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34卷  第9期

2019-09期封面
2019, 34(9).
[摘要](2001) [PDF 10568KB](17)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2019-09期目录
2019, 34(9).
[摘要](1962) [HTML全文] (667) [PDF 651KB](23)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疫情快报
2019年8月中国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简介National Data of Class A, B and C Communicable Disease in August 2019
2019, 34(9): 777-777.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9.09.001
[摘要](4971) [HTML全文] (1387) [PDF 319KB](37)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2019年8月中国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概要
2019, 34(9): 778-778.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9.09.002
[摘要](8780) [HTML全文] (2202) [PDF 293KB](25)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2019年8月全球传染病疫情概要
韩辉, 伍波, 宋亚京, 贾娇娇
2019, 34(9): 779-781.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9.09.003
[摘要](6471) [HTML全文] (3222) [PDF 2065KB](28)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2019年8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58种,涉及79个国家和地区。 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为登革热(32个)、麻疹(30个)、霍乱(10个)、西尼罗热(8个)和脊髓灰质炎(8个)。 病死率位于前4位的传染病为埃博拉出血热(66.8%)、中东呼吸综合征(34.5%)、拉沙热(22.1%)和西尼罗热(9.2%)。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为登革热、埃博拉出血热、麻疹、霍乱和西尼罗热。 非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埃博拉出血热、鼠疫、霍乱、黄热病和拉沙热;亚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中东呼吸综合征和登革热;美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登革热和麻疹;欧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西尼罗热和麻疹。
风险评估
2019年9月中国大陆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孟玲, 黄晓霞, 李建东, 刘凤凤, 李伟, 魏建春, 张茂俊, 王霄晔, 任婧寰, 黎丹, 涂文校, 向妮娟, 倪大新
2019, 34(9): 782-787.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9.09.004
[摘要](11575) [HTML全文] (2474) [PDF 2687KB](40)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评估2019年9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总体上,预计9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8月略有上升。 我国媒介伊蚊分布地区处于登革热高发期,本地病例将继续增多,Ⅰ类省份部分本地暴发疫情仍将持续,存在发生较大规模本地暴发疫情的风险,输入病例多且媒介密度较高的Ⅱ、Ⅲ类省份存在输入病例引发本地传播甚至出现暴发疫情的可能。 手足口病将进入秋季流行期。 霍乱仍会出现散发病例。 炭疽处于高峰期,既往存在炭疽疫源地的西部和东北等地发生炭疽病例的可能性大。 空肠弯曲菌感染所致格林–巴利综合征暴发事件可能会发生。 食物中毒仍处于高发期。 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仍将持续发生,但输入我国的风险低。结论需要对登革热、手足口病予以重点关注,对霍乱、炭疽、空肠弯曲菌感染与格林–巴利综合征、食物中毒、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予以一般关注。
腹泻病原谱监测专题
导 读
王多春
2019, 34(9): 788-788.
[摘要](2062) [HTML全文] (701) [PDF 1446KB](27)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2015-2018年湖南省株洲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龙奇志, 何礼, 胡世雄, 高立冬, 李俊华
2019, 34(9): 789-794.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9.09.005
[摘要](8199) [HTML全文] (2235) [PDF 2868KB](63)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了解2015 — 2018年湖南省株洲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的构成和流行特征。方法2015年5月至2018年11月收集在哨点医院就诊的并符合腹泻病例相关信息,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共调查并检测580例腹泻病例,病例形成秋、冬两个小高峰并且主要集中在≤5岁人群(82.59%,479/580)。 病例检测总阳性率为56.72%。 细菌阳性检测率为30.17%,以沙门菌为主,其次是空肠弯曲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病毒检测阳性率为37.07%,以轮状病毒A组为主,其次是诺如病毒GⅡ型。 各年龄组中病毒检出率均高于细菌。 季节分布明显,夏季以沙门菌为主,秋季以诺如病毒为主,冬、春季以轮状病毒为主。 不同性别病原谱构成基本一致。 乡村病例病原体(细菌31.63%、病毒41.83%)检出率高于城区(细菌29.88%、病毒36.09%)。结论株洲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毒感染高于细菌;轮状病毒A组、沙门菌、诺如病毒GⅡ型是引起株洲市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2014-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感染性腹泻病原监测结果分析
管红霞, 沙丹, 冯微宏, 齐倩倩, 肖勇
2019, 34(9): 795-799.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9.09.006
[摘要](6700) [HTML全文] (2037) [PDF 2032KB](78)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了解江苏省无锡市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及流行特征。方法于2014 — 2018年采集无锡市哨点医院门诊感染性腹泻病例粪便标本,采用分离培养法检测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采用real-time PCR法进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3 408 例腹泻病例中,共检出阳性样本946份(混合感染66份),总检测阳性率为27.76%。 其中细菌感染529份,阳性率为15.52%,病毒感染460份,阳性率为13.50%,混合感染66份。 细菌性病原体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6.60%),其次为沙门菌(5.11%)、副溶血弧菌(4.05%)、志贺菌(0.32%),主要流行于夏季。 病毒性病原体中,诺如病毒(8.92%)和轮状病毒(3.29%)检测阳性率较高,主要流行于冬春季。 不同年龄组人群病原体阳性率不同,轮状病毒感染高发于0 ~ 4岁年龄组。结论2014 — 2018年无锡市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副溶血弧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夏季以细菌性腹泻为主,冬春季以病毒性腹泻为主,在不同季节应针对5岁以下婴幼儿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采取不同防控措施。
2016-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感染性腹泻细菌病原谱监测分析
张萍, 杨郝亮, 甄博珺, 高翔, 赵凤玲, 高洁, 张扬, 李朝辉, 王多春, 周景林
2019, 34(9): 800-804.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9.09.007
[摘要](6509) [HTML全文] (1611) [PDF 2025KB](78)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感染性腹泻细菌多病原监测中致病菌的病原谱,为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 —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监测病例粪便标本,采用血清分型、毒力基因等方法对沙门菌、副溶血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收集粪便标本1 269例,分离致病菌298株,检出率为23.48%,不同年龄组病例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84,P<0.001)。 阳性菌株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最多(46.98%),以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菌和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副溶血弧菌(24.50%)和沙门菌(19.46%)。 细菌流行的季节性比较明显,以夏秋季为主。 沙门菌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副溶血弧菌血清型以O3∶K6为主。结论2016 —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副溶血弧菌和沙门菌感染也是腹泻常见病原菌。 应加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常规监测,在流行季节做好重点人群健康宣教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危险因素调查及其防控。
2017年安徽省马鞍山市环境来源气单胞菌的分子特征和耐药分析
汪永禄, 黄振洲, 王利, 王蓉, 代航, 蔡红艳, 杜小莉, 王多春
2019, 34(9): 805-810.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9.09.008
[摘要](11065) [HTML全文] (2564) [PDF 6679KB](36)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了解2017年安徽省马鞍山市环境来源气单胞菌的流行特征、毒力基因特征及耐药状况。方法2017年对来自马鞍山市监测的海水产品、包装食品、生活用水、游泳池水样、食物中毒样本等进行气单胞菌分离检测,采用管家基因rpoD序列分析进行种水平鉴定,PCR检测气单胞菌6种毒力基因(FlaElastasehlyAastactascF-G)、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分析分子型别,药敏试验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共检测样品869份,气单胞菌检出率为7.6%(66/869),检出率最高的是农村生活用水、食物中毒样品和海水产品。 66株气单胞菌分为7个种,最多的种是维氏气单胞菌(36.4%,24/869)、嗜水气单胞菌(19.7%,13/869)和简氏气单胞菌(19.7%,13/869)。 64株气单胞菌携带至少1种毒力基因,Flaact总检出率最高(53.1%),Fla在豚鼠气单胞菌中检出率最高(83.3%),act在嗜水气单胞菌检出率最高(69.2%)。 66株气单胞菌分为64个PFGE带型,表现为多样性。 药敏实验显示,气单胞菌对头孢替坦等7种抗生素100%敏感,对头孢唑啉等5种抗生素部分敏感(耐药率1.5% ~ 21.2%),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高达90.0%。结论2017年马鞍山地区气单胞菌污染较为严重,携带较高比例的多种毒力基因,并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应该加强对气单胞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
2018年北京市O1群霍乱弧菌表型及分子分型特征分析
严寒秋, 李夫, 吕冰, 黄瑛, 张新, 贾蕾, 周海健, 曲梅, 王全意
2019, 34(9): 811-816.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9.09.009
[摘要](6400) [HTML全文] (1570) [PDF 3234KB](44)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了解2018年北京市O1群霍乱弧菌表型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2018年收集北京市霍乱患者和外环境分离的29株霍乱弧菌,应用常规鉴定方法进行血清分型,荧光定量PCR检测霍乱弧菌ctxAB基因,应用96孔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11类21种试验药物),应用NotⅠ及ShifⅠ酶切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29株O1群霍乱弧菌中小川型非产毒株、稻叶型非产毒株和小川型产毒株构成比分别为62.07%(18/29)、24.14%(7/29)和13.79%(4/29);29株菌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82.76%,美罗培南敏感率100.00%;28株菌耐药;有9种耐药型别,最多耐13种药;有13种耐药类别,最多耐7类药;29株菌株PFGE分子分型为16个型别(BJ1801 ~ 1816)。结论北京市O1群霍乱弧菌以非产毒株为主,多重耐药严重;PFGE分子分型结果提示应注意食品安全问题,特别要加强水产品的监测。
2016年山东省聊城市临床病例中2种罕见施万菌的鉴定
梁胜楠, 姜祥坤, 杜银菊, 周璞, 刘莉, 程利红, 王多春
2019, 34(9): 817-821.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9.09.010
[摘要](10966) [HTML全文] (2512) [PDF 1387KB](23)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对2016年山东省聊城市临床患者分离株进行鉴定以及分析其生化特性和药物敏感性。方法对患者来源标本及6株菌株进行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并进行生化试验、溶血试验、耐盐耐热实验和药敏试验,使用API生化鉴定系统、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进行鉴定,并进行16S rRNA和gyrB序列分析。结果8株菌在菌落形态和生化特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有溶血状态有所不同,临床鉴定系统有局限性,只能分辨到海藻施万菌和腐败施万菌,进一步使用16S rRNA和gyrB序列检测方法,确认患者分离株属于2种罕见的施万菌,即鲍施万菌和优佩内施万菌。结论首次在中国大陆的临床病例中,鉴定了2株由罕见施万菌导致的感染病例。 由施万菌属引起的临床感染还需要进一步重视,并加强监测。
2014-2018年浙江省丽水市副溶血弧菌流行情况及菌株特征分析
陈秀英, 梅建华, 陈沙彬, 柳付明, 叶夏良
2019, 34(9): 822-826.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9.09.011
[摘要](5461) [HTML全文] (1394) [PDF 3648KB](33)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了解2014 — 2018年浙江省丽水市副溶血弧菌(Vp)的流行情况、血清型别、携带毒力基因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收集2014 — 2018年丽水市食源性疾病监测中的11 420例临床腹泻患者粪便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的497份食品标本,进行Vp的分离培养,分析阳性菌株的分布特征。 同时对菌株开展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共分离到296株Vp,其中251株来源于腹泻患者粪便,45株来源于食品。 丽水市Vp流行集中于第三季度,患者集中于成年人,且在家庭用餐占多数。 患者来源菌株主要血清型为O3∶K6,毒力基因型为tdh+trh-tlh+,食品来源菌株主要血清型为O2,毒力基因型为tdh-trh-tlh+。 48株Vp可分为42个PFGE带型,带型相似值为 6.16% ~ 100.00%。结论第三季度为Vp的卫生监管重点,要加强对饮食习惯尤其是家庭用餐时对水产品正确处理方面的宣教。 丽水市目前流行的菌株基因相似度低,可能存在多克隆来源。重点监测血清型患者为O3∶K6,食品为O2。
传染病监测
裂谷热病毒流行特征及遗传进化分析
赖丽金, 尚翠, 韦艳, 李建东
2019, 34(9): 827-834.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9.09.012
[摘要](5847) [HTML全文] (1840) [PDF 4131KB](41)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分析裂谷热病毒自发现以来,疫情发生、疫源地分布以及病毒遗传进化和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分析裂谷热疫情的流行情况,筛选全球有明确分离时间和地区的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利用BEAST 2等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截止2018年,全球共22个国家报告了裂谷热本地疫情,人间报告病例39 404例,死亡病例2 323例。 共筛选出183条S片段、138条M片段和135条L片段基因序列。 系统进化树显示,裂谷热病毒的S、M和L片段可分为7个基因亚型(A ~ G),A亚型和B亚型是引起3次大流行的主要亚型。 2016年中国发现首例输入性病例,国际跨境传播趋势有所增强。结论裂谷热病毒在非洲分布范围广,实际流行形势被明显低估,应加强对该病毒的监测,注重信息收集与发布,提高有关部门和群众的防控意识,保护公民健康。
2013-2018年浙江省衢州地区外环境禽流感病毒监测分析
黄世腾, 杨瑞军, 吕磊, 陈旭富, 万圣
2019, 34(9): 835-838.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9.09.013
[摘要](10536) [HTML全文] (3257) [PDF 1984KB](33)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了解浙江省衢州地区外环境禽流感病毒流行特征,为该地区人禽流感疫情的防控和预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3 — 2018年衢州地区外环境禽流感监测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对采集的外环境标本进行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3 — 2018年共采集禽流感外环境标本5 290份,检出流感病毒A型(FluA)阳性标本1 809份,阳性率为34.20%;其中以H9亚型和A型未分型为主,分别占44.50%和29.13%。 开化县检出阳性率最高(54.85%),龙游县最低(17.25%)。 5类场所中,城乡活禽市场检出阳性率最高(45.94%)。 6种类型标本中,宰杀或摆放禽肉案板表面的擦拭标本检出阳性率最高(58.96%)。第一季度(38.06%)和第四季度(37.23%)检出阳性率较高。 不同时间、地区、场所、标本类型的标本阳性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衢州地区外环境中存在多种亚型及混合型禽流感病毒,应加强外环境禽流感监测力度,同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人群感染的风险。
2005-2017年我国外籍人群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吴玥, 王丽萍, 陈亮, 王吉春, 秦宇, 宋渝丹, 李振军, 何广学
2019, 34(9): 839-843.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9.09.014
[摘要](5635) [HTML全文] (1600) [PDF 2656KB](55)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描述和分析我国报告的外籍登革热病例的基本情况和时空分布特征,为登革热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05 — 2017年全国确诊报告的外籍登革热病例的基本信息,描述外籍登革热病例的人口学、时间和地理分布,并比较云南省与我国其他省份的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5 — 2017年,我国共报告外籍登革热病例2 106例,占全国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数的3.08%。 登革热发病随年度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报告省份区域不断扩大。 云南省外籍病例最多(1 751例),占全部病例数的83.14%。 其次为广东省(140例),占6.65%。 外籍人群以输入性登革热为主,由缅甸经我国云南省入境。 云南省与我国其他省份登革热病例的人口学特征、流行趋势以及来源国等均有差异。结论近年来,外籍人群对我国,特别是云南省的登革热的流行存在一定影响。 应进一步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增强对登革热的防控,在重点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外籍登革热病例的监测、筛查和医疗救治工作。
技术与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检测毒素基因快速鉴定A/B型肉毒梭菌方法的建立
黄英, 史芸, 叶长芸, 徐雪芳
2019, 34(9): 844-848.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9.09.015
[摘要](12491) [HTML全文] (2826) [PDF 2881KB](75)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建立针对A/B型肉毒梭菌毒素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方法,构建标准曲线,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检测下限,以提高肉毒梭菌检测的快速性、准确性。方法根据肉毒梭菌A/B型毒素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建立real-time PCR反应体系。 用25种细菌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使用含有A/B型毒素基因特异性序列的重组质粒标准品构建标准曲线,模拟粪便标本,评价建立方法的灵敏度。结果建立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携带A/B型毒素基因的重组质粒均出现相应特异性扩增曲线,对其他25种细菌进行试验扩增时,均未见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 根据重组质粒标准品构建的标准曲线可确定其对肉毒梭菌A/B型毒素基因检测灵敏度分别为5.04×102拷贝/μl和6.91×102拷贝/μl。 模拟粪便标本中含有目的基因重组质粒的检测下限为A型1.71×103拷贝/μl,B型2.14×103拷贝/μl。结论本研究设计了适合检测国内肉毒梭菌 A/B 型的引物和探针,建立 real-time PCR 快速检测体系,为我国肉毒梭菌 A/B 型菌株的快速鉴定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综述
血源性病原菌早期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陈晓丽, 卢金星, 陈小萍
2019, 34(9): 849-854.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9.09.016
[摘要](11354) [HTML全文] (2551) [PDF 885KB](70)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医院住院患者常常发生血液病原菌感染,死亡率高,早期快速鉴定病原体给予适当的抗微生物疗法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血培养是诊断血液病原菌感染的金标准,然而血培养不仅耗时且阳性率低。 分子生物学方法可大幅度缩减诊断时间,提高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性,为临床合理用药与准确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研究就血源性病原菌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包括核酸杂交技术、核酸扩增技术、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DNA微阵列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等技术)等进行综述。
环境危险因素监测
2010-2017年湖北省荆州市逐日气温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
刘天, 翁熹君, 张丽杰, 姚梦雷, 黄继贵, 许勤勤, 吴杨, 陈琦, 童叶青
2019, 34(9): 855-860.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9.09.017
[摘要](4785) [HTML全文] (1351) [PDF 2706KB](48)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湖北省荆州市逐日气温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 — 2017年荆州市手足口病日发病数和同期气象资料,首先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荆州市主要气象因子与手足口病日平均发病数的相关关系,然后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不同滞后天数、气温与手足口病发病的关联性。 以气温3.41 ℃(P5)为参照,估计较低气温9.76 ℃(P25)、平均气温18.35 ℃(P50)、高温30.96 ℃(P95)对手足口病发病造成的影响,同时分析气温对手足口病发病的累计滞后效应。结果2010 — 2017年荆州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8 591例。 手足口病日平均发病数与日平均气温、日降水量、日平均气压、日相对湿度和风速存在相关关系。 气温与手足口病日平均发病例数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呈倒“U”形,在18.19 ℃效应值最大为2.67(95%CI:2.12 ~ 3.37)。 气温为9.76 ℃(P25)、18.35 ℃(P50)和30.96 ℃(P95)时,相对危险度(RR)>1.00对应滞后时间分别为6 ~ 19 d,6 ~ 21 d和0 d。 气温5.17 ℃(P10)、9.76 ℃(P25)、18.35 ℃(P50)和25.21 ℃(P95)在lag0 ~ 21 d的累计滞后效应值最大,分别为1.11(1.04 ~ 1.19)、1.56(1.31 ~ 1.86)、2.67(2.12 ~ 3.37)和1.58(1.19 ~ 2.10)。结论平均温度能显著增加荆州市手足口病发病风险,高温和较低气温能降低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呈非线性且具有滞后性。
案例分析
一例14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萧松建, 周奕, 张楚东, 方艳梅, 黄辉涛
2019, 34(9): 861-864.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9.09.018
[摘要](5341) [HTML全文] (1448) [PDF 2277KB](48)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2018年9月广东省珠海市报告1例14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病例及1名共同暴露者均出现脑膜炎、关节炎、永久性耳聋等临床表现,发病前1周均无病(死)猪接触史,但每天进食猪肉,经调查病例可能经口腔黏膜破损导致感染。
海外动态
美国多个州发现能传播外来疾病的媒介长角血蜱(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调查情况)
龚震宇(摘译), 龚训良(审校)
2019, 34(9): 865-866.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9.09.019
[摘要](4447) [HTML全文] (1087) [PDF 1910KB](16) 审稿意见 相关文献 分享
摘要:

在线交流

防诈骗公告

大家好:近期有不法分子以本刊编辑身份添加作者微信,请务必提高警惕!本刊关于稿件的一切事项通知均采用编辑部唯一邮箱(jbjc@icdc.cn)和座机(010-58900732)联系作者,且在录用稿件后仅收取版面费,无其他任何名目费用(如审稿费和加急费等),非编辑部邮箱发送的本刊收费用通知等均为诈骗,不要随意汇入款项!如有可疑及时致电编辑部核实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