州市蛙、蛇类体内曼氏裂头蚴自然感染情况。方法在该市7个农村县(区)捕捉野生蛙、蛇,城区的5个县(区)从辖区农贸市场购买人工养殖牛蛙,进行逐只(条)解剖检查和鉴定曼氏裂头蚴。结果671只野生青蛙裂头蚴感染率为31.15%,感染强度为1~60条;3条野生蛇感染率达100%,感染强度为2~99条;而人工养殖的牛蛙裂头蚴均为阴性。裂头蚴可在蛙体内任何部位的肌肉寄生,其中以腿部肌肉寄生最为常见,占78.99%(391/495),而在蛇类则以寄生于皮下为主,占61.21%(71/116),不同大小青蛙曼氏裂头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sup2/sup=6.561,IP/I<0.05)。结论杭州市野生蛙、蛇体内裂头蚴感染率较高,分布广泛,存在曼氏裂头蚴病自然疫源地。因此,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俗,开展曼氏裂头蚴病的预防工作十分必要。
2009, 24(8): 614-616.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22
摘要:
目的研究福建省漳州市成年人高血压流行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检方式,对随机抽样的18岁以上成年人5276人进行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14.92 %(标化率为12.67%),其中1期高血压占68.4%;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居民高于农民,农民高于渔民;重体力劳动者、离退休人员、机关企事业干部患病率较高;文化程度越低,患病率越高。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重体力劳动者、离退休人群、机关企事业干部)、高脂血症、饮酒、体育锻炼少、体重指数BMI(超重及肥胖)、高血压家族史,IOR/I值分别为1.46,1.62,2.96,2.36,0.88,3.17,3.65,1.15,3.12,2.74。 结论漳州市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应加强离退休人群、重体力劳动者、机关企事业干部、文化程度低、长期高脂饮食导致高脂血症人群、以及少运动,超重及肥胖等高血压高发人群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 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控制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研究福建省漳州市成年人高血压流行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检方式,对随机抽样的18岁以上成年人5276人进行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14.92 %(标化率为12.67%),其中1期高血压占68.4%;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居民高于农民,农民高于渔民;重体力劳动者、离退休人员、机关企事业干部患病率较高;文化程度越低,患病率越高。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重体力劳动者、离退休人群、机关企事业干部)、高脂血症、饮酒、体育锻炼少、体重指数BMI(超重及肥胖)、高血压家族史,IOR/I值分别为1.46,1.62,2.96,2.36,0.88,3.17,3.65,1.15,3.12,2.74。 结论漳州市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应加强离退休人群、重体力劳动者、机关企事业干部、文化程度低、长期高脂饮食导致高脂血症人群、以及少运动,超重及肥胖等高血压高发人群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 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控制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
2009, 24(8): 617-620.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23
摘要:
目的了解杭州市居民代谢综合征(MS)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5年调查了杭州市20~79岁城乡常住居民1452人。 结果杭州市居民MS的患病率为8.68%,标化率为6.70%,增龄趋势明显,40岁起患病率明显升高,男女性别间、城乡之间患病无差异。MS家族聚集趋势明显(Fisher 确切概率IP/I=0.0244),随体力活动频次和强度增加患病率有下降的趋势(I/Isup2/sup=6.2956, I/Isup2/sup=6.6692, IP/I0.05)。人群MS的知晓率很低(3.65%)。结论MS已成为威胁本地区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和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综合性防治。
目的了解杭州市居民代谢综合征(MS)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5年调查了杭州市20~79岁城乡常住居民1452人。 结果杭州市居民MS的患病率为8.68%,标化率为6.70%,增龄趋势明显,40岁起患病率明显升高,男女性别间、城乡之间患病无差异。MS家族聚集趋势明显(Fisher 确切概率IP/I=0.0244),随体力活动频次和强度增加患病率有下降的趋势(I/Isup2/sup=6.2956, I/Isup2/sup=6.6692, IP/I0.05)。人群MS的知晓率很低(3.65%)。结论MS已成为威胁本地区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和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综合性防治。
2009, 24(8): 621-624.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24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基层实验室应用和开展的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的DNA环介导的恒温扩增法(LAMP)。方法针对副溶血弧菌的IgyrB/I 基因序列设计了4条引物(2条内引物、2条外引物),并对扩增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整个检测过程仅需1.5 h,可通过肉眼目测或电泳检 测判断结果;对3株种系背景明确的副溶血弧菌不同实验对照株、23株副溶血弧菌地方分离株和32株其他肠道菌进行了检测,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24 cfu/ml,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应用于61份贝类海产品的现场检测,阳性率为100%,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检测 结果相符,阳性率高于传统的培养鉴定方法。结论本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简便、经济等特点,适合基层实验室、应急检测或现场监测 等使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基层实验室应用和开展的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的DNA环介导的恒温扩增法(LAMP)。方法针对副溶血弧菌的IgyrB/I 基因序列设计了4条引物(2条内引物、2条外引物),并对扩增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整个检测过程仅需1.5 h,可通过肉眼目测或电泳检 测判断结果;对3株种系背景明确的副溶血弧菌不同实验对照株、23株副溶血弧菌地方分离株和32株其他肠道菌进行了检测,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24 cfu/ml,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应用于61份贝类海产品的现场检测,阳性率为100%,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检测 结果相符,阳性率高于传统的培养鉴定方法。结论本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简便、经济等特点,适合基层实验室、应急检测或现场监测 等使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2009, 24(8): 625-628.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25
摘要:
弯曲菌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人兽共患性、细菌性肠道病原菌之一,对人致病的弯曲菌主要是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特定血清型空肠弯曲菌引起的肠炎是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重要前驱因子。本文对空肠弯曲菌引起GBS的流行病学与致病机制等研究情况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弯曲菌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人兽共患性、细菌性肠道病原菌之一,对人致病的弯曲菌主要是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特定血清型空肠弯曲菌引起的肠炎是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重要前驱因子。本文对空肠弯曲菌引起GBS的流行病学与致病机制等研究情况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2009, 24(8): 629-631.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26
摘要:
目的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系统工程。如何评价不同时空的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需要寻求一种科学简便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采用TOPSIS法,对宜昌市2006年各县、市(以下简称A、B、C、D、E、F、G、H、I、J)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的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传染病漏报率和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4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经TOPSIS法对10个地区4项指标进行的综合评价,所得1~10位由好到差的排序结果依次为B、D、G、E、A、F、C、I、H、J;采用秩和比法由好到差排序为B、D、I、G、C、A、F、E、J、H。结论人们对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的评价多以各种单项指标的高低分别排名,往往失去很多信息,不能全面反映总体情况。而TOPSIS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同趋势和归一化处理,消除了不同量纲的影响,充分利用原始数据信息,能定量反映不同评价单元的优劣程度。TOPSIS法借助秩和比法进一歩扩展后,将定性与定量融为一体,使评判结果更为直观、准确。
目的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系统工程。如何评价不同时空的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需要寻求一种科学简便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采用TOPSIS法,对宜昌市2006年各县、市(以下简称A、B、C、D、E、F、G、H、I、J)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的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传染病漏报率和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4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经TOPSIS法对10个地区4项指标进行的综合评价,所得1~10位由好到差的排序结果依次为B、D、G、E、A、F、C、I、H、J;采用秩和比法由好到差排序为B、D、I、G、C、A、F、E、J、H。结论人们对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的评价多以各种单项指标的高低分别排名,往往失去很多信息,不能全面反映总体情况。而TOPSIS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同趋势和归一化处理,消除了不同量纲的影响,充分利用原始数据信息,能定量反映不同评价单元的优劣程度。TOPSIS法借助秩和比法进一歩扩展后,将定性与定量融为一体,使评判结果更为直观、准确。
2009, 24(8): 632-635.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27
摘要:
目的了解全军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军范围内抽取26家医疗机构对传染病漏报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全军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总漏报率为21.40%,丙类传染病漏报率(31.48%)高于乙类传染病漏报率(19.5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sup2/sup=16.78,IP/I=0.000)。医疗机构中门诊、住院部、化验室传染病漏报率依次升高(I/Isup2/sup=65.99,IP/I=0.000),分别为16.99%、24.42%和35.98%。军区总医院和中心级医院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20.74%和2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级医院在传染病报告卡报告质量方面无差异,但完整率和准确率均高于及时率。乙类传染病报告及时率(65.78%)高于丙类传染病(48.9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sup2/sup=24.31,IP/I=0.000)。结论全军传染病报告工作不容乐观。各级医疗机构应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加强其规范化管理。
目的了解全军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军范围内抽取26家医疗机构对传染病漏报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全军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总漏报率为21.40%,丙类传染病漏报率(31.48%)高于乙类传染病漏报率(19.5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sup2/sup=16.78,IP/I=0.000)。医疗机构中门诊、住院部、化验室传染病漏报率依次升高(I/Isup2/sup=65.99,IP/I=0.000),分别为16.99%、24.42%和35.98%。军区总医院和中心级医院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20.74%和2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级医院在传染病报告卡报告质量方面无差异,但完整率和准确率均高于及时率。乙类传染病报告及时率(65.78%)高于丙类传染病(48.9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sup2/sup=24.31,IP/I=0.000)。结论全军传染病报告工作不容乐观。各级医疗机构应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加强其规范化管理。
2009, 24(8): 636-637.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28
摘要:
目的分析严重危害甘肃省榆中县居民身体健康的疾病和死因。方法按全国统一的居民病伤死因哨点县调查方案设计要求,采用入户普查方法,对2007年户籍为榆中县的所有居民进行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死亡调查,以全国统一的居民病伤死因统计报告管理系统软件(Death_Reg2002)进行数据录入分析。结果该县居民总死亡率为0.57%,全死因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I/Isup2/sup=18.87, IP/I=0.00)。前5位死因依次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其他疾病、损伤和中毒,传染病死因排第10位。居民期望寿命75.28岁,女性期望寿命(76.17岁)高于男性期望寿命(74.40岁,IP/I=0.00)。结论居民死亡危险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但意外伤害、中毒和传染病危害亦不容忽视。
目的分析严重危害甘肃省榆中县居民身体健康的疾病和死因。方法按全国统一的居民病伤死因哨点县调查方案设计要求,采用入户普查方法,对2007年户籍为榆中县的所有居民进行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死亡调查,以全国统一的居民病伤死因统计报告管理系统软件(Death_Reg2002)进行数据录入分析。结果该县居民总死亡率为0.57%,全死因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I/Isup2/sup=18.87, IP/I=0.00)。前5位死因依次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其他疾病、损伤和中毒,传染病死因排第10位。居民期望寿命75.28岁,女性期望寿命(76.17岁)高于男性期望寿命(74.40岁,IP/I=0.00)。结论居民死亡危险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但意外伤害、中毒和传染病危害亦不容忽视。
2009, 24(8): 638-640.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29
摘要:
目的分离3起食物中毒患者粪便及食物加工工具样本中的病原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表型和毒力基因鉴定。方法可疑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按照国标GB/T 4789-2003和GB/T 4789.7-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用PCR方法对检出的副溶血弧菌(IVibrioparahaemolyticus,/IVp)进行Vp种属特异基因(320 bp)和毒力基因Itdh/I( 耐热溶血素434 bp)、Itrh/I( 耐热相关溶血素250 bp) 检测;用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方法对分离株Itlh/I( 不耐热溶血素229 bp)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从3起食物中毒的患者、厨师粪便和食品加工环节共27件样品中检出7株Vp,其中加工环节熟食冷菜间刀具涂抹物中检出1株,患者粪便中检出6株。3起食物中毒7株菌血清型分属为O10∶K66、O2∶K3、O1∶K33, 每起食物中毒分离株的生物学性状、血清型和药敏试验结果均一致。7株Vp均产生神奈川现象(KP)、出现相同Vp种属特异基因条带、均检出Itlh/I毒力基因,但Itdh/I、Itrh/I基因则检测为阴性。结论3起食物中毒均为Itlh/I+/Itdh/I-/Itrh/I-不同血清型Vp污染引起。
目的分离3起食物中毒患者粪便及食物加工工具样本中的病原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表型和毒力基因鉴定。方法可疑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按照国标GB/T 4789-2003和GB/T 4789.7-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用PCR方法对检出的副溶血弧菌(IVibrioparahaemolyticus,/IVp)进行Vp种属特异基因(320 bp)和毒力基因Itdh/I( 耐热溶血素434 bp)、Itrh/I( 耐热相关溶血素250 bp) 检测;用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方法对分离株Itlh/I( 不耐热溶血素229 bp)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从3起食物中毒的患者、厨师粪便和食品加工环节共27件样品中检出7株Vp,其中加工环节熟食冷菜间刀具涂抹物中检出1株,患者粪便中检出6株。3起食物中毒7株菌血清型分属为O10∶K66、O2∶K3、O1∶K33, 每起食物中毒分离株的生物学性状、血清型和药敏试验结果均一致。7株Vp均产生神奈川现象(KP)、出现相同Vp种属特异基因条带、均检出Itlh/I毒力基因,但Itdh/I、Itrh/I基因则检测为阴性。结论3起食物中毒均为Itlh/I+/Itdh/I-/Itrh/I-不同血清型Vp污染引起。
2009, 24(8): 641-642.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30
摘要:
目的掌握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二次供水水质状况。方法全区12个街道每街道按梅花点确定5户家庭为采样点采取二次供水管网末梢水,进行18项卫生监测指标分析。检测方法: 按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 》,评价按CJ/T 206-2005《城市供水水质标准》,游离性余氯按《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结果2008年水质检测结果的合格率为 80.4%。结论鹿城区二次供水水质主要不合格项为余氯、浊度、铁,总体合格率处于全国中等水平,提示水箱及水管出现老化现象及存在二次供水引发传染病的隐患,政府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
目的掌握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二次供水水质状况。方法全区12个街道每街道按梅花点确定5户家庭为采样点采取二次供水管网末梢水,进行18项卫生监测指标分析。检测方法: 按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 》,评价按CJ/T 206-2005《城市供水水质标准》,游离性余氯按《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结果2008年水质检测结果的合格率为 80.4%。结论鹿城区二次供水水质主要不合格项为余氯、浊度、铁,总体合格率处于全国中等水平,提示水箱及水管出现老化现象及存在二次供水引发传染病的隐患,政府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
2009, 24(8): 643-644.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31
摘要:
2008年9月24日至11月30日该县城2所学校累计报告水痘病例244例,罹患率高达6.52%, 无死亡病例,这是该县近几十年来流行强度最大、发病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暴发疫情。
2008年9月24日至11月30日该县城2所学校累计报告水痘病例244例,罹患率高达6.52%, 无死亡病例,这是该县近几十年来流行强度最大、发病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暴发疫情。
2009, 24(8): 645-646.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32
摘要:
2009, 24(8): 647-647.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09.08.033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