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编辑部公告
more+
- 关于不法分子利用本刊名义进行诈骗的郑重声明
- 《疾病监测》编辑部全体成员恭贺广大专家和作者春节快乐
- 《疾病监测》杂志2022年第二次视频定稿会顺利召开
- 《疾病监测》杂志2022年第一次视频定稿会顺利召开
- 《疾病监测》杂志2021年第五次视频定稿会顺利召开
- 《疾病监测》杂志2021年第四次视频定稿会顺利召开
- 《疾病监测》杂志2021年第三次视频定稿会顺利召开
- 喜讯:本刊入选北大中文、CSCD、RCCSE和中国科技核心数据库!
下载专区
more+
学习中心
more+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本栏目内容尚未正式出版,未经编辑部许可,不得转载。
显示方式: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了解大环内酯耐药卡他莫拉菌(MRMC)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患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的32例MRMC肺炎患者和114例大环内酯敏感卡他莫拉菌(MSMC)肺炎患者信息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卡他莫拉菌肺炎患者以男性为主(71.92%),≥65岁者居多(67.12%),冬春季高发(64.38%)。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77, 95%CI: 1.18~6.47)和陈旧性肺结核病史(OR=5.95, 95%CI: 1.31~31.57)是感染MRMC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MRMC组患者发热(OR=2.87, 95%CI: 1.09~7.46)、C反应蛋白升高(OR=2.65, 95%CI: 1.12~6.63)、支气管炎(OR=4.00, 95%CI: 1.54~11.52)和肺气肿影像学表现(OR=5.73, 95%CI: 1.94~19.56)的比例显著高于MSMC组。 结论 女性和陈旧性肺结核病史是感染MRMC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MRMC组患者的症状、炎症和影像学表现更严重,应关注其临床诊治。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及腺病毒感染特点。 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安徽省蚌埠市某三甲医院AECOPD住院重症患者咽拭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筛查16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对腺病毒(ADV)阳性样本扩增腺病毒六邻体基因,构建进化树。 结果 AECOPD患者呼吸道样本中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为38.38%(109/284),其中ADV检出率最高,为27.81%(79/284)。 重症患者ADV感染以C1型为主,同时有B、C和D等多个亚型存在。 结合临床数据,AECOPD患者中感染ADV的较未感染ADV的病程长、预后差。 结论 临床应对AECOPD患者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有效监测,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DOI: 10.3784/jbjc.202109010476
摘要:
目的 了解2015-2017年从北京市朝阳区早孕宫颈拭子中分离的166株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以及SCCmec型别,为合理用药及预防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从北京市朝阳区早孕宫颈拭子中分离的166株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情况,分别采用K-B法对头孢西丁,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其他11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红霉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耐药基因和SCCmec的基因型和亚型进行检测,使用SPSS 22.0软件,用χ2检验对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66株表皮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对万古霉素100.00% 敏感、对达托霉素93.37% 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在90%以上,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多重耐药比例为72.89%;mecA基因携带率45.78%;耐药基因携带率以norA1(100.00%)和norA2(95.78%)最高、其次为msrA(71.08%);76株mecA阳性表皮葡萄球菌中,以SCCmecⅢ型(40.79%)为主,其次为SCCmecⅤ型(22.37%)。 结论 健康人群早孕宫颈拭子表皮葡萄球菌的携带率超过50%,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比例达24.70%,有必要回溯往期孕期妇女宫颈分泌物携带菌株分型及耐药情况,对多重耐药菌株需长期加大抗生素监管,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降低新生儿败血症感染风险。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DOI: 10.3784/jbjc.202109160510
摘要:
目的 了解预警系统运行状况,分析2015 — 2019年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变化特征,为进一步优化预警系统,提升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监测工作效率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Excel 2010软件收集整理2015 — 2019年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数据,运用 SPSS 22.0软件对预警系统应用效果及信息填报质量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5 — 2019年江西省共发出预警信号43 697条,疑似事件率高峰为9 — 12月,预警信号阳性率高峰为9月和12月,疑似事件率、预警信号阳性率及突发事件预警率分别为7.41%、0.78%、40.46%,与2008 — 2014年疑似事件率(χ2=3 140.745,P<0.001)、预警信号阳性率(χ2=305.895,P<0.001)及突发事件预警率(χ2=18.585,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警信号阳性率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人感染猪链球菌、人感染H7N9禽流感、登革热、霍乱、不明原因肺炎;预警信号及时响应率、现场调查率分别为98.34%、82.25%,与2008 — 2014年预警信号及时响应率(χ2=21 680.642,P<0.001)、现场调查率(χ2=109.642,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目前运行状况良好,预警效能提升明显,响应及时。 但总体预警信号阳性率、突发事件预警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预警系统需进一步优化。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DOI: 10.3784/jbjc.202111230608
摘要:
目的 了解2020年北京市顺义区15岁及以上人群发热呼吸道疾病(FRI)发病和就诊情况。 方法 以顺义区医院为中心确定调查范围,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该范围内15岁及以上社区人群,以在线调查方式完成调查。 计算人群FRI报告发病率和就诊率,并按照顺义区人口构成计算调整发病率和就诊率。 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发病率和就诊率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人群就诊率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完成2723例居民的调查,2020年居民自报发病率13.5%,调整发病率12.8%,不同职业、健康自评价状况和有无基础疾病史的人群间FRI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自报发病居民中221人选择医疗机构就诊,就诊率为60.2%,调整就诊率为57.7%。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居民的年龄、职业、有无基础疾病史以及发病后出现的主要症状(如寒战、干咳等)为影响居民是否就诊的主要因素。 结论 2020年在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及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背景下,北京市顺义区15岁及以上人群FRI发病率较高且就诊率明显增加。 该研究结果可为FRI负担的评估和防控干预提供参考。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了解江苏东台地区家畜来源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抗生素耐药表型、耐药基因,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情况。 方法 于2019年5月,江苏省东台市采集家畜粪便样本301份(羊粪便231份,牛粪便70份),分离非O157 STEC菌株。 采用改良微量肉汤法测定菌株对21种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O∶H血清型、耐药基因和多位点序列型别进行预测。 结果 在68株非O157 STEC中,有32株对至少1种药物耐药。 其中,STEC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42.6%),其次分别对阿奇霉素(36.8%)、复方新诺明(35.3%)、链霉素(32.3%)、氯霉素(30.9%)、环丙沙星(29.4%)等9种抗生素耐药;共识别出25种耐药基因,其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和叶酸途径抑制剂类耐药基因携带率最高(44.1%),其次为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42.6%);MLST将分离株分为13种ST型,其中ST43(19.1%)和ST155(16.2%)比例较高。 最小生成树显示,具有相同血清型的STEC菌株多聚集在一起。 STEC中4种ST型别(ST25、ST40、ST43、ST675)分别与引起肠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相关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HUSEC)聚类成簇。 结论 江苏东台地区家畜中非O157 STEC耐药形势复杂,且存在多重耐药现象。 此外,该地区STEC菌株对人群存在潜在威胁,家畜作为非O157 STEC宿主应引起重视。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2022年4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9种,涉及232个国家和地区。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32个、登革热(29个)、麻疹(25个)、霍乱(11个)和钩端螺旋体病(9个)。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埃博拉病毒病(100.0%)、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40.0%)、中东呼吸综合征(34.4%)、拉沙热(19.3%)和猴痘(5.3%)。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疟疾、登革热、霍乱和麻疹。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埃博拉病毒病、霍乱、黄热病、拉沙热、疟疾和麻疹;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病;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不明原因急性肝炎。
2022年4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9种,涉及232个国家和地区。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32个、登革热(29个)、麻疹(25个)、霍乱(11个)和钩端螺旋体病(9个)。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埃博拉病毒病(100.0%)、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40.0%)、中东呼吸综合征(34.4%)、拉沙热(19.3%)和猴痘(5.3%)。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疟疾、登革热、霍乱和麻疹。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埃博拉病毒病、霍乱、黄热病、拉沙热、疟疾和麻疹;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病;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不明原因急性肝炎。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v.abstractInfo
$v.abstractInfo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v.abstractInfo
$v.abstractInfo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评估2022年5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总体上,预计5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整体形势将继续呈现趋稳向好态势,但仍然存在反弹风险,需要加快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及时完善防控措施,做好疫情应对准备。进食毒蘑菇导致的中毒事件预计在5月以后逐渐上升。英国等多国报告儿童不明原因急性肝炎疫情,需要跟踪相关监测和研究进展。 结论 需要对新冠肺炎予以特别关注,对毒蘑菇中毒予以一般关注。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研究河弧菌中可移动遗传元件的种类和分布,探究其对河弧菌适应性进化的意义。 方法 从公共数据库中获取170株河弧菌的基因组数据,使用MGEfinder软件识别河弧菌中的可移动遗传元件,并对其种类、插入活性、分布及毒力因子进行研究。 结果 170株河弧菌基因组中共识别到1 227个可移动遗传元件。 这些元件可归类为完整噬菌体、不完整噬菌体、插入序列、含有第二类内含子的元件、含有丝氨酸/酪氨酸重组酶的元件、含有末端重复序列和编码基因的元件、只含有编码基因的元件以及不含任何开放读码框的元件共8类。 317个代表性元件序列簇中有307个转座活性都较低,但高转座活性的可移动遗传元件在河弧菌中分布更广泛。 可移动遗传元件携带的编码基因的功能主要涉及基因复制、重组、修复,以及基因转录等。 可移动遗传元件在环境分离株和临床分离株的分布没有差异。 在插入序列、含有丝氨酸/酪氨酸重组酶的元件、含有末端重复序列和编码基因的元件以及只含有编码基因的元件这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中识别到多种毒力因子,且不同的可移动遗传元件携带的毒力因子不同。 结论 河弧菌含有多种类型、多种功能的可移动遗传元件,表现出以高转座活性可移动遗传元件为主导的适应性进化特征。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DOI: 10.3784/jbjc.202107260416
摘要:
目的 分析1990—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人群跌倒的疾病负担变化,为制定跌倒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2017研究结果,采用死亡数、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YLL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YLD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DALY率等指标,利用2017年全球标准人口对各项率进行标化,描述内蒙古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跌倒的疾病负担情况,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反映跌倒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结果 2017年内蒙古因跌倒造成的死亡数、YLD、DALY分别为854人、3.68万人年、6.34万人年,较1990年分别增加了32.53%、204.22%、37.98%, 而YLL下降了21.46%。1990—2017年标化死亡率由4.21/10万下降到3.23/10万,AAPC为−1.0%;标化DALY率由216.71/10万下降到208.10/10万,AAPC为−0.4%;标化YLL率由155.70/10万下降到97.53/10万,AAPC为−2.0%;标化YLD率呈现上升趋势,AAPC为2.20%,以上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男性的标化死亡率,标化YLL率、标化YLD率、标化DALY率均高于女性。 人群死亡率、YLL率、DALY率随年龄先下降后上升,在5~14岁年龄组最低,7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 与1990年相比,0~14岁人群因跌倒所致的死亡和疾病负担有所下降。 结论 1990—2017年内蒙古人群因跌倒所致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因跌倒导致的伤残疾病负担则上升,70岁以上老年人为重点人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跌倒所致的死亡和疾病负担。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DOI: 10.3784/jbjc.202109240519
摘要:
目的 调查我国成年女性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及良恶性的检出率,研究影响甲状腺结节分级的危险因素。 方法 于2018 — 2019年在山东、河南、河北和浙江省随机选择18~60岁妇女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膳食情况,体格检查,水样、盐样、尿样、血样等样本采集及甲状腺B超检查。 采用描述性研究、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和偏比例优势模型分析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及结节分级的影响因素。 结果 纳入研究的2 082人,其中无结节[甲状腺影像和数据报告系统(TI-RADS)1级]、良性结节(TI-RADS 2级)、可能是良性结节(TI-RADS 3级)、可疑或很可能是恶性结节(TI-RADS 4或5级)检出率分别为43.32%、21.23%、14.51%、20.94%。 偏比例优势模型结果显示,年龄、超重肥胖、有甲状腺疾病史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分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年龄增大、超重和肥胖、有甲状腺疾病史是成年女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分级的危险因素,应对老年人、肥胖人群以及有甲状腺病史的高危人群的甲状腺结节进行重点筛查。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调查2021年北京市某小学一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建议及措施,探讨疫情处置经验。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三间分布,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疫情暴发的原因,采集病例及相关人员肛拭子和环境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和肠道致病菌检测。 结果 共搜索到156例疑似病例,均为学生,罹患率为24.5%(156/638)。 病例临床表现以呕吐为主(98.1%),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流行曲线提示为点源暴露模式;病例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不同教学楼、不同楼层、不同班级间罹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罹患率为33.1%(95/352),女性罹患率为26.2%(61/286),男女性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6, P=0.098)。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近距离接触患者呕吐物(≤1 m)为本起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OR=12.14,95%CI: 2.76~53.39)。 57件肛拭子标本和3件环境涂抹标本检出GⅡ组诺如病毒。 结论 本次事件是由GⅡ组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近距离暴露患病儿童呕吐物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未及时处理呕吐物和疫情迟报为本次疫情规模较大的重要原因,建议学校及时规范处置呕吐物。 同时建议学校加强监测,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和处置,防止疫情蔓延。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DOI: 10.3784/jbjc.202108030429
摘要:
目的 基于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结合纳米生物传感条(LFB)技术,建立并评价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钩体)的LAMP-LFB快速检测方法。 方法 以黄疸出血群钩体O抗原基因簇中的糖基转移酶基因(gtf)为检测靶标并设计特异性LAMP引物。 通过对LAMP引物的特定标记(FIP-FAM和LF-Biotin)和优化试验,建立LAMP-LFB快速检测方法,并分析其灵敏度和特异性。 应用建立的LAMP-LFB、普通PCR方法和显微凝集试验(MAT),分别对53株钩体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比较分析鉴定结果并评价LAMP-LFB方法的实用性。 结果 灵敏度和特异性试验显示,LAMP-LFB方法可检出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基因组DNA的最低浓度为100 fg/µL,检测特异性为100%,与其余血清群和非钩体菌株核酸无交叉反应。 菌株鉴定结果显示,LAMP-LFB与MAT鉴定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其敏感性高于PCR方法。 此外,LAMP扩增产物经LFB验证,可直接通过观察检测线(TL)和质控线(CL)进行结果判定。 结论 基于gtf基因建立的LAMP-LFB检测技术方便、快捷且重复性好,可快速、灵敏、特异地鉴定黄疸出血群钩体菌株,能够作为有价值的黄疸出血群钩体菌株快速鉴别或诊断方法。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DOI: 10.3784/jbjc.202109080483
摘要:
目的 分析2020年我国狂犬病流行分布特征,为下一阶段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20年狂犬病疫情数据和国家级监测点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20年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狂犬病病例202例,报告发病率较2019年下降30.34%。 我国狂犬病疫情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地区,湖南(59例)、河南(27例)、四川(20例)、江苏(17例)报告发病数排前4位,共占全国发病总数的60.89%。 8月为狂犬病全年发病最高月份,4月为最低月份。 狂犬病病例以农民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93∶1,中老年病例居多。 本研究共收集85例病例个案用于分析,结果显示致伤动物以犬为主(97 %),近60%致伤犬为自养犬或邻居家养犬,多数通过主动袭击和咬伤致人感染;65%的病例为Ⅲ级暴露,上肢暴露居多,66%伤者的伤口未处理; 8例Ⅲ级暴露者接种了疫苗(其中5人注射了被动免疫制剂),但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即发病死亡;病例潜伏期大多在1年以内。 结论 2020年狂犬病疫情明显下降,保持13年持续下降的良好态势。 湖南、河南等省份疫情较突出,应重点防控。加强犬只尤其是农村犬只的管理和免疫工作,弥补猫的管理漏洞,是保障防控成果的根本措施。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DOI: 10.3784/jbjc.202108160445
摘要: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检测结果,为柳州市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和空间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利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手足口病的空间聚集性,利用趋势面分析手足口病的空间分布趋势,并对各年度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14—2018年柳州市手足口病的平均发病率为821.59/10万,主要为0~5岁儿童(95.90%),以散居儿童居多(64.58%)。 2014—2018年手足口病发病率及重症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其高发季节在4—7月和9—11月。 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2014年主要病原为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和其他肠道病毒,2015和2017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80%),2016和2018年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为主,其次为其他肠道病毒,EV-A71占比较低。 手足口病存在高度空间聚集性,热点区域集中在柳州市南部地区,冷点区域集中在融水苗族自治县;高发地区集中在柳南区城区、鱼峰区城区、柳北区城区、城中区、拉堡镇、鹿寨镇、雒容镇、三都镇、进德镇、成团镇、沙塘镇、四排乡和古宜镇。 趋势面分析显示,手足口病发病率总体呈由北向南逐渐升高、东西两边向中间逐渐升高趋势。 结论 柳州市手足口病以<5岁散居儿童多见,有明显夏、秋季的发病高峰和地区聚集性,不同年份主导病原不同,应加强高发地区的危险因素研究,为防控策略的制定和公共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DOI: 10.3784/jbjc.202109240520
摘要:
目的 应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浙江省肺结核疫情预测分析,为浙江省肺结核精准化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21年8月的浙江省肺结核发病率数据, 基于R软件(4.0.3)利用2011 — 2020年肺结核发病率数据建立ARIMA模型,比较2021年1—8月预测数据和实际数据并选择最优模型。 结果 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报告新发肺结核患者总计374 718例,呈逐年下降趋势,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发病率较低,3 — 5月相对较高。 确定最优模型为ARIMA(2,1,0) (1,1,2)12,该模型拟合的2021年1 — 8月浙江省肺结核发病率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87%,赤池信息准则值、贝叶斯信息准则值、均方根误差值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值分别为95.02、111.05、0.30和4.39。 结论 ARIMA(2,1,0) (1,1,2)12模型能较好地拟合预测浙江省肺结核发病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动趋势,但需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提高预测精度。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针对胃黏膜组织标本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诊断的real time-PCR检测和分离培养2种最常用方法进行结果一致性分析,为HP感染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浙江省4个地区(萧山、温岭、苍南和湖州)各选取1所医院,采集2020年11月16日至12月7日送至杭州致远检验医学研究所进行HP分离培养和耐药性分析的全部患者胃窦部黏膜活检标本,共1 312份。 每份样本经研磨匀浆处理后分为2份,分别用于常规HP分离培养和real time-PCR检测(以cagH为检测靶点),2种方法平行双盲进行。 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及不同医院来源样本间的差异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1 312份样本中,分离培养法和real time-PCR法的阳性率分别为29.34%(385/1 312) 、28.51%(374/1 3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6)。 来自4所医院的标本,2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5),二者在4所医院样本以及总体样本中的Kappa值分别为0.84、0.89、0.75、0.91、0.85。 real time-PCR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26%、100.00%。 在real time-PCR法检测阳性而培养阴性的样本中,检测Ct值为25.47~34.97,均值为30.90,Ct90值为34.46,频数最高组为29.00~30.00组。 结论 分离培养法和real time-PCR法在临床胃黏膜标本HP诊断中均可达到较高的检测效能,且2种方法检出结果一致性良好,可应用于HP个体化治疗,以便在做出HP感染诊断的同时提供受检者的药敏检测结果。 标本中HP菌量及标本的保存运输条件可能对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DOI: 10.3784/jbjc.202202280075
摘要:
目的 评估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Bv46的生物特性和益生潜能。 方法 模拟胃肠道的酸性和胆盐环境,评估普通拟杆菌Bv46耐逆性特点;通过溶血、药敏和明胶酶定性实验评估其安全性;基于其自聚集、疏水性和对HT-29细胞的黏附情况评估其黏附能力;利用琼脂扩散、色谱和吸光度测定,评估Bv46对致病菌的拮抗、产酸和抗氧化功能。 结果 分离自健康人群的普通拟杆菌Bv46在模拟胃液和0.3%胆盐中的存活率分别为59.55%和63.76%;无溶血现象和明胶酶活性,除对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G耐药外,对其他所检测抗生素均敏感;Bv46具有中等自聚集能力、高疏水性和对HT-29细胞的中等黏附性;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此外,Bv46可以产生短链脂肪酸,并且具有抗氧化作用。 结论 普通拟杆菌Bv46是潜在的益生菌。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鼠疫多重荧光定量PCR内标检测方法,并进行应用效果评价。 方法 选择鼠疫菌染色体YPO0393基因与pMT1质粒caf1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合成YPO0393-内标模板、特异性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构建鼠疫多重荧光定量PCR内标检测体系;对非鼠疫菌DNA、不同稀释浓度鼠疫菌DNA、野外监测样本进行检测,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和应用效果。 结果 采用多重荧光定量PCR内标方法,8株鼠疫菌DNA均出现明显的扩增曲线,12株非鼠疫菌DNA未显示扩增曲线,提示该方法特异性良好。 不同浓度的鼠疫EV76疫苗株DNA,检测最低限为22.5×10−4 ng/μL,变异系数为0.99~3.42,提示灵敏性、重复性较好。 105份野外监测样本中,荧光定量PCR内标方法检测阳性的6份,与普通PCR方法检测结果一致,4份样本分离培养出鼠疫菌且采用PCR方法检测阳性。 结论 通过设置双靶基因与内标对照,本研究建立的鼠疫多重荧光定量PCR内标方法可降低检测假阳性率,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理想,可用于鼠疫快速检测。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DOI: 10.3784/jbjc.202109100491
摘要:
目的 了解2019年湖北省肺结核漏登情况的影响因素及原因。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湖北省(县、市)具有肺结核诊断能力的定点及非定点医疗机构,对其2019年诊断为肺结核和疑似肺结核病例进行调查,评估漏登情况。 结果 共收集6家医疗机构21 591条信息,最终核查分析肺结核患者3 285例。 2019年湖北省肺结核漏登率为10.23%。 不同诊疗机构属性(χ2=42.933,P<0.001)、机构类型(χ2=6.747,P=0.009)、诊断分类(χ2=18.266,P<0.001)、地区疫情程度(χ2=21.989,P<0.001)及年均门诊量(χ2=24.053,P<0.001)的漏登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市级漏登风险较高(与县级相比,OR=2.27,95%CI:1.77~2.92),结核性胸膜炎漏登风险较高(相较于利福平耐药肺结核,OR=6.71,95%CI:1.90~23.74)。 追踪未到位和一次性就诊是主要漏登原因。 结论 关注湖北省肺结核漏登问题,继续提升结核病防治体系服务能力,强化各级医院的规范诊疗服务水平。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DOI: 10.3784/jbjc.202109110448
摘要:
关于这个主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虽然西尼罗病毒(WNV)一直是美国国内获得性虫媒病毒病的主要病因,但是引起零星病例和神经侵入性疾病暴发的其他虫媒病毒感染,仍然会引起大量发病和死亡病例 。 报告还补充了什么内容? 2019年,WNV神经侵入性疾病发病率比2009-2018年的年中位数发病率低53%。 报告的波瓦桑和东部马脑炎病毒病病例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 这对公共卫生实践有什么影响? 接诊无菌性脑膜炎或脑炎病例时医疗机构应考虑病例是否为虫媒病毒感染,按照推荐的检测方法开展诊断,并及时向公共卫生当局报告病例。 监测对于确定疫情暴发和指导预防策略非常重要,预防措施包括在户外涂驱避剂、穿长裤和长袖衬衫。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市2018—2019年呼吸道感染病例中肠道病毒D68型(EV-D68)感染者的流行特征。 方法 利用北京市呼吸道病原体监测系统,收集2018—2019年全市35家哨点医院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标本及流行病学资料,利用实时荧光PCR方法筛查肠道病毒和EV-D68,对EV-D68阳性标本进行VP1区序列的扩增、测序及进化分析。 结果 2018—2019年共收集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15 645例,检出肠道病毒阳性者467例(2.98%)。 22例(0.14%)EV-D68阳性病例中,<18岁组11例,18~60岁组7例,>60岁组4例;夏季(6—8月)检出7例,秋季(9—11月)11例,冬季(12月至次年2月)3例,春季(3—5月)1例;8例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14例为肺炎(其中2例为重症肺炎);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18/22,81.8%)、咳嗽(15/22,68.2%)。 14例EV-D68阳性经测序鉴定毒株属于亚型B3和新亚型D3,其中2018年有8例为B3亚型感染、1例为D3亚型感染,2019年5例均为D3亚型。 结论 EV-D68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在北京市持续存在,主要在夏秋季流行,B3和新亚型D3为主要流行亚型。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了解我国2015—2019年新报告≥50岁异性传播艾滋病感染者/患者(HIV/AIDS)的性别比特征。 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我国2015—2019年新诊断发现、诊断年龄≥50岁且经异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分析不同诊断年龄、感染方式的男女性别比差异。 结果 2015—2019年我国新报告≥50岁异性传播HIV/AIDS由2015年29 765例增至2019年60 591例,其中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占比由2015年11.5%减少至2019年9.7%,商业性伴及非商业临时性伴构成比维持在较高水平,均值分别为41.9%、35.9%。 随诊断年龄增加,报告病例性别比由50~59岁组1.8增加至60~69岁组2.5、≥70岁组6.8。 分不同感染方式,经商业性伴感染病例和经非商业临时性伴感染者的性别比分别由50~59岁组的10.4和1.1增至≥70岁组的58.7(Z=38.31,P<0.001)和3.4(Z=51.49,P<0.001),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的性别比稳定于0.3~0.4。 结论 我国报告≥50岁异性传播HIV/AIDS中不同诊断年龄、感染方式的性别比存在差异。 需扩大高风险人群检测、治疗及综合行为干预工作,结合分子流行病学探索≥50岁人群HIV传播链,提高病例发现效率。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DOI: 10.3784/jbjc.202107050384
摘要:
目的 了解2019—2020年浙江省湖州市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特征。 方法 对2019—2020年分离自腹泻患者的109株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其毒力基因,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耐药性,并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其进行分子分型。 结果 109株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为O3∶K6(72株)。 所有分离株均携带tlh基因,仅2株菌携带trh基因。 108株菌产生72种PFGE带型,不同带型的相似系数为19.10%~100%。 分离株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最高(63.30%),其次为氨苄西林(49.54%)。 结论 加强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持续监测有助于开展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风险评估,为其引起的肠道疾病防控及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探究河弧菌VfqI-VfqR密度感应系统对VflT6SS2附属基因簇hcp-vgrG中vgrG操纵子的调控。 方法 使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野生株和VfqI-VfqR系统缺失株中vgrG的mRNA水平。 利用启动子-lux报告质粒系统检测冷光值,确定vgrG启动子在河弧菌野生株、缺失株、回补株中的活性差异。 在大肠埃希菌中,导入VfqR过表达质粒,检测vgrG启动子-lux报告质粒冷光值,确定VfqR可否激活vgrG启动子。 结果 ∆vfqI、∆vfqR和∆vfqI-vfqR缺失株中vgrG mRNA水平和启动子活性均显著低于野生株;在∆vfqR中回补VfqR表达质粒pSRvfqR和在∆vfqI中分别添加3-oxo-C10-HSL、C10-HSL和3-oxo-C12-HSL AHLs分子均能恢复vgrG启动子活性,并且3种AHLs分子效果大体一致。 在大肠埃希菌中过表达VfqR并添加上述3种外源AHLs,对vgrG启动子活性没有影响。 结论 VfqI-VfqR密度感应系统在启动子水平正性调控vgrG操纵子,并且该调控作用是间接的。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更新湖南省流行的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种群类型及进化特征,分析研判湖南省狂犬病疫情防控形势。 方法 对湖南省2012-2017年收集的犬脑组织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和者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进行检测,对阳性标本进行N基因全序列(1353bp)测定及序列同源性分析,并与我国7个RABV种群的代表株一起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结果 新测的25株湖南省RABV毒株的N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1.9%~100%,氨基酸同源性为83.6%~100%;种群划分结果显示其中84%(21/25)的毒株为China Ⅰ群,4株为China Ⅱ群,未监测到2010年前在湖南流行的China Ⅲ群和China V群。 结论 湖南省狂犬病病毒流行种群类型未增加,且局限于我国两个主要的犬源种群。切实加强犬的管理,尤其是农村犬的管理和免疫工作,才能进一步控制湖南省狂犬病疫情。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了解2006—2020年杭州市居民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制定糖尿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杭州市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收集2006—2020年杭州市死因监测资料,计算糖尿病相关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析糖尿病相关疾病及并发症构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2006—2020年杭州市居民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率变化趋势。 结果 2006—2020年杭州市居民糖尿病相关疾病粗死亡率为28.4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04/10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的APC分别为10.30%和5.97%,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男性粗死亡率为27.71/10万,低于女性的29.25/10万(χ2=21.608,P<0.001),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的APC分别为7.14%和5.23%,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随着年龄增大,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率逐渐升高(χ2=60 754.086,P<0.001),其中45~54岁、55~64岁和65岁以上组,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城市标化死亡率为20.66/10万,农村为12.79/10万,APC分别为6.08%和6.61%,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且城市高于农村(χ2=24 662.594,P<0.001)。杭州市居民死于糖尿病本身的比例逐年下降,至2020年为28.49%;而死于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的比例则逐年升高。根本死因为糖尿病的病例中不伴有并发症的比例逐年降低,至2020年为11.71%,而伴有昏迷、酮症、肾脏并发症、眼并发症、神经并发症、周围循环并发症以及多个并发症的比例则逐年升高,累计84.92%。 结论 2006—2020年期间杭州市居民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本死因为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死亡的比例逐年上升。农村、男性和老年人群应作为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重点关注人群。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v.abstractInfo
$v.abstractInfo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小型兽类感染无形体的情况,为当地无形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9—2020年在云南省西部2个县(市),北部5个县(市)选点,采用笼日法和夹夜法捕获小型兽类,经形态鉴定后取肝、脾脏器组织,提取DNA,用半巢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无形体属16S rRNA基因660 bp目的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所得序列作同源性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 结果 共捕获小型兽类1 142只,经鉴定分属3目8科21属39种。PCR扩增阳性21份,总阳性率1.84%。其中14份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6份为绵羊无形体,1份为牛无形体。阳性小型兽类分属1目2科3属6种,在孟连县和元谋县的斯氏家鼠、黄胸鼠、褐家鼠中检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在元谋县的斯氏家鼠、黄胸鼠、社鼠和大绒鼠中检出绵羊无形体;在孟连县的白腹鼠中检出牛无形体。统计学分析表明,孟连县和元谋县的小型兽类无形体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阳性鼠种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腹鼠和斯氏家鼠感染率较高;不同性别、年龄、生境和海拔的啮齿目小型兽类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云南省啮齿动物携带多种可导致人群和家畜致病的无形体,宿主种类多,但地域分布相对集中,应当重点关注人群、家畜的无形体病的预防控制。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调查海南省西部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南省西部地区4个市(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进行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和生活方式,并进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调查对象12 582人,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0.52%(3 840/12 582),其中70~79岁的患病率最高,为32.24%(1 330/4 125)。女性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32.94% vs 27.73%,χ2 = 40.037,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长期焦虑或紧张、高尿酸及血脂异常与老年人群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有关(P < 0.05)。 结论 海南省西部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较高,控制体质指数、血压、尿酸及血脂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v.abstractInfo
$v.abstractInfo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分析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为脓肿分枝杆菌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湖南省胸科医院2019—2020年分离鉴定出的脓肿分枝杆菌临床菌株,采用微孔药敏板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检测脓肿分枝杆菌对磺胺甲恶唑、利奈唑胺、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莫西沙星、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妥布霉素和强力霉素(多西环素)共10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 结果 共收集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105株。结果显示,脓肿分枝杆菌对阿米卡星、克拉霉素敏感性高,分别为98.10%和93.33%;对利奈唑胺的敏感性为78.10%,而其他药物的敏感性均低于50%。脓肿分枝杆菌对强力霉素的耐药性最强,耐药率为84.76%;其对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较高,分别为75.24%、74.28%、72.38%。96.19%(101/105)的菌株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结论 脓肿分枝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及利奈唑胺可作为临床治疗脓肿分枝杆菌病的优选抗菌药物。最好是在药敏试验下进行精准抗感染治疗。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评估2005—2020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与去死因期望寿命现状与变化趋势,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简略寿命表与去死因寿命表,计算2005—2020年浦东新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利用Join-point软件计算人均期望寿命变化趋势。 结果 2020年浦东新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84.76岁,其中男、女性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分别为82.58 、87.01岁。2005—2020年人均期望寿命保持增长,平均每年增长0.25岁。16年间,呼吸系统疾病与损伤和中毒导致的人均期望寿命损失呈下降趋势,分别由1.50、1.01岁下降至0.79、0.70岁,肿瘤导致的人均期望寿命损失保持稳定,循环系统疾病与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导致的人均期望寿命损失呈上升趋势,分别由4.92 、0.38岁增长至9.73、0.68岁。2005—2020 年浦东新区居民去死因期望寿命顺位保持稳定,前六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与消化系统疾病。 结论 浦东新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已达发达国家领先水平,并保持稳步增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循环系统疾病与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导致的人均期望寿命损失呈加速上升趋势,肿瘤导致的人均期望寿命损失维持在高位,应在未来疾病防控工作中有所侧重。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分析浙江省杭州市腹泻样本中O4血清群副溶血弧菌分子特征。 方法 对2013—2018年杭州市腹泻样本中分离的1 061株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凝集分析,采用qPCR方法检测其中147株O4血清群副溶血弧菌的耐热直接溶血素(tdh)、耐热相关溶血素(trh)、不耐热溶血素(tlh)和toxRS/new基因,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进行分子分型。 结果 血清型为O4:KUT(87.07%, 128/147)、O4:K8(10.20%, 15/147)和O4:K9(2.72%, 4/147)的菌株均为tdh+trh-tlh+toxR/new-基因型。根据PFGE图谱,菌株可以分成2个簇PA(以2016年后分离的菌株为主)和PB(2013—2018年菌株),分别包含15和16个不同带型。其中O4:K8菌株均处于簇PA,O4:K9菌株均处于簇PB,O4:KUT菌株分布于簇PA和PB中。 结论 近年来杭州市分离自腹泻患者的O4:KUT血清型菌株存在2个流行克隆群。其中PB簇O4:KUT菌株持续存在,PA簇O4:KUT菌株在2016年出现并引起本地散在暴发,该型别菌株有成为地区流行克隆群的可能。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山东省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为布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山东省疾病报告信息系统2016—2020年布病监测数据,运用ArcGIS10.8软件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山东省2016—2020年布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山东省2016—2020年共报告人布病14 621例,年均发病率为2.93/10万;其中男性10 438例,女性4 183例;发病年龄以40~59岁为主。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2016—2020年山东省布病报告发病率全局 Moran′s I 指数分别为 0.217、0.154、0.252、0.290和0.315(均为P<0.001),提示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鲁北和鲁中地区,与高发病率地区较为一致。“低―低”聚集区则主要位于青岛、烟台、威海等东部沿海地区和鲁西的部分地区。 结论 山东省2016—2020年布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地区间布病发病率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和明显的空间聚集性,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中部和北部地区,需重点防控。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与利福平耐药基因联合突变特征,为耐多药结核病的分子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2017—2018年从广西30个结核病防治定点机构收集的结核分枝杆菌中选取49株耐多药菌株和459株全敏感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结果 耐多药表型与基因联合突变的符合率为71.43%。单基因突变率和基因联合突变率在耐多药菌株中均高于全敏感菌株(χ2=5.753,P=0.016; χ2=284.034,P<0.001)。katG和rpoB的单基因突变率在耐多药菌株中高于全敏感菌株(χ2=7.524,P=0.006; χ2=4.353,P=0.037)。katG+rpoB基因联合突变在耐多药菌株中高于全敏感菌株(χ2=279.956,P<0.001)。在基因联合突变的位点分布中,以katG315+rpoB450和katG315+rpoB445位点突变为主,占40.82%(20/49),2种形式的基因位点联合突变率在耐多药菌株中均高于全敏感菌株(χ2=144.232,P<0.001; χ2=19.014,P<0.001)。 结论 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基因联合突变的检测可作为广西耐多药筛查的重要指标。广西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以katG315、rpoB450和rpoB445位点突变为主,基因联合突变以katG+rpoB形式为主。katG315+rpoB450和katG315+rpoB445位点突变是广西地区耐多药产生的主要分子机制。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采用SEIR模型评估一起水痘暴发疫情处置措施的效果,为今后水痘疫情处置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深圳市某区一起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校园水痘暴发疫情资料,使用传播动力学SEIR模型对其防控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 此次疫情共有水痘病例123例,罹患率为3.40%。其中92人有水痘疫苗接种史。接种水痘疫苗的总保护率为55.88%,仅接种1剂次的保护率为55.20%,接种2剂次保护率为57.11%,接种1剂次、接种2剂次与未接种人群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接种1剂次与接种2剂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IR模型模拟学校疫情在无干预下自然发展180 d,可产生434例水痘病例,疫情持续101 d,设定对首发病例发病即隔离、对所有病例隔离、首发病例发生后及时进行应急接种的条件下拟合,可产生10、92和31例水痘,疫情持续时间分别为0 d(病例数均小于1)、87 d、35 d;模型拟合学校开展4次水痘疫苗应急接种后可产生80例病例,疫情持续72 d,比实际发生病例数少43例,疫情发生时间少2 d,比接种率90%情况下多49例,疫情持续时间多41 d。 结论 在水痘疫情的处置中,早期发现首发病例、完全隔离病例、及时全面开展应急接种是控制水痘疫情的关键措施。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为了充分考虑种群中的个体差异和人员流动对传染病发展的影响,构建一种基于个体行为的传染病模型来揭示传染病传播的动力学特征,对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方法 以个体为基本研究对象建立仿真模型,为个体属性赋予不同数值以体现个体间的差异性,将影响传染病传播的因素以参数形式引入模型,通过改变个体的属性值来反映传染病流行期间个体的状态变化。 结果 通过对相关参数的设置,模型仿真结果与疫情发展趋势高度吻合,并以武汉地区新冠肺炎疫情的基本再生数为指标,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个体社交活跃度对疫情发展的影响,模拟了不同防控措施下疫情的发展趋势。 结论 该模型参数灵活,适用于传染病在多种情况下的趋势分析,能对防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指导。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杨浦区猩红热病例的三间分布、临床症状与体征等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该地区的疫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猩红热的三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及分析,运用系统聚类中Ward聚类分析法对猩红热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进行分析。 结果 所有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主要为 5~7 岁,以6岁组占比最高(31.60%);中心街道的发病水平高于周边街道;2015—2020年发病率先上升后下降,且在每年的 5—6 月及 11 月至次年 1 月呈现2个发病高峰。病例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可分为较常出现组、较少出现组及未出现组3类,以全身症状及口咽部症状最多见。 结论 2015—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猩红热整体发病水平先上升后下降,在日常诊疗及防控工作中应重点关注春末夏初及秋末冬初时期的学龄期男性儿童,应加强对猩红热常见症状体征的鉴别诊断。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DOI: 10.3784/jbjc.202105190408
摘要:
目的 了解2013 — 2020年浙江省湖州市胰腺癌死亡水平、变化趋势及寿命损失情况,为胰腺癌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浙江省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收集2013 — 2020年湖州市居民胰腺癌死亡资料(ICD-10编码为C25.0-C25.9),运用Excel 2010、SPSS 19.0等软件计算胰腺癌粗死亡率、标化率、潜在减寿年(PYLL)、潜在工作损失年(WPYLL)等指标了解胰腺癌死亡水平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组间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死亡率随时间变化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进行衡量,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计算β,对APC检验采用t检验。 结果 2013 — 2020年湖州市居民胰腺癌累计死亡2 455例,占所有癌症死亡的6.34%,死因顺位保持在第5位,死亡年龄(70.45±10.95)岁,其中年龄最轻者为27岁,最长者为97岁。 胰腺癌死亡构成比随时间呈上升趋势(P<0.05),女性平均死亡年龄大于男性(P<0.05)。 2013 — 2020年湖州市居民胰腺癌粗死亡率为11.58/10万,标化死亡率为8.02/10万,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标化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男性胰腺癌粗死亡率13.48/10万,高于女性9.68/10万(P<0.05)。 2013 — 2020年胰腺癌死因顺位保持在第5位,女性死因顺位由2013年的第5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4位。 胰腺癌粗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死亡人群集中在45岁以后,在80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高峰。 2013 — 2020年湖州市各地区死亡率在青、中、老三组居民中呈明显增长的变化,老年组死亡率最高,达50.41/10万。 2013 — 2020年因胰腺癌死亡导致的PYLL为10 002.50人年,WPYLL为 3 903.00人年, PYLL率为0.52‰,WPYLL率为0.20‰,男性PYLL、WPYLL均高于女性。 结论 2013 — 2020湖州市居民胰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女性死因顺位逐渐靠前,老年人和男性是高危人群,女性死亡率有上升趋势,需引起关注。 加大健康宣传,营造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的氛围,从根本上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做好胰腺癌的一级预防。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DOI: 10.3784/jbjc.202106100327
摘要: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北京市户籍女性乳腺癌死亡情况及趋势,为开展乳腺癌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2010—2020年北京市女性乳腺癌死因监测资料,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每10万人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等指标,分析2010—2020年患者发病到死亡时间变化趋势及发生继发转移所占比例,采用Joinpoint软件分析2010—2020年北京市女性乳腺癌死亡标率与年龄别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结果 2010—2020年北京市户籍女性因乳腺癌死亡总例数为9 108例,2020年粗死亡率为14.43/10万,较2010年(10.84/10万)上升了33.12%[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 3.10%,P<0.001],年龄标化后上升趋势减缓(AAPC = 1.10%,P=0.012)。 2010—2020年北京市户籍女性因乳腺癌死亡年龄中位数及患者从发病到死亡的生存时间中位数均整体上升。 结论 2010—2020年乳腺癌仍是北京市女性因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居恶性肿瘤死因顺位第5位,近年来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生存期相对延长,说明北京市近年来的乳腺癌防治工作有效。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为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糖尿病相关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内蒙古数据通过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计算1990—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糖尿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早死损失寿命年(YLL)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反映糖尿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结果 1990—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糖尿病死亡率由3.58/10万增至8.03/10万,APC为2.8%;DALY率由2.90人年/千人增长至6.59人年/千人,APC为3.0%;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男性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死亡人数、死亡率、疾病负担指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7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 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糖尿病疾病负担严重,男性人群疾病负担及伤残疾病负担较严重,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加强糖尿病防控工作,针对重点人群进行干预工作。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海南省海口市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海南省妇幼保健院和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31 860名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将有出生缺陷患儿设为病例组,另选取与病例组性别、年龄、出生时间匹配的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 结果 31 860名新生儿中共检出出生缺陷患儿41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32%。出生缺陷发生率前5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腭裂、神经管缺陷、尿道下裂。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016—2017年(OR=2.903,95%CI:1.815~4.612)、异常生育史(OR=2.518,95% CI:1.604~3.805)、出生体质量(OR=5.182,95% CI:3.627~8.519)、孕期饮酒(OR=4.257,95% CI:3.106~6.115)、孕期吸烟(OR=4.613,95% CI:3.327~7.185)、孕早期病毒感染(OR=3.526,95% CI:2.413~5.114)、孕期服药史(OR=8.903,95% CI:5.275~15.927)、孕期有毒物质接触史(OR=7.602,95% CI:4.713~13.165)、孕期营养不良(OR=6.127,95% CI:3.952~11.864)及孕期不良精神刺激(OR=2.308,95% CI:1.462~3.287)是发生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 结论 海南省海口市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仍较高,影响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众多,应针对性地加强孕期健康教育,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马尔堡病毒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预防控制措施研究现状。 方法 通过对PubMed数据库、必应学术收索、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信息等与马尔堡病毒病的流行情况有关的文献和资料的收集分析,筛选有明确分离时间和地区的马尔堡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分析病原学特征。 结果 马尔堡病毒是对人类最致命的病原体之一,其流行威胁的地区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主要源自3次较大规模的暴发流行,病毒遗传进化具有较高稳定性,两个主要分支间差异约为20%,分支内病毒基因组序列差异约为7%,但蝙蝠等自然宿主中同时流行的毒株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给基于核酸的分子诊断带来挑战。 结论 马尔堡病毒病流行形势与危害被低估,应引起人们警惕和关注,加大特异性防控和治疗措施的研发投入,提高病例识别和防控能力。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调查2019年冬季青岛市妇幼医院和中心医院手足口病(HFMD)住院患儿病原感染情况,分析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基因进化特征。 方法 收集2019年冬季青岛地区HFMD住院患儿104份咽拭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使用肠道病毒通用分型引物扩增阳性样本,扩增序列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设计CVA16VP1全长引物,通过半巢式PCR扩增测序,使用DNAStar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基因分析,使用MEGA软件构建进化树。 结果 HFMD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样本肠道病毒总体阳性率为57.7%(60/104)。其中CVA16阳性率为30.8%(32/104),CVA6阳性率为26.9%(28/104)。对32份CVA16阳性的样本进行VP1区全长扩增、测序并进行比对和同源性分析,其核苷酸同源性为87.0%~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3%~100%。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2株CVA16中有17株为CVA16 B1a基因型,另外15株为CVA16B1b基因型。 结论 引起2019年冬季青岛地区住院HFMD的病原体之一是CVA16,且同时流行CVA16的B1a和B1b型。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和弗格森埃希菌dndC基因的携带情况,以及该基因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基因组降解表型之间的关系,探讨PFGE中菌株基因组降解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 使用PFGE对450株大肠埃希菌和弗格森埃希菌进行分析,设计引物检测dndC基因的携带情况并进行序列测定。通过dndC基因序列比对和进化树的构建,获得dndC基因型别以及其在不同型别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通过添加硫脲和消毒电泳仪研究基因组降解的处理方法。 结果 450株大肠埃希菌和弗格森埃希菌中,降解的菌株为40株(8.89%)。dndC基因阳性菌株33株(7.33%),均出现了降解。大肠埃希菌携带的dndC基因可分为8个群。不同型别大肠埃希菌中均存在dndC基因阳性菌株,且阳性率存在差异。添加硫脲可以有效缓解PFGE分析中dndC基因导致的降解,电泳仪消毒可以缓解全胶降解的情况。 结论 dndC基因会导致大肠埃希菌和弗格森埃希菌PFGE分析中基因组降解,添加硫脲可以缓解此降解。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分析贵州省贵阳市2010-2019年登记的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并预测流行趋势,为今后贵阳市制定肺结核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0-2019年贵阳市肺结核疫情数据,肺结核患者空间核密度图使用ArcMap 10.2软件绘制,通过MATLAB建立GM(1,1)模型预测2021-2022年肺结核流行趋势。 结果 2010-2019年贵阳市肺结核登记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698.560,P<0.001);男女肺结核登记比为1.72∶1;年龄主要集中在20~64岁;50~、65~、80~岁年龄组肺结核登记人数构成比呈上升趋势;病原学阳性率在2019年超过50%;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0.84%;3-7月是高发期,从2013年开始第二个“小高峰”从11月前移至9月;地区分布不均衡,观山湖区、开阳县、南明区肺结核登记数构成比呈现上升趋势;应用GM(1,1)模型预测2021-2022年贵阳市肺结核登记数分别为2 881.946例、2 788.933例。 结论 应加强贵阳市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防控和主动筛查,加大肺结核的发现力度;GM(1,1)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适用于贵阳市肺结核流行趋势的预测。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2017—2020年流感病例中多次感染流感者所占比例及其特征。 方法 使用北京市2017—2020年的流感监测数据分析研究期间及各流感季多次感染病例的构成及三间分布。 结果 2017—2020流感季北京市共有18637例流感病例为多次感染的流感病例(占病例数的4.13%),单个流感季中多次感染者所占比例在0.10%—0.93%之间。多次感染病例的变化趋势与流感总报告病例数的变化一致。在初次感染的第120天、第375天和第725天时出现三个再次感染的高峰。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龄、职业(人群分类)和各行政区的人群之间出现多次感染的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男性,12岁及以下,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医务人员和学生,朝阳区、海淀区、昌平区、西城区和通州区出现多次感染的比例较高。 结论 北京市流感报告病例中多次感染的病占比较高,且不同时间、地区和人群多次感染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了解我国G9P[8]型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腹泻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数据。监测网数据采用EpiData 3.0软件采集,采用Excel 2010软件数据整理,应用SPSS 26.0软件数据分析。 结果: 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集到我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5岁以下急性胃肠炎住院患儿标本共计47386份,其中G9P[8]型RVA为54.50%(8149/14952),G9P[8]型RVA在女性患儿中占比高于男性患儿。G9P[8]型RVA的流行季节为秋冬季。G9P[8]型RVA相对于非G9P[8]型RVA患儿在发热(59.79%,4872/8149)、呕吐(53.87%,4390/8149)、腹泻(92.93%,7573/8149)、肠道外症状的呼吸道症状(29.30%,2388/8149)、神经系统症状(2.07%,169/8149)、皮疹、肺炎、败血症(8.21%,669/8149)等症状/体征多发且严重。 结论: 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国G9P[8]型RVA逐渐成为我国的流行优势毒株,季节高峰为秋冬季,G9P[8]型RVA症状更重。本研究为RVA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为RVA疫苗候选毒株选择提供参考。
目的: 了解我国G9P[8]型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腹泻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数据。监测网数据采用EpiData 3.0软件采集,采用Excel 2010软件数据整理,应用SPSS 26.0软件数据分析。 结果: 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集到我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5岁以下急性胃肠炎住院患儿标本共计47386份,其中G9P[8]型RVA为54.50%(8149/14952),G9P[8]型RVA在女性患儿中占比高于男性患儿。G9P[8]型RVA的流行季节为秋冬季。G9P[8]型RVA相对于非G9P[8]型RVA患儿在发热(59.79%,4872/8149)、呕吐(53.87%,4390/8149)、腹泻(92.93%,7573/8149)、肠道外症状的呼吸道症状(29.30%,2388/8149)、神经系统症状(2.07%,169/8149)、皮疹、肺炎、败血症(8.21%,669/8149)等症状/体征多发且严重。 结论: 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国G9P[8]型RVA逐渐成为我国的流行优势毒株,季节高峰为秋冬季,G9P[8]型RVA症状更重。本研究为RVA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为RVA疫苗候选毒株选择提供参考。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介绍α-Sutte模型的原理、方法,并利用R软件建立α-Sutte模型。比较α-Sutte模型与乘积季节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拟合及预测效果,为α-Sutte模型在疫情预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16日印度、美国、意大利、巴西、俄罗斯、南非各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逐日累计报告病例数。以首例报告病例时间作为起点,起始日期至2021年6月16日数据作为训练数据,2021年6月17日至2021年7月16日作为测试数据。利用R语言根据α-Sutte模型计算公式自行编写拟合及预测函数α-Sutte。训练数据被用于训练α-Sutte模型和SARIMA模型。建立2个模型预测2021年6月17日至2021年7月16日COVID-19逐日报告病例数。拟合值与训练数据比较、预测值与测试数据比较评价模型拟合及预测效果。采用评价指标为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PE)。 结果 印度、美国、意大利、巴西、俄罗斯和南非建立的最优SARIMA模型为SARIMA(5,2,2),SARIMA(0,2,2),SARIMA(2,2,2),SARIMA(3,2,2),SARIMA(0,2,1)和SARIMA(4,2,3)。α-Sutte和SARIMA模型在印度、美国、意大利、巴西、俄罗斯、南非6个国家拟合的MAPE分别为1.32%、1.34%、0.89%、1.65%、0.99%、0.99%,以及1.51%、1.59%、0.89%、1.67%、1.03%、1.13%。α-Sutte和SARIMA模型在6个国家预测的MAPE 分别为0.81%、0.09%、0.13%、1.58%、1.73%、3.77%,以及0.09%、0.09%、0.18%、1.13%、1.83%、3.43%。 结论 α-Sutte模型的原理、建模简单,利用R语言建立的模型拟合及预测精度高,值得在疾病监测领域推广使用。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调查2021年西安市一起幼儿园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和暴发原因,并对病原体进行分子鉴定分型。 方法 根据诺如病毒疑似病例定义主动搜索病例,同时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三间分布特征,结合队列研究方法分析疫情暴发原因;采集典型病例肛拭子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分型。 结果 该起暴发疫情共持续3天,累计报告病例31例,病例均为幼儿,平均罹患率14.16%(31/219),其中4岁病例占比最大(93.55%,29/31),小(4)班罹患率最高(40.00%,12/30);病例临床症状主要为呕吐(100.00%)、腹泻(12.90%)和腹痛(6.45%),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流行曲线提示疫情为一次性暴露后同源感染引起。队列研究显示近距离暴露呕吐物幼儿发病风险是远距离暴露幼儿的3.98倍(相对危险度 = 3.98,95% 置信区间: 2.159~7.334)。病例样本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为61.54%(8/13),经基因测序和鉴定分型确定渉疫毒株为GII.3[P12]基因型诺如病毒。 结论 该起疫情暴发原因是托幼儿童暴露于首发病例呕吐物形成的气溶胶,感染毒株为GII.3[P12]基因型诺如病毒。建议托幼机构加强教职工诺如病毒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尤其是对病例呕吐物和排泄物的应急处置,防止类似疫情再次发生。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调查广东省广州市一起与航空器有关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探讨病例感染来源。 方法 以广州市某入境航班报告的COVID-19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使用统一调查表,以现场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航班累计报告的病例进行线索追踪和个案调查,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探索可能的感染危险因素。 结果 该航班共有乘客211人,机组人员14人,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31例,均为乘客,发病率为14.69%(31/211),其中确诊病例11例,无症状感染者20例。病例以GC公司员工为主23例(74.19%)。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和外国人接触频率高、和感染者同住是本次疫情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接触频率高的人员的感染风险是接触频率低或不接触人员的6倍左右,和感染者同住人员的感染风险是不和感染者同住人员的11倍左右(risk ratio (RR)=11.500,95% 置信区间(95%CI)为1.835~72.069)。 结论 在本次事件中,报告病例在境外国家感染后通过乘同一航班输入我国广州市的可能性高,因共同暴露于同一航班而感染的可能性低,但在乘坐航空器期间仍需做好个人防护以有效降低因航空器共同暴露传播的风险。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目的 了解2020年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对广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影响。 方法 数据来源于全国法定传染病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20年1月1 — 22日(响应前)、1月23日至2月23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2月24日至5月8日(二级响应)和5月9日至12月31日(三级响应)COVID-19疫情4个不同阶段广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与2015 — 2019年同期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统计分析采用R3.5.0软件。 结果 2020年四个不同阶段广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72.38/10万、51.16/10万、130.34/10万和664.25/10万,分别较2015 — 2019年同期平均水平上升187.76%、下降30.37%、下降57.64%和下降41.85%,尤其以丙类传染病变化最大。不同传播途径甲乙类传染病在一级响应启动后均明显下降,除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外,其余均在降为二级、三级响应后降幅缩小,其中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有所回升。从不同病种来看,以流行性感冒为代表的急性传染病均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启动后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下降,且在降为二级响应后降幅继续增加;艾滋病/HIV、梅毒、乙肝等慢性传染病则在一级响应后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下降,但在二、三级响应后降幅缩小。 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广州市各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下降明显,尤其是流行性感冒为代表的急性传染病,甚至在疫情后期也是如此。慢性传染病在疫情初期下降明显,后期降幅缩小、持平或略有上升。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DOI: 10.3784/jbjc.202105190282
摘要:
目的 对霍乱弧菌分型噬菌体VP2基因组、蛋白质组和增殖特征等开展分析,获取VP2的生物学特征。 方法 电镜观察噬菌体VP2的形态,测定最佳感染复数和一步生长曲线;通过在线RAST(https://rast.nmpdr.org/)对噬菌体VP2基因组进行编码基因预测及功能注释;提取VP2成熟颗粒中的蛋白质进行质谱分析;使用pyani(https://github.com/widdowquinn/pyani)进行噬菌体全基因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聚类分析。 结果 噬菌体VP2为典型的20面体短尾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为1∶100,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其潜伏期约为60 min,60~120 min为爆发期,120 min后为稳定期。 预测存在49个开放阅读框,VP2成熟颗粒蛋白质谱分析显示有34个蛋白与预测的基因相对应,ANI聚类分析结果显示VP2与弧菌噬菌体CJY的ANI最高。 结论 明确了分型噬菌体VP2的形态和基因组特征,预测的功能蛋白及结构蛋白的鉴定为后续研究同源噬菌体及其与霍乱弧菌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生至今仍呈全球蔓延态势,提示自然状态下疫情仍将持续。 虽然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治疗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不足以遏制疫情的发展。 因此,人类将控制COVID-19疫情的希望寄托在疫苗的研发上。 目前,多个COVID-19疫苗产品在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后应用于人群的免疫接种。 大众对不同种类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保护效力、免疫程序及病毒变异应对等问题十分关注。 由于各研发机构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发布疫苗研发与应用的相关信息,媒体又从不同视角和口径进行解读,令大众和行内专家学者感到迷惑,对疫苗应用的效果产生疑虑。 本综述收集、分析已公开的研究数据,就COVID-19疫苗研发现状及上市后应用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生至今仍呈全球蔓延态势,提示自然状态下疫情仍将持续。 虽然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治疗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不足以遏制疫情的发展。 因此,人类将控制COVID-19疫情的希望寄托在疫苗的研发上。 目前,多个COVID-19疫苗产品在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后应用于人群的免疫接种。 大众对不同种类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保护效力、免疫程序及病毒变异应对等问题十分关注。 由于各研发机构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发布疫苗研发与应用的相关信息,媒体又从不同视角和口径进行解读,令大众和行内专家学者感到迷惑,对疫苗应用的效果产生疑虑。 本综述收集、分析已公开的研究数据,就COVID-19疫苗研发现状及上市后应用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DOI: 10.3784/jbjc.2021
摘要:
$v.abstractInfo
$v.abstractInfo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2021年5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7种,涉及225个国家和地区。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25个)、登革热(30个)、麻疹(29个)、脊髓灰质炎(15个)和疟疾(9个)。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埃博拉病毒病(52.2%)、中东呼吸综合征(34.4%)、拉沙热(20.3%)、鼠疫(6.0%)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5.3%)。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疟疾、麻疹、登革热和霍乱。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埃博拉病毒病、鼠疫、霍乱、黄热病、拉沙热和裂谷热;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登革热;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21年5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7种,涉及225个国家和地区。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25个)、登革热(30个)、麻疹(29个)、脊髓灰质炎(15个)和疟疾(9个)。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埃博拉病毒病(52.2%)、中东呼吸综合征(34.4%)、拉沙热(20.3%)、鼠疫(6.0%)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5.3%)。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疟疾、麻疹、登革热和霍乱。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埃博拉病毒病、鼠疫、霍乱、黄热病、拉沙热和裂谷热;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登革热;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DOI: 10.3784/jbjc.202012270443
摘要:
关于这个主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12月1日,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CIP)建议首先向卫生保健人员和长期护理机构(养老院)人员提供COVID-19疫苗接种(1a阶段)。 这个报告增加了什么? 12月20日,ACIP更新了疫苗分配临时建议。 第二阶段(1b阶段),应该向年龄≥75岁的老年人和一线必需工作者(非卫生保健人员)提供COVID-19疫苗接种;第三阶段(1c阶段),应该向年龄65~74岁老年人、年龄16~64岁有高危医学情况(慢性病)人群和第二阶段未接种疫苗的必需工作者提供COVID-19疫苗接种。 对公共卫生实践的影响是什么? 联邦、州和地方应该按照本指南制订和实施COVID-19疫苗接种方案。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摘要:
$v.abstractInfo
$v.abstractInfo
显示方式: |
2022,37(4)
: 1-3
摘要:
$v.abstractInfo
$v.abstractInfo
2022,37(4)
: 421-421
DOI: 10.3784/jbjc.202204200165
摘要:
$v.abstractInfo
$v.abstractInfo
2022,37(4)
: 422-423
DOI: 10.3784/jbjc.202204200166
摘要:
$v.abstractInfo
$v.abstractInfo
2022,37(4)
: 424-426
DOI: 10.3784/jbjc.202204190151
摘要:
2022年3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3种,涉及230个国家和地区。 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30个)、登革热(32个)、麻疹(29个)、基孔肯雅热(10个)和霍乱(9个)。 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33.3%)、裂谷热(20.0%)、拉沙热(18.6%)、黄热病(11.3%)和猴痘(5.5%)。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疟疾、麻疹、霍乱和拉沙热。 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霍乱、黄热病、拉沙热、疟疾、麻疹和脊髓灰质炎;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22年3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3种,涉及230个国家和地区。 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30个)、登革热(32个)、麻疹(29个)、基孔肯雅热(10个)和霍乱(9个)。 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33.3%)、裂谷热(20.0%)、拉沙热(18.6%)、黄热病(11.3%)和猴痘(5.5%)。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疟疾、麻疹、霍乱和拉沙热。 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霍乱、黄热病、拉沙热、疟疾、麻疹和脊髓灰质炎;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22,37(4)
: 427-429
DOI: 10.3784/jbjc.202204180150
摘要:
目的 评估2022年4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预计4月国内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以外突发事件总数将与3月持平。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在境内的传播扩散以及境外疫情输入导致本土疫情发生的风险很高,疫情防控难度加大,各地需要按照国家要求加强疫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规模性反弹。 百日咳由于实验室检测技术提高、疫苗保护效力的减弱以及部分地区加强监测等因素的影响,其报告病例数仍将保持上升趋势。 结论 特别关注新冠肺炎,一般关注百日咳。
2022,37(4)
: 430-434
DOI: 10.3784/jbjc.202204200168
摘要:
目的 评估2022年3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 方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牛津大学发布的政策严格性指数,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WHO各区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与防控政策综合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对于各国评估结果,用“全球重点关注国家”、“WHO各分区一般关注国家”和“周边特别关注国家”予以表示。 结果 与2022年2月相比,全球月新增确诊病例下降了11.58%,全球月新增死亡病例降低了32.27%,西太平洋区新增确诊和死亡呈快速上升趋势,月增长率分别为172.2%和94.5%。 全球每新增5 000万确诊病例和500万死亡病例用时明显缩短。 德国、英国、韩国和越南是全球重点关注国家;泰国和博茨瓦纳是对应WHO分区一般关注国家,不丹是周边十四国特别关注国家。 结论 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3月整体呈下降趋势,但西太平洋区和欧洲区部分国家疫情仍愈加严重。 对于重点国家要持续加强疫情监测,同时需特别关注周边国家疫情走势及防控政策,同相关机构建立沟通机制,互通有无,及时预警。
2022,37(4)
: 435-439
DOI: 10.3784/jbjc.202106280366
摘要:
目的 分析我国重庆市1例尼泊尔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境外输入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咽拭子、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开展SARS-CoV-2全基因组测序,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 结果 该病例为COVID-19普通型,尼泊尔输入,病例回国前72 h内2次SARS-CoV-2核酸检测和2次IgM抗体检测均为阴性,回国入境在机场海关上述检测均为阴性,集中隔离第5天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基因测序为B.1.617.2进化分支,为Delta变异株,与近期印度流行的SARS-CoV-2变异株属同一进化分支。 病例入院后第1天IgM抗体阴性、IgG抗体阳性。 结论 Delta变异株传播快,外防输入不能松懈,国家及地区应分级精准防控。 在入境、转运、集中隔离等闭环管理环节做好个人防护,集中隔离要做好院感防护、医学观察及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疫苗需及时完成全程接种,同时针对入境人员选择采集鼻咽拭子标本。
2022,37(4)
: 440-444
DOI: 10.3784/jbjc.202201130687
摘要:
目的 首次从健康人呼吸道分离到银色棒状杆菌,可进一步探究这一细菌的耐药性和致病性获得此种细菌更加全面的信息。 方法 采用生化鉴定和16S rRNA全长基因序列分析法对2020年大学生健康体检中采集的咽拭子样本进行银色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同时对鉴定菌株进行抗生素耐药性测定、基因组测序和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分析。 结果 从717份健康大学生咽拭子分离到5株银色棒状杆菌。 药敏结果表明这5株菌均对青霉素、莫西沙星、庆大霉素耐药;4株菌对环丙沙星、克林霉素耐药,存在多重耐药情况。 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对克林霉素耐药的菌株均含有耐药基因erm(X),分离菌株携带有Sigma A、GroEL(Hsp60)/Cpn60.2、Nucleoside diphosphate kinase(NDK)、EF-Tu、 MprA/B、 DtxR以及Irp6和 HmuTUV等毒力因子,致病性分析结果表明5株银色棒状杆菌均携带glyA1、mihF、CarD等10个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密切相关的基因。 结论 首次从健康人咽部分离到银色棒状杆菌,其携带耐药及毒力基因。
2022,37(4)
: 445-452
DOI: 10.3784/jbjc.202202230052
摘要:
免疫菌是一种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发挥抗感染作用的促进健康的有益菌,其可能发展为普通食品、功能性食品、佐剂或药品(生物制剂)。 免疫菌的免疫调节功能具有菌株特异性,其可通过口服、鼻黏膜、舌下等途径,刺激机体黏膜免疫系统,调节固有免疫或获得性免疫,发挥非特异性的抗微生物(细菌和病毒)感染的作用。 经口给予植物乳杆菌冠克菌株,可刺激接种疫苗6个月的小鼠升高和维持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中和抗体水平。 接种疫苗后,立即给予植物乳杆菌冠克株,小鼠肺泡灌洗液中抗SARS-CoV-2特异性中和抗体的水平比对照组高8倍以上,同时也提高了肺部局部和全身的SARS-CoV-2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临床研究发现,免疫菌可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症状,提高患者的抗SARS-CoV-2特异性抗体水平,辅助治疗。 需要尽快研究评价免疫菌的最佳使用方案,为防控COVID-19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免疫菌是一种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发挥抗感染作用的促进健康的有益菌,其可能发展为普通食品、功能性食品、佐剂或药品(生物制剂)。 免疫菌的免疫调节功能具有菌株特异性,其可通过口服、鼻黏膜、舌下等途径,刺激机体黏膜免疫系统,调节固有免疫或获得性免疫,发挥非特异性的抗微生物(细菌和病毒)感染的作用。 经口给予植物乳杆菌冠克菌株,可刺激接种疫苗6个月的小鼠升高和维持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中和抗体水平。 接种疫苗后,立即给予植物乳杆菌冠克株,小鼠肺泡灌洗液中抗SARS-CoV-2特异性中和抗体的水平比对照组高8倍以上,同时也提高了肺部局部和全身的SARS-CoV-2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临床研究发现,免疫菌可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症状,提高患者的抗SARS-CoV-2特异性抗体水平,辅助治疗。 需要尽快研究评价免疫菌的最佳使用方案,为防控COVID-19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2022,37(4)
: 453-456
DOI: 10.3784/jbjc.202104140209
摘要:
目的 分析气单胞菌不同菌种胆汁的耐受特征,探讨嗜水气单胞菌与其他气单胞菌感染部位不同的原因。 方法 挑取8个种共20株气单胞菌,测定这些菌的胆汁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描述常见气单胞菌的在不同胆汁浓度下、厌氧或需氧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结果 气单胞菌不同菌种对胆汁的耐受能力不同,维氏气单胞菌及肠棕气单胞菌对胆汁适应性最好,MIC为9%~11%,MBC为11%~12%;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中间气单胞菌及双壳类气单胞菌对胆汁适应性较差,MIC为4%,MBC为6%~10%。 达卡气单胞菌不同来源菌株间胆汁耐受有差异。增加气单胞菌的初始菌量,气单胞对胆汁耐受性增加;其中,嗜水气单胞菌对胆汁的耐受性最好。 厌氧环境更利于气单胞菌早期对胆汁的适应。 结论 气单胞菌不同菌种对胆汁的耐受能力不同;初始菌量及氧气影响气单胞对胆汁的耐受。
2022,37(4)
: 457-463
DOI: 10.3784/jbjc.202201200010
摘要:
目的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初步调查分析9种胞内致病菌在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靶向立克次体17 kDa、恙虫病东方体47 kDa、埃立克次体dsb、无形体msp2、贝氏柯克斯体23S rRNA、鹦鹉热衣原体omp1、巴尔通体ssrA、土拉弗朗西斯菌ISFtu2、布鲁氏菌bcsp31属特异性基因保守区域合成TaqMan引物和探针,优化统一反应条件,评估特异性和可行性,实施临床血样多病原筛查。 结果 本研究优化了一种同时检测9种病原的TaqMan PCR阵列,分析显示各探针引物组与非目标物种无交叉反应,对内蒙古中西部2021年3—12月临床不明原因高热患者血样(N=335)进行的可行性验证发现,检出率10.75%(36/335)。 阳性病例以40~79岁男性为主;职业为农民、牧民等与动物接触频繁的人群。 其中无形体6.87%(23/335),立克次体2.99%(10/335),布鲁氏菌0.90%(3/335)。 巢式PCR和测序揭示,检测到的立克次体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高度相关。 结论 提示内蒙古西部地区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特别是40~79岁男性农牧民中主要感染的胞内病原体可为无形体、立克次体、布鲁氏菌,提示当地临床医生和卫生行政部门应予重视。
2022,37(4)
: 464-468
DOI: 10.3784/jbjc.202111040575
摘要:
目的 分析内蒙古地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因素,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防治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选取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2020年度内蒙古地区医院7 472例脑卒中患者的数据,对病例基本特征、临床检测指标、实验室检测指标等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计算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 结果 内蒙古地区脑卒中发病以缺血性为主,占比89.7%,且男性高发。 缺血性脑卒中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出血性脑卒中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单因素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组的体质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显高于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缺血性脑卒中组各年龄组BMI均大于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为年龄、BMI、高TC、低HDL-C、高Hcy、吸烟史和糖尿病;而相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为高血压、蒙古族和饮酒情况。 汉族人群中年龄、BMI、TC、HDL-C、Hcy水平、吸烟(史)和过量饮酒、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情况等是两类脑卒中的影响因素(P<0.05);而蒙古族人群TG、HDL-C及饮酒情况不是发生两类脑卒中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内蒙古地区脑卒中发病以缺血性为主,男性高发。糖尿病、BMI、血脂异常(高TC、低HDL-C和高Hcy)和高龄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密切。 低龄、高血压、饮酒及蒙古族人群更易发生出血性脑卒中。
2022,37(4)
: 469-474
DOI: 10.3784/jbjc.202112310667
摘要:
目的 为了解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吉林省长春市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病例中鼻病毒感染状况并对鉴定出的鼻病毒进行分子分型研究。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采集的1 251份咽拭子标本进行常见8种呼吸道病毒的检测。 针对鉴定结果为阳性的鼻病毒标本,使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VP1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 结果 61.87%(774/1 251)的标本至少检出有1种呼吸道病毒,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和鼻病毒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9.18%(240/1 251)和18.63%(233/1 251)。 男女性间鼻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出年龄主要集中在1~3岁组,占所有鼻病毒感染病例的67.81%;呈现为以夏秋季为感染高峰的季节性流行,9—10月为鼻病毒的检出高峰。 本研究从233份阳性鼻病毒标本中共获得161条鼻病毒VP1序列,通过分子分型鉴定属于55个型别,其中A种鼻病毒37个,B种鼻病毒4个,C种鼻病毒14个。 RV-A12和RV-A49两个型别检出数目最多,均为12条。 结论 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长春市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咽拭子标本中鼻病毒检出阳性率位居第二,仅次于呼吸道合胞病毒。 长春市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相关的鼻病毒流行以A种鼻病毒为主,C种次之,B种最少;RV-A12和RV-A49是长春市2019—2021年流行的优势型别。
2022,37(4)
: 475-480
DOI: 10.3784/jbjc.202108300474
摘要:
目的 掌握昌黎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中国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2008—2020年昌黎县HFRS病例信息,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HFRS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8—2020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共报告HFRS病例577例,年均发病率为7.93/10万,死亡2例,病死率为0.35%。 发病率位前5个乡镇分别是靖安镇(14.03/10万)、刘台庄镇(13.11/10万)、茹荷镇(12.82/10万)、团林乡(12.15/10万)和泥井镇(11.18/10万)。 按地理位置划分的4个区域累计病例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西北部(244例)、东北部(193例)、东南部(84例)和西南部(56例)。 病例居住地聚集性分析显示,有40个村/社区累计病例数在3例及以上,其中27个、9个和4个村/社区的累计病例数分别在3例、4例和5例及以上。 2011年发病率最高(21.64/10万)。 年发病中位数为28例,高峰月的发病中位数为5例。 3—4月为发病高峰月。 男女性别比为2.41∶1。 发病年龄为2~92岁;以35~65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发病总数的73.14%(422/577)。 病例职业分类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 86.14%(497/577),其次是学生(4.51%)和工人(2.25%)。 结论 秦皇岛市昌黎县HFRS发病水平较高;青壮年农民和中学生为高发人群;高发地区为西北部和东北部乡镇。有40个村/社区为病例聚集居住地。建议对病例聚集地开展鼠类监测研究;每年在春节前开展统一大规模灭鼠行动,并对高发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以降低本地区HFRS发病风险。
2022,37(4)
: 481-486
DOI: 10.3784/jbjc.202106300379
摘要:
目的 探讨2017 —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的流行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 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监测”子系统中收集杭州市2017 — 2019年登革热病例信息,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将病例分为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使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可视化呈现,使用SaTScan 9.4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 结果 2017 — 2019年杭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 424例,其中输入性病例223例,本地病例1 201例。 2017年和2019年的发病具有空间聚集性特征,共得到36个本地病例高–高聚集区和37个输入性病例高–高聚集区。 对本地病例进行时空扫描分析,共探测到3个聚集区,聚集时间皆在2017年8 — 10月,1类聚集区以江干区闸弄口街道为中心,涉及31个街道,主要位于主城区内。 对输入性病例扫描共探测到3个聚集区,聚集时间都在2019年5 — 11月,1类聚集区以余杭区塘栖街道为中心,涉及29个街道。 结论 杭州市登革热疫情存在时空聚集性特征,本地病例和输入性病例在聚集空间和时间,以及高发人群特征方面存在差异,建议根据区域和人群开展针对性防控措施,以更精准防控登革热疫情。
2022,37(4)
: 487-491
DOI: 10.3784/jbjc.202106010316
摘要:
目的 分析2016 — 2020年重庆市乙型肝炎(乙肝)流行特征,探讨乙肝发病的时空分布特点,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获取重庆市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乙肝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利用GeoDa 1.14、SatScan 9.6空间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乙肝发病的热(冷)点地区探测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结果 2016 — 2020年重庆市共报告乙肝73 84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8.26/10万,发病率从2016年67.54/10万逐年下降至2020年27.56/10万。 男女比例为1.96∶1,年龄41~60岁组的病例占44.53%,职业为农民的比例占51.07%。 乙肝发病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探测到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 通过时空扫描确定3个乙肝聚集区,其中最大可能聚集区集中在渝东南地区,覆盖8个区(县),聚集时间为2016—2017年。 结论 2016 — 2020年重庆市乙肝发病高风险人群是农村地区41~60岁男性人群。 乙肝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防控的重点是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 建议在今后防控工作中应加强该地区高风险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宣传教育等防控措施。
2022,37(4)
: 492-497
DOI: 10.3784/jbjc.202107230414
摘要:
目的 了解浙江省有异性临时性行为男大学生坚持使用安全套情况与影响因素,为高校男大学生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2018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浙江省11个市13所高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其中自述有异性临时性行为且告知安全套使用情况的男大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性态度、性行为特征、接受干预情况、安全套使用效能等资料。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调查424名有异性临时性行为男大学生,年龄(20.08±1.34)岁,占有性行为男大学生的15.91%;其中发生异性临时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170名(40.09%)。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为20~21岁较≤19岁组(aOR=2.52,95% CI:1.47~4.30),知晓“通过外表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艾滋病”(aOR=2.46,95% CI:1.28~3.71),临时性伴为学校学生(aOR=2.08,95% CI:1.08~4.01),社会人员(aOR=3.32,95% CI:1.41~7.78)较学生+社会人,通过非网络寻找临时性伴较网络(aOR=2.18,95% CI:1.29~3.70),没有发生过酒后临时性行为较有(aOR=2.62,95% CI:1.56~4.40),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测量非常有信心较没有(aOR=1.99,95% CI:1.04~3.81),是有异性临时性行为男大学生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保护因素。 结论 男性大学生存在一定比例的异性临时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比例不高、酒后性行为、网络寻找性伴及性伴复杂多样等高危性行为。 在艾滋病防治中,要注重宣教干预的多措并举,提高正确使用安全套比例。
2022,37(4)
: 498-502
DOI: 10.3784/jbjc.202111050576
摘要: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贵州省肺结核发病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该省肺结核发病高危地区,为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2010—2019年贵州省肺结核患者发病数据,采用ArcGIS 10.2软件构建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可视化结果,GeoDa 1.14.0软件做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5软件做时空扫描统计分析。 结果 2010—2019年贵州省报告肺结核患者715 985例,年均发病率为143.82/10万(103.24/10万~139.95/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06);肺结核发病具有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Moran′s I值在0.15~0.33之间);高−高发病聚集区主要分布于望谟县、紫云县、贞丰县(P<0.05)。 贵州省肺结核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分布,扫描出5个聚集区域共覆盖41个县(市、区),聚集时间均达5年,其中一类聚集区是以绥阳县为中心,覆盖23个县(市、区),聚集时间为2010—2014年。 结论 2010—2019年贵州省肺结核发病得到一定控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和时空聚集性,望谟县、紫云县、贞丰县、5个时空聚集区域所覆盖的县(市、区)为重点防治区域。
2022,37(4)
: 503-506
DOI: 10.3784/jbjc.202106110336
摘要:
目的 了解山西省部分医院丙型肝炎(丙肝)病例报告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丙肝报告质量。 方法 对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山西省 11个市51家医院报告的丙肝病例数据进行核查,以《丙型肝炎诊断》(WS 213-2018)为依据,根据急性丙肝病例报告正确率、儿童丙肝病例报告正确率、确诊丙肝病例报告正确率、丙肝病毒(HCV)的RNA阳性病例漏报率和报告正确率指标分析山西省部分医院丙肝报告质量。 结果 本次核查急性丙肝病例17例,报告正确率为35.29%;核查儿童丙肝病例24例,报告正确率为54.17%;核查确诊丙肝病例1324例,报告正确率为61.78%;核查HCV RNA阳性病例1037例,漏报率为6.36%,报告正确率为72.81%;三级医院丙肝儿童病例报告正确率高于二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52,P=0.002);三级医院丙肝确诊病例报告正确率高于二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53,P<0.001);三级医院HCV RNA阳性病例漏报率低于二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4,P<0.001);部分医院仍然在报疑似病例。 结论 山西省部分医院的丙肝病例报告质量较低,特别是二级医院;建议通过逐级培训的方式统一卫生监督部门、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丙肝诊断报告标准,提高该省丙肝病例诊断报告质量。
2022,37(4)
: 507-511
DOI: 10.3784/jbjc.202108060435
摘要:
目的 评价广东省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网络直报质量,总结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COVID-19报告卡,收集汇总广州市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应用漏报率、迟报率、报告卡填写不完整率、报告卡填写不准确率、报告卡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不一致率、重复报告率等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 16.0软件对广州市COVID-19的网络直报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COVID-19漏报率为0,迟报率0.05%、报告卡填写不完整率1.62%、报告卡填写不准确率3.97%、报告卡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不一致率3.88%,报告卡重复报告率13.25%。 结论 广州市COVID-19报告时效性良好,报告卡填写质量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针对薄弱环节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并继续完善系统,为及时研判COVID-19疫情发生发展趋势提供重要支撑。
2022,37(4)
: 512-516
DOI: 10.3784/jbjc.202109130500
摘要:
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钩端螺旋体(钩体)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也愈发深入。 新的分子分型技术以及大量钩体基因组的测序,使得研究者们对钩体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本研究以近年来国内外各种钩体分子分型方法为分类,总结并归纳了16S rRNA基因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方法,有助于新的菌株型别的发现,揭示不同菌株间的宿主传播关系,地域传播关系,可为今后钩体分子分型方法的应用和钩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借鉴。
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钩端螺旋体(钩体)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也愈发深入。 新的分子分型技术以及大量钩体基因组的测序,使得研究者们对钩体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本研究以近年来国内外各种钩体分子分型方法为分类,总结并归纳了16S rRNA基因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方法,有助于新的菌株型别的发现,揭示不同菌株间的宿主传播关系,地域传播关系,可为今后钩体分子分型方法的应用和钩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借鉴。
2022,37(4)
: 517-522
DOI: 10.3784/jbjc.202106080323
摘要:
目的 了解2018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克山病病区与非病区人群内、外环境硒水平,为确定防治重点和制定可持续消除克山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全国克山病病区与非病区人群内、外环境硒水平及相关因素调查方案》, 于2018年9月开展张家口市克山病病区与非病区人群硒调查。 在张家口市选择克山病病情控制达标历史病区(县)3个,消除达标病区(县)4个,以及2个非病区(县)作为调查县,每县选择1个乡,每乡选择1个村作为调查点,每个村选择10户家庭(其中生活条件好、中、差各3、4、3户)作为调查对象,共采集儿童、育龄期妇女和成年男性发样270份以及主食粮样品3种270份,同时采集调查点土壤样品90份,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硒含量,并采用EpiData 3.5.1、 SPSS 22.0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 结果 克山病病区土壤硒含量高于非病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全市9个区(县)人群平均发硒含量为(0.350 7±0.101 4) mg/kg,总体调查显示硒营养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病区儿童发硒含量低于非病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区成年人发硒含量与非病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病区粮食硒含量低于非病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生活条件病区居民食用粮(面粉、大米、黍子面)硒含量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张家口市克山病病区外环境硒水平基本恒定,而内环境发硒含量却显著升高,可能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有关,应持续监测以巩固克山病消除成果。
2022,37(4)
: 523-530
DOI: 10.3784/jbjc.202203010077
摘要:
目的 分析2008—2018年北京市人源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特征及分子分型特征。 方法 基于肠道病原监测平台收集的分离于2008—2018年的109株人源鼠伤寒沙门菌,采用生化检测试剂条和血清凝集试验进行菌株复核,采用微量肉汤法进行药敏试验,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相关耐药基因,并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分析。 结果 北京市鼠伤寒沙门菌对传统抗生素普遍耐药,多重耐药率达52.29%,对临床一线推荐药物环丙沙星、头孢类药物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1.10%,17.43%和1.83%。 还发现了对头孢类药物和环丙沙星共同耐药以及对头孢类药物和阿奇霉素共同耐药的菌株。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耐头孢类药物菌株中,最常见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是blaTEM-1,其次是blaCTX-M-14,同时也首次于鼠伤寒沙门菌中发现了blaOXA-29基因的携带。 环丙沙星耐药主要与gyrA、parC和parE基因的点突变有关。 耐阿奇霉素菌株中未检测出相关耐药基因。PFGE分子分型结果显示,109株菌可分为67个带型,存在包含13株菌的优势带型。 结论 北京市人源鼠伤寒沙门菌耐药形势严峻,PFGE图谱呈多态性分布,相同PFGE带型菌株间具有更相似的耐药谱,需进一步加强肠道病原菌的耐药监测以有效控制耐药性的传播扩散。
2022,37(4)
: 531-536
DOI: 10.3784/jbjc.202106080325
摘要:
目的 探究广东省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预测“十四五”期间各指标的发展趋势。 方法 收集2014—2019年广东省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相关指标,采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GM(1,1)模型进行预测分析。 结果 2014—2019年广东省妇幼卫生健康指标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婴儿死亡率(IMR)和新生儿死亡率(NMR)指标整体呈下降态势,但孕产妇死亡率(MMR)波动较大。 2019年数据显示地区之间各指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预测到2025年广东省MMR、U5MR、IMR、NMR预测值分别为9.92/10万、1.54‰、1.32‰、0.85‰。 结论 广东省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未来应继续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推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 提供全生命周期妇幼健康服务。
2022,37(4)
: 537-542
DOI: 10.3784/jbjc.202105250300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山东省泰安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糖尿病4种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其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慢病防控政策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死因监测系统中2014 — 2019年泰安市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早死概率、平均年增长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 用 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趋势变化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进行判别。 结果 2014 — 2019年,泰安市4种主要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88.67%,早死概率由17.08%下降至16.46%,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0.80%,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男性早死概率APC为−0.20%,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7),女性APC为−1.78%,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 男性4种主要慢性病的平均早死概率(22.58%)高于女性(10.81%),4种主要慢性病的早死概率,男性分别是女性的2.02、2.38、2.37和1.06倍。 结论 泰安市4种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但与“健康中国2030”下降目标仍存在差距。 应将“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加快医防融合,以男性人群为重点,加速降低早死率。
2022,37(4)
: 543-546
DOI: 10.3784/jbjc.202107140400
摘要:
目的 调查并分析江苏省扬州市小学生视力和色觉现状,为儿童视力健康相关政策及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扬州市市区及乡镇共7所小学的7 471名1~6年级小学生,检测其视力及色觉情况,描述性分析视力低下、色弱和色盲患病率,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分析组间差异。 结果 小学生视力低下率为44.77%,配镜率为13.08%,高年级小学生视力低下率和配镜率随年级升高而增高;女生高于男生,市区高于乡镇。 小学生色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98%,男、女生色觉异常发生率分别是3.36%和0.50%。 结论 扬州市高年级小学生视力低下率随年级增加显著增加,女生高于男生,市区高于乡镇。 小学生色觉异常呈低流行,男生显著高于女生特点。 应尽早指导家长和学校关注儿童视力健康,尽早开展儿童视力健康指导及干预,以减低小学生视力低下风险。
2022,37(4)
: 547-552
DOI: 10.3784/jbjc.202108280469
摘要:
目的 分析一起因带状疱疹引起某社会福利院水痘疫情暴发的调查处置情况,为预防和控制此类集体机构水痘疫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查阅福利院健康监测表、考勤记录、传染病监测系统等开展病例主动搜索与个案调查。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2020年3月28日至4月28日该福利院共发生带状疱疹病例1例、水痘病例17例,水痘罹患率为27.87%(17/61),收养人员罹患率55.56%(15/27)高于工作人员罹患率5.88%(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7,P<0.001)。 收养人员中14岁及以下儿童罹患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 收养人员水痘疫苗接种率11.11%,2剂次全程免疫接种率仅3.70%,无免疫史人群罹患率58.33%(14/24)高于有免疫史人群罹患率33.3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 收养人员身体状况复杂,病程持续11~41 d,患病持续时间较长。 对首发病例及9例水痘临床诊断病例采集标本,经RT-PCR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核酸阳性。 结论 本次福利院水痘疫情暴发传染源为罹患带状疱疹的护理员。 福利院收养人员身体状况复杂且采取集体生活方式,易发生传染病传播流行。 提高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减少免疫空白,加强机构内传染病防控,鼓励相关工作人员入职前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有效防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传播流行。
2022,37(4)
: 553-556
DOI: 10.3784/jbjc.202108060438
摘要:
目的 调查某高校一起感染性腹泻疫情原因,评估处置措施的有效性,为防控感染性腹泻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描述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该起事件调查,结果录入Excel数据库,利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 结果 该起事件共报告患者66例,罹患率为3.08%(66/2144),采集32份样本,包括人、食品、水和环境,其中5份学生肛拭子札如病毒阳性,其他均为阴性。 结论 本起事件为札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疫情,最可能的传播危险因素为楼层公共卫生间。
2022,37(4)
: 557-563
DOI: 10.3784/jbjc.202103100110
摘要:
目的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揭示糖尿病经济学评价研究概况,为医学科研人员及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以Web of Science和Pubmed平台为数据源,利用DDA和Pajek等工具的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功能,检索近40年来发表的糖尿病经济学评价文献,对其年代分布、期刊分布、核心作者、国家合作、研究热点等进行分析。 结果 最早的糖尿病经济学评价文献发表于1985年,2002年后发文量快速增长。 近20%的文献集中于发文量前15名的期刊,共筛选出150位糖尿病经济学评价领域的核心作者。 发达国家发表的文献量居多,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哈佛大学和伦敦大学。 在关键词共现构建网络中,聚合了以“糖尿病经济学评价”“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与药物治疗”“糖尿病预防与预警”“糖尿病相关代谢疾病”和“糖尿病患者筛查指标”等主题概念。 结论 全球糖尿病经济学评价研究自21世纪开始快速发展,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在糖尿病经济学评价研究中起重要作用,国际上该领域较有影响的专业期刊和作者群体及研究机构虽已具规模,但糖尿病经济学评价研究主题较为分散。
2022,37(4)
: 564-564
DOI: 10.3784/jbjc.202107170399
摘要:
$v.abstractInfo
$v.abstractInfo
全球疫情快报
more >
- 全球传染病疫情信息日报 5月26日
- 全球传染病疫情信息日报 5月25日
- 全球传染病疫情信息日报 5月24日
- 全球传染病疫情信息日报 5月23日
- 全球传染病疫情信息日报 5月20日
- 全球传染病疫情信息日报 5月19日
- 全球传染病疫情信息日报 5月18日
- 全球传染病疫情信息日报 5月17日
引用排行
more >
-
2008-2010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2011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
2008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
2010-2015年中国艾滋病哨点监测人群HIV、梅毒和HCV感染状况分析
-
2008-2011年我国大陆地区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
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现状及防制措施建议
-
中国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2008-2009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
2005-2016年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分析
-
2009年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分析
期刊检索
分类检索
友情链接